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泽东关于《加强宗教问题的研究》的重要批示,从国际战略角度提出研究宗教问题的重要性。任继愈将毛主席的批示精神概括为"研究宗教,批判神学",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奠基者。坚持这一学术范式对于当前发展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具有战略性的指导意义。近些年来,宗教研究领域提出的"学术神学"范式,形成对"批判神学"学术范式的挑战。某些号称研究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学者,绝口不提科学无神论。这是一种危险的倾向。科学无神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最底层的基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科学无神论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积极的人生观,占有重要地位。加强科学无神论学科建设,是抵御境外宗教渗透和防范校园传教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科学界一些著名科学家参与的、所谓的“科学与宗教运动”。其主要讨论的还是在宇宙学和生物学问题引发的有关进化论与神创论问题.进而又引发了更广泛的科学与宗教关系讨论:特别是当神创论的新变种——“智能设计论”提出后.在美国媒体推波助澜下。引发学界和公众中对此问题更加关注。该书的第二部分“‘智能设计论’亦即神创论对抗进化论”,有5位作者评论了“智能设计论”(新版神创论)对抗进化论问题。分析了“智能设计论”对进化论的疑问与挑战,其流行的现状及其在公众、社会和国家政治层面上的影响.阐述了“科学与宗教运动”带给公众什么样的思考。本文对此进行作者主要观点的介绍。  相似文献   

3.
宗教文化影响着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公共学校教育。20世纪20年代以来,美国公立学校的进化论教育受到来自基督教创世论的持久反对与冲击。本文是对进化论与创世论在公立学校科学教育中争夺领地和席位的斗争过程的梳理,大致勾画出进化论与创世论此消彼长的抗衡历史,对我国的无神论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任继愈先生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指出:"马克思主义宗教学本质上是一种科学无神论。"根据毛主席的批示,任先生创办当代中国第一个宗教学研究机构——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宗教,批判神学"是他一生坚持的学术理念。任先生总主编的大学教材,成为我国宗教学奠基性著作。任先生担任中国无神论学会的理事长,三十年如一日,他指出,中国无神论学会"对国家兴亡肩负重要责任""科学无神论是我们国家的立国之本"。任先生推动建立当代中国第一个科学无神论研究实体,为发展这个濒危学科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任继愈先生创立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倡导科学无神论,并非出于"纯学术"的动机,背后乃有他社会关照的思想。中国有极为悠久的封建主义历史,加之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性,这导致当代中国社会仍背负着沉重的封建主义包袱,它甚至是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最大敌人,这是任先生的重要论断。封建主义的基本载体就是宗教神学,封建社会虽然崩塌,但以宗教神学为载体的专制思维仍挥之不去。在中国,宗教神学主要以儒教的形式存在,并持续影响至今。任先生准确地抓住了这一关键点,区分儒教与儒家,重点批判作为信仰主义的儒教。所以说,要认识任先生关于批判宗教神学、倡导科学无神论的思想,必须先要理解任先生努力对抗封建主义、忧心社会进步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当代中国的文化软实力。首先,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一种科学的、先进的现代社会理论,具有宗教神学所没有的开放性和传统无神论所缺乏的现代性;第二,马克思无神论是凝聚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力量,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中国政教和谐与宗教健康发展的思想保障;第三,从国际层面来看,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与中国文化传统深度契合,形成一种以人文关怀为特质的文化软实力,这种文化软实力可以化"文明冲突"的戾气为文化交流的祥和。  相似文献   

7.
根据国际社会调查署的调查数据,作者指出,在近现代社会,与不断发展的世俗化潮流相比,宗教出现不断衰落之势。尽管宗教还保留着一定的影响力,而且在全球很多地区出现了宗教复兴的潮流,但是,对于上帝的虔信和崇拜,已经在除美国之外的发达国家近乎土崩瓦解。同时,无神论社区正在不断扩展,而且日益强大。作者指出,达尔文《物种起源》一书对宗教信仰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对于进化论的理解程度和宗教信仰以及实践程度呈负相关。发达国家中最世俗化的国家——日本对于进化论的理解最为深刻和普遍。而在有神论盛行的美国。对于进化论的理解程度是这些国家中最低的。无神论著名的预言就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会导致超自然主义的衰退。  相似文献   

8.
智能设计论鼓吹复杂的系统必有一个设计者,实质上是一种披着科学外衣的所谓"科学神创论"。本文先介绍智能设计论及其来龙去脉,然后回顾、述评达尔文进化论在科学上和哲学上的贡献,最后深究智能设计论进入中国的内外因,认为近些年来包括智能设计论在内的反达尔文主义思潮在华传播是基督教图谋征服中国的长远战略的一部分,智能设计论相关书籍出版单位见利忘义、为虎作伥的行径必须抨击,而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出版领域的混乱现象只不过是晚近若干年来意识形态领域乱象纷呈的一个缩影而已。  相似文献   

9.
宗教研究是以理性的态度对宗教现象进行客观审视与分析,与基于信仰的神学思辨具有本质的不同.这种本质差别决定了对宗教的科学研究必然以无神论为基本立场与最终指归。澄清宗教科学的理念与本质.对于我们今天开展宗教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习五一教授的新书《科学无神论与宗教研究》高举科学无神论的旗帜.坚持以科学理性的立场研究近现代各类宗教现象。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学术观念与成果.为我们端正宗教研究的态度与方向、宣传和弘扬无神论的社会风气.提供了非常难得的典型范例.是近年来科学无神论与宗教研究方面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10.
本刊连续刊登了乔纳森·米勒为英国广播公司(BBC)编写主播的电视片《有关无神论问题访谈录》的部分中文译稿,读者反映良好,普遍希望能将该公司播出的正片《无神论简史》译出,以资同好,以见全豹。本刊拟从本期开始将它的三集分三期刊载。译稿或有错讹之处,恭请大家指正。 无神论涉及西方许多神学、哲学和科学问题,好像是远离现实社会人生,枯燥无味。但在米勒先生的编导下,一些历史现象有了当代意义,而一些当代现象似乎就植根在历史深层中;他讲的主要是西方的事,而作为东方的中国人,也有些感同身受样地戚戚然。他追忆西方的思想家们为无神论经历的种种痛苦和遭遇的诸多迫害以至屠杀,联想今天的无神论者享受着前辈们争得的文明成果,"可以轻松的选择信仰",不胜感慨。而当9·11事件发生几天后,看到在纽约举行的一场大型宗教仪式上,人们高声唱"耶和华是我的牧者",又不由得产生了"牧羊人"的奇异感受。《简史》对于三大"一神论宗教"(即亚伯拉罕诸教)的分析及其关系的揭示,是基于当代世界局势对于历史的一种逆观,可以提供我们思考的地方甚多,很希望听到无神论就皱眉头,遇见鬼神论就亢奋的同志也能勉为其难地读一读,至少可以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 对于美国的国家性质,即:是宗教国家还是世俗国家?在美国国内也有争论。《简史》认为,近数十年美国最高统治者把美国确定为宗教国家,对无神论者公开排斥,这既违背美国宪法,也背离美国建国领袖们的初衷,有回归欧洲中世纪的迹象,尤其反映在对外关系和发动战争上。但是,在美国的知识界,并不都认同这类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