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个性是心理现象的一个重要方面:个性发展的动力是个性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个性及其形成发展作怎样的理解、或者说对个性发展动力作怎样的理解,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本文拟从个性理论的两个相反命题试谈对个性发展动力的理解,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对于有关这个问题的论述,在理解上如果不拘泥于名词,也不是曲解其原意,把内因、内部矛盾、内部东西(主体)、内部条件等,看作可以通用的名词,那末,关于个性发展动力的理论,可以说有两个相反的命题:一个是谢·列·鲁宾斯坦提出的。一个是阿·尼·列昂捷夫提出的。  相似文献   

2.
刘萃侠  肖健 《心理科学》2001,24(6):724-726
现代意义的调查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它是官方统计、社会研究(如态度测量)与市场研究等常用的方法。在80年代以前,调查研究深受行为主义的影响,把问题看作是能引发被调查者的反应的刺激,即把问题作答(question-answering)看作是刺激一反应(S—R)过程。在60、70年代,一些领域的研究表明行为主义研究取向存在很多弱点,如语言学家发现  相似文献   

3.
意识问题是心理学中的基本问题。潘菽教授说:“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心理学中的许多问题都很难得到恰当的解决。心理学的体系问题也更难解决。”在历史上,客观唯心主义者把意识归结为“宇宙精神”的表现或神的启示;主观唯心主义者把意识归结为心灵的自由创造。这样,意识便无从进入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与之相反,行为主义心理学则企图根本否认意识的存在。在无法回避的事实面前,日益窘迫的行为主义继承者又企图把意识纳入“S—R”的固有模式,把意识和心理等同起来,实质上是抹煞了  相似文献   

4.
孟德尔(C.W.K.Mundle)在“‘私人语言’和维特根斯坦的那种行为主义”中把维修根斯坦的观点称之为“语言的行为主义”(linguistic behaviourism),他通过对于这种语言行为主义的批判确定一个与维特根斯坦相反的论点:一个人可以谈论他的私人经验.他说,维特根斯坦的论点——一个人甚至不能够对自己谈论他的私人经验(这是维特根斯坦在关于日记的论述中力图证明的)——与其他问题混淆起来了.这是因为维特根斯坦把问题表达成:“能有私人语言吗?”这种表述混淆了以下问题之间的区别:一、人能有意义地对他自己谈论他个人的私人经验吗?二、人能告诉其他人关于他的私人经验的情况吗?  相似文献   

5.
研究儿童的认知结构、揭示儿童的智慧发展规律,一直是心理学孜孜不懈地追求。在皮亚杰(JeanPiaget,1896—1980)研究的早期和中期,心理学占主导地位的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和弗洛伊德主义心理学,尽管皮亚杰受格式塔心理学的影响,更加关注认知结构在认知中的主导作用,但他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刺激一反应”(S—R)的单向关系理论,  相似文献   

6.
新行为主义伦理学说“行为技术学”是六十年代以来流行在美国及西方社会的一种用心理学论证道德行为的伦理学说。它的创造人是美国的新行为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斯金纳(B·F·Skinner)。斯金纳用动物实验所获得的材料来解释人的行为。他研究行为的特点是注重实证,反对假设,只描述行为的外部表现,而不考虑机体内部过程,如生理、神经、心理等过程,所以美国心理学家舒尔茨称斯金纳的行为主义是“没有机体的探究”。 斯金纳把他的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应用到人的行为上,把他在实验室中对小白鼠和鸽子的试验结果搬到社会生活中,提出了一个规划、控制人的  相似文献   

7.
伍麟  车文博 《心理学探新》2001,21(4):12-15,19
斯金纳激进行为主义的一个理论特色是包容对私人事件(语言、意识、思维)的研究,体现了斯金纳激进行为主义的特有认识论立场及独特的行为分析理论和行为解释原则。  相似文献   

8.
一、侏儒说动物有机体内有没有一个“侏儒”,为它接受刺激,发出反应呢?这是心理学基本理论中一个老大难的问题。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与这个“侏儒”说势不两立,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行为,不是意识,所有一切与意识有关的术语都应被废除。我国行为主义者郭任远以为控制行为的东西不是有机体或人,而是刺激,所有一切主观心理学的术语,如感觉、知觉、想象、思维、感情、意志等等都是阻碍心理学前进的鬼魂,科学心理学为了革传统心理学的命,就要消灭这些鬼魂,但是这个快刀斩乱麻的办法是有困难的。华生要坚持刺激反应的公式,以为心理学研究要做到从刺激预测反应,从反应逆测刺激。但刺激和反应的关系,可不是那么简单的。同是一种刺激,可以引起不同个体的不  相似文献   

9.
当前学习心理学的进展状况如何?美国《教育技术学》杂志编者就此问题请著名心理学家加涅作了简要的评介。加涅认为,过去的几年中出现了一个值得注意的变迁,那就是从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S—R)心理学转变到了现在称为认知学习的心理学。这种新的理论可称为信息加工理论,它主要说明的是:进入学习者感觉的最初刺激先要转换成一些神经冲动,然后还须经过另一个或更多的转换阶段。例如,刺激最初是登记在感觉登记器上,接着经转换而登录在短时记忆中。短时记忆的能量是有限的,不仅在时间上只有20—30秒,而且数量上也只在4—7个信息单位之间。因此随之又发生另一种转换,信息经过语义编码,这才登记并储存在长时  相似文献   

10.
一、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与建构主义一直是教与学的重要理论基础,本文侧重指其在学习行为中的理论基础作用。行为主义重视外显的行为,强调对间接知识的重现,认知主义重视知识学习的内隐行为,特别是间接知识的理解、掌握与加工过程,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对知识的组织、结构及知识之间有情境的意义联结。  相似文献   

11.
精神分析是研究人心理的一种途径,人格的理论,和心理治疗的方法。首创人是维也纳医生兼心理学家弗洛伊德(S·Freud 1856——1939)。此理论经弗洛伊德的学生和追随者不断修正,现在仍在演变之中。精神分析从医治人的心理障碍开始发展起来,为了医疗目的他们重视探索人的动机、行为的动力和根源问题。这个问题的提出弥补了传统心理学的不足,改变了心理学研究的趋向。精神分析学说认为人的重要行为表现是一个  相似文献   

12.
行为主义理论认定行为是后天习得,并且认为一个习得行为如果得以持续,一定是在被他的结果所强化。所以如果想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必须对其施加奖励。相反,如果要消除某种行为,就得设法给予惩罚。这种以阳性强化为主,及时奖励正常行为,漠视或淡化异常行为,这种方法就叫做阳性强化法。  相似文献   

13.
米契尔认知情感的个性系统理论述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20年左右,以社会认知理论命名的个性新观点正悄然兴起,并成为心理学重新综合趋势的重要反映。这一研究取向认为人是可以认知的、社会的人,并强调把认知过程看作是理解复杂的、有目的的社会行为的一把钥匙。在个性心理学领域,沃尔特·米契尔(Walter Mischel)是采用认知变量解释个性差异并做出非凡贡献的重要人物之一。该文着重从米契尔的三大重要研究领域:认知原型分类、认知情感的个性系统和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出发,详细阐述米契尔认知情感的个性系统理论,并对其个性理论的影响和作用进行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14.
认知心理学的记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中叶以来,信息论、计算机科学、通讯科学的迅速发展,对心理学发生了很大的影响。随着对于人类工程学、心理语言学的深入研究,许多心理学家越来越感到联想主义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S—R反应模式难以对人类的高级心理活动作出满意的解释,于是提出一种“输入—加工—输出”的新的模式。认为人并不是被动地接受外界的刺激而作出反应,而是主动寻求信息,对输入的信息以一定的策略和程序进行加工处理,经决策过程再输出去。其中,知识贮存的结构以及提取利用的方式决定着一个人  相似文献   

15.
心理学家George·A·Kelly的《个性结构心理》一书,1955年2月在英国出版,创立了他的个性结构理论体系。他用不同于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等其它各理论流派的方式,对个性理论进行解释,并从另一角度,独创性地阐明个性结构的形成和发展,从而奠定了个性结构心理学形成的基础。这种理论曾一度存国际上发生影响,但  相似文献   

16.
Bandura的效能预期理论述评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龙君伟  徐琴美 《心理科学》1999,22(4):346-349,378
1引言人类行为的动因和其绩效一直是心理学研究的热点,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理论,如:行为主义的刺激一反应联结论,精神分析主义的心理动力论,社会学习者的观察模仿论,认知主义的信息加工论,人本主义的自我机能论等,其中最有影响和说服力的当属Bandura效能预期理论。Bandura[1-3]是社会学习理论的杰出代表人物,认为行为动因的中心机制是自我效能感(Per-ceivedself—efficacy),它影响人的思维模式、行为、情绪过程。不同领域的研究显示[4],它具有较强的解释力,能说明个体在社会情景…  相似文献   

17.
在行为主义的治疗流派中 ,先后有两种最具典型意义 ,分别代表了科学主义立场和人文主义立场的两极 ,即激进行为主义的治疗方法—行为疗法和哲学行为主义的治疗方法—表演疗法。在激进的行为主义者看来 ,所谓心理治疗实际上就是行为治疗。而行为治疗的实质是对人类行为的一种控制方式。凡是适应不良的行为 ,都需要进行治疗。“心理治疗机构就是一种行为控制机构”。[1] 作为社会力量对其成员进行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 ,心理治疗师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着精神警察的角色。行为疗法发展于本世纪 50年代末 6 0年代初 ,以斯金纳 (B .F .Skinne…  相似文献   

18.
斯金纳的心理学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斯金纳(B.F.Skinner,1904-)是美国新行为主义心理学中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从事心理学研究五十余年,对推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他的新行为主义心理学体系在国际心理学界曾引起巨大反响,以至到七十年代中期对其争论尚未停息。本文试图对他的心理学体系中的研究方法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斯金纳认为,心理学应当是一门研究有机体行为的科学,而有机体的行为和外部环境之间存在着确定的函数关系,因此心理学的研究就是寻找这种函数关系的具体内容,即在外部  相似文献   

19.
关于心理与活动的关系问题,是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在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中,许多心理学家进行了研究,存在各种不同的看法,进行着激烈的争辩,有时,正是在这个问题上,他们分成各种不同的、甚至是对立的派别。内省心理学只研究人们内部的主观世界,认为只有意识才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与此相对立,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  相似文献   

20.
荆其誠 《心理学报》1965,10(4):91-104
华生(J. B. Watson,1878—1958)在1913年发表一篇文章,名为“一个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这是对传统心理学的一篇檄文。行为主义者自称是心理学的革命派,把心理学从宗教迷信之中拯救出来,使之成为一门严格的自然科学。行为主义主张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而非研究意识和经验的科学,同时主张心理学必须走生物学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