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抑郁具有复杂的多基因遗传基础,然而既有研究大多采用单基因以及单基因-环境交互设计(G×E)考察抑郁的遗传机制。以757名男青少年为被试(初次测评时Mage=11.32岁,SD=0.49岁),采用多基因-环境交互(G×G×E)设计,本研究考察了MAOA(monoamine oxidase A,单胺氧化酶A)基因T941G多态性、COMT(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Val158Met多态性与同伴侵害对青少年早期抑郁的影响。结果显示,MAOA基因T941G多态性与同伴侵害交互作用于青少年抑郁,同伴侵害仅显著正向预测G等位基因(而非T等位基因)青少年抑郁。而且,MAOA基因T941G多态性与同伴侵害的交互作用受到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性的调节,上述交互作用仅存在于COMT Met等位基因而非Val/Val基因型携带者中。研究结果显示,抑郁的产生与个体差异存在多基因与环境间的复杂交互机制。  相似文献   

2.
抑郁的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G×E)机制已成为富有挑战性的前沿课题之一。然而,既有G×E研究大多关注遗传基因与不利环境的交互作用,相对忽视了积极环境的影响。本研究以1025名青少年为被试,运用问卷法与 DNA分型技术,采用间隔3年的追踪设计(T1小学六年级—T2初中三年级),考察 MAOA基因rs6323多态性与母亲支持性教养对青少年抑郁的交互作用以及性别在其中的调节作用,并同时采用新兴的探索性与验证性方法检验G×E交互作用的素质–压力假说与不同易感性假说。结果显示, MAOA基因rs6323多态性与母亲支持性教养行为交互作用于女青少年的抑郁,母亲支持性教养显著负向预测 GG 基因型女青少年的抑郁,但对 TT基因型女青少年抑郁的预测作用并不显著,该交互作用符合不同易感性假说。MAOA基因 rs6323多态性与母亲支持性教养对男青少年的抑郁无显著交互作用。本研究发现推进了抑郁遗传机制的研究,并为不同易感性假说提供新的研究证据。  相似文献   

3.
田相娟  王美萍 《心理科学进展》2016,24(10):1583-1591
抑郁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遗传基础。随着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以及分子遗传技术的进步, 与神经可塑性有关的BDNF基因作为抑郁遗传学研究的候选基因日益受到关注。概观而言, 已有相关研究主要探查了BDNF基因与抑郁的直接关联, BDNF基因与其他基因对抑郁的交互作用, 以及环境因素对BDNF基因与抑郁关系的调节作用。然而, 研究结论尚存在分歧甚至相互矛盾。其原因包括研究设计、环境测量指标、抑郁测量方法与研究对象种族背景等方面的差异。未来研究可通过采用多基因–环境设计, 考察被试种族、性别和年龄的调节作用, 以及探究潜在的作用机制等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有关BDNF基因与抑郁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抑郁的遗传效应存在发展动态性。一方面,在发展过程中,抑郁的遗传率会发生改变,抑郁的风险基因及其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模式也存在动态变化。另一方面,遗传因素会影响抑郁的发展变化模式。通过梳理既有相关研究,本文从生理成熟因素、表观遗传和发展级联效应三方面分析抑郁遗传效应发展动态性的原因。未来研究应区分重要发展阶段,增加脑功能、性激素、神经生物蛋白以及表观遗传等指标考察抑郁遗传效应的变化模式及其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5.
反社会行为是受遗传与环境共同影响的不良行为。分子遗传学和神经生物学的研究发现,基因以基因多态性和DNA甲基化的方式影响脑结构、功能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产生和释放,进而影响反社会行为的发生发展。本文从基因多态性和DNA甲基化两方面整理了5-HTT、MAOA、OXTR等8个候选基因与反社会行为的关联。并提出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探讨基因、脑和神经递质对反社会行为的联合作用。同时,扩展多基因位点、基因多态性与DNA甲基化、积极环境与基因交互作用对反社会行为影响的研究,以全面探索反社会行为发生的遗传基础,进而更加有效的预防反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6.
反社会行为是受遗传与环境共同影响的不良行为。分子遗传学和神经生物学的研究发现,基因以基因多态性和DNA甲基化的方式影响脑结构、功能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产生和释放,进而影响反社会行为的发生发展。本文从基因多态性和DNA甲基化两方面整理了5-HTT、MAOA、OXTR等8个候选基因与反社会行为的关联。并提出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探讨基因、脑和神经递质对反社会行为的联合作用。同时,扩展多基因位点、基因多态性与DNA甲基化、积极环境与基因交互作用对反社会行为影响的研究,以全面探索反社会行为发生的遗传基础,进而更加有效的预防反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7.
探讨儿童期受虐经历、神经质人格、MAOA基因rs3027407多态性与大学生抑郁之间的关系及内在作用机制,以311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中文版儿童期虐待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神经质分量表,并由专业护士对其抽取血液后进行DNA分型。结果表明:(1)儿童期受虐经历、神经质人格及大学生抑郁均呈显著正相关;(2)神经质人格在儿童期受虐经历与大学生抑郁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3) MAOA基因rs3027407多态性调节该中介模型后半段。  相似文献   

8.
基于抑郁的差别易感性模型,以301名大学生(年龄=19.15±0.63岁,年龄范围为17~20岁)为研究对象,并引入关键环境因素(儿童期受虐和主观幸福感)和重要位点(MAOA基因rs6323和TPH2基因rs17110747)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究大学生抑郁发生发展机制。结果表明:(1)儿童期受虐与大学生抑郁症状呈显著正相关,主观幸福感与儿童期受虐和大学生抑郁症状显著负相关;(2)主观幸福感在儿童期受虐对大学生抑郁症状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3) MAOA基因rs6323和TPH2基因rs17110747多态性在主观幸福感与大学生抑郁症状中起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相比携带rs6323位点G/G与T/T纯合子和rs17110747位点G/G与G/A基因型,携带rs6323位点G/T和rs17110747位点A/A基因型个体主观幸福感对抑郁症状的负向预测更强。  相似文献   

9.
抑郁具有复杂的、非孟德尔式的多基因遗传模式, 但是目前多数抑郁的遗传研究集中于考察单个候选基因, 不能全面揭示遗传因素的作用机制。近年来, 多基因遗传得分研究和基因−基因交互研究分别为抑郁的多基因累加效应和交互效应提供了新的证据。多基因不仅直接影响抑郁, 还通过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影响抑郁的发生发展, 并且这一复杂交互作用存在性别差异。抑郁的内表型研究发现多基因可能通过认知因素、人格、压力荷尔蒙等间接影响个体的抑郁水平。未来研究应更加关注多基因与多种环境因素如何相互作用影响抑郁, 探索多基因遗传机制的性别差异, 考察多基因对抑郁影响随年龄的发展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0.
曹丛  王美萍  张文新  纪林芹  陈亮  陈欣银 《心理学报》2014,46(10):1486-1497
遗传与环境如何交互作用影响儿童青少年的攻击行为是当前攻击研究中的重要前沿课题之一。近年来, 分子遗传学关于人类攻击的研究已拓展到对不同攻击亚类(身体攻击和关系攻击)的遗传基础的探讨。本研究运用问卷法与DNA分型技术, 对1258名儿童进行为时4年(四年级—七年级)的追踪调查, 考察COMT基因rs6267多态性与母亲教养行为对青少年身体攻击和关系攻击的交互作用以及性别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 COMT基因rs6267多态性与母亲教养行为仅交互作用于男青少年的身体攻击, 母亲教养行为显著预测GG 基因型男青少年的身体攻击, 但对T等位基因男青少年身体攻击的预测作用并不显著。COMT基因rs6267多态性与母亲教养行为对青少年关系攻击的交互作用不显著。本研究结果表明, 身体攻击和关系攻击具有不同遗传基础和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1.
反社会行为具有重要的遗传学基础。MAOA基因是反社会行为的重要候选基因,该基因与环境对反社会行为具有交互作用,然而其内在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与情绪管理相关的脑区和神经回路,以及与工作记忆能力相关的脑区和神经回路在其中起重要作用。未来研究可从多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理论模型验证、脑结构与功能的中介作用等方面进一步深化MAOA基因与反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  相似文献   

12.
当前预防虐待之所以成为儿童保护的重要内容,不仅是法理上的儿童权益保护,也因虐待关联的基因与环境作用对人发展的长期影响。儿童虐待与问题行为关系复杂,已有研究显示,虐待特征、受害者特点是其关联因素,但其内在机制并不清楚。。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兴起,MAOA、COMT、5-HTT等基因为解释儿童虐待与问题行为的机制提供新视角,重要候选基因可能调节这一关系。未来研究可从动物模型和纵向追踪角度去探究儿童虐待与问题行为关系的易感期、保护因子,完善儿童虐待与个体发展关系的研究图谱。  相似文献   

13.
Findings from molecular genetic research have indicated that a polymorphism in the promoter region of the MAOA gene interacts with environmental liabilities to predict antisocial phenotypes. We use these findings as a springboard to examine whether a global protective-risk factor index moderates the effect of MAOA genotype on the probability of being incarcerated and on a measure of anger and hostility. Analysis of data from the National Longitudinal Study of Adolescent Health (Add Health) indicates that exposure to risk and protective factors in adolescence are able to moderate the effect of MAOA genotype on anger and hostility in adulthood for males. The results in relation to the probability of being incarcerated were consistently null.  相似文献   

14.
“遗传与环境”的争论一直是创造力研究的核心问题, 但目前对于环境以及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对创造力影响的分子生物机制还未有研究涉及。近年来, 随着表观遗传学的兴起, 揭示影响心理行为的表观遗传机制现已成为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作为环境与基因组之间的纽带, 表观遗传学研究为揭示环境以及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对创造力影响的分子生物机制提供了机遇。本研究以多巴胺相关基因、家庭环境以及两者对于创造力的交互作用为切入点, 对影响创造力的表观遗传机制进行考察, 并在此基础之上, 对环境以及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对创造力影响的分子生物机制进行探索。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通过对多巴胺相关基因甲基化模式与创造力关系的系统考察, 筛选出甲基化模式与创造力有关的基因; (2)对筛选出的基因, 进一步考察其甲基化模式在家庭环境及其遗传多态性与家庭环境交互作用对创造力影响中的中介作用。本研究有助于揭示创造力的表观遗传机制, 深化关于遗传与环境对创造力影响的作用机制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差别易感性模型认为,携带某种基因型的个体既容易受到消极环境的不利影响,同时也容易受到积极的、支持性环境的有利影响。随着定量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涌现出关于基因-环境对儿童发展交互作用的大量研究,主要包括5-HTTLPR、DRD4、MAOA、COMT和BDNF五种基因与环境因素(如,母亲敏感性、压力性生活事件和家庭养育环境等)对儿童发展的交互作用,支持了差别易感性模型。但是,关于基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机制、携带易感性基因个体的种族和性别差异问题以及优势敏感性假说的验证,都是该领域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6.
CHRM2基因rs1824024多态性与青少年早期抑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美萍  张文新 《心理学报》2010,42(8):853-861
运用问卷法与DNA分型技术,以127名高和低抑郁组初中生为被试,考察CHRM2基因rs1824024多态性与青少年早期抑郁的关系,重点探讨负性生活事件、青少年性别与年级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CHRM2基因rs1824024多态性与女青少年的抑郁边缘显著关联,T等位基因携带者患高抑郁的风险较低,但该位点与男青少年的抑郁无关;在那些经历低水平负性生活事件的青少年中,T等位基因携带者患高抑郁的可能性边缘显著低于GG型基因携带者;rs1824024多态性与年级对青少年早期抑郁无显著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