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帝在耶稣基督里救恩的核心是神与人的同在。上帝是一位与人同在的神,是以马内利的神。这是上帝的应许,也是上帝救恩的行动。当福音从犹太经小亚细亚传到以希腊哲学为主导的罗马世界时,希腊哲学的"逻各斯"概念被借用来说明上帝如何与人同在。耶稣基督是上帝的逻各斯、上帝的话成为人,是无限的超越的上帝进入有限的物质的世界,为要与人同住。  相似文献   

2.
诚然,中文圣经将希腊文圣经中的"逻各斯"翻译为"道"实乃妙译."逻各斯"是新约圣经作者借自希腊哲学的一个概念.新约中的"逻各斯"等同于旧约中的"上帝的话".在旧约中,讲到上帝的话能创造和维系生命,是生命的源头,也是维系生命的大能.不但如此,透过先知们说出的上帝的话,都带有刺透人心、复苏人灵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本文尝试从三一论的角度,指出在中国教会的现实处境中,将救恩理解为关系的恢复是必要而又可能的;并尝试从四个不同的向度指明救恩包括人与上帝关系的恢复,人与其它被造物关系的复和,人与未来关系的恢复,以及人与自我关系的恢复。上帝的救恩因此是上帝在耶稣基督里为人类以及整个被造的世界所带来的更新与复和。因着上帝的救恩,人可以进入一种全新的关系中,从而获得一个更完满的存在。对救恩的这种的理解既不与《圣经》的教导相背,也更具有包容性。  相似文献   

4.
诚然,中文圣经将希腊文圣经中的"逻各斯"翻译为"道"实乃妙译。"逻各斯"是新约圣经借自希腊哲学的一个概念。新约中的"逻各斯"等同于旧约中的"上帝的话"。在旧约中,讲到上帝的话能创造和维系生命,是生命的源头,也是维系生命的大能。不但如此,透过先知们说出的上帝的话,都带有刺透人心、复苏人灵的力量。中文圣经将"逻各斯"译为"道",似取其两种含义:一是"话"(上帝的话),另一是"说"(上帝说)。  相似文献   

5.
前言 《诗篇》是整本圣经中最多被新约圣经所引用的,第一说明了新约圣经的作者都非常熟识《《诗篇》,而当时的听众亦需要发现上帝作为的深度;第二说明了《诗篇》中弥赛亚的预言不仅重要,而且已应验在耶稣基督身上;第三说明了《诗篇》如其他旧约书卷一样,充满了指向神在约中救恩的旨意,并带领信仰的群体对上帝在耶稣基督里的预备做出合理的回应!《诗篇》在崇拜中既可成为以色列群体实存的证据,更是神对亚伯拉罕的应许的具体应验:"万国要因你得福!"我们唱颂《诗篇》,连结古今的信仰群体,向我们救恩的元帅欢呼感谢!教会的崇拜乃向世界宣告这信实的盟约就在目前,焦点就在耶稣基督为人开通崭新的开始,要引进上帝为人预备的将来!  相似文献   

6.
直至今日,"一次得救,永远得救"这个说法依旧颇有争议。关于"得救"一词的解释,笼统而言乃是指得到神的救恩,一方面看,是指神将人从罪恶捆绑中、从世界引诱中、从自我堕落中救出来,另一方面也是借着耶稣基督,人类从与神为敌的关系转变成为神的儿女,神将人从他的愤怒中挽回,使人从他的公义审判下因耶稣基督慈爱的代赎而得拯救。  相似文献   

7.
夏新穗 《天风》2012,(7):25-27
在当时的社会都是有身份的人,他们也都听见了耶稣基督的福音,最终却没有选择接受救恩……那些听见福音,却拒绝没有接受的人,面对神未来的公义的审判,他们也是无话可说无可推诿的了。经文:可6:20;徒24:24-26,26:27-28神藉着他儿子耶稣基督所做成的救恩,是面向全人类的,但所读的这三处经文中提到的三个人,他们都听见了福音,却没有选择接受,与救恩失之交臂,令人扼腕叹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8.
伏永红 《天风》2004,(11):10-11
经文:传3:11 神造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又将永生安 置在世人心里,神是满有智慧的神,他给人安排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合时有序的。因着神的爱,他创造了我们人类,并且创造日光、空气、雨水、食物养育我们,因着神的爱,藉着他的爱子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舍身流血,为我们成就救恩,将永生赐给我们,并藉着圣灵的引导,带领我们经历他一切丰富的恩典,每一个上帝的儿女在享受神爱的同时应以自身的行为和生活上的见证来回应上帝的拣选和救赎之恩。  相似文献   

9.
斐洛的划时代贡献在于用柏拉图哲学阐释圣经神学,将希腊的逻各斯精神注入希伯莱的上帝信仰,提出关于作为上帝与世界之中介的神圣逻各斯的学说,成为基督教神学的奠基人。神圣逻各斯作为上帝的自我显现,是上帝的创世之道,同时是上帝的救赎之道,因而是全部基督教神学的...  相似文献   

10.
三个园子     
林志华 《天风》2007,(17):10-11
"伊甸"是快乐的意思,伊甸园就是快乐的园子,是神为人预备的最美好的住处。神的独生子耶稣基督,经历了客西马尼园的苦境,为世人担当了罪的刑罚,被钉在十字架上。愿意接受他救恩的人,凭着信心可以恢复资格,进入神为人预备的永生乐园。  相似文献   

11.
曹起凤 《天风》1995,(12):38-40
前期提到了神的救赎计划和耶稣基督的救恩。神的救赎计划是针对人的犯罪而言的,耶稣基督的救恩是为了罪人。正如主耶稣所说的:“无病的人用下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我来本不是召义人悔改,乃是召罪人悔改。”(路5∶31—32)那么谁是罪人呢?圣经上清楚地告诉我们:“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罗3∶23)究竟罪的标准是什么呢?主耶稣说:“你们听见有话说:‘不可奸淫。  相似文献   

12.
李元雄 《天风》2008,(23):28-29
经文:赛7:14;太1:23耶稣基督的降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基督诞生为人,实现了人类"可以亲眼看见神"这一多年的梦想。人可以亲眼看见神,这就是"神与我们同在"。《马太福音》说:"人要称他名为以马内利,‘以马内利'翻出来就是‘神与我们同在'"(太1:23)。神与人同在是圣经的中心。今天,我们欢庆圣诞,纪念救世主降生与我们同在。我要与弟兄姊妹分享的主题是"神与我们同在"。  相似文献   

13.
画家们的两难处境中世纪的哲学家和神学家都本着柏拉图的精神来解释基督教"福音"。特别在十分希腊化的拜占庭东方教会,基督耶稣完全是一位以希腊哲学为其精神内核的上帝。耶稣基督的肉身特性为人类的"偶  相似文献   

14.
吴兵 《天风》2016,(12):44-45
正1.道成了肉身约1:1-14基督的降生,是一个神迹。这个神迹的意义并不仅仅停留于童女怀孕生子,以此来彰显上帝奇妙的保守,得以使耶稣基督自母腹中未沾染原罪;道成肉身的神迹乃是为了宣告:上帝愿意与人同在、与人认同、进入人的世界,而神性愿意借着进入人性来拯救、转化和提升人性。道成了肉身,提醒我们肉身是承载"道"(也就是神自己)的器皿。人性可以承载神性,只是需要经过洁净、更新和转化。"神成为人,为要让人分享神性",这是早期教父的一再宣告。圣经中也说:"他已将又宝贵、又极  相似文献   

15.
周必生 《天风》2002,(4):9-9
约19:30 黎明前的夜是更加黑暗的。主耶稣经历了十字架上撕心裂肺的痛苦,便唱出了凯歌:路程走完得安息,工作完成慰天庭。救恩大功宣告成,得胜凯旋荣归神。耶稣基督所经历的:无论是奇妙的降生,拥挤的客店,丑陋的马棚,冰冷的马槽,人间的讥笑,十架的流血,皆是神救恩中的计划。当主耶稣经历了这一切  相似文献   

16.
冀慎杰 《天风》2007,(21):12-13
神是万有之源(参出了3:14),他是全能的主宰。"他说有,就有;命立,就立。"(诗33:9)他能叫流泪谷变成泉源之地(诗84:6),叫坚石变为泉源(诗114:8)。他是我们救恩的泉源,智慧的泉源,活水的泉源,生命的泉源。一、救恩的泉源圣经中提到:"你们必从救恩的泉源欢然取水。"(赛12:3)救恩出于神(约2:9),神是救恩之源。"他既得以完全,就为凡顺从他的人成了永远得救的根源,并蒙神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称他为大祭司。"(来5:9—10)神有丰盛的救恩(诗130:7),他的救恩永远长存,直  相似文献   

17.
海德格尔著作中的神深奥晦涩。透过对他的思想整体方向的把握,我们发现,在海德格尔这里,最后的神是救渡人出离"存在离弃状态"之困境的神,但他不是基督教的上帝,上帝反倒是走向无神的虚无主义的起源。海德格尔敏锐地看到,近代以来人作为主体并未因脱离上帝而变得自由,反而精神贫困,无能于思考,无能于真理,人无根地生存。与此相对,海德格尔的神召唤人出离困境从而踏上返乡之途。这种神有自己的"面目"和出场方式,但他不是不缺乏任何存在的最高的存在者,甚至也不是存在自身。神不是神化的人,但人却从神获取尺度,成为"半神",在"家乡"中人共神同在。这种神是人确立自己的本质的必经之途和最短而最陡峭的路径。这种非神学的神打开了思考神性和人性的另一条路。  相似文献   

18.
圣灵的能力     
李保乐 《天风》2007,(17):14-15
干什么事情真的不是靠自己的能力与聪明,乃是靠耶和华上帝的灵方能成事。宇宙富有秩序地运行是上帝能力的证明。今日教会的复兴与发展是圣灵能力的见证。一个人从认识自己是罪人,从而需要救恩,不是偶然的,也是圣灵工作的结果。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生活在这个时代,我们要求圣灵的能力与我们同在,充满我们的  相似文献   

19.
生活于公元四世纪的亚历山太主教阿塔那修(Athanasius of Alexandria,295-373年),立足于其所处的思想处境,发展出以道成肉身为中心的救恩论。该思想以解决神的超越性与临在性的关系为前提,从神圣经世的角度,将人的得救与耶稣基督的生、死、复活相连,最终完成生命的逆转。  相似文献   

20.
《圣经》的生态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圣经>认为宇宙万物和人类是上帝创造的,上帝创造的世界是美丽、有序、和谐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世界万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人负有管理万物的责任;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和谐是人类犯罪的结果,"原罪"引发了最初的生态危机;耶稣基督救赎的范围包括自然界;<圣经>以恢复人与神的正常关系为中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此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