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六朝(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时期,是我国南方经济得到开发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其发展的原因,除了众所周知的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等因素以外,还应该进一步探讨六朝政权实施的某些政策。  相似文献   

2.
《学海》2017,(1):134-143
自今年起,继施行了35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后,中国开始实行了一个新的人口政策。这篇文章以日本及韩国的低出生率和人口老龄化问题为基础,提出了中国新"二孩"政策的影响。同处东亚的日本,韩国和中国具有社会文化共通性,且在不同时期也经历过低出生率及人口老龄化问题。许多专家指出,中国的"计划生育"的确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人口出生率,但是独生子女政策在减少人口出生率的同时对社会经济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从中国限制人口增长政策和日本、韩国并不成功的人口增长方案中汲取经验,本文提出,中国应实施"二孩"政策,甚至完全开放的生育政策来取代之前的人口政策。  相似文献   

3.
论晚清侨务政策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晚清侨务政策的转变杜裕根晚清是中国侨务政策转折的重要时期。中国海外侨民具有悠久的历史,晚清以劳工为主的海外移民高潮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它具有深刻的国际国内根源。晚清政府面对近代开放的世界与中国社会剧变的形势,为了维护与巩固其封建统治,曾提出与实施了一...  相似文献   

4.
晚清中国社会存在多种宗教及民间信仰,均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和方式产生社会影响,发挥社会作用,政府一般采取不多干预的政策。戊戌变法时期,庙产兴学运动兴起,后在张之洞《劝学篇》的提倡下得到一定发展。及至清末新政,清政府下令制定新的学制,无论是张百熙制定《钦定学堂章程》,还是1904年颁布《奏订学堂章程》,都有庙产兴学的相关规定。庙产兴学的过程伴随着清政府加强对社会控制的过程,打破了旧有的社会权力结构,引发若干社会问题,僧俗矛盾激增,地方民变毁学不断,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性。1905年,清政府发布保护庙产的上谕,庙产兴学运动在官方层面上告一段落。  相似文献   

5.
晚清中国社会存在多种宗教及民间信仰,均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和方式产生社会影响,发挥社会作用,政府一般采取不多干预的政策。戊戌变法时期,庙产兴学运动兴起,后在张之洞《劝学篇》的提倡下得到一定发展。及至清末新政,清政府下令制定新的学制,无论是张百熙制定《钦定学堂章程》,还是1904年颁布《奏订学堂章程》,都有庙产兴学的相关规定。庙产兴学的过程伴随着清政府加强对社会控制的过程,打破了旧有的社会权力结构,引发若干社会问题,僧俗矛盾激增,地方民变毁学不断,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性。1905年,清政府发布保护庙产的上谕,庙产兴学运动在官方层面上告一段落。  相似文献   

6.
叶扬兵 《学海》2002,9(4):198-202
新政时期 ,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振兴实业的政策和措施 ,主要有 :设立各级行政性工商管理机构 ,劝办工商界自治性管理机构———商会 ,以建立较为完整的工商管理体系 ;颁布和实施一系列经济法规 ,规范各类经济活动 ,保障工商业者的合法权益 ,并提高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 ;采取参与官股、借给官款 ,给予专利 ,实行税收减免等政策和措施 ,直接扶持工商业的发展 ,采取设立商品陈列馆和举办“赛会”等措施 ,创造有利的经济环境以推动工商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英国工业化时期人口迁移运动与济贫政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认为,英国旧济贫法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口的流动,降低了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速度,但是这种阻碍作用是有限度的,其中上层人士的流动、人口短距离的流动以及季节性流动不在限制之列.济贫法及修正案的地方性原则对人口迁移的限制并不严格,而且济贫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变化也突破对人口迁移的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宗教的长期性、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复杂性特征的基本判断,从我国的宗教实际出发,我们党长期坚持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宗教发展更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时期,现在,我国已是一个多种宗教并存的社会主义国家,全国十几亿人口中有一亿多宗教信徒;宗教教职人员有30多万人.  相似文献   

9.
《学海》2016,(1):76-81
作者基于对我国"十三五"和中长期人口格局变化的判断,提出需要重新调整中国人口发展战略和实施相关政策改革。作者提出需要将生育政策改革、开发人力资本红利、推进户籍改革和实现迁移流动人口市民化、积极开展行动应对老龄化,及强化家庭的发展能力构造成为面向未来的新人口发展战略五个支柱。作者深化讨论人口转变和人口红利的关系,提出应充分挖掘人口结构变化产生的"新人口红利",推进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转型。  相似文献   

10.
清朝前期,少林寺与清政府的关系非常紧张,加剧了其处境的窘困.康熙中后期以降,为巩固统治,又因少林寺特殊的“禅宗祖庭”宗教地位,清政府在心存戒备之时,逐渐改变了对其一味严厉限制的政策.少林寺对清廷的态度也在改变,他们的关系有所缓和.但终清一代,二者始终若即若离,关系并未根本改善.少林寺与清政府的关系演变是清代社会变革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1.
正一清中期,天山北路的乌鲁木齐建有多座老君庙,这和清政府统一新疆后实行屯田的治边政策有直接的关系。乾隆年间,"乌鲁木齐地方延袤千里,可垦之地甚多",~1地平水足、水草丰饶,数万内地军民移居乌鲁木齐,开渠引水,开垦荒地,从事开发建设,乌鲁木齐很快便发展为一个重要的屯田中心。移民带来的道教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遣戍乌鲁木齐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口意识,支持和拥护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基本国策。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亲身体会明确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和掌握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及内容——目的、要求等。3.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人口现状及特点,懂得计划生育政策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新疆是我国穆斯林人数最多的省区,约占全国穆斯林人口的一半,但经济落后,群众生活尚不富裕。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和各兄弟省区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我区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改善。为全面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国家给予穆斯林极大的关心和关爱,组织部分勤劳致富、具备朝觐条件的穆斯林赴麦加朝觐,逐年增加有组织朝觐名额,去年年底中国伊协组织三千余名新疆穆斯林完成朝觐功课。这是党和政府对我们穆斯林的极大关爱,充分体现了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真诚和伟大!现在是新疆历史上社会发展形势最好的时期,也是我们伊斯兰教的黄金时期。  相似文献   

14.
人口问题,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大问题。计划生育,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但“重男轻女”的封建意识,在某些地方严重地影响着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希望有关方面的同志,能够通过对人口与道德的关系问题的调查研究,宣扬新型的社会主义道德思想,克服旧的封建意识,推动社会主义人口政策的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15.
人口计划生育协会是我国最大的社团组织,它的主要职能是广泛宣传国家人口政策、影响公众生育观念、服务相关人群等,它正在成为构建人口计划生育公共服务网络的主体.本文引入管理伦理的视角,重申了人口计划生育协会的组织目标和管理架构,通过厘清围绕计生协会的主要伦理议题,为人口计划生育公共服务网络建设提供必不可少的管理伦理尺度.  相似文献   

16.
一、康、乾时期的赵董书风及流弊 明末清初的书坛上有两股风潮,一股是提倡师法二王、继承传统的董其昌一派,追求雅致、妍美的书风;一股是主张冲破传统、摆脱束缚、表现个性的王铎、傅山一派,形成了变革书风。清军入关之初为了巩固政权,安抚知识分子及遗民官员,采取了一系列的“汉化政策”:重用汉官、恢复科举考试等。清政府对于汉文化的吸收、弘扬使得两种书风并存发展。  相似文献   

17.
清中期,天山北路的乌鲁木齐建有多座老君庙,这和清政府统一新疆后实行屯田的治边政策有直接的关系。乾隆年间,“乌鲁木齐地方延袤千里,可垦之地甚多”.  相似文献   

18.
从19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未,是江苏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时期。江苏近代企业的创办比较早,1863年李鸿章在苏州兴办的洋炮局,是中国最早使用西洋机器进行生产的军工厂。但民用企业起步较迟,直到1882年胡恩燮在左宗常的支持下,才办起徐州利国驿矿务局。到了19世纪90年代,特别是甲午战争后,江苏一些爱国官绅、商民,充分利用清政府比较宽松的经济政策,投身近代实业,迅速兴办了一批近代工矿企业。在这整个兴起时期,江苏先后创办了13个近代民族企业:苏州洋炮局、金陵制造局、徐州利国驿矿务局、王福源碾米厂、镇江四…  相似文献   

19.
我国生育政策根源于资源有限性与人之欲望无限性的矛盾,处理的是人的生命平等权与资源占有权的关系问题。我国生育政策对这一问题的处理,其实质却在于以牺牲伦理的善来追求和实现政治的善。由此,我国生育政策陷入了艰难的伦理处境中。从理论预设、实施过程以及实施结果的环节对我国现行生育政策存在的伦理困境进行理论层面的揭示,并从终极根源与现实根源的角度对这种伦理困境的成因进行分析,可以在困境中推进我国生育政策的健康走向,从而实现人口增长与社会进步的良性均衡。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世界老年人口接近7亿,部分国家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而我国虽是人口大国,拥有近13亿的人口,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前几十年出台的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的快速增长,可喜的是控制了我国人口的快速增长,减轻了经济发展的负担,但是弊端也日益显露,就是我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农村有很多的空巢老人,或者是老人抚养孙子孙女,等等。可见老年人的生活条件、社交、医疗、居住等方面不容乐观,他们需要轻松的生活,隐私居住环境的设计和规划方面,要将老年人的心理、生理、习惯等因素考虑在内,创造一个温馨、快乐、闲适的生活环境,设计出人性化居住养老空间,减轻子女和社会的负担,增进社会的稳定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