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颖 《美与时代》2023,(5):76-78
《秋江待渡图》是元朝钱选所画,图卷有十九段题跋。跋文保留完整,未有缺少。围绕《秋江待渡图》跋文展开分析考释。按照时间顺序,结合辨认印章,对每则跋文的内容、时间、地点、作者、境况进行初步考察,从而梳理其流转的脉络和过程。  相似文献   

2.
我于一九三五年至一九三七年间,曾在二仙庵所办的中药铺作学徒、店员,并受过二仙庵的代戒仪式,少不了与道众之间有些交往联系,故了解到一些二仙庵的历史和内幕。现将其回忆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王伏阳(1876-1953),道号复阳子,法名宗生,字妙生,四川渠县人。~1他曾任成都二仙庵监院、方丈,是成都二仙庵第三代传戒大律师,亦是四川近现代道教界中著名领袖,毕其一生积极地引导四川道教与近现代社会相适应,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开坛传戒和重刊《道藏辑要》(一)在成都二仙庵开坛传戒清光绪戊子年(1888),二仙庵开期传戒。~2首任传戒大律师是宋慧安。宋慧安,生卒年不详,法名至智,江西丰城人。~3他原是重庆水月庵道士,  相似文献   

4.
柔弱  牯灵 《中国道教》2003,(3):44-46
《修真图》是道教信仰者修炼养生的指南,然而,众多的修炼者,是否都读懂和解悟了《修真图》的奥旨呢?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常听到一些修炼者谈起修炼事,发现有些人并未认真读过《修真图》,往往是道听途说,便盲目进行修炼,有的人还自言“深有体会”,甚至自称体内已修炼出了“婴儿”。也有的人,经“气功师”稍加指点,修炼不过数月,便跑到深山老林里去“辟谷”。我们对这种自欺欺人之举深感忧虑。常听人言:“真理与谬误仅一步之遥”,不可不慎也。笔者悟道肤浅,对《修真图》也是一知半解,愿将一己所学的点滴体会,与同道者共同参悟。在此申明…  相似文献   

5.
二仙庵,位于成都市青羊宫的东面,为著名全真道十方丛林,是全真龙门派碧洞宗的祖庭。二仙庵始祖是全真龙门派的著名道士陈清觉(1606-1705年)。一、赵良璧、陈清觉始建二仙庵二仙庵自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由四川按察使赵良璧创建。二仙庵原是青羊宫东边的一个花园,占地约70亩,过去专作接待达官贵人及知名人士之用。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臬宪赵良璧来青羊宫访胜求真。他游于青羊宫东边的花园中,寻张三丰真人诗碑遗迹,“恍惚若有所遇,踪迹之,不觉步入  相似文献   

6.
《内景图》与《修真图》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十年,道教中的两幅修炼图《内景图》(又名《内经图》)和《修真图》被高度评价,更有人考证其为丘处机及张三丰所画,图中藏有秘而不传的功法。然而,透过图中注文来源、选用诗句及所绘内容,即可考其创制年代及修炼含义。  相似文献   

7.
《道藏辑要》是编纂于清代的大型道教丛书。关于《道藏辑要》的初编,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系康熙年间彭定求所编,另一种说法则认为系嘉庆年间蒋元庭(名予蒲)所编。参与光绪年间成都二仙庵重刊《道藏辑要》的贺龙骧,  相似文献   

8.
二仙庵自清康熙三十四年由四川按察使赵良璧创建,陈清觉在此开启了道教全真龙门派丹台碧洞宗。为了培修道观,他节衣缩食,稍有薄蓄,便拿出白镪数十两,置买枣子巷田业两大股,复以余资创建来鹤亭,塑吕洞宾、韩湘子骑白鹤塑像于其中,随后又建吕祖殿,祀吕洞宾;建斗姥殿,祀斗姥;建御书坊于来鹤亭之西,供奉康熙皇帝御书《赤龙黑虎诗》石碑于其中;建二仙殿,祀吕洞宾、韩湘子,天师张道陵及第三十代天师虚靖天师。由此而奠定了整个二仙庵的建筑格局。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二仙庵住持吴本固、甘合泰师徒重修各殿,即来鹤亭、斗姥殿、二仙殿、静室、单房…  相似文献   

9.
王伏阳(1876-1953),道号复阳子,法名宗生,字妙生,四川渠县人。他曾任成都二仙庵监院、方丈,是成都二仙庵第三代传戒大律师,亦是四川近现代道教界中著名领袖,毕其一生积极地引导四川道教与近现代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10.
现存《修真十书》四个版本,底本相同,均未出明《道藏》之外。据《文渊阁书目》《千顷堂书目》《遵生八笺》《盘山语录序》等,《修真十书》极有可能存在单行本;对《道藏目录详注》三个版本所录《修真十书》六十四卷之谜团进行分析对比,得出消失的四卷为"梁丘子黄庭内外二景玉经注解"。关于《修真十书》的成书时间与编辑者,传统认定为宋代石泰,亦有不作定论否定前者,目前国内学界通识为元初南宗徒裔,西方学界观点则有1250年萧廷芝之说和1340年之说。比较上述观点,侯赛因1340年之说更具合理性。基于《修真十书·杂著捷径》与余觉华《修真捷径》文献同源之关系,可推测得出余觉华编、刊《修真十书》。  相似文献   

11.
正《庄子·内篇》包含着丰富的修真思想,包括把握修真环境,包括要"无己"等等。《庄子·内篇》修真方法的核心是"葆光"和闻"天籁",庄子对这一方法有较为详细的披露,并对应用这一修真方法达成的境界进行了说明。《庄子·内篇》的修真方法对于修道而言意义重大,下面就尝试勾勒  相似文献   

12.
四川成都原二仙庵所存《道藏辑要》经板,是根据清代康熙年间的《道藏辑要》版重刻的。该书共有二百四十五册,其字板系用梨木雕刻而成,共计一万四千多块,每块是两面刻字,一面两页。此书按二十八宿顺序排列,即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昴、毕、觜、参、井、鬼、柳、星、张、翼、轸。雕刻字板这一工程,起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由二仙庵严永和方丈发起,由各方善士捐助而开始的。严永和羽化后,又由宋智和及王复阳两位道长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承继下来,历十五年之久,至民国四年(1915)才告竣工。  相似文献   

13.
"仙传四十九方"是明代嘉靖年间状元及理学家罗洪先所传的道教导引功法。此功法的最初文本是罗洪先在洛阳游历时由朱神仙授予的,时称《卫生真诀》。考其功法,应该直接源于明正德间王蔡所传《修真秘要》,或与《修真秘要》同源于南宋郑樵《通志》中曾著录的《修真秘要经》。在功法的表现形式、内涵和文字表述方面,"仙传四十九方"要优于《修真秘要》中的相应内容。"仙传四十九方"随再编的《卫生真诀》首刊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后来有《卫生真诀》、《万育仙书》和《万寿仙书》等多种抄本、刻本传世,近几十年来一些较新的印本也出现了若干种。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传乔仲常《后赤壁赋图》后赵令畤的跋文为研究对象,从社会政治背景的角度,分析赵令畤与苏轼的关系,探讨赵令畤与此画收藏者梁师成的往来,最后推论赵令畤在此卷后题跋的动机和原因。  相似文献   

15.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修真玉经》(以下简称《玉经》)乃道教正一派弟子受“盟威”的必读经典。近百年来,《玉经》散佚,授时缺此经典。公元2001年6月,嗣汉天师府道教经典整理小组在浙江民间发现了《玉经》手抄本。经文系民国初期岩峰梁声闻誊写。为更好地发掘、抢救和整理道教传统文化,现将《玉经》全文抄录于后,供正一道友和专家学者们研究之用。经文中的标点、注释系作者所加,如有错误,敬请批评指正。太上三五正一盟威修真玉经(正文)三八治图①《修伏阴神律》。正一真人姓张名道陵,字辅汉。其先②本徐州沛国丰人也。少业③儒术,精通经史,系袭…  相似文献   

16.
现在社会上的“气功”,杂沓纷纭,莫衷一是。至后人有志于修炼者,不知谁是谁非,何去何从。殊不知上古先圣,自有一套正宗修真功法,而世不独不察,反喜急功近利,每每误入傍门,发生偏差与种种毛病,后悔无及。老衲自少好修真炼功,经数十年研究,今将先圣正宗之经典,如《阴符》、《黄庭》、《道德》、《南华》、《心印》、《清静》、《参同》、《悟真》等之功理功法。深入浅出,揭其纲领,采其精华,令有志修真者得窥全豹之斑,不致误入歧途。人生世上,谁不欲安乐健康长寿,但事实上难如理想。至于衰老疾病死亡,哪个可能幸免?虽则今时科学昌明,医术精湛,亦无法能挽救其厄。上古仙真上圣,早有见及此,于是创立静功及修仙修道之学术,使后世知此功法而修,  相似文献   

17.
石堂山碑林位于河南省内乡县昨蛐乡大窑店西约1.5公里处的普济宫遗址上,现存元明清碑刻14通,碑文内容较为详细地记载了晋代著名道人麻衣子的修真经历和普济宫的历史沿革,是研究豫西南道教历史发展的不可多得的珍贵实物资料,已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加以保护。其中幸存的主要碑刻有:元《普济宫重建麻衣子词碑铭》、《麻衣子道场重建十方普济宫碑》、《成吉思汗手诏碑》、《紫清白真人无极图碑》、明《李荫诗词碑》等。《普济官重建麻农子祠碑铭》由元朝右司员外郎勃术鲁撰文并于大德十年(1306)年丙午重建。碑文记述了麻衣子的修真经…  相似文献   

18.
我国著名道教圣地武当山最近又挖掘出一副珍宝——《武当山炼性修真玄机寿宇图》。经初步鉴定,这是一幅在全国首次发现的武当道人养生功功理图。从而为道藏文库增添了新的宝贵的一页。  相似文献   

19.
燕文贵的"燕家景致"享有盛名,但《宣和画谱》却"不载之谱",与此相应的,《秋山萧寺图》题跋则表现出跋文作者对燕文贵身份认识的偏差。鉴于"燕家景致"是"完成了典范选择的艺术品",这些不合常理的现象便可运用"艺术品的典范选择和传播理论"来解释。  相似文献   

20.
李裴 《中国道教》2003,(4):19-23
司马承祯,字子微,法号道隐,河内温人(今河南温县),为唐代著名道士,茅山宗第十二代宗师。自号“白云子”或“白云道士”,又号“天台白云”。作为上清派第十二代传人和有道高士,司马承祯受到历代唐帝王如武则天、睿宗、玄宗的优宠,被尊为帝王之师。他一生著述颇多,其中主要包括《坐忘论》,《天隐子》8篇,《修真秘旨》12篇,《修身养气诀》,《服气精义论》,《修真秘旨事目历》,《修真精义杂论》。其中,主要代表作为《坐忘论》和《天隐子》,蕴含了丰富的道教美学思想。本文从他对审美判断的主观性特点及“道”美的肯定和追求,“坐忘”修心的审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