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唯物主义的真实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和核心,马克思"划时代的哲学革命"的实质就是创建了历史唯物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建构,也是哲学研究的一项长期任务。本刊继今年第3期发表了孙正聿教授的《历史的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新世界观》后,又刊发了商榷和回应的文章,以作为把这一研究引向深入的开端。历史唯物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对它的研究乃至发展、创新,不能仅仅限于抽象的概念思考或文本解读,而是必须面向生活实践。今天,全球化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出现、现代化的推进和世界格局的变化都提出了新的挑战,中国的改革开放更提供了大量的新经验、新问题。善于把时代的问题转化为哲学自身的问题,在解释和解决中国和世界的重大现实问题中表现出历史唯物主义的强大的生命力,是哲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历史唯物主义对全部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都有指导意义。当前,理论和现实中的大量争论都涉及到历史唯物主义问题。我们应当拓展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领域,关注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文化学等学科中的哲学问题,在与其他学科的对话中发展历史唯物主义,并显示出它在理论上和方法上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2.
探索哲学与经济学的结合部──刘修水主编《经济哲学》读后欧阳康哲学应当与经济学联盟,这已成为不少哲学工作者和经济学工作者的共识。但是,如何使二者以内在有机的方式真正结合起来,则是一个急待探索的问题。在这个方面,由陕西师范大学刘修水教授主编、由一批哲学和...  相似文献   

3.
一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首届年会于1982年10月23日至30日在青岛市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全国各地的哲学工作者和部分实际工作者,共三百余人。这届年会是在十二大精神指引下,在青岛市委直接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由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和山东省及北京的一些研究单位、高等院校联合举办的。大会收到论文和调查报告153篇。  相似文献   

4.
四月十日和十八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编辑部、北京市哲学学会,邀请在京的部分哲学研究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座谈历史唯物主义范畴、原理、体系的研究工作问题。与会者围绕会议议题,各抒已见,畅所欲言,会议开得生动活泼。参加座谈会的同志一致认为,开展历史唯物主义范畴、原理、体系的研究是完全必要的。这是进一步拨乱反正的需要,也是哲学工作者适应新时期新任务的需要。有些同  相似文献   

5.
这篇文章针对我国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所面临的社会矛盾和实践难题做了严肃、认真的探讨,强调了历史唯物主义在指导这方面研究工作中的重大意义,以及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要性。我们认为,由经济学工作者提出的这些问题,会给广大哲学工作者以许多有益的启迪。改革是一项极其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所出现的难题、矛盾也不限于文章中列举的这些。探索实践难题,揭示矛盾,需要我们发扬马克思当年用辩证法分析经济问题的理论勇气和科学态度,切实有效地加强哲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盟。我们热诚欢迎经济学界及其他学科部门的人士向哲学研究提问题,同时,殷切希望哲学工作者关注改革实践的深刻变化,面向经济建设这个主战场,发挥哲学所特有的优势,善于揭示、回答经济改革过程中所出现的社会矛盾、难题,将人民群众在改革实践中所创造的宝贵经验及其所蕴含的时代精神予以理论上升华;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经济生活和人们价值观念的实际变化中提炼出哲学研究的课题,从唯物史观中真理观和价值观统一的方法论高度,给以科学的回答。  相似文献   

6.
1985年10月11日,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在北京召开常务理事会,着重讨论了1985年年会的有关事宜。会议确定1985年年会将包括两项内容:一是就“历史唯物主义与体制改革”和“历史唯物主义与现代科学技术革命”这两个问题进行理论讨论;一是召开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会员代表大会,修改会章,改选理事会,总结研究会成立五年来的工作和确定今后研究任务。  相似文献   

7.
正2019年12月21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中国"高端学术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召开。论坛召开之际恰逢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陈先达九十高寿,学者们围绕其新著《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中国》,以"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中国"为主题展开了深入研讨。来自全国二十余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十多家媒体单位,共计3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1.发哲学新声,立时代新论中国人民大学刘伟校长在致辞中表示,陈先  相似文献   

8.
1981年12月17日至18日,苏联《哲学问题》杂志编辑部召开了哲学工作者积极分子会议,议题是“八十年代历史唯物主义的迫切问题及其发展远景”。介绍这次会议资料对于我们了解苏联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有一定参考价值。现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9.
1989年12月19日至23日,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中国社科院哲学所、首钢研究与开发公司等11个单位在北京联合举办了“承包制理论研讨会”。对于企业的“承包制理论”,我国企业界曾经召开过讨论会。这次是理论界和企业界联合起来共同探讨这一问题的一次盛会。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之所以要承担这次会议的主要发起者之一,其重要目的就是为了推进哲学工作者深入到改革中去,研究和探讨改革中的哲学问题。下面侧重从哲学理论的角度来反映会议讨论的内容。一、承包制中的“全民所有制”剖析代表们认为,探讨承包制理论,要从分析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关系范畴和所有制问题入手,同时,要首先确定概念的含义。这次会议讨论的承包制是专指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承包制。全民所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最主要的体现。要确立承包制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的地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外国哲学学会和高等院校哲学教学研究会,于1982年11月10日至13日,在沈阳联合举行萨特存在主义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辽宁地区哲学工作者47人。上海社会科学院王克千应邀  相似文献   

1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座谈会上发表的的重要讲话提出了建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宏伟目标和任务,极大地鼓舞和振奋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学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既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时代精神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趋势。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形成与发展同马克思主义有着最为密切的关系,本质上是以马克思主义传入  相似文献   

12.
简讯     
浙江省哲学学会于4月4日至7日在杭州召开了第四届年会。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省各地哲学工作者135人,提交论文40篇。会议着重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问题,进行了哲学的探讨。大家一致认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项伟大的、创造性的工程。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共性与个性、普遍与特殊辩证法统一原理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哲学工作者要以马克思列  相似文献   

13.
在马克思探索历史唯物主义和进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历程中,对象化概念的词频、用法几经变化,对于马克思的理论逻辑转折和经济学批判的哲学方法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文本词频统计,揭示了这一概念的人本学来源和在1844年马克思经济学批判语境中的复调内涵,继而阐明了其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重新出场对马克思透视资本逻辑的意义。对象化概念的经济学转用,不仅促成马克思超越人本学异化批判逻辑,而且使马克思后来在哲学层面贯彻劳动价值论,导引出"对象化劳动"与"活劳动"的现实颠倒,从而阐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为其经济学成果即剩余价值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
2010年10月15—1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第十届马克思哲学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来自全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点的学术带头人和从事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学者160余人与会。本届论坛围绕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问题这一主题,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15.
全国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讨论会——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第二届年会,于1984年3月12日至19日在广东省肇庆市召开。这次会议是由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室、清华大学社会科学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和广东省社科联、社科院、高教局、华南师大、肇庆地委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一百余人。大会收到论文和资料70余篇。邢贲思同志代表发起单位致开幕词。他说,胡乔木同志《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这篇文章的基本精神是:研究和探讨这一问题应当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历史观作指导;应当  相似文献   

16.
有两种对马克思哲学的解释值得重视:一种将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实证科学;一种把历史唯物主义建立在阶级意识基础之上。这两种解释中,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基础是无法统一的。因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真实联系没有被揭示出来,历史唯物主义中人类生活总体性精神没有受到重视。我们应当重新思考历史唯物主义的功能及其所包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危机",特别通过政治哲学上的根据和时代变迁,来领会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社会功能与现实影响。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 粉碎“四人帮”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许多哲学工作者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写出有质量的哲学通俗读物,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搞好哲学普及,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是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18.
由《经济新论》编辑部、《哲学研究》编辑部、三门峡市体改委、河南大学联合发起,邀请部分经济学、哲学工作者,于今年5月25—29日在三门峡市召开了“体制改革与社会生活的变革机制”小型座谈会。在座谈中,  相似文献   

19.
一、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现行的教材大都把历史唯物主义界说为“关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研究社会历史唯一科学的观点和方法”,这无疑是正确的。作为一种哲学学说,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独创”,是马克思及其亲密战友恩格斯在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发现。  相似文献   

20.
《中国哲学史》1994,(4):15-18
辛敬良,男,1928年1月生,原籍浙江黄岩。现任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主任。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理事。代表论著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历史唯物主义教程》、《预成论与历史唯物论》、《历史过程的主客体及其相互关系》、《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与市场经济》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