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真理的本质属性是它的客观性。但真理的客观性的含义是什么,人们的理解却往往不同,并由此影响对真理其他问题的讨论和研究。本文拟就如何理解真理的客观性问题谈点初步的想法。  相似文献   

2.
在矛盾、矛盾实质以及矛盾类型等问题的探讨和研究中,经常看到这样一些提法:“太阳和地球的矛盾”,“原子核和电子的矛盾”,“氢和氧的矛盾”等等。这里,矛盾究竟是指太阳和地球等物质实体自身,还是指太阳和地球等物质实体之间的关系呢?在有些论者那里出现了“忽而此、忽而彼”的现象。还有,一些人在讲生与死、好与坏、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等矛盾时,也常常出现矛盾含义理解上的混乱。我们认为,正确理解矛盾的含义,是个关系到正确认识矛盾、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的重要理论问题,应该搞清楚。  相似文献   

3.
叶良茂 《哲学动态》2002,1(5):31-33
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但由于长期把需要视为一个主观的心理学范畴 ,从而忽视了对之的深入研究 ,直到 2 0世纪 80年代价值论研究兴起之后 ,需要范畴才凸现出来 ,并成为哲学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然而 ,需要究竟是客观的 ,还是主观的 ?这个问题然没有解决 ,仍旧存  相似文献   

4.
理性与客观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书将集中讨论一个问题,实际上这个问题贯穿于一切研究领域,并且甚而浸入到普遍文化之中。这个问题就是,理解与证明在何处终结。它们是终结于客观的原则,而这些客观原则的确实性与我们的观点毫无关系呢,还是终结于我们的(无论是个人的或共有的)观点之内,以至于最终来说,甚至最客观、最普遍的原则之确实性和可靠性也是从遵循它们的那些人的观点和实践中得出来的呢?我的目的就是探讨并澄清这一问  相似文献   

5.
<正>在所有的人文学术和社会科学中,阐释问题始终是一个重大的基本问题,而这一问题的真正核心则在于阐释的客观性。无论是在我们一般的日常讨论中,还是在更加严整的学术活动中,总是面对着各种各样的题材或对象,遭遇到各种各样的历史遗存物——包括面目各异的诸多文本,特别是被称之为经典的文本。在这样的境域中,阐释(或解释,诠释等)便不可避免地发生,而阐释的客观性问题亦随之而来。就此而言,不包含任何阐释——并因而排除了阐释之客观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关于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的争论中,世诚和李唯一等,否认恩格斯关于思维和存在同一性的思想,并且把恩格斯关于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思想和毛主席的“矛盾同一性”的思想完全对立起来,这是不正确的;王若水和撒仁兴等,肯定恩格斯关于思维和存在同一性的思想,这是正确的,但是把恩格斯关于思维和存在同一性的含义和毛主席的“矛盾同一性”的两种含义完全等同起来,这又是不确切的。双方都有片面性。关于世诚和李唯一等不正确的地方,许多同志都指出过了,我不再多说。这里只想谈一谈恩格斯是从什么意义上使用思维和存在同一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藉曲解经验事实而披上自然科学伪装的各色主观唯心主义者要拿经验事实勾销主、客观界限,使心与物同归于意识。但心理事实与物理事实的区别,本身就是一种极其明显的最朴素的经验事实。如何对待这种不容抹煞的经验事实,就成了各色主观唯心主义者所无法迴避的问题。不管在哲学上是如何力图抹煞心物界限的人,但具体谈到心理学与物理学的区别问题时,却没有谁主张心理学就是物理学,物理学就是心理学,特别是心理学家若不作这样的  相似文献   

8.
价值的客观性论证不同于自然科学的论证。在历史科学中,个别性是价值普遍性的基础,个别性本身也是客观的,这种个别性自身具有先验的、理论的有效性。这是李凯尔特关于价值论证的基本思路。这些探讨对价值与事实、价值研究对象等价值论难题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以德治国的含义及其学理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德治国方略的提出 ,就是要求全党和全国人民高度重视与充分运用、发挥道德的诸种社会功能 ,使道德成为治理国家与振兴中华民族的重要方法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力量源泉。以德治国不是只要德治不要法治 ,而是要使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相互弥补 ,使二者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历史上的客观性(objectivity)涵义有一个演化的过程。古希腊人没有在知识与价值、科学与哲学、客观的与主观的之间做出区分。对柏拉图来说,“客观”实在是借助“善”的理念或形式刻画的。实在是统一的、图式化的、秩序化的整体,“最实在的”也就是最抽象的和最不能被日常经验接受的。在每一事物被秩序化为统一的图像之前,事物的“客观”陈述是不完全的。[1]“客观性”概念似乎已经出现在亚里士多德的科学见解中,它意味着,关于结果的“为什么”问题没有一个是通过回答它们的过程来回答的。[2]巴姆在揭示亚里士多德关于客观性的一种涵义时说…  相似文献   

11.
《哲学研究》1987年第1期发表的汪信砚同志的《认识的主体性与非经典认识论论纲》一文(以下简称“汪文”)提出,“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去反映事物”的古老理想已经破灭了,以现代科学为基础的“非经典认识论的首要原则是主体性原则,它以主体为轴心”。笔者认为,这一立论是缺乏科学根据的。因为自然科学,不论是近代的还是现代的、实验的还是理论的,  相似文献   

12.
模糊语言,主要是指自然语言中带有模糊性的语言.它作为语言的一种特殊现象,已经不再被看成消极的贬义词而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歧义语言混为一谈。模糊语言的性质、功能、表达效果、它与表述的准确或进行准确性表述的辩证关系、以及在语言中的实际运用,都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研究.那么,语言的模糊现象,其存在的客观性具体反映在哪些方面呢?对此,有必要予以认识。首先自然语言具有模糊性。人们交谈或写作所使用的语言,是人类从猿到人的劳动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自然语言。自然语  相似文献   

13.
论数学真理的客观性李浙生欧几里德表述的几何体系是相当抽象的。他努力摆脱真理和经验的束缚。他的功绩正在干他迈出了决定性的第一步,而且走得这么好,以至后人不得不遵循他所开辟的道路前进。然而,他在摆脱直观和经验的道路上,走得还不够远。他通过定义又把几何的基本概念和物理空间联系起来,并且要求人们根据自己的经验确认几何公理的真实性。以致到19世纪数学家仍认为,欧氏几何是现实空间的正确描述。这时,数学真理的客观性表现为理论与现实的符合,认识与经验的一致。非欧几何的出现,由于它的某些公理和许多定理直接违背人的常识,违背人的直观经验,但在逻辑上却是相容的。于是人们对欧氏几何的真实性发生了怀疑,也对这种符合论发生了怀疑。到了希尔伯特的《几何基础》,既然数学理论已无内容,还有什么真假可言?从演绎科学的角度来看,只要推演由前提到结论,严格按照逻辑规则进行,则结论就必定是真的。这时在数学中,逻辑上的真取代了主客观相符合的真,检验数学真理的标准不再是实践或经验,而是逻辑上的相容性。在人的理性思维突破了人类直接经验的局限,理论的真理性不能直接由实践来检验时,数学家提出了逻辑标准,这是又一大进步。因为它能把数学理论推到极深远处,否则,无  相似文献   

14.
认识的主体性是指认识对象、认识过程和认识结果渗透、凝结着主体因素和主体属性的那样一种特性。人总是按照既有的认识图式去把握世界的,没有主体性的认识不存在。但是认识的要求却是客观性,即主体必须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反映事物。认识的主体性特性和客观性原则构成了认识的深刻矛盾。面对这个矛盾,许多人断言:“客观眼光”是没有的;认识的客观性不存在。其共同错误在于没有正确理解认识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5.
黑格尔的哲学,尤其是他的辩证法,对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建立和发展,具有伟大的意义。列宁写道:“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黑格尔辩证法这个最全面、最富有内容、最深刻的发展学说,是德国古典哲学最大的成果。他们认为,其他一切关于发展原理、进化原理的说法,都是片面的、内容贫乏的,都是把自然界和社会的实际发展过程(往往伴有飞跃、剧变和革命)弄得残缺不全。”(《列宁选集》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客观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这本书只讨论一个问题:如何将世界上一个人的特殊观点同关于这个世界的客观观点融合在一起,而这个人及其观点都包含在这个世界之内。每一个具有能力和冲动来超越其特殊观点并将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思考的人,都会面临这个问题。 虽然它只是一个问题,但却包含许多方面。使这两种观点相互协调一致是困难的,困难既来自生活,也来自思想。在道德、知识、自由、自我以及心灵与物理世界的关系等领域,它是最基  相似文献   

17.
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其他的科学家很早就认识到了创造力对个体和社会的重要性。尽管如此,创造力仍旧是科学研究中许许多多最被忽视的课题之一.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其中有五点特别重要.第一,传统的观点坚信创造力——通常被称为“天才”——是遗传的,没有任何东西能使人成为有创造性的人,他们确信人要么生来就赋有天才的  相似文献   

18.
实践是对象性活动与目的性活动的辩证统一。探讨实践关系的相互作用机制,揭示实践范畴的科学规定,坚持其客观性原则,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立场,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项伟大理论贡献,就是科学地实现了思维方式的根本转变。它以扬弃的形式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消极直观性和唯心主义对主体能动性的片面夸大,吸取了各自的合理因素,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基本原则融会于认识领域,创立了崭新的思维方式。这就是,对于事物要在坚持唯物主义基本原则的前提下,通过人的物质实践活动而展开的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和对立统一的关系中去加以理解和把握。但是,科学实  相似文献   

19.
对私有制条件下社会领域的客观规律与人的有意识活动的关系,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做了非常透辟的说明,人们一般都是了解的,也没有什么原则性的意见分歧。而对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规  相似文献   

20.
科学知识中的主体性和客观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认识论的重大难题是主体性和客观性的关系问题。当代西方科学哲学从科学知识的角度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在元知识论的层面上突出了主体性和客观性的对立。批判地分析他们的基本论点,对于构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的新框架具有提纲絜领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