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郑玄易学的爻辰说与律吕音声说密切相关,在汉易卦气说的易学大语境下,以爻辰图式呼应八卦卦气图式,视爻为基本单元,涵摄符示了整体天地宇宙间阴阳二气之消息,物候节气时序之更替,万物万象之生化,并令汉代经学所彰显的人文礼乐精神,所重建起的儒家礼乐形态的整体哲学文化价值系统,透过以爻辰说为代表的易学的独特语境,相当完备地传达出来,以此也赋予<周易>郑氏学以突显礼乐文化精神的全新天人之学底蕴.这一爻辰说,继京房易学之后,又一次突显了五行在易学中的显赫位置,还承载了宇宙发生演化的信息,点醒人们深切体悟无字之宇宙大<易>.  相似文献   

2.
丁若镛的推移说是基于辟卦说而展开的理论,其14辟卦说的根源可追溯到京房的12辟卦。丁若镛虽采用京房易中的"辟卦"一语,但总体上对京房的辟卦说持批判态度。其中丁若镛对京房辟卦说的批判主要见于《易学绪言》中的《汉魏遗义论》、《唐书卦气论》、《班固艺文志论》等。尤其是《唐书卦气论》,对京房的辟卦说和分卦直日法进行了详细的批评,是揭示茶山易与京房易关系的重要资料。笔者试图通过这些零散的资料,重新整合丁若镛对京房易的批判。京房易的特征在于阴阳灾变说,丁若镛严厉地批判此是沦于左道和邪僻的术数。易学史上,京房被公认为最早使用"辟卦"一语之人,但丁若镛不仅主张"辟卦"一语在京房以前便已使用,并将其起源追溯到《周易》的形成时期。但笔者认为丁若镛缺乏支撑自身推测的充分文献证据,故而批判性地探讨了他的主张。京房根据与汉代身份制相对应的辟、公、候、卿大夫等品阶对64卦进行了分类。但丁若镛认为辟卦称为君主卦,不能解释为只有天子才能使用辟卦。另外,他还认为把辟卦设定为君主卦就如君主统治臣下,辟卦作为中心卦统制其它各卦。另一方面,丁若镛还批判京房的分卦直日法是过于复杂、支离破碎的理论,是易家的蔀障。  相似文献   

3.
试论京房易学中的世卦起月例──兼与朱伯先生商榷刘玉建京房乃西汉著名易学家,两汉时期易学卦气说的主要创始人,世卦起月例是京氏卦气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长期以来,人们对其世卦起月例的探讨与理解,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本文将对京氏世卦起月例,作一论述。京房以六...  相似文献   

4.
《太平经》是早期道教重要文献,易学思想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太平经》中共有38处直接引用《周易》经传原文或化用了易理,《周易》中的天数地数学说则是《太平经》中世界构造的理论依据之一。《太平经》又吸收借鉴了京房易学的阴阳消长理论来阐释世界万物的运行,并以八卦休王说对其世界运行观念作了补充。汉代易学中的爻辰说、八卦方位、十二辟卦学说也为《太平经》解释世界提供了一些依据。《太平经》借易学符号而提出了重德轻刑的政治观点。  相似文献   

5.
孟喜易学略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孟喜易学略论傅荣贤孟喜可谓西汉今文易学派的开创者。他曾参加过著名的石渠阁辩经大会。他的易学卦气说,直接影响了汉代易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京房。因此,本文的“略论”或可揭示出汉易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最初的基本品格特征。一、吸收了天文历法的最新成果,又为天文...  相似文献   

6.
丁若镛是李朝朝鲜时期的易学家。他通过解释《易传》和汉宋卦变而提出"推移说"。此说的基本内涵是以汉代卦气说十二辟卦和中孚小过闰月卦之推移,变出其他五十衍卦,融卦气与筮法为一体,整合了汉易中的卦变法尤其是清代毛奇龄移易说,又吸收了宋代以朱熹为代表的卦变说。应该说其学是在融合汉宋卦变说基础上而建构起的一种具有新意的学说,是对于中国古代卦变说的整合和发展,拓展了象数易学研究的思路。此说以独特的符号话语阐发了易学中阴阳聚散、升降、消息、推移等变化思想,客观呈显了自然界阴阳变化的不同形式和表现特征,深化了中国古代以变化为核心的自然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7.
京房集"八宫卦序、卦气、纳甲、灾异"等为一体,构建了一个庞大的象数体系。这套体系用独特的象数语言阐明了当时易学家对天人关系的理解。这种关于天人关系的阐发,正是对董仲舒公羊学重构天人关系的回应与开新。在从天道观及王道思想回应、开新董仲舒公羊大义的同时,基于《周易》经传,京房构建了具有易学特色的学术体系。京房易学一经产生,即令汉代经学在整体上成为高度哲学性的天人之学,易学也逐渐凌驾于其他经学之上,成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相似文献   

8.
丁若镛是李朝朝鲜时期的易学家。他通过解释《易传》和汉宋卦变而提出"推移说"。此说的基本内涵是以汉代卦气说十二辟卦和中孚小过闰月卦之推移,变出其他五十衍卦,融卦气与筮法为一体,整合了汉易中的卦变法尤其是清代毛奇龄移易说,又吸收了宋代以朱熹为代表的卦变说。应该说其学是在融合汉宋卦变说基础上而建构起的一种具有新意的学说,是对于中国古代卦变说的整合和发展,拓展了象数易学研究的思路。此说以独特的符号话语阐发了易学中阴阳聚散、升降、消息、推移等变化思想,客观呈显了自然界阴阳变化的不同形式和表现特征,深化了中国古代以变化为核心的自然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9.
"爻辰",是东汉易学家郑玄所倡的重要易学条例。"爻辰"说承西汉京房《易》例而立,以乾、坤两卦的十二爻,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辰相值配,并运用十二辰属相及其所值五行、方位、时令、二十八宿等各类物象解《易》,兼有诸多旁涉性的运用,其中,将"爻辰"与十二律吕相值配,乃接绪京房援《易》立律的思想,对后世的相关论说产生较大的影响,是两汉至魏晋隋唐时期音律理论发展、演变过程中重要的一环。本文对"爻辰"与十二律吕相值配的体系进行梳理、探析,探究其学说渊源,并揭示其思想文化的深沉意蕴。  相似文献   

10.
一直以来,胡瑗与王弼、程颐一道被视为易学发展史上义理易学的三个典型代表,而他所承继的汉代象数易学的学术内涵常常被忽略。实际上,胡瑗所秉持的,仍是象数义理合一的易学基本理路。作为汉代象数易学主流学说的卦气说,在其思想中依然占有基础性的地位。他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基于此一卦气说语境阐发其义理内涵。而其卦气说所涉及的,主要有十二消息说和《乾》《坤》十二爻配十二月说两个方面的内容。基于卦气说的语境,胡瑗契接汉唐经学本天道立人道的基本精神与人文价值视野,力陈圣贤君子认清自己所处时势,以强烈家国天下担当,积极投入到天下事业中去,以此非但实现个体生命之意义,更深切关怀天下之有序与和谐。  相似文献   

11.
《易纬·乾凿度》作为汉代《易纬》之中的首篇,集中反映了《易纬》往解与诠释《周易》的精神:一方面,其在卦气、爻辰等注《易》体例上展现着时代的痕迹;另一方面,其又有着丰富的自身特色,特别是其卦气之说对于孟、京的发挥,爻辰之说对于泰、否两卦的处理,都有着很好的研究价值.同时,通过解读《易纬》的文字,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西汉易学,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周易>古经虽没有出现阴阳、刚柔概念,但已经以奇偶为依据,将二爻、八卦设置为属性阴柔和阳刚的两仪二分结构,重卦而成的六十四卦及每卦中的六爻因此形成上下卦之间、各爻之间种种阴阳刚柔关系.由<周易>对其分合处位的态度以及与之相应的吉凶判定可见其对于阴阳交合、刚柔持衡的钟爱和追求.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京氏易传》入手,对京氏易学中阴阳二气的对待与流行进行了阐发。文章指出,京氏通过纳甲、卦变、飞伏、游魂、归魂、建候、积算诸说将“一阴一阳”之《易》道具体到实处,构建了一幅生生不息的、立体的阴阳对待流行图;其纳支、建候、积算则依历法及音律之隔八生律法纳入。  相似文献   

14.
“卦主说”是发端于《易传》并经由京房、郑玄等易学家发展的一种解易体例,在王弼那里达到了新的高峰。王弼“卦主说”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一爻为主说”、“内外二体说”和“卦名、卦辞以定卦义说”。从其“卦主说”这一侧面分析,王弼的易学具有义理象数兼用、易玄结合两个基本特征,其理论的最终落脚点是人事道德、社会政治。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爻变 ,什么是卦变 ?爻变与卦变有什么区别、有什么联系 ,爻变与卦变的价值和意义何在 ?厘清这些问题 ,有利于深入探讨易学哲学。为了讨论方便 ,我们从爻变谈起。一、一阴一阳 刚柔相摩爻变有广狭二义。广义的爻变是指生卦、成卦、变卦过程中阴爻阳爻的组合变化。狭义的爻变是指八经卦 (即三爻卦 )和六十四别卦 (即六爻卦 )中阴爻阳爻的组合变化。《系辞》 :“易有太极 ,是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按照邵雍和朱熹的解释 ,这是生卦、成卦过程中阴爻阳爻的组合变化 ,是广义的爻变。朱熹在《易学启蒙·原卦画》中综合邵子等人…  相似文献   

16.
新书架     
<正>《汉宋易学解读》简介余敦康著,华夏出版社2006年7月出版,477千字,530页。该书分上、下两篇。上篇汉代易学部分有六章和附录一篇。作者认为,卦气理论经由孟喜、京房和《易纬》的相继发展,成为表达儒家价值标准和文化理  相似文献   

17.
苏轼站在义理易的立场,从卦爻结构的角度直接阐明了其解易宗旨.他在解卦中多以"卦合而言之"、"爻别而观之"以启文端.这就是<苏氏易传>在解卦实践中提出的"卦合爻别"说.我们可以从苏轼易学的立场、苏轼对易学史上卦爻结构观的考察以及对"卦合爻别"方法的实际运用,来理解苏轼在卦爻结构观上的"卦合爻别"说.  相似文献   

18.
焦循以文本实测为方法,在吸收汉儒升降卦变基础上,以脱离文本、不能贯通、牵强附会等为据否认了纳甲、爻辰、卦气说,重建了以旁通爻变为核心,内涵时行、相错的象数易学体系。他与同时代的王引之等人一起开启了乾嘉以后从汉学内部反思和检讨汉易的思潮。焦氏以文本为尺度,对汉代象数易学在注经时所表现出的弊端予以一一评析和驳斥,力图透过反思和检讨象数之学,剥离象数之学的层层迷雾,还原其易学真实意义。这对于深入探讨汉易、推进象数易学发展有重要的学术意义。然而,焦循只看到了汉代象数易学在解经中的弊端,未揭示出汉易以象数解《易》之弊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对《易传》"观象系辞"的误读,即夸大了象在系辞中的作用。也就是说,圣人并非完全以一一对应方式依象作易辞,而是以一一对应方式以象解易辞,这就必将陷入支离破碎、牵强附会的境地。因而他对于汉易的许多评价仍然缺乏深度和高度。而他的象数易学虽不同于汉儒,实质上是用一种象数易学取代另一种象数易学,宏观上仍然没有也不可能摆脱和超越汉代易学。  相似文献   

19.
哲学视野下的汉易卦气说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卦气说是汉代易学家在融旧铸新的哲学诠释学进路下所显发的基本学说。此说始彰于孟喜,大显于焦赣、京房,深化于《易纬》,发皇于马融、荀爽、郑玄诸人,达其极致于虞翻,透显着相关易学家独特的总体宇宙关怀和终极人文关切,昭示着汉代儒者本天道以立人道、法天道以开人文的基本社会人生理念,也部分地反映出神学的人文化与人文的神学化这双重并行而互补的学术文化过程在该时代的演进轨迹。  相似文献   

20.
汉末象数易学具有逻辑化和系统化的特征(以郑玄的爻辰说、荀爽的乾升坤降说和虞翻的卦变说为典型)。首先,其推演包括两重逻辑:一重是从乾坤二卦到十二消息卦、再到六十四卦,另一重是乾坤二卦在一卦内部的推演。其次,卦爻象的逻辑推演又是卦气说的根本,后者只是前者落实到时空图式上的结果,这就形成了汉末易学以逻辑为纲,以方法(易例)为目的特点,与西汉易学的"经验性"性格迥然不同。汉末易学的天道观以"天地"和"阴阳"为核心原则,重视"乾坤"和"八卦"在卦爻符号系统和宇宙图景中的建构作用。"中正""中和""时中"是三种爻位论,同时是对"中"的人文价值理念的象数化,它们综合起来均以"成既济定"为基本指向。"成既济定"是一种"天下和平"(普遍和谐)的理念在爻位论上的具体反映。在汉魏之际,汉易象数学在走向极致的同时走向了极端,并由王弼在方法论上完成了《周易》解释从象数到义理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