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三届海峡两岸周易学术研讨会闭幕词(1997年7月22日于北京)中国周易学会会长山东大学周易研究中心主任刘大钧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第三届海峡两岸周易学术研讨会在各方大力协助、支持下,在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四天紧张而又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第三届海峡两岸周易学术研讨会于1997年7月19日至22日在北京梅地亚中心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周易学会与山东大学周易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台湾大学哲学系与台湾中华易经学会协办.到会正式代表106人,大会收到论文67篇,专著30部.著名学者张岱年先生、任继愈先生、罗国杰先生、方克立先生及台湾学者朱高正先生等参加了大会.日本学者组成以高岛成龙为团长的“第三届海峡两岸周易学术研讨会日本观光助兴团”专程由日本前来参加大会开幕式.从到会代表的层次、提交的论文及代表的发言等情况看,本次研讨会可以说是一次高水准的学术讨论会,基本代表了两岸易学研究的现状和水平.  相似文献   

3.
第三届海峡两岸周易学术研讨会开幕词(1997年7月19日于北京)中国周易学会会长山东大学周易研究中心主任刘大钧各位领导、各位前辈、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经国家教委批准,由中国周易学会和山东大学周易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台湾大学哲学系与台湾中华易经学会...  相似文献   

4.
<正>2015年7月14-15日,由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中国周易学会和《周易研究》编辑部主办,台湾中华易经学会、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协办的第七届海峡两岸青年易学论文发表会在山东大学成功举办。海峡两岸青年易学论文发表会,资生于"海峡两岸周易学术研讨会"。1993年8月,为了打破两岸易学交流否塞不通的困局,在刘大钧教授的率领下,当时的山东大学周易研究中心在济南成功举办了"首届海峡两岸周易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5.
<正>2019年10月25-26日,由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主办,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中国周易学会、台湾中华易经学会协办的第九届海峡两岸周易学术研讨会在北京成功召开。中国周易学会会长、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刘大钧教授等一行7人参加会议。开幕式上,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时建中、中国周易学会会长刘大钧、台湾中华易经学会荣誉理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周易学会和山东大学周易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台湾大学哲学系与台湾中华易经学会协办的第三届“海峡两岸周易学术研讨会”,于1997年7月19日至22日在北京梅地亚中心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一百多位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五十余篇。会议的创获是多方面的,如周易是如何形成的?这是中国学术史上的一个重要悬案。在这次会议上,宋会群、张居中认为,距今约8000—6500年的贾湖遗址的“龟腹石于”是我国最早的以龟、数占卜的实例,是商周秦汉时期各类龟卜滚占的起源,而周易的卦象与籍占的最初思维和这种最早的龟卜数占有血肉相…  相似文献   

7.
<正>刘大钧主编,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6年6月出版,全书共54万字,415页。本书辑录论文25篇,为2013年8月16至18日在山东大学举办的"第七届海峡两岸周易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选集。此次会议延续了历届研讨会"史思并重,多元融合"的学术理念,以"易学与中国哲学文化的历史与未来"为主题,围绕三代文化与《周易》成书、《周易》文本结构与言说方式、《周易》经传哲学、出土易学文献研究、历代易学研  相似文献   

8.
第四届海峡两岸周易学术研讨会于1999年7月30日至8月5日在台北台湾师范大学文学院举行,大会主题为:百年来易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大会开幕式由台湾中华易经学会倪淑娟理事长主持,中华易经学会名誉理事长邵崇龄在会上作了“海峡两岸周易学术研讨会缘起”的报告。本次会议由台湾中华易经学会、中国周易学会、台湾师范大学文学院及山东大学易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参加本次会议的大陆易学代表团主要成员有:汤一介、陈来、吕绍纲、李巍、蒙培元、萧汉明、罗萤、石训、杨汉卿、李保林、刘大钧等十几位教授学者,由刘大钧教授任团长。…  相似文献   

9.
由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及青岛市崂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联合主办,中国周易学会、台湾中华易经学会协办的“海峡两岸易学与中国哲学研讨会”,于2002年8月18日-22日在风景秀丽的海滨城市青岛隆重召开。来自海峡两岸的190余名学者(其中台湾代表50多人)及来自美国、韩国、日本的10余名特邀代表,参加了此次盛会,参会总人数为历次海峡会规模之最,台湾代表人数亦为历次会议之最。  相似文献   

10.
我们在庆祝周易研究中心与《周易研究》学刊创办十周年之际,特向读者介绍由刘大钧教授主编的《大易集成》《大易集要》《大易集述》三部论文集。这些论文集记录了1987年12月隆重召开的"首届国际周易学术研讨会"及1993年7月召开的"首届海峡两岸周易学术研讨会"以及1997年7月召开的"第三届海峡两岸周易学术研讨会"的重要学术内容,反映了80年代中至90年代末海内外易学研究的进展及水平。《大易集成)}济南国际周易学术研讨会(198年)论文集,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年2月出版。本论文集从大会收到的中外易学专家、学者提交会议的129篇论文中精…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7月14日至15日,"第七届海峡两岸青年易学论文发表会"在山东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中国周易学会及《周易研究》编辑部主办,台湾中华易经学会、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协办,来自台湾大学、辅仁大学、高雄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海峡两岸16所高等  相似文献   

12.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恰巧又是<周易研究>学刊创办20周年和山东大学周易研究中心(现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成立20周年. 1987年12月5日,经国家教委批准,当时的山东大学哲学系周易研究室以山东省政府划拨的3万元经费,在当时山东省接兵站召开了建国后"首届国际周易学术研讨会",共有6个国家的200余名代表参加.  相似文献   

13.
2009年11月27日至12月3日,"第六届海峡两岸周易学术研讨会"在台北召开.本次大会由台湾中华易经学会与台北教育大学华语文中心联合举办,海峡两岸高等学府和研究机构的100多名专家学者与会.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11月15日至17日,"视域与方法:易学与中国哲学前沿论坛"在山东大学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周易研究》编辑部和中国周易学会主办。"易学与中国哲学前沿论坛"为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继"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海峡两岸青年易学论文发表会"后开创的一高端精品论坛。该论坛旨在为国内外高校知名专家学者提供一个高端对话交流平台,就当前易学与中国哲学研究的前沿问题进行反思与探索,通过对目前学术界  相似文献   

15.
正2018年5月26-27日,由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周易研究》编辑部、中国周易学会主办,韩国庆北大学校人文学术院、茶山学术文化财团协办的"第二届东亚易学国际研讨会"在山东大学召开。来自韩国首尔大学、庆北大学、成均馆大学、岭南大学、仁济大学、建国大学、翰林大学、韩国国学振兴院、韩国茶山文化财团、日本东京大学、巴黎第七大学、新加坡孔子学院、香港教  相似文献   

16.
正2017年6月2日至4日,由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山东大学饶宗颐宗教与中国文化研究所联合举办的第三届希伯来圣经研讨会于四川大学科华苑宾馆召开。研讨会得益于河南大学圣经文学研究所《圣经文学研究》编辑部的大力支持。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山东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大、河南大学、上海大学、深圳大学、汕头大学与四川大学等学术机构的30余  相似文献   

17.
1997年春,吉林省周易学会领导机构的各项任职作了新的调整,并积极开展各项学术活动。经认真筹备,吉林省周易学会1997年学术研讨会于当年9月下旬在长春召开。省民政厅、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有关领导出席了会议。学会向与会代表介绍了第三届海峡两岸周易学术研讨会盛况,并转达了会议的主要精神。与会代表主要围绕《周易》经传、易学史以及《周易》与中医学、《周易》与目然科学、《周易》与人体科学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提出许多新的见解。这次会议.对吉林省易学研死的深入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周。吉林省周易学会1997年学术研讨会在…  相似文献   

18.
正2019年12月7日至8日,由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周易研究》编辑部、中国周易学会主办,中山大学哲学系、《南京大学学报》编辑部协办的第二届易学与现象学研讨会在山东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面向易学的‘事情’本身",围绕易学与现象学的会通展开学术研讨,探寻二者在思想理论和方法上的相通之处。9位学者先后作了主题发言,发言后的讨论环节及会议最后的集中讨论气氛热烈,其间既有激烈的学术交锋,也达成了一  相似文献   

19.
2006年12月1—2日,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赶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周易》经传解读与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大学隆重召开。来自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安徽大学、台湾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的30余位学者参加了会议,共提交论文24篇。现将研讨会内容撮其大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刘大钧先生,1943年生,山东邹平人,著名易学家,现为山东大学终身教授、讲席教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周易研究》学刊主编,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周易学会会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刘先生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易学研究,以弘扬大易文化为己任,于上世纪80年代率先倡导并开展了传统象数易学研究,为传统易学的恢复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是山东大学易学学科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中国易学研究的领军人物。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文史哲》《周易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五十多篇,出版《周易概论》《周易经传白话解》《今、帛、竹书〈周易〉综考》《纳甲筮法讲座》等著作多部,主编大型易学文献《百年易学菁华集成》初编(2000多万字)、续编(3000多万字),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等多项课题。三十多年来,刘大钧先生筹备召开了十余届国际易学与海峡两岸易学及儒学学术研讨会,有力地推动了国际易学与两岸易学及儒学的交流与发展,并以"大易"系列的形式,主编了历届易学儒学研讨会论文集十余部,在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学界泰斗、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饶宗颐先生在给汤一介先生的信中称赞刘大钧先生:"其沉潜易学之深辟,诚当代巨儒。"日前,刘大钧先生接受了《孔子研究》杂志彭彦华主编的采访,就易学研究已获得的成果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阐发了自己的见解。现刊发于此,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