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美国驻华领事官员与地方基督教是学术界较少涉及的研究领域,以往论著集中讨论传教士对美国、对华外交的影响及美外交当局利用教案扩大在华利益等问题。上述内容难以完全呈现美国驻华外交官与中国基督教发展的复杂关系。本文尝试梳理晚清美国驻闽领事馆档案,分析地方基督教与外交体制相互渗透、传教利益与外交、商务利益相互角力以及领事对待华人教徒的矛盾心态,初步探讨晚清美国驻华外交官与基督教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
国会游说是美国政治和外交研究的重要主题之一,惟其焦点一向落在各种经济政治利益集团的游说活动上,长期忽视宗教对国会和外交的介入。本文首先介绍艾伦·赫茨克所著《在华盛顿代表上帝》一书对了解宗教利益集团游说与美国国内政治的贡献,接着论述宗教游说对美国国会和外交的影响,最后立足于中美关系的现实,说明宗教与人权因素在中美关系中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3.
顾临是中国近代医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历史人物。他原是美国驻华外交官出身,后受洛克菲勒基金会邀请,长期担任洛克菲勒基金会创办的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驻华代表,从事医学教育活动二十余年,曾经担任北京协和医学院代理校长多年。他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建立与鼎盛时期发挥过重要作用。对顾临在华教育活动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可以窥见以洛克菲勒基金会为代表的美国在华势力对于中国近代医学教育发展的影响,从而为中国近代医学发展基本脉络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与史料。  相似文献   

4.
一自冷战结束尤其是"9·11"事件以来,宗教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急速提升,已成为各国国家安全与对外战略考量中不可回避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各国的对外关系和对外战略考量中,宗教公共外交正在逐渐兴起。宗教交流作为民族之间、国家与地区之间在思想、价值观和情感层面的互动,其影响往往要比基于现实利益的政治结盟和经贸交流等更为深刻而持久,且宗教的公共性、社区性和草根性与公共外交的基本属性十分契合,  相似文献   

5.
中美19世纪中叶开始建立的外交关系,与当时基督教在华的传播活动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首先向美国政府鼓吹对华建立外交关系的,是美国驻华宣教士伯驾。为发展基督教在华传播事业,打破清政府的传教禁令,伯驾不仅积极说服美国政府开展对华外交,并亲自参与有关外交活动,促成了美国最初的对华条约外交关系。此后,由早期基督教教会学校培养的中国近代改良主义者容闳,以培养洋务运动急需的现代化人才为由,极力劝说清朝政府派使团赴美。同时,他还以其外交实践,最终促使清政府任命驻美外交公使,形成中美早期的双边外交关系。可见,基督教传播之直接动因与其传播影响的间接效应,对于中美早期外交关系的建立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在我国西部地区,宗教种类众多,宗教与民族关系紧密,和谐的宗教关系和宗教结构对西部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开展对西部地区宗教与社会关系的研究,对解析西部地区宗教与社会诸多问题,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关系、民族关系,最大限度地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美国宗教心理学发展历程的梳理,从中揭示出美国宗教心理学当前的发展态势及存在的问题。美国的宗教心理学经历了兴起、衰落、复兴的曲折发展过程。宗教观念、宗教体验、宗教行为构成美国宗教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维度,宗教与人格的关系、宗教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在美国宗教心理学的研究中处于突出地位。两支研究队伍的分歧及心理学取向的研究者在研究方法方面的分歧,系美国宗教心理学研究值得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关于"宗教与文化关系"问题的讨论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议论,宗教文化的内涵是什么、怎样认识宗教与文化的关系、执政党如何对待和处理宗教与文化的关系问题……对这一涉及宗教工作的重要理论问题,还需要进一步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角度进行较为深入系统的基础性研究。  相似文献   

9.
大多数美国新兴宗教与美国社会、政府的关系不是一直不变,而是经历了不断的调适,在这一过程中,新兴宗教的教义、组织形态和结构也发生了不少变化,因此对新兴宗教的社会治理政策应当放在宗教连续谱中进行考量。美国对新兴宗教相关问题的研究有着强烈的现实导向性,新兴宗教的类型、新兴宗教的形成模式、新兴宗教的产生与发展之因、新兴宗教的演变、新兴宗教的治理等问题是美国宗教社会学家所关注的核心问题。面对人民圣殿教和大卫支派的悲剧性事件,学界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不少学者讨论了学界在政府介入时的角色和所能提供的帮助,并就其后如何处理类似的事件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郑筱筠: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宗教始终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对于宗教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宗教与世俗化之间的关系就是其中的一个焦点.这个问题涉及到不同语境下对世俗化的多种界说、世俗化的表现和影响、如何认识和看待宗教世俗化与反世俗化理论(如宗教化、神圣化以及对世俗化理论的批判等)以及世俗化的未来走向等等.为此我们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吴云贵教授、美国Boston大学Robert P.Weller教授、上海复旦大学范丽珠教授一起对话宗教与世俗化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宗教关系是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中涉及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关系之一;处理好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信仰不同宗教群众之间的关系,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提出了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宗教关系这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对做好新世纪新阶段的宗教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见闻 《法音》2009,(8):29-32,33-35
7月21日上午,美国宗教联合代表团先遣工作团一行四人访问中国佛教协会,访问团团长就中国的宗教状况与学诚法师进行了探讨与交流。7月23日上午,新加坡驻华使馆一位工作人员专程到中国佛教协会,就佛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等问题对学诚法师进行了专访。两次对话交流的主题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宗教问题作为研究的热点,一直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宗教与韩国对外关系的研究述论,一方面梳理宗教与韩国对外关系研究的重要特点和趋势,以供研究者参考;另一方面,以韩国对外关系中的宗教因素为研究对象,着重阐释宗教与韩国对外关系研究的主要领域,并指出其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4.
评估宗教交流在我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建构中的功效后发现,"宗教因素"既是我国与丝路国家缔结友好关系的历史助力,也是我国与周边国家深化伙伴关系的现实动力;量化分析表明:"宗教因素"在我国周边外交中既是一个历史变量,更是一个现实变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宗教人口分布对中国周边国家宗教基本格局的影响是切实存在的,尤其是伊斯兰教的"去中东化"发展趋势,使得"一带一路"面临宗教极端主义冲击的可能性激增;将宗教交流纳入经略周边的新思路以助力"奋发有为地开展周边外交"的对策建言,旨在强调宗教资源转化为外交资源后,实际彰显了优化"一带一路"软环境的战略功效。  相似文献   

15.
《科学与宗教》一书的“科学与宗教冲突”部分,收集了7位学者文章,从宗教内部对于科学的态度之历史发展、科学与宗教方法之比较、以及对世界的不同影响和解决重要问题方面等多个角度,阐释了科学与宗教关系在根基上是冲突的,澄清和回应了部分倾向宗教的学者提出的二者关系调和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科学与宗教》一书的“科学与宗教冲突”部分,收集了7位学者文章,从宗教内部对于科学的态度之历史发展、科学与宗教方法之比较、以及对世界的不同影响和解决重要问题方面等多个角度,阐释了科学与宗教关系在根基上是冲突的,澄清和回应了部分倾向宗教的学者提出的二者关系调和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郭海儒 《学海》2003,2(6):153-156
本文依据美国国务院外交档案、部分当事人回忆录和其他二手著作 ,分析了 1933- 194 1年间美国驻苏联使馆人员开展的公共外交活动及其危害 ,论证了美对苏开展的破坏性公共外交是造成美苏关系疏远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而为理解这一时期两国间若即若离关系以及二战后很快走向冷战提供了佐证 ,也为当今国际关系的发展提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毛胜 《宗教学研究》2013,(1):235-241
梳理中国共产党对宗教与文化关系的认识史,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文化性在宗教诸“性”中的地位,可以发现:正确认识和定位宗教的文化性,既是探讨宗教本质问题的理论要求,也是处理宗教实际问题的政策依据;该命题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整个历史过程,也贯穿于中国共产党关于宗教问题的理论、政策和实践的各个方面.据此可谓宗教文化性命题是一个具有元理论意蕴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9.
宗教多样性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特征,如何理解这一多样性的存在,构建宗教间的和谐关系,是国际国内宗教人士与宗教学家们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比较神学一方面坚持忠实于自己的传统,另一方面坚持对异传统的深度学习,并以此来重思、发展或深化自身的传统,体现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文化精神,近来已成为宗教学界一个令人关注的潮流。值哈佛大学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弗兰西斯·克鲁尼教授应中央民族大学"比较经学与宗教间对话"基地邀请访华之际,我们就关心的比较神学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对其进行了访谈。  相似文献   

20.
评《美国宗教嬗变论》童皖近年来,在美国学研究方面出现了一种可喜的现象:学者们开始打破以往于政治、外交、军事和经济领域,而对美国文化,特别是宗教文化鲜有问津的局面,着力开辟一些新的研究课题,在《美国研究》等刊物上发表了颇有新意的论文,出版了数部有影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