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道教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而在东汉中期形成之前,其早期道教思想诸如神仙信仰、鬼神崇拜、自然崇拜、方术巫术等都已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发展过程。这些思想在堪称为汉文化“百科全书”的汉代画像石砖中,以其具体生动的长生不死、羽化升天、避鬼驱邪等画面形式,有着充分、形象的反映,成为诸多学者探讨早期道教思想形成发展的珍贵实物资料。故此,本文亦想试以早期道教思想在汉画中的反映为题略作浅挥,由于我们在道教方面的知识有限,用词不妥或存误之处,敬请道家斧正:一、神仙信仰以神仙信仰为主题的汉代画像石、砖,题材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2.
刘克 《中国道教》2009,(6):18-25
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碑刻、壁画以及画像石、画像砖上所刻文字等合称汉俩,是汉代民众结合自己的生存环境创造的一个象征世界,表达着他们的愿望和期待。近年来,随着考古工作的发展,大批道教汉画发掘出土,为我们全面认识原始道教在民间的影响状况和消除研究中的诸多疑问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3.
泰山灵应宫内明万历铜钟铭文《太上老君说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护世弘济妙经》属藏外遗经。它的发现,对于研究碧霞元君信仰和搜辑道教遗经续修道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铸经的因缘、经文内容、著作时间等予以初步考证辨析,并校录经文。  相似文献   

4.
老子会见孔子汉画像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会见孔子汉画像出自山东省嘉祥县纸坊镇武翟山北麓的武氏祠 ,距今一千八百余年。武氏祠是一组东汉后期武氏家族墓群地面上的石构装饰建筑 ,现存汉代画像 50余幅 ,其内容题材、思想意识和雕刻技法等居全国汉画像石之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它的评价超过了同一时期的埃及石刻和希腊瓶画。在东汉儒学占社会思想文化主导地位的情况下 ,在儒学圣祖孔子故乡的孔老相会汉画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它的影响是深远和持久的。一老子是道教的创始者 ,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倡导者 ,两位哲人的相遇可称得上是儒道两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和彼此交流的见证。…  相似文献   

5.
道教是起源于我国本土的宗教,对土家族文化有着深刻影响,土家族医药植根于土家族文化土壤,因而也受到道教的影响。“太上老君”即道教始祖,历史上道教在传道之始,即以治病吸引信众。道教徒以太上老君弟子身份行医传道应是非常自然的事情。药王信仰与道文化密切关联,是考察道教文化在民间社会传承发展的重要线索。本文从土家族医史文献入手,探讨道教对土家族医药的影响。认为土家族医史文献中关于“太上老君”的传说,实际是反映了道教“以医传教”“借医弘道”的史实,同时其中也融入了“药王”扁鹊的故事元素;其关于“药王菩萨”的传说,则是对神农氏、扁鹊、孙思邈等道医采药行医故事的改编。这都反映了道教对土家医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6.
刘克 《孔子研究》2015,(2):26-36
在出土的汉代文物中,存在着一批表现儒家"亲亲相隐"观念的画像和铭文(习称汉画),为考察早期儒家亲亲相隐这一学术公案和消除当前相关研究中的诸多疑问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亲亲相隐是对血缘亲情的维护,亲属之间的相互保护是率真的表现,是对人性的尊重,"隐而任之"兼顾了亲情和公义,是亲亲相隐中的责任担当。亲亲相隐与血亲复仇是孝悌思想的两个重要侧面,同根相生,儒家对血亲复仇的重视与播扬,是在亲亲相隐流播线路上安装的预防滥隐闸门,体现了儒家对亲亲相隐利与弊的深入鉴察,对可能出现的徇私枉法行为提供了有效制约。司法腐败无论是品格还是意趣,都跟儒家的亲亲相隐别同霄壤,亲亲相隐本身并不具备生发司法腐败的基因。亲亲相隐题材汉画是早期伦理思想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全面深入地考察早期儒家孝道伦理的学术价值和现实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祥瑞图像自汉代起已经有了较为全面的谱系及分类。对于研究构建早期道教图像视觉材料的其中一类造型"元件"的样式化生成与建构,雷德侯的"模件化"理论确实有一定意义,但不能忽略艺术家(画师、工匠)的自主性处理及对宗教"同情的领悟"的集体心理之上的价值重构。笔者不揣浅陋,以时贤及先达的研究为基础,以两汉时期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画像石、砖中的祥瑞图像作为早期道教美术考察的对象及材料,尝试探讨祥瑞图像样式化生成的相关设计因素以及画师、工匠对早期祥瑞图像配置模式的构建实践,以就教于方家。由于篇幅所限,本文拟在仙禽瑞兽题材上集中讨论。  相似文献   

8.
道教与民间宝卷关系密切。道教的神明信仰、哲学思想、内丹炼养、斋醮仪式都深深渗透到众多宝卷之中,其中道教的内丹术及斋醮仪范对宝卷的影响最大。明清时期,有多种宝卷与太上老君信仰相关联,且流传地域广泛。民间宝卷亦流传太上老君"化身"诸神之说。历史上,道教与闽、赣两省的民间宗教亲密无间,共生共长,诸多道教宫观转化成为民间宗教经堂。  相似文献   

9.
鱼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文化史上光彩夺目的一章。汉画像鱼图像作为中国鱼文化的一个表现形式,其内容多样,变化丰富。汉画像鱼图像有六种组合方式:宴饮庖厨图像中的鱼图像、鸟啄鱼图像、鱼戏莲花图、鱼车图、鱼与铺首和熊、鱼纹边饰。鱼图像在汉画像中既有祭祀作用、生殖崇拜的现实意义,也有沟通天地、死而复生的神话意义,是汉代人们借鱼的形象表达对墓主及家族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10.
《犹龙传》言,先秦老子只是太上老君应世而化的八十一化之一,至唐代,老子已经有了八十一化身。道教把历史上很多著名的思想家、历史人物变成了老子的化身。太上老君形象不仅在道经图像中经常出现,历代其他形式的美术作品中也多有描绘。本文旨在以道经中的老子形象为切入点,结合大量和老子形象相关的中国传统绘画作品,使人们认识到老子形象有一个逐渐神异且图像日益丰富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兰芳 《美与时代》2006,(1):53-54
从汉画像中的山水题材获得大量图像资料,试从这些资料分析汉代人崇山心理及渴望归于山水林泉的愿望。汉代人们的这种思想与山水画起源的思想渊源有相同之处。汉画像中山水题材的艺术表现手法也已经有早期山水画的特点。这一切证明山水画真正起源于汉代。  相似文献   

12.
道教石刻造像是中国宗教艺术的重要组成部份。现存道教石刻造像主要集中在中国西部几个省份。尤以四川境内居多。唐代是西部道教石刻造像兴盛时期。宋代道教造像多为精品。元明以后逐渐衰落,但余绪尚延。太上老君是造像艺术的中心人物,天尊、四御占重要地位,三官大帝和各类神仙也是不可缺少的内容。它们充分体现了道教神仙信仰的特点,真实地反映了道教神系演变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汉画像是一种象征型的艺术,它通过象征性符号展示了汉代的精神风貌。车马出行、瑞鸟衔币、拜谒等图像统构在这块汉画像石上。一个概念中寓意了好几个形象,又或者说一个形象中蕴含了多层意义。过去与升仙,现在与祭拜,未来与祈望,共同呈现了汉代的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14.
道教产生的重要学术背景,就是汉代术数学的兴盛以及黄老道家、神仙家对术数学的传承和吸收。汉代道教术数的形成,经历了术数道教化与道教术数化的双向进程。汉代黄老道家与汉末天师道对《道德经》诠释的术数化,《太平经》关注社会政治的术数学,与《周易参同契》关注炼养的术数学,均在不同维度、不同意义上促成了道教术数的产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道教术数不能简单地形容为杂而多端,而是一个有着内在逻辑的概念。汉代道教术数的产生造成了多向度的社会影响,其最直接的意义,是塑造了道教自身的宗教形态。  相似文献   

15.
略论道教的宗旨与方术赵宗诚道教是中华民族自身孕育、繁衍的宗教。她在神州大地上,吸取古代鬼神崇拜,神仙信仰及易、道、儒、墨、阴阳五行、谶纬学说等中华文化母体的营养生长,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又不断变革创新,丰富和充实着中国传统文化。从汉代出现早期道教经书...  相似文献   

16.
前言 道教奉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及道德天尊(太上老君)为教祖,尊崇《道德经》为至理经训,认为“道”是宇宙人生以及万事万物的根本。道教内丹炼养家继承先圣清静自然、返朴归真的思想,运用于修身养性、内炼护命中。数千年来,道教十分重视养生,并形成了一整套的养生内炼理论,历代精通内丹修炼的大师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7.
<正>北魏时期,嵩山是道教贤达荟萃之地,其中以寇谦之最为著名。嵩山早期的道教记忆嵩山作为中原名山,并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先秦典籍中多被提及。汉魏时期嵩山地区道教开始兴起,为此后北魏道教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汉代曾流传周灵王的太子王子乔"游伊洛之间",被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1。这应当是嵩山接纳道教初始的历史记忆,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汉  相似文献   

18.
汉画像所刻画的非现实世界——天国仙界,以画代话,用形象化的绘画语言表达自己的幻想,这种形式上的极度夸张是与汉赋的形式美是完全一致的。汉赋的语言学叙事与汉画像的图像叙事,艺术形式虽然不同,但共同表现了汉代的粗犷、醇厚的整体性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9.
由老子开创的“法於自然”的道家学说,经过战国、秦、西汉各个历史阶段自身认识的深化提高和系统完善,在东汉时期正式形成了道教,并诞生出自己的一部主要经典——《太平清领书》,即今存的《太平经》残本。它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历史进程,经历了各学派之间矛盾问题的论辩、思想观念的融合,特别是两汉时期与儒家文化并存,儒道互补,以不同的角度和方法观点作用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诸方面,作为我国古代雕塑和绘画艺术品的汉画受其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汉画,即汉代墓葬建筑材料砖、石上的绘画,盛行于西汉中后…  相似文献   

20.
汉代是一个我国文化辉煌的时代。汉代的绘画艺术是继承和发展汉以前的艺术传统,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意识的。汉画作为汉代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承上启下,是我国本土艺术形式的源头。立足根本,探寻本源,是我们当代寻求文化自信的基础,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