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利语圣典学会,是李斯·戴维斯于1881年创立的。李斯·戴维斯曾是英国在锡兰(斯里兰卡)的文职人员之一,在锡兰服务。他对那个国家的历史和文明很有兴趣,学习了上座部佛教的古代语言—巴利语。他回到英国以后,操律师业务,但是他仍保持早年在锡兰所有的一切兴趣。他逐渐放弃了自己的法律工作,开始写作和宣讲佛教。1881年5月,他在希伯  相似文献   

2.
虽然由于发祥地不同和宗教义理相异,但作为中国最悠久的两大宗教,佛道教与文化之间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关系,尤其对中国语言词汇产生了深远而显著的影响.本文以汉语成语为切入点,分析佛教与道教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深厚影响.按照对宗教的一般分析模式,本文分别从教义、修持、仪轨和神仙谱系等方面探讨了佛道两教在汉语成语中的反映,并在最后分析了汉语成语中的佛道教关系.  相似文献   

3.
海外大藏经编辑及电子版大藏经的情况方广一大藏经是中国人创造的一个词汇,指佛教典籍的总汇,在古代中国,它主要指汉文佛教典籍。在现代中国,“大藏经”除了指汉传佛教传承的汉文大藏经外,包括南传佛教传承的巴利语大藏经、藏传佛教传承的藏文大藏经,还包括诸如梵文...  相似文献   

4.
正佛教在传播中逐渐形成了南传和北传两大支系,南传的一支在亚洲南部,包括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和我国的傣族地区,因其所用经典语言采用巴利语,故南传佛教也被称之为巴利语系佛教,东南亚各国和南亚斯里兰卡称之为上座部佛教,中国称之为"小乘佛教",日本称之为南方佛  相似文献   

5.
晚明时代佛教义理全面中国化,阳明心学与其在义理、修持、道德观等方面多有互鉴之处.但王阳明与晚明四大高僧之一蕅益智旭二人之佛教观代表了佛儒二家思想旨趣之根本互异.阳明心学的开创与佛教心性论的发扬有直接关系,阳明心学的发展在对佛学义理进行摄取的同时.也刺激了明代佛学思想的发展.阳明心学与晚明佛教思想的关系是互动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声音来说法,是佛教的一个古老传统.说法是佛教最为重要的传播形式,因此,在佛教经典中关于说法、听法的利益、说法的次第、信众的性格和行为特征以及说法的注意事项、说法时的语调等,都有非常仔细的说明.本文主要根据巴利语佛教经典,对与说法相关的内容做了一个简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   

7.
《法音》2016,(4)
正本刊讯4月11日,斯里兰卡佛教学与巴利语大学副校长苏玛长老拜访中国佛教协会,受到副会长宗性法师的热情接待。在座谈交流中,苏玛长老向宗性副会长介绍了斯里兰卡佛教学与巴利语大学的有关情况。他介绍称,该校由罗睺罗长老于1982年创  相似文献   

8.
林欣 《法音》2002,(3):14-25
一、两种禅法系统上座部佛教,巴利语Ther-avda,又称南传佛教、巴利语系佛教,于佛陀般涅?后三百年左右的阿育王时期,由印度本土向南弘传到斯里兰卡、缅甸等地发展而成。上座部佛教的三藏经典使用巴利语(Pli),基本守持了原始佛教的传统。今天的上座部佛教主要盛行于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南亚和东南亚国家,以及中国云南省的傣族、布朗族、崩龙族一带地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上座部佛教也传播到欧美等地,并有持续发展之势。流传于上座部佛教的禅法目前大致可以概括为两大系统,第一为正念系统,第二为止观系统…  相似文献   

9.
龙树的《中论》是印度古代哲学及佛教哲学的名著,是深刻影响古代中国佛教哲学思维的经典性著作。因此,对这部著作的原语及义理展开深入的探讨,仍然是今后汉语佛学界值得重视的课题。本文以第七世纪中观著名论师月称疏释《中论》的梵语佛学名著《清净句》为依据,对《中论》第24品第18颂的梵本原义,作了精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法国的佛教研究迄今已有近170年的历史,开拓此学科的先锋是比尔努夫(又译作:鲍诺夫、伯势夫Eugenenburnouf1801-1852)。他在少年时代随父亲学习梵文,后又随他人修习了波斯、巴利、古楔形文字等东方语言。1826年他与挪威学者拉森(Lassen1800—1876)共同发表了《巴利语论考》(又译作:论巴利语或使河以东的半岛圣语),介绍了1826年以前欧洲学界对巴利语的研究情况,引起欧洲学者对巴利语的进一步的重视。1834年他在法兰西学院开设梵文课。1844年他主要根据英国驻尼泊尔公使霍格森赠送给他的其在尼泊尔搜集到的171部梵文贝叶经(后藏…  相似文献   

11.
<正>南传佛教僧人身上所披的红褐色、黄褐色的袈裟,都是按照《律藏》的规定进行裁剪、缝制和染色而成的,保留了佛陀在世时的服装式样。一、何谓南传佛教南传佛教,是由印度向南传播到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等地的佛教,其规范称呼为"上座部佛教",这是南传佛教内部和国际通用的名称。上座部,巴利语Theravāda,由"上座"和"部"组成。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宗教史、文献学等方面讨论西夏时期的“汉藏圆融”佛教。作者提出“广义”和“狭义”的“汉藏佛教”概念,并为之进行讨论。本文集中在“狭义”的汉藏佛教,并为之采纳不同西夏佛教文本中的材料佐证。作者认为汉传和藏传在西夏时期有比较广泛交流,无论在西夏文佛教词汇或文本义理内容皆可见其痕迹。从思想架构角度观之,汉藏圆融的基础为汉传华严思想,主要是澄观和宗密的思想典范,即是所谓“性起/缘起”的架构。藏传佛教密法属于“缘起”范围。  相似文献   

13.
龚隽 《中国哲学史》2013,(1):109-120
印顺法师对现代汉语佛学研究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他在佛学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至今在汉语学界也是罕有匹敌的。近代以来,佛教学界对他的佛学观念和思想都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也引发了一些争论,可谓法海微波。个人以为,对印顺佛教思想的解读不仅要从佛教思想的内部义理与  相似文献   

14.
《法音》2002,(10)
法轮功邪教盗我佛教“法轮”以为其名号,窃我佛祖诞辰以作李洪志“生日”,篡我佛教术语名相以充其邪说,诬我佛教而自称“最高佛法”,恶紫夺朱,欺骗、蒙蔽了无数的海内外民众,祸国、祸教、祸民,其罪业、其危害罄竹难书,一时世人因谈“法轮”而色变,佛子因言“佛法”而蒙羞。这真是佛教亘古未有的大耻辱,天地不容之大邪恶。众所周知,佛教义理博大精深,二千五百多年来,以其不朽的智慧、慈悲的精神、和平传教的方式,弘传于五洲四海,形成了巴利语、汉语、藏语三大语系佛教。她传入中国二千多年来,与中国固有文化相融合,成为中华…  相似文献   

15.
袁经文 《法音》2012,(7):7-12
唯识学作为佛教难治之学,是佛教义理的充分诠显和经教思想的根本依托。唯识学常被学界视为触及和揭示了哲学上有关认识论的诸多范畴和繁富义深问题的学理。唯识学对佛教内涵所具有的囊括性和表述的精致性,成为其最有待认识的重要方面和特征;因为唯识学常被学界误解为是大乘佛教思想的产物,其实,小乘"阿含部"经典就有隐  相似文献   

16.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自佛教诞生至形成三大语系佛教——巴利语系佛教、汉语系佛教、藏语系佛教,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教派的佛教信众所使用的佛教语言极其繁复,绝难辨析。但只有佛教音乐可以与佛教雕塑语言、佛教绘画语言一样成为世界佛教大家庭的共同语言,为各国佛教徒所理解、接受与赞叹。  相似文献   

17.
王郦玉 《宗教学研究》2005,30(3):153-155
佛教传入中国是一个历史的进程,在此过程中,佛教文化以佛经翻译为主要途径对汉语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今天汉语的词汇、音韵、翻译方法上,佛教文化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本文拟在纵向梳理这一文化交流和语言接触过程的历史脉络,横向分析汉语因此所受影响的几个方面,以丰富和加深对于中国语言文化史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法音》1992,(4)
2月24日上午,赵朴初会长在广济寺会见中国佛学院赴斯里兰卡留学归来的五位比丘。李荣熙、周绍良副会长,游驶、萧秉权副秘书长,吴立民所长等参加了会见。净因、广兴、圆慈、建华、学愚五比丘是中国佛学院86级学僧,他们于1986年11月8日应邀赴斯留学。五年来,他们先后在圣法佛学院、佛教巴利语大学、国立凯拉尼亚大学佛教巴利语研究生院学习,并以优异成绩获得学士、硕士学位,还有两位学僧获得  相似文献   

19.
寺学是晚唐归义军时期敦煌教育的一种特殊而重要的形式,但在寺学使用什么样的教材方面,学者们大都拘泥于传统的儒家典籍,未认识到寺学以佛学教育为主这一性质。佛教入门读物,就是以宣传和普及佛教常识为目的,部分或系统介绍佛教名数、义理知识,使初学者得到基本佛教常识的书籍。本文通过对二者特点的分析,来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大乘佛法是不是佛说,这不仅关乎信仰,也关乎印度佛教的历史真相。由于大乘非佛说的结论,与印度佛教的义理和史传文献有着严重的冲突,因此这一论点仍有值得深入探讨的思想空间和理论需要。本文主要从《阿含经》中的三乘法的观念、弥勒菩萨授记的意味、佛说法深浅的对机意趣、识灭涅槃与物质生灭的关系等几个方面,试图重新讨论《阿含经》诸深义经所蕴含的义理与大乘义理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