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语言学角度分析宋代道教咒语的语言范式、语言特征与功能机制,阐释其反映出的特定道教观念与思想理论转向,探讨道教咒语与宋代大历史之间的互动交融。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宋代道教咒语发生了承前启后的历史转向。为了满足信众降福消灾的世俗需求,宋代出现了大量带有巫术色彩、凸显道士权威的道教咒语;道教法术与内丹理论的融合使得道教咒语往内修、炼炁、天人合一的方向靠拢,体现出强烈的内炼外法的倾向。与此同时,为了迎合朝廷的权威,道教咒语不仅规避与当朝政治辞令相重合的内容,且分化为两种话语风格,以使得在上层社会与民间社会中传播。宋代道教咒语不断应对变化中的时势,积极采取不同的语言策略适应主流社会的意识形态体系,在话语变化中突破困局,构建道教咒语文化的合理性与合法性。  相似文献   

2.
陶弘景是中国道教史上有名的道士,是道教茅山宗的创立者,又是著名的道教学者。他多才多艺,是个著作等身的道教领袖人物。本文主要探讨了他在道教的驱邪法器与驱邪病方这两个方面的贡献。在诸多的道教法器中,陶弘景对剑和铃有着独特的爱好,他自己还精于铸剑,时人也以能得到他的剑为荣。由于陶弘景还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道医,因而他对南朝时的道教驱邪病方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中国少数民族婚礼驱邪仪式中的象征符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瞿明安 《宗教学研究》2007,2(3):144-150
本文从宗教象征的角度,对中国少数民族婚礼驱邪仪式中的器物符号和行为符号作了初步的分析,认为这些象征符号包含着十分丰富的文化意义,反映了人们消灾避祸的的心理状态,这种特定的民间信仰起着消解人们忧虑情绪,增强新婚夫妻和男女双方亲属自信心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4.
道教“鬼律”是道教的律法,是对为祸人间的鬼怪进行处罚的律文。在早期正一派的《女青鬼律》、《玄都律文》等经典中,“鬼律”就已经出现,但均已亡佚,所以在今本的《女青鬼律》和《玄都律文》中都未见“鬼律”。“鬼律”主要用于正一派的驱邪法术,当正一道士在驱邪时,以“鬼律”作为他们处罚各种为害人间的鬼怪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王芳 《中国宗教》2022,(1):84-85
《玉音法事》成书于宋代,是道教音乐史上最早的词谱兼备的经韵词曲总集之一。书中内容反映了宋代道教音乐以乐教化、"乐""礼"相辅相成的音乐功能观,展现了宋代道教的神仙谱系,体现了宋代道教音乐对佛教元素的融合,进而彰显了中华传统文化兼容并蓄的特色。道教音乐是道教斋醮仪式所使用的音乐。唐宋之世,随着道教理论、仪规等得到极大发展,与其相应的道教音乐也愈发丰富。其中,成书于宋代的《玉音法事》是这一时期道教音乐集大成之作,从中可以了解许多宋代道教音乐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道教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宋代是道教发展的重要时期。宋朝历代帝王对道教的推崇,极大影响了当时文人士大夫对于道教文化的态度,这也生动体现在当时的文学作品当中。当时的文人士大夫阶层与道士群体交往密切,创作的作品涉及道教文化的各个方面,包括抒发仰慕神仙、崇尚清虚的道教感情,赞颂神仙高道的功业事迹,记述与道士隐逸的交往、与道教徒的诗歌唱和,描写道教的各类活动,对名山宫观的题咏等。  相似文献   

7.
宋代国家礼制与道教的互动 王志跃在《殷都学刊》2011年第2期中撰文指出,宋代国家的礼制与道教的互动关系,既有国家礼制对道教的吸纳以及国家对道教的多方扶持,也有道教积极融入国家礼制与道教回馈国家的可喜景象。在有宋一代,道教基本上是得到保护的,这就为宋代礼制吸纳道教提供了宽松的政治环境。 宋代国家礼制对道教的吸纳,包括从礼典到实践、从普通的祈拜到含有政治意图的禀告等各个方面。这既是宋代礼制发展的特点,也是儒道二教融合的体现。由于宋代国君的多方扶持,道教在宋代的发展中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局面。与国家对道教的扶持态度相对应的是,道士也积极参与国家礼制。从道士参与吉礼、嘉礼、宾礼、凶礼的史实可以看出,道教正努力融入国家的各项礼制中去。在道士积极参与国家礼制的同时,道教宫观和道教仪式等,也在宋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西田几多郎的“纯粹经验”与老子哲学 姚婕在《日本文化研究》2011年第3期中撰文指出,西田几多郎是日本近代最伟大的哲学家。“纯粹经验”是西田在《善的研究》中提出的一个基本概念。所谓“纯粹经验”即主客不分的状态。由此,西田进一步引申出“真正的宗教觉悟,并不是以思维为基础的抽象的知识,也不单纯是盲目的感情,而是自己悟得存在于知识及意志的根基里的深远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宋朝是中古史上道教发展的兴盛时期,其中重要的因素是宋代社会政治有利于道教。北宋王朝立国之后尊黄帝赵玄朗为圣祖,由此推出的一系列崇拜黄帝的举措,给予宋代道教发展以前所未有的机遇。论文通过北宋真宗朝天书下降神话的黄帝崇拜,道教对北宋皇室祖黄帝积极回应的详细考察,认为天书下降神话为赵宋皇室立国奠立了神学依据,尊黄帝赵玄朗为圣祖是宋王朝神道设教的举措。通过天书下降神话及其影响的深度解读,指出道教与皇权政治的密切结合,是宋代道教得以发展兴盛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南宋著名道教人物白玉蟾一生为求仙求师访道传道,云游四方,其活动区域以江西、福建为中心,足迹涉及浙江、广东、湖北、湖南、安徽、河南、四川、广西、江苏等地.白氏的游历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其活动区域受到当时这一地区道教文化、区位、乡情、友情等因素的影响.云游期间,白氏较长时间居住的地方依次是罗浮山、福州和武夷山,逝世于海丰.  相似文献   

10.
江西贵溪境内的龙虎山,是中国道教正一派的发祥地。道教来自民间,源于上古,具有土生土长的汉民族特点。随着道教活动的不断深入和扩人,道教文化对民间文化,又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社会上,不仅民间戏曲染上了一层宗教色彩,而且还出现了民间道戏。这种民间戏曲和民间道戏,从某种意义上讲,既属于民间文化,又属于道教文化(宗教文化)。它们之间构成了你扯着我,我扯着你,互相影响,彼此交渗的关系。道教文化的涵盖面是极宽的,共印痕随处可见。贵溪的民间戏曲和民间道戏,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它历史悠久,班底雄厚,源远流长,影响颇大,素有“戏曲之乡”和“无贵不成戏”的说法。正如《中国戏曲志·江西卷》中所指出的:历史上,贵溪的班社,自成一派,  相似文献   

11.
宋代国家、礼制与道教的互动关系为:一是国家礼制吸纳道教,如直接纳入礼典、将祖宗神御置入道观、礼仪实施中吸纳道教等;二是国家多方扶植道教,主要表现在政治支持、经济赏赐、大修宫观以及临幸、题画等方面;三是道教参与国家礼制,这一点在吉、嘉、宾、凶等礼上都有所展现;四是道教发挥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娱乐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道教的平民化迟于佛教平民化,两宋之际才出现,尽管新道教的产生与内丹思想兴起有关,但是内丹思想不是产生平民化新道教的必然原因,因为信奉内丹者不乏上层社会人士。道教的平民化是社会的需要,吕洞宾成为道教的著名神仙是民间不断神化的结果,正是民间的推动,王重阳在钟吕内丹思想还没有成熟的情况下,将其作为自己的精神领袖,建立平民化的全真教。  相似文献   

13.
道教与旅游──道教旅游文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道教神仙思想的产生与旅游的关系,“游”在道教中独具的宗教精神象征意义及旅游在道教宗教实践中的作用和意义做了分析,指出道教与旅游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道教旅游文化是道教文化的重要内在组成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14.
第六届中国.苍溪梨花节暨西武当道教文化旅游周,于2008年3月19日在四川省苍溪县隆重开幕。苍溪素有"中国道教之乡"和"中国雪梨之乡"的美誉。苍溪,是道教创始人祖天师张道陵悟道、传道、炼丹及升真之圣地,巴山蜀  相似文献   

15.
第三届玄门讲经暨中岳论道活动就要圆满结束了,可以说办得十分成功,而且异常精彩。诸位道友结合自身体悟,围绕道法自然、清静恬淡、和谐共生等道教优秀思想,引经据典,把握要义,对道教教理教义作出符合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要求的诠释,展现了当代道  相似文献   

16.
《中国道教》2008,(2):31-31
4月7日,2008台湾道教江西寻根之旅活动在南昌开幕。江西省委常委、副省长赵智勇出席开幕式并讲话,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张铭清,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台  相似文献   

17.
11月11日-12日,苏州道教界隆重举行了工业园区玉皇宫竣工暨神像开光仪式和苏州市区住持升座暨玄妙观独角神牛安座、开光仪式。11日上午,苏州工业园区斜塘河畔锣鼓喧天、  相似文献   

18.
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根抵全在道教”。道教文化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文化,已深人进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传统生活及传统思维方式之中,道教文化已在中国民间习俗的方方面面打下深深的烙印。在传统节日中,在居家行旅的日常生活中,在生老病死的人生驿站中,无不有道教文化的斑斑痕迹。 一、岁时节令的神灵传说 中国民间保存有各种各样流传已久、相沿成俗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及其相关的风俗习惯与道教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是源于道教的传说,甚至纯粹是道教节日。现将目前尚存并在民间仍有一定影响的岁时节日中有关道教传说标举如下,…  相似文献   

19.
道教文化中的类比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道教神仙观念、金丹学说、医药学等十一方面说明了道教文化中存在的类比思维,并进行了分类,还阐述了其对本身文化的作用及现代启示、影响,最后说明了其实质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道教流传到闽北(南平)的历史年代长久,但史籍上没有明确记载其传入的时间。福建古以闽越人为主,他们“信巫鬼,重淫祀”。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年),越国亡于楚,王族部分流入闽中,传播吴越和中原文化。《史记》卷114《东越列传》载:“闽越王无诸及东海王摇者,其先皆越王勾践之后也……秦已并天下,皆废为君长,以其地为闽中郡。”我国古代南方楚越崇巫之风与古越族文化融合,在福建深深扎下根。秦汉的神仙传说、方士方术、老庄道家学说亦影响到此。秦汉时以武夷君为代表的神仙已广为流传。古传昔时有神仙降于武夷山,自称为武夷君,曰吾居此山,受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