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贫困问题:基于心理学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心理学,是在心理学视角下研究贫困问题的一种新研究取向,是心理学在贫困领域的最新运用。现阶段贫困心理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行为决策等三个方面。贫困文化理论、稀缺理论、自我损耗论分别从贫困文化、稀缺心态以及意志力资源视角解释了贫困产生的心理机制。在摆脱贫困过程中需要打破贫困循环,未来贫困心理学研究需要进一步探讨贫困的产生机制、神经生理机制,贫困心理学的本土化研究以及心理学在扶贫工作中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2.
借鉴行为经济学家开创的应用行为决策于贫困研究的新范式, 选取我国“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者为研究对象。首先建构“认知和动机双视角的行为贫困陷阱”的立论模型; 然后通过“贫困所致认知后果影响后继决策行为的心理机制和神经机制”, 以及“贫困所致认知和动机后果共同影响后继决策行为的作用机制”来探索贫困所致心理后果与后继决策行为间的因果效应; 最后进行“贫困所致认知功能改变影响后继决策行为的随机控制实验”和“贫困所致自我认同改变影响后继决策行为的现场干预研究”, 旨在通过“扶志和扶智”达到“授人以渔”, 并从中提炼出可供扶贫政策参考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3.
框架效应是描述决策理论违背规范决策理论的经典"异像",它的产生被认为是"不理性"的表现。投入认知资源有望削弱框架效应。为验证这一假设,本研究以128名有管理经验的文科类专业企业员工为被试,通过两个创业风险决策情景的重复验证,研究得出了一致的结论,即认知需求、加工深度和与创业决策情境的内在相关影响框架效应。研究还发现,认知需求高的个体框架效应减弱,信息加工深度会加重这种效应。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GDT+n-back双任务范式,考察认知资源和感觉寻求对风险决策的影响。实验采用3(认知资源:高/中/低)×2(感觉寻求:高/低)被试间设计。结果发现,低感觉寻求组中,低认知资源条件下的风险决策绩效显著高于高(或中)认知资源条件下的绩效;而高感觉寻求组中,风险决策绩效在三种认知资源条件下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低感觉寻求者风险决策在认知资源不足时表现出直觉加工优势;而高感觉寻求者风险决策没有直觉加工优势。  相似文献   

5.
处于自我损耗状态时, 个体在意愿上偏好即时利益和目标, 并且会做出许多非理性决策行为。在梳理自我损耗对行为决策的影响基础上, 指出自我损耗降低决策理性的注意机制和执行机制:一方面, 损耗使个体注意力更容易为即时利益所捕获, 进而重视短期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 即降低个体关注未来的能力; 另一方面, 损耗导致个体缺少计划性和行为实施的执行力, 即降低个体坚守未来的能力。此外, 损耗对决策理性的影响存在个体和情境两个方面的重要边界。未来可结合眼动技术验证损耗降低决策理性的注意机制, 进一步探究潜在边界条件以及寻找助推理性决策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聂衍刚  利振华  窦凯 《心理科学》2019,(5):1202-1208
预先承诺是指个体提前做出一个有长远目标的决定来限制对即时诱惑的选择,从而避免在未来决策中由于意志力缺乏而出现的自我控制失败。最后期限法和限制选择法是开展预先承诺研究的常用范式。本研究在系统回顾预先承诺的三种理论解释(自我控制资源模型、神经网络模型和时间差强化学习模型)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一个整合性的认知神经机制模型来解释预先承诺的作用过程。未来研究可进一步丰富预先承诺的研究范式和应用范围,并探究预先承诺调控非理性决策的心理与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7.
预先承诺是指个体提前做出一个有长远目标的决定来限制对即时诱惑的选择,从而避免在未来决策中由于意志力缺乏而出现的自我控制失败。最后期限法和限制选择法是开展预先承诺研究的常用范式。本研究在系统回顾预先承诺的三种理论解释(自我控制资源模型、神经网络模型和时间差强化学习模型)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一个整合性的认知神经机制模型来解释预先承诺的作用过程。未来研究可进一步丰富预先承诺的研究范式和应用范围,并探究预先承诺调控非理性决策的心理与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8.
操作前瞻记忆任务的重要性的方式有两种,研究发现相对重要性会造成进行中任务的损耗,而绝对重要性的研究较少且结果不尽一致,这种差异可能与进行中任务占用认知资源的情况有关。我们使用绝对重要性的指导语来操纵前瞻记忆任务的重要性高或者低,并且以Stroop任务作为进行中任务,来考察绝对重要性和认知资源占用的交互影响。结果发现,在进行中任务一致条件下,绝对重要性的增高促进了进行中任务的完成;而不一致条件下,则会阻碍进行中任务的完成。这说明,进行中任务的认知资源变化与前瞻记忆任务重要性对进行中任务的影响有着交互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童年贫困与晚年认知老化的关系尚存争议。有的研究表明, 童年贫困会加速个体的认知老化, 但是也有研究发现童年贫困会延缓个体的认知老化, 这与社会流动性起到的调节作用有关。对于童年贫困个体, 低稳定或者社会经济地位的向下流动(即长期贫困)会使逆境产生的消极影响不断累积, 从而加速个体的认知老化; 而心理韧性高的童年贫困个体, 可能会促使社会经济地位向上流动, 这会增加个体的认知储备, 并提升特定认知能力, 进而延缓认知老化。今后该领域的研究应该探讨童年主观贫困与认知老化之间的关系以及童年贫困对不同认知能力老化的影响, 也应关注童年贫困与晚年认知老化关系研究中的幸存者偏差效应。  相似文献   

10.
已有研究发现,贫困会对个体的执行功能产生消极的影响,这种影响贯穿于个体婴儿期、童年期以及成年期。贫困会影响与执行功能相关的前额叶的结构(如较小的灰质体积)。贫困个体与非贫困个体对额叶区域资源的调用方式不同,贫困个体需要使用额外的补偿资源来监测和抑制对干扰物的反应。贫困会通过压力、认知剥夺以及父母养育等因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个体的执行功能。今后该领域的研究应关注贫困影响执行功能的调节变量(如自我肯定、自我调节),建立贫困影响执行功能的综合模型(如考虑贫困经历时间等),立足执行功能的可塑性,通过认知干预提高贫困个体的执行功能。  相似文献   

11.
有关老化和决策制定的研究并没有发现一致的年龄差异。从决策过程的角度,论述了老化对于决策制定的多层面影响。从认知层面来讲,流体认知能力的衰减会使老年人在决策制定前搜索更少的信息,使用非补偿性策略,基于属性进行信息搜索和比较;晶体认知能力的相对保持则在一定情况下弥补了这种消极影响;从动机层面来讲,关注情绪管理目标的老年人会倾向于寻求更多积极的信息,为了避免权衡诱发的消极情绪而更多地使用非补偿性策略。动机对于认知老化的消极影响有调节作用。具体来说,社会情绪选择理论和选择性投入假设认为,当决策任务符合老年人的社会目标,即情绪管理目标时,能够激活老年人投入认知资源的动机,从而缓解认知资源的衰减对于老年人决策表现的消极影响。未来的研究需要通过实验设计进一步探索动机与认知的交互作用,将多种过程追踪技术结合起来,明晰动机和认知能力在老年人决策制定中的作用。另外考虑到在社会目标方面的年龄差异,对于老年人决策质量的衡量应该更加注重主观决策质量。  相似文献   

12.
外语效应指相比于母语背景,个体在外语背景下风险决策偏差会降低。针对影响外语效应的因素研究大多聚焦于外部因素和与个体外语水平相关的因素,少有研究探讨认知风格的作用。本研究通过524名成人被试,探索认知需求和认知闭合需求对外语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风险决策中存在外语效应,相比于母语背景,外语背景下框架效应被削弱,且个体更偏向风险寻求。(2)对于认知需求和认知闭合需求都高或都低的个体,语言类型会影响风险决策,在母语环境下倾向于风险规避,在外语环境下倾向于风险寻求;而对于认知需求和认知闭合需求高低不一致的个体,语言类型对其风险决策倾向的影响不显著。本研究为认知风格如何综合影响风险决策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相似文献   

13.
从心理学视角综述了饥饿对个体认知与社会行为的广泛影响。饥饿会损害一般认知功能, 潜在导致决策与认知偏差, 并引发道德判断标准降低、社会态度改变以及攻击行为增加等现象。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 总结出饥饿影响认知与社会行为内在机制的三种假说:自我损耗说、认知激活说以及协调机制说。最后, 指出当前研究存在着饥饿主观感受差异、测量方法不够准确等问题, 未来研究需要提高饥饿的测量效度, 从生理、心理、社会等多个层面对饥饿影响的机制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长期物质贫困产生特殊的心理后果——心理贫困。心理贫困指的是不利于贫困阶层摆脱贫困的心理与行为模式,主要表现为 “志向失灵”与“行为失灵”,即抱负与志向缺位,理念和意识扭曲,能力与行为方式错位,还易于做出不利于脱贫的决策行为;长此以往,就陷入“贫穷—特定心理与行为模式—继续贫穷”的恶性循环。对此,研究者们先后开发了有条件现金转移项目、减少认知资源损耗项目、“转移和坚持”心理干预策略、社会阶层流动信念干预策略、公平感提升策略等干预方案。该领域研究及其相关成果对“精准”扶贫,促进社会公平、增加人类福祉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研究应在整合的干预方案和本土化的干预方案等方面予以加强。  相似文献   

15.
长期物质贫困产生特殊的心理后果——心理贫困。心理贫困指的是不利于贫困阶层摆脱贫困的心理与行为模式,主要表现为 “志向失灵”与“行为失灵”,即抱负与志向缺位,理念和意识扭曲,能力与行为方式错位,还易于做出不利于脱贫的决策行为;长此以往,就陷入“贫穷—特定心理与行为模式—继续贫穷”的恶性循环。对此,研究者们先后开发了有条件现金转移项目、减少认知资源损耗项目、“转移和坚持”心理干预策略、社会阶层流动信念干预策略、公平感提升策略等干预方案。该领域研究及其相关成果对“精准”扶贫,促进社会公平、增加人类福祉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研究应在整合的干预方案和本土化的干预方案等方面予以加强。  相似文献   

16.
心理健康服务从业人员在助人过程中往往会遵循一定的理论取向来指导其实践服务.在一个多世纪中,虽然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体系仍然深刻地影响着在阿根廷、瑞典、西班牙和日本的心理健康服务从业人员.但是在美国,它的影响力却在不断削弱.相反,学习论、认知论、认知/行为说、折衷/整合论等因适应社会需要而日显其重要性.心理健康服务理论取向经历了一个从单一—多元—整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模糊决策是指决策者无法预先知道结果发生的概率,只能依赖主观判断而进行的决策。应激会影响模糊决策,但不同研究结果并不一致,从模糊决策的认知成分入手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应激对模糊决策的影响。本研究从学习反馈、奖赏敏感性和风险偏好三个方面梳理了现有的行为和脑机制研究文献,发现应激对模糊决策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应激导致反馈受阻、重赏轻罚、增加冒险三个方面。未来的研究应该关注应激类型和强度对模糊决策的不同影响,同时进一步拓展应激状态下模糊决策中认知与情绪的交互效应研究。  相似文献   

18.
风险决策心理因素的理论综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风险决策理论对于人们是否作出冒险行为的选择提出了两种比较典型的解释:一种解释把风险决策归因于人们共有的基本过程,即“较冷”的心理和认知过程。这些理论认为风险选择是由人类基本的心理和感觉机制引起的。而另一种解释则把风险决策归因于“较热”的情感和动机过程。这些理论认为,情境和人格因素会增强风险决策的动机并导致风险决策个体差异的存在。本文对这两种解释的不同理论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摘要 自我控制在跨期选择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个体自我控制资源损耗(简称自我耗损)会影响随后的决策行为。本研究利用双任务范式考察了自我损耗对不同特质自控者跨期选择影响差异。结果发现,自我损耗使低自控者在跨期选择中更倾向于选择较小即时奖赏,而对高自控者的跨期选择倾向没有显著影响。这些结果说明,状态自控对不同特质自控个体跨期选择的影响明显不同,本研究为不同自控特质个体更好地进行跨期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徐富明  黄龙  张慧 《心理科学进展》2020,28(11):1953-1960
消除贫困是全世界新千年的首要目标。行为经济学家和发展经济学家正借助随机控制实验和助推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帮助贫困者摆脱贫困。当前采用随机控制实验帮助贫困者克服行为偏差的助推行动主要表现在帮助贫困者改善当前物质条件和提升未来保障两个方面。随机控制实验和助推技术在国内的研究和实践也有效地帮助国内贫困农民提高了身心健康水平和经济收入。未来还需加强关于随机控制实验和助推技术的外部效度检验及两者的异同点方面的研究, 并结合脱贫的内生动力制定更加简单、高效、严谨的扶贫政策和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