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会宽恕     
洪天凑 《天风》2002,(7):24-25
曾经看到这样一则故事:某日,吉伯和马沙这两位朋友结伴旅行。途经一山谷,马沙不慎失足,吉伯眼疾手快,伸手拼命拉他,将他救起。马沙遂在一石头上刻下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救马沙一命。二人继续前行,来到一河边,吉伯与马沙因小事争吵,吉伯怒不可遏,打了马沙一耳光,马沙很是委曲,跑到沙滩上写下: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打了马沙一耳光。后来,有人知晓此事,好奇地问马沙为什么要把吉伯救他的事刻在石头上,将吉伯打他的事写在沙上?马沙的回答甚是巧妙:“我永远都会感激吉伯救我,至于他打我的事,我会随着沙滩上的字迹的消失而忘得一干二净。”掩卷沉思,心潮起伏。它留给人的是太多、太  相似文献   

2.
“马沙亦黑”是尊称不是人名金占祥"马沙亦黑"一词在一些辞书、专著和论文中,几乎都被看作是人名。邱树森主编的《中国回族大词典》载称:"马沙亦黑,明初西域天文学家,汉名吴谅、字仲德"。有的专著还对该词作了解释,《回族人物志》(明代)关于马沙亦黑一节载:"...  相似文献   

3.
巴山,中国新闻摄影界的一支老枪。枪,是他的笔,是他的镜头。他获得了第八届广东新闻"金枪奖",用"一支老枪"来形容他倒也刚刚好。你看他那怀抱老枪的样子,犹如好钢在手,揽得了一肚子瓷器活!他是摄人的,我是画人的,这其中便有着一种相通与默契,于是乎,见他第一眼,便有了想画他的愿望。那是一次惠州画院组织的采风活动。我和巴山都在"猎取"。看到他随意靠在栏杆上小憩的当儿,我只是对他吱了一声"行,就那样儿!"他一听当然就明白了,被长海"对焦"了。这老哥还算配合,眯缝着眼就"瓷"在那儿了,一袋烟的工夫,我这边厢就框架就妥了。  相似文献   

4.
两双皮鞋神父在教堂对信徒们讲解圣经,一位信徒十分感动。在神父讲解完毕后,他告诉神父他愿意将自己完全奉献给上帝。于是神父问他:"假如你有一栋楼房,你愿意奉献给上帝吗?他说:"愿意。"神父又问:"假如你有一辆汽车,你愿意奉献给上帝吗?他又说:"愿意。"神父又接着问:"那么你愿意将你的皮鞋奉献给上帝吗?他却说:"不愿意。"  相似文献   

5.
青春密码     
正那年他14岁。为了避免父母偷看日记,他萌生了改造汉字的念头,并且,他做到了。他先是将最常见的几十个汉字偏旁部首转换成其他符号,例如"张"———"弓"用"G"代替,"长"用"2"代替,那么,"张"就变成了"G2"。他很激动,因为将一篇短文改造成自己的"文字"后,他看见了崭新的风景。这个风景相当于今天用电脑密码生成的一篇文章———除了他没有任何人能看懂。所以,这个少年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安全感。  相似文献   

6.
正马克是英国的一位歌唱家,他通过网络推出一项"爱心活动"——免费赠送"意大利的梦想生活"。他在活动广告中说,在意大利,他拥有一座建造于17世纪的豪华庄园,愿意免费赠送给某一位幸运游客,让他真正过上"意大利的梦想生活"。马克反复强调,这座庄园只送不卖,就是要给普通人一个机会。  相似文献   

7.
对于庄子与惠施在濠梁之上的"鱼之乐"的辩论,本文试图论证:庄子并无意图要证明他知道知鱼之乐,他的目的在否证"他者心灵的不可理解/通接性"这一惠子的假定。本文认为庄子的"知"与他的"为一"观念是密切相关的,而庄子的"为一"观念与惠子的"一体"观念是截然不同的,二者不可混为一谈。此外,本文还对庄子的实在观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鸡对鸭说     
我喜欢与老外交流。早年采访美国人潘威廉教授,平常他一说"谢谢",中国人总是"纠正"他说"不用谢",他很委屈地问我:不用"谢",那要用什么字?问我工作如何,我谦虚地说:马马虎虎啦!他伸出大拇指夸我:厉害!我解释说,马马虎虎就是"很一般"的意思。他一脸无辜而疑惑:马马虎虎,是两匹"马"两只老"虎",这不是很棒很棒吗?吃饭的时候,他拿筷子很笨拙地夹菜,忍不住感叹:什么筷子,应该叫"慢子"。  相似文献   

9.
打开他的博客,你会看到他在旅行中传回的一组组精彩的文字与图片,无不令人神往。然而,看过之后,又有几人能真正像他那样抛弃当下的所有,下定决心,开启另一段人生之路呢?但,他能!"永远的28岁",这是他"不惑之年"的自诩,或许也是他为之骄傲的旅行"回馈"吧:一身休闲T恤,搭配一条随意的夏式五分裤,理得干净利落的小平头,一身  相似文献   

10.
正有这样一段著名的对话从前我觉得很妙:寒山问拾得曰:"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该如何处之乎?"拾得答:"只需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有一次,一个朋友临时有事没带钱,我当即帮他把钱垫上。  相似文献   

11.
正胡适先生曾在1924年写过一篇《差不多先生传》。文中的差不多先生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小时候,他妈妈让他去买红糖,他买了白糖,他说不都差不多吗?在学堂,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他说是陕西。先生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他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他去杂货铺做伙计,十字和千字常常分不清。掌柜生气了骂他。他说:"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  相似文献   

12.
三乐     
段国栋 《天风》2005,(4):35-35
"因我所遭遇的是出于你,我就默然不语"(诗39:9)。 默然无语是担当、忍耐、宽恕与爱的最高表达境界。 当耶稣一次又一次被带到那些所谓的"审判官"面前接受"询问"、"审判"时,我们看到他更多的时候是 选择沉默的。 当他最后面对自己的同胞对他的恶意扭曲高声叫嚣着"钉他上十字架"时,他选择了坦然无惧面对;选择 了顺服天父所要他背负的十字架;选择了无限宽恕的默然无语。 他用自己的生命,以自己的鲜血回答了一切!  相似文献   

13.
顾工 《美与时代》2011,(3):64-69
龚贤是绘画史上独辟蹊径的一位山水画家。他的独特画风缘于他对大自然和绘画传统的独特体悟,缘于他自成体系的绘画思想。而龚贤绘画思想的形成,是与他的身世、性格紧密相关的。具体言之,龚贤的学画师承、人生际遇、孤傲个性共同造就了他独具魅力的人格和画风,使他成为清初画坛与"四王"、"四僧"并驾齐驱又特立独行的一位大家。  相似文献   

14.
羡慕     
晚上散步,偶尔可遇到一位做高官的邻居。他几次对我说:"真羡慕你啊!每晚都可以自由自在地散步。"一开始,以为他在嘲笑我,因为"一等公民天天有饭局,二等公民周周有饭局,三等公民从来没饭局",他是几乎天天晚上都有应酬的"一等公民",没理由羡慕我这个基本上没饭局的"三等公民"。可看看他日甚一  相似文献   

15.
正朋友对我说:"你知道吗?我今天跟另一个自己吵了一架。"我疑惑地问:"另一个自己?"他说:"也就是说,我今天战胜了自己!"原来,朋友与一个同事发生矛盾,心里耿耿于怀,总想找个机会"报仇雪恨"。于是,他很"阴暗"地打印了一封匿名信,信中列举了同事工作中的种种问题,他想把匿名信偷偷给单位领导。朋友这招数是跟电视剧里学的,他常说职场如战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如果有人欺负你,一定不能放过他。朋友的手段很小儿科,他的目的就是泄愤。  相似文献   

16.
教堂幽默     
《天风》2015,(4):47
"感谢主"与"阿们"某人以驯马为职业,信主后常把信仰术语挂嘴边,为了标榜他的马也"属灵",就开始用信仰术语驯马。他喊"感谢主"时,让马飞奔。他喊"阿们"时,马便止步。有一天,他骑马上路,一声"感谢主",马便飞奔而去,眼看就到悬崖边了,那人赶紧喊"阿们",马立即止步,此时离悬崖只剩半米。那人吓出一身冷汗,由衷地说了一句:"哇!感谢主,  相似文献   

17.
心中之羊     
曾有这么一个故事,让我空虚贫穷的日 子变得充实而富有。 有一个人经常向人们抱怨自己居住条件 太差。朋友劝他去向一位智者请教。 "你为什么不养一头羊呢?"智者听完他 的诉苦,这样建议道。 "什么?养羊?在哪里养?就这样我们已拥 挤不堪了!"他叫道。 "如果你想要生活得好,就按我说的试 一试吧!" "嗯,那好吧,让我试试看。" 于是他照智者说的去做了。没过几天, 他与朋友相遇了。 他一见朋友就开始嚷:"这位智者给我  相似文献   

18.
日本著名哲学家中江兆民,早年留学法国,学养厚重,著述译著多部,人称"东方卢梭"。1901年,他54岁时被检出患了咽头癌,医生判断最多只能活"一年半"。他在"只要有一口气,就一定有事可做,也可过得愉快"的信念支持下,开始最后两部著作的写作。他最终没有活过"一年半",但气管被割开,"枯瘦得像仙鹤一样"的他,却以超常的毅力,完成了日本学术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一年有半》《读一年有半》。他在重病期间写的名诗《跌倒时也要笑》,也在日本不胫而走,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武警新闻奖"揭晓时,李超榜上有名。谁也不会相信,三年前,他还是新闻"门外汉""摄影小白"。他是如何获得这一殊荣的呢?李超是一名"95后",出生于山东省沂蒙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庄。这里是著名的革命根据地,几乎每一寸土地上都有红色故事,耳濡目染之下,他从小就立志要当一名军人。  相似文献   

20.
淡然     
翁溯利 《天风》2015,(4):57
我有一个朋友非常喜欢钓鱼。几乎每个节假日,他都出去垂钓,可以说,钓鱼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他常常一早出门钓鱼,傍晚沐着夕阳回家,鱼篓里却空空荡荡,可他嘴里哼着小曲,看上去俨然一副满载而归的样子。为此,他的妻子可没少"奚落"他。我也觉得纳闷:付出了一天的劳苦,却一无所获,怎么还可以这般快乐?有一天,我禁不住这样问他。他回答说:"钓鱼之乐不在得与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