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他空见”是藏传佛教觉朗派的独特教义,这已成定论,人所共知。但据笔者的研究结果表明:“他空见”非觉朗派一宗之独唱,在藏传佛教史上,除噶丹派和格鲁派以外的其他几个宗派的主要教义都是“他空见”,亦称“他空了义中观见”、“唯识了义大中观见”等。康区八蚌寺著名佛学大师元丹嘉措即认为:“……若夫随莲师学之旧派后期大德,广慧无垢光尊者,噶举之玛巴、米拉、达波,乃至总持圣教大善知识广慧法德源等者暨噶举四系八支诸大德,萨迪诸侄叔法王,四龙班禅、博东大师、明显觉朗大师笃波慧幢意旨之多罗那,凡觉朗噶举历代所传大师其…  相似文献   

2.
索南才让是西藏民族学院的研究人员,从80年代以来一直在潜心探究本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西藏的密教。他撰写的《西藏密教史》是一部总字数达55万的大部头作品,也是迄今为止最全面和系统介绍西藏密教的著作。 密教也称怛多罗教,它是大乘佛教中的一个重要派  相似文献   

3.
藏传佛教觉朗派的独特教义“他空见”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他空见”是藏传佛教觉朗派的独特教义 ,因为它有这个特殊性 ,所以 ,藏传佛教史上对其聚讼纷纭 ,毁誉参半 ,形成了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一种认为 ,“他空见”是无印度佛教经证的外道邪见 ;另一种则主张 ,“他空见”有印度佛教经、论的确凿依据 ,是藏传佛教绝大部分宗派的根本宗旨。振叶以寻根 ,观澜而索源。以上二种说法孰是孰非 ?下面就以印度佛教经、论为根据 ,对“他空见”追根溯源 ,寻根问祖 ,力求弄清其来龙去脉。多布巴·西饶坚赞 ( 1 2 90 - 1 36 1 )作为觉朗派的实际创宗者 ,他的成名著《山法了义海论》是藏传佛教觉朗派的开宗明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国传统佛教而倡导人间佛教的太虚大师,对民国时期的密宗热潮进行抉择,并着力于汉藏显密佛教的融通。在戒律与判教方面,他批评日本密宗,赞扬重视戒律与次第的藏传佛教格鲁派。针对藏传佛教的缺陷,太虚强调树立人间佛教大旗的重要性。他从教理、行持、果证等方面说明显密佛教圆融不二,提倡汉藏佛教互相修学,坚持汉传佛教立足自身以求振兴。  相似文献   

5.
《法音》2017,(5)
<正>一、觉囊派赛贡巴寺所藏"多罗那他传记"系列唐卡觉囊,又称作觉摩囊,位于今西藏自治区日喀则拉孜县境内的那加吉祥山,该地也是一处静修的圣地,所以也将觉囊称之为热楚钦莫觉摩囊,即为大的山间的修行地。13世纪后期,时轮教法第十五代传承人更邦钦波·突结尊追(1243-1313)来到觉囊,于大约1293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修建了觉囊寺。他以11世纪域摩·弥觉多  相似文献   

6.
藏传佛教宁玛派(部分寺庙)现状调查崔森施东颍崔森,哲学硕士,现就职于四川省公安厅。施东颍,哲学硕士,现在北京公安大学工作。藏传佛教宁玛派起源于唐时入藏传法的印度密教大师莲花生,后因郎达玛的“灭法”,以及格鲁、噶举、萨迦等派的兴起,宁玛派在藏区的势力就...  相似文献   

7.
《法音》1992,(10)
藏传佛教白宗喀巴大师创立格鲁派之后,重视戒律,提倡显密双修,学修次第学院化,佛教信仰与艺术结合及政教合一,影响深远。索代在《论藏传佛教格鲁派特点》一文中对该派的特征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相似文献   

8.
觉域派是公元 1 1世纪产生于西藏的藏传佛教重要宗派之一 ,由藏族著名的女密宗大师玛久拉仲所创立。觉域派的教法 ,主要是以般若波罗蜜多为宗义 ,结合大手印觉法修持的一种法门 ,就是以菩提心或慈悲心来断灭自利心 ,以般若性空来断除我执。故觉域派的教法 ,又称般若波罗蜜多之觉域法或大手印觉法。  相似文献   

9.
尹邦志 《现代哲学》2012,(4):118-124
萨迦班智达所谓的"汉传大圆满",包括了禅宗、噶举派、噶当派、断派、希解派、宁玛派等派在藏地传续的教法。他的批判,立足于经律论三藏和印度正统,目的是破斥种种不如法的乱象,导正藏传佛教的发展方向。因为具有权威性,它的历史影响非常深远,布顿、宗喀巴等历代大师都接踵发挥。历史地看,萨班的立场反映了印藏佛教传统中班智达(经院派)和瑜伽士(修传派)的矛盾,既合理合法,又不失偏颇。从汉藏佛教关系的角度来观察,萨班借重"吐蕃宗论"这个典故来描绘后弘期的情形,激活了这一历史话题,给藏传佛教新兴教派之间的关系打上了"中印之别"、"古今之别"和"显密之别"的烙印,将吐蕃宗论时期的宗教格局嵌入了后弘期,对藏传佛教的历史方向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0.
密教多罗菩萨的原型可追溯至印度教的"难近母"女神,相传她是湿婆神的妻子雪山神女的众多形象之一。自公元6世纪始,她被佛教沿袭,受到密教的推崇,其配偶神湿婆亦被佛教承袭为观自在菩萨。虽然多罗菩萨在佛教中通常被描述为观自在菩萨的化身或帮助观自在菩萨救度众生的菩萨,但在图像及文本资料中还可以看到,多罗菩萨实际上还有另一重身份,即延续印度教中湿婆的妻子(雪山神女)而演变为佛教中观自在菩萨的配偶。  相似文献   

11.
藏传佛教造像题材分类及其艺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春和 《法音》2001,(8):35-44
藏传佛教造像艺术肇始于公元7世纪初,此后一直伴随着藏传佛教的发展而发展。千百年来,它在继承印度密教艺术的基础上,不断融入西藏本土的传统信仰和民族审美情趣,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貌。造像种类繁多、形象复杂多变是其最为引人注目的艺术特色。  藏传佛教以密教为主要特色,密教在宗教实践中主张“即事而真”,提倡以佛陀、菩萨和祖师等为本尊作相应修行而达到与佛教真理的契合,这一旨趣正是影响藏传佛教造像艺术题材众多、造型各异的根本原因。因为按照密教的观点,若要修行,必先造像,所以大量造像相应出现;而修行者根机不同,…  相似文献   

12.
中壤塘寺庙位于四川省阿坝州壤塘县中壤塘乡政府所在地的东头,北依壤巴娜山,似金虎横卧;南临自东向西北蜿蜒流淌的则曲河,形如青龙游于前。中壤塘寺庙由藏洼、确基、藏迪、泽曲四大寺所组成,是我国目前藏传佛教觉囊派的根本道场,素有“小西藏”之称。 初春一日,我俩与西南民院民研所的张建世和石硕老师一道,披着晨光,兴致勃勃地乘车从壤柯镇出发,翻越尕安玛山,沿则曲河溯流而上,去追寻中壤塘觉囊派的足迹。 这是一条由前人披荆斩棘开拓出来的不平凡的路…… 觉囊派是我国藏传佛教中独树一帜的一个教派,它以注重实修的“时轮九…  相似文献   

13.
演觉 《法音》2023,(6):6-8
<正>初夏时分,因缘殊胜。中国佛教协会第十届理事会藏传佛教工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我谨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向出席会议的各位领导、各位委员、特邀代表致以诚挚问候,向给予本次会议指导、支持的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家宗教事务局表示衷心感谢!藏传佛教是佛教中国化的产物,是我国佛教三大语系之一,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宗派众多、异彩纷呈,文化灿烂、大德辈出,经典丰富完备,显密教法兼具,教理精深系统,修学次第严谨,  相似文献   

14.
印度密宗怛特罗对于藏传佛教有很深的影响。本文主要探讨印度密宗的一些类型和宗派,并阐述这些怛特罗同印度佛教以及藏传佛教的关系,主张藏传佛教密宗除了全盘吸收印度佛教金刚乘密教以外,还对于非佛教的印度教密宗以及瑜伽实践亦有学习。藏传佛教是为融合多种宗教思想体系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金总持是一位印度密教高僧,早年受西夏李元昊延请至西夏并被尊称为"金总持"。宋元丰年间,金总持受邀入主传法院主持译经事务,尽管此时宋朝的译经事业正在走向衰退,金总持还是克服种种困难翻译佛教显密经典数部,被尊称为"译经三藏明因妙善普济大师"。除密教经典翻译之外,金总持还传承了密教的秽迹金刚法、密教祈禳术等,他的弟子永道和显超均以法力广大而闻名于世,金总持由此成为宋代密教史上一位承上启下的重要高僧。然而,由于宋徽宗即位之后逐渐推行崇道抑佛的政策,金总持未能继续发挥作用而不得不离开传法院南游江浙,自此便开始在民间弘法直至去世。  相似文献   

16.
藏文大藏经简介见心十四世纪时布顿大师将藏文大藏经,总分《甘珠尔》、《丹珠尔》两大类。这是藏传佛教对佛教典籍的独特的分类法,此后便成为定式。《甘珠尔》收显乘、密乘两大部分的经、律。其中显乘收佛陀“三转法轮”所说经典,即初转法轮于鹿野苑所说的四谛法及戒律...  相似文献   

17.
四、藏传佛教思想之发展轨迹“他空中观见”与“自空中观见”是藏传佛教的两大思想支柱。二者在藏传佛教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都不一样。在藏传佛教前弘期(642-842年),从印度请来的择经大师和弘扬佛法的主要人物,多系中观见,例如静命、莲花戒,是中现顺瑜伽行派的创始人,莲花生、无振友、佛密等也都是中观派人。也兼有清辨论师顺经部行的中观见。当时,“藏王赤松德赞向全藏宣布法律,凡诸见行,皆应依从静命堪布之义理。‘顿渐之争’后,赤松王又一次郑重宣布,谓今后正见,须依龙树菩萨之教理,……故在前弘佛教时期,虽有少数唯识…  相似文献   

18.
《圆觉经》学理性的修行体系影响深远,其论证方式及特点为禅宗所继承,是禅宗极富辩证色彩思想的一种理论源泉。《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简称《圆觉经》,唐佛陀多罗译。由于佛陀多罗生平事迹不详,佛教中人对此经的翻译记载多有怀疑,但大多认为其符合佛教义理。《圆觉经》记载了佛与文殊、普贤、普眼等诸菩萨论说如来圆觉的妙理与修行方式,符合华严宗宗旨,被视为华严宗经典。而自唐代圭峰宗密大力宣扬之后,在禅门中亦享有盛誉。  相似文献   

19.
汉传佛教、藏传佛教以及南传佛教并称为佛教的三大体系,其中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为佛教中重要的两大派系,但是由于时间、地点以及传入方式的不同也各自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从教义上讲,汉传佛教为大乘显教,而藏传佛教为显教和密教合而为一的教派。明代瞿昙寺壁画将藏传佛教绘画与汉传佛教绘画艺术巧妙融合,是汉藏文化交流大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十分有利于我们对于同时间、同地域的汉、藏两种佛教寺院壁画风格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0.
《法音》2019,(8)
正本刊讯2019年7月28日,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演觉法师在北京广济寺会见来访的斯里兰卡佛教部新任常务秘书基特西里先生一行。全柏音副秘书长及相关部室负责人陪同会见。演觉副会长表示,中斯两国友好交往历史悠久,两国佛教法谊深厚,以法显大师为代表的佛教先驱发挥了促进两国友谊的桥梁纽带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