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明 《天风》1997,(10):35-37
近年来,海外有些教会和教会团体,无视西藏在各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对中国肆意低毁,他们无端指责西藏没有宗教自由,中国政府实施“文化灭绝’等等,为澄清事实,本刊记者随爱德基金会丁言仁副秘书长,中国基督教海外联络委员会副主任阚保平牧师——  相似文献   

2.
谢声 《天风》2003,(12):20-23
“中国基督教所进行的神学思想建设是对普世教会的一种贡献”这是加拿大圣公会的一位主教在听完中国基督教代表团季剑虹长老就神学思想建设专题演讲后所表示的。为了进一步加强与海外教会的彼此了解、增进友谊、宣传自己,2003年10月4日至27日应加拿大、美国教会的邀请,以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季剑虹长老、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曹圣洁牧师率领的中国基督教代表团一行9人赴加、美两国教会访问,代表团在近四周的时间里,访问了加、美两国10个城市及14个主流教派的全国性机构和11所神学院,并就中国神学思想建设、中国教会近况、中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现状等专题作了近十次报告。受到了海外教会同工、同道的欢迎。代表团在各处都得到了相当高的礼遇,在北美的二十多天中,访问团的同工们时时浸润在海外教会弟兄姐妹们的团契与分享的热情中。  相似文献   

3.
邓灵勇 《天风》2007,(14):44
2006年8月,一场建国以来的超强“桑美”台风不仅给福建闽东人民蒙受巨大损失,也给闽东教会带来了重创。中国基督教两会社会服务部闻讯后,及时在《天风》上报道灾情,并向全国各地教会及海外友好机构发出通知,让海内外教会弟兄姐妹共同来关心支持灾区的教会。  相似文献   

4.
编者的话     
《天风》2003,(12)
满载着中国1600万弟兄姊妹情谊的中国基督教代表团一行9人,完成了对加拿大、美国14个教会组织和机构及11所神学院的访问交流后顺利回国。中国基督教代表团就神学思想建设、神学教育、中国教会事工近况、有关中国宗教政策等主题的专题演讲,让海外教会弟兄姊妹们感受到“中国基督教的神学思想建设是对普世教会的一种贡献”。在中国教会的信仰具体实践中,中国教会是一个宣讲和服务的教会。  相似文献   

5.
《天风》1998,(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会与海外教会的友好关系有很大发展。但海外仍有一小部分教会或教会团体不尊重我们教会的三自原则,擅自以帮助中国教会的名义,搞一些不正当的活动,如过去较多的募捐走私圣经进入我国,现在又来了一个募捐帮我们建神学院之事。不是说中国教会不能接受外援,问题是海外教会或教会团体必须尊重我国教会的三自原则。这一点我们一再申明,但有些人置若阁闻,我行我素。这是为什么,很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6.
巴黎外方西藏传教会在藏区近现代涉外关系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从宗教传播的角度看,西藏传教会无疑是不成功的,因为其始终未能实现最初设定的"进驻拉萨、归化西藏"的传教目标。西藏传教会成立之初,巴黎外方传教会总会和罗马教皇"钦定"的西藏传教会筹建者——巴黎外方四川传教会主教马伯乐之间就进藏困难、路线、西藏教务归属等问题曾产生过巨大分歧并展开激烈的争论。二者的分歧和争论从某种意义上是教会内部上、下层之间矛盾的一种体现。揭示这段历史,不仅有助于厘清近代天主教藏区传教活动失败的原因,对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认识西方宗教在藏区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天主教》编辑先生: 拜读友人自香港寄来《中国天主教》影印本四期后,获益良多,並对我国天主教会坚持自立自主、自办教会的神圣原则,深为感动。你们走对了,也应当走自立自主自办的道路,这样,中国天主教会才有前途。作为海外(住加拿大——编者)关心祖国教会的教友和读者,我完全同意你们所坚持的爱国爱教的观点,并对祖国教会寄以无限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天风》2003,(7):54-54
随着中国教会对外交往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海餐及香港地区教会友好团体和人士前来访问。我们在互相尊重、平等友好的基础上与海外及香港地区教会和基督徒分享和团契。既促进彼此间的友谊,增进相互了解,又结识了不少新朋友。海外及香港地区教会同工、同道表示:回去后要将中国教会的真实情况向更多的人介绍。 尽管,“非典型肺炎”疫情的影响,海外及香港地区教会一些团体、个人推迟了访问计划,但今年上半年全国两会仍接待  相似文献   

9.
史美莹 《天风》2008,(21):4-5
应韩国"爱的教会"的邀请,以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高峰牧师为团长的中国基督教两会代表团,于2008年10月4日至6日访问韩国,参加韩国"爱的教会"成立30周年纪念活动。代表团成员包括中国基督教协会总干事阚保平牧师、辽宁省沈阳市基督教两会吴明峰牧师、中国基督教两会海外联络部干事史美莺同工等6人。  相似文献   

10.
去年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基督教海外联络工作会议上,丁光训主教也强调指出:“在我们的外事接待中,要提高神学的含量,而不总是一般性的介绍。海外来宾越来越重视神学思想方面的分享。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至今,基督教的海外联络事工从一般性的接待、出访,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的层面逐步上升到神学领域的交流。与海外教会分享中国教会  相似文献   

11.
晓望 《天风》2005,(11):F0002-F0002
2004年8月,中国基督教两会在香港成功举办“中国教会圣经事工展”后,海外教会及教会机构纷纷邀请中国基督教两会能够在世界各地举办“中国教会圣经事工展”,让普世更多了解中国教会的圣经事工,为此经全国两会充分准备,决定“中国教会圣经事工展”在美国举办。2005年2月和8月中国基督教两会两度组团访美,往2月的访问中,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曹圣  相似文献   

12.
顾梦飞 《天风》2010,(2):24-26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在英国国内奋兴运动的影响下,英国教会逐渐放眼海外世界,近代传教运动风生水起。传教运动的先贤们早就认识到,传教的目的是传教区本土教会的建立,而本土教会的建立即指教会应当自治、自养、自传。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细致爬梳巴黎外方传教会档案馆藏相关法文原档,对1854—1858年西藏传教会(La Mission du Thibet)传教士贝尔纳及德高丹于南亚近藏地带开展该会南亚方向最后的进藏尝试活动之史实进行考述,以期揭示当时西方天主教势力企图进入中国西藏实施宗教归化的行径,以及当时阿萨姆东北部近藏地带部落和中国西藏地方政府对西方企图入藏势力的敌视和抵制。  相似文献   

14.
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传教士罗勒拿,巴黎外方西藏传教会的奠基者,于1847年8月从四川崇庆州出发进藏活动,至次年3月在察木多被捕,其后遭朝廷遣返交至广州法国驻华公使陆英。罗勒拿此次进藏活动是巴黎外方西藏传教会藏区开教之发端,一定程度上增进了西方对藏区的认识和了解,为天主教会后续的藏区传教活动提供了借鉴。擅入西藏之罗勒拿的被捕和遣返,表明了清政府禁止西方擅入内地、染指西藏的强硬外交立场。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福建省基督教始终坚持三自原则不动摇、加强自身建设不懈怠、培育人才不松懈、抵御海外渗透不含糊、抵制异端极端不退缩,坚持围绕基督教中国化的核心主题开展工作,办好福建教会,看准切入点,抓住落脚点,脚踏实地推进基督教中国化工作。  相似文献   

16.
《天风》1997,(2):42-42
海外教会同工得知中国基督教第六次全国会议即将召开的消息之后,贺信纷至沓来,大会到闭幕时为止,一共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祝贺信以及对丁主教的致敬信42封。其中有国际和地区性的基督教团体如:  相似文献   

17.
《天风》1997,(2)
海外教会同工得知中国基督教第六次全国会议即将召开的消息之后,贺信纷至沓来,大会到闭幕时为止,一共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祝贺信以及对丁主教的致敬信42封。其中有国际和地区性的基督教团体如: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势头发展迅猛,民营企业后来居上代替国有企业成为引领海外并购的先锋。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选取联想集团成功并购IBM-PC业务的事件展开案例研究,期望通过对此次收购涉及的主要问题的分析为中国企业今后的跨国投资海外并购活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1999年 7月 3日至 5日 ,新加坡三清道教会在新加坡虎豹别墅万仙台举办了为期三天的”99道教宣弘大会暨新加坡三清道教会成立二十周年庆典。中国道协副会长张继禹、任法融、中国道教学院副院长李养正、福建省道协会长林舟和来自香港、台湾地区及海外的道教人士应邀参加了此次庆典。此次宣弘大会由新加坡三清道教会主办 ,香港蓬瀛仙馆协办。分别举办了礼斗法会、道教论坛、《道德经》书法赛、道教文化资料库上网等活动。三清道教会主席陈国显等在开幕上致词。任法融副会长、李养正教授和来自台湾地区的李丰懋教授及法国的施舟人教授在“道教论…  相似文献   

20.
《天风》2002,(7):63-63
中国基督教第七次代表会议5月22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受到港澳台、海外教会和教会组织的广泛关注,纷纷发来贺电贺信予以祝贺。世界基督教教会联合会总干事康拉德·雷泽尔在贺电中说“愿圣灵的大能更新你们,……请相信在你们会议的每日崇拜,祷告和议事的时候,全世界普世教会团契都在为你们代祷。”香港圣公会邝广杰大主教的贺信:祝会议“硕果累累,愈显主荣”并“深信藉圣灵祈祷,中国教会在众肢体同心努力下,更有力量为上帝作见证。”美国友人魏克利魏贞恺夫妇的贺信说:“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