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本文以新发现的材料入手,指出宝卷的刊印、流传与民间教派活动关系甚深.在活态的宣卷仪式中,《五部六册》宝卷衍生出了《大乘经开香本》、《大乘经解经本》等一系列新文本,《销释金刚科仪》等宝卷也频繁地被采用.《大乘经开香本》、《大乘经解经本》等新文本是《五部六册》宝卷仪式化、术数化的产物.宝卷不仅是书写的文本,更是活态的仪式文本.宣卷仪式倡导的是一种“吃斋”、“念佛”的宗教生活.  相似文献   

2.
正宝卷是根据唐、五代时期的变文、讲经文本演变而成的一种地方宗教文本,是除《佛藏》《道藏》之外另一个重要的中国宗教经典体系。宝卷往往图文并茂,多由韵文、散文相间组成,可讲可唱,引人视听,方便向普通百姓进行"宣卷"的教化。事实上宝卷还有着多样的名称,其中渊源于佛、道教,用于道场仪式的宝卷多称为"科仪""宝忏""科",与此类科仪文书类似的是以"偈""偈文"为名的宝卷。另一类宝卷承袭了佛道的经典传统,径直将宝卷名为"经""真经""妙经""宝经"。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新发现的赣南闽西罗祖教抄本宝卷为中心,指出抄本宝卷对研究民间宗教的教派历史、仪式活动有着重要的价值。在活态的仪式活动中,刊本宝卷衍生出了新的抄本宝卷。从宗教本质来看,正统宗教与民间宗教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以烧香、拜佛、吃斋、念经为表现形式的民间宗教活动是宗教多元化的一种必然趋势,也是维持宗教生态平衡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中华珍本宝卷前言主编马西沙《中华珍本宝卷》是由马西沙负责并主编,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资助的大型宗教历史典籍资料文库.在我搜集宝卷的三十余载的过程中,韩秉芳教授作出了贡献,在此特别聘请他作为本文库的副主编.整个文库分三部,每部十册,共计三十册,全部完成合两万四千页左右. 《中华珍本宝卷》是继敦煌文书、中华大藏经、中华道藏之后,最重要的宗教典籍整理.它从一千五百余种宝卷中,搜集了一、二百部珍稀的元、明、清宝卷,内中孤本达数十部.《中华珍本宝卷》中多数宝卷未曾面世,更未曾出版.它不但具有宗教的经典性,而且具有古代绘画、书法、版刻的艺术性.而宝卷的版式的多样,卷中的文化因素的丰富复杂,也是其与佛经、道藏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5.
《佛说皇极结果宝卷》作为明清时期富有影响的教门宝卷,学界虽多有考证研究,但关于其产生年代、教门渊源与教门归属、历史影响等核心问题,依然争议颇多。本文在前学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明清民间宗教宝卷与官方档案为依据,对上述问题做了新的辨正与补充。该宝卷的刊刻时间,应该是在嘉靖三十七年到万历三十四年之间;宝卷作者与黄天教颇有渊源,宝卷当系黄天教旁支所作;该宝卷曾对收元教、大乘教、天地门教等产生过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程瑶 《宗教学研究》2016,(2):256-261
河西宝卷是流传在甘肃河西地区的一种说唱艺术形式。河西民间宗教宝卷是河西宝卷中的一类,这类宝卷在河西宝卷中产生时期较早,并且有着自己独特的叙事体制。本文从袭古式的命名、写实式的序言和韵散相间的文体形式三个方面对河西民间宗教宝卷的叙事体制进行阐述。通过对其叙事体制的分析,为探究河西宝卷的来源提供新的佐证和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7.
河西宝卷是流传在甘肃河西地区的一种说唱艺术形式。民间宗教类宝卷既具有明清之际教派宝卷的特征,也是近代汉语后期重要的白话语料。宝卷中使用了大量的方言词、俗语词和口语词,这些词汇均包含着多重的文化信息。本文从"展现河西地区历史风貌的俗语词"、"揭示过去文化遗迹的方言词"和"体现多元宗教思想的宗教口语词"三个方面,阐释民间宗教类河西宝卷方俗口语词的文化蕴涵。  相似文献   

8.
《定劫宝卷》管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定劫宝卷》是《家谱宝卷》的姊妹篇,亦为中国民间秘密宗教经卷中的稀世珍本。本文对该部宝卷的所属教派、问世年代以及滥觞于《家谱宝卷》、定型于该部宝卷的民间秘密宗教谶纬思想体系,作了较为缜密的考证与论述,并昭示了该部宝卷对清代民间秘密宗教及其反清斗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西游记》客观上残留着一些道教金丹派的修炼话头,因而导致了延续多年的"金丹大道说"。本文认为,金丹道并非《西游记》取经故事本身所有,而是在嘉靖年间朝廷佞道的大背景下,因为民间秘密宗教罗教教义的改变,而使其讲唱宝卷在引用取经故事时注入了金丹道的宗教内容。吴承恩深受儒学熏陶,写定《西游记》时并没有沿袭民间宗教以金丹道诠释取经故事的思路,而是以儒学的文化精神,尖刻地嘲笑了佞道的现实社会和道教法术的荒唐。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民间收藏的明末还源教宝卷为依据,从题名、内容和价值等几个方面进行考述。首次从刊记和内容两个方面提出了“六部六册”概念,认为这与称弘阳教全部经卷为“弘阳五部经”,称无为教全部经卷为“五部六册”相类,是明末还源教全部经卷的简称。“六部六册”包括《销释悟性还源宝卷》、《销释开心结果宝卷》、《销释下生叹世宝卷》、《销释明证地狱宝卷》、《销释科意正宗宝卷》、《销释归家报恩宝卷》。这是至今所知仅存的一套完整的明末还源教经典作品,它完整记述了还源教的教义内容,是研究明末民间宗教,特别是还源教情况的第一手珍贵历史文献。在民间宗教、明末农民起义和俗文学等研究领域具有很高价值。另外还介绍了在“六部六册”后夹附的用泥金绘制而成的佛、道、儒三教图册。认为这是当时善男信女诵习“六部六册”时的供物,是明末民间宗教活动的证物,也是现在仅存的一件明代宝卷泥金作品,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物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正>《中华珍本宝卷》是由马西沙负责并主编,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资助的大型宗教历史典籍资料文库。《中华珍本宝卷》是继敦煌文书、《中华大藏经》、《中华道藏》之后,最重要的宗教典籍整理项目。从1500余种宝卷中,搜集了一二百部珍稀的元、明、清宝卷,内中孤本达数十部。《中华珍本宝卷》中多数宝卷未曾面世,更未曾出版。它不但具有宗教的经典性,而且具有古代绘画、书法、版刻的艺术性。而宝卷版  相似文献   

12.
《家谱宝卷》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谱宝卷》是中国民间秘密宗教经卷中的稀世珍本,被中外学者所看重。本文对该部宝卷的不同版本、所属教派、问世年代以及形式与内容,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考证与论述,并揭示了该部宝卷在中国民间秘密宗教发展史中继往开来的历史地位,和对封建社会下层民众信仰世界与世俗斗争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何仙姑宝卷是明清时期民间宗教的宣传品,系统地宣扬了民间宗教关于收元、敦伦、魔考、炼丹的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14.
道教与民间宝卷关系密切。道教的神明信仰、哲学思想、内丹炼养、斋醮仪式都深深渗透到众多宝卷之中,其中道教的内丹术及斋醮仪范对宝卷的影响最大。明清时期,有多种宝卷与太上老君信仰相关联,且流传地域广泛。民间宝卷亦流传太上老君"化身"诸神之说。历史上,道教与闽、赣两省的民间宗教亲密无间,共生共长,诸多道教宫观转化成为民间宗教经堂。  相似文献   

15.
《破邪详辩》所载明清民间宗教宝卷的存佚车锡伦明及清代前期民间宗教家编撰了大量宝卷作为布道书,清代康熙后各民间教团也把得到的这类宝卷奉为经典。因此,清政府查禁“邪教”案,总是追索其收藏使用的经卷。道光年间,黄育在河北钜鹿知县和沧州知府任上,配合镇压“邪...  相似文献   

16.
昭化寺壁画绘制完成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在该寺庙大雄宝殿之内,壁画由描绘佛、道、儒三教人物及传说故事组成,融汇三教神祇,其表现内容为三教合一思想。本文结合地方志、宝卷等历史文献,通过调研考察,从宗教艺术的视角对昭化寺壁画中的"三教合一"思想进行考证和诠释。  相似文献   

17.
明清以来,宝卷盛行于民间。在满足民众宗教、娱乐需求的同时,宝卷也对民众有着突出的劝化作用。宝卷主要依靠渊源于佛教的果报理论、地狱观念,止恶扬善,对民间的伦理道德、日常行为作出了明确而细致的规范,在很大程度上俨然成为民间的道德教科书。  相似文献   

18.
有关东大乘教的重要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九部孤本宝卷的发现经过,对其中有关东大乘教创教立宗的三部孤本宝卷做了简介,并据此回答了东大乘教这一明清时期我国最大的民间秘密宗教在目前研究中尚未弄清的一些问题,诸如:弓长祖究竟叫什么名字?三宗五派宗主派主是谁?是何时正式分的宗派?东大乘教是否还有创教立宗时的其他宝卷等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宝卷在真实情景下的流通,本文以《小团圆》中的宝卷描述为引子并结合其他材料,对宝卷流通中的来源、时间、空间、参与者和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宝卷的流通充分体现了它的混合属性,它的运作空间属于多种二元对立在现实中制造的广阔的含混范畴。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所见清末民国初年刊印的四种《达摩宝传》为中心,在考订其所属宗派的基础上,介绍了诸书对“如何是祖师西来意”的回答。四种不同版本的《达摩宝传》尽管有相同的情节,但却分属大乘天真圆顿教、青莲教、八卦教和青莲教支派等不同的民间宗教派别。希望这一发现对宝卷、民间宗教和有众多版本的《坛经》研究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