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西部地区的穆斯林来到东南沿海,例如浙江义乌,广东广州、深圳等。据了解仅广州一地就有外地穆斯林15万人左右,外籍来华穆斯林15万人左右。这些外地、外籍穆斯林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穆斯林在宗教信仰、文化生活、风俗习惯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特点,如何更好地服务引导流动穆斯林融入当地,对于穆斯林群体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一带一  相似文献   

2.
广州,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既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祥地,又是当今“一带一路”路线图中的枢纽。作为中国南方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对外通商口岸和世界最著名的港口城市之一,广州无疑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广州随处可见的阿拉伯商人,自然肩负着联结新丝路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3.
<正>重温丝绸之路与中国伊斯兰文化的关联,对于继承丝路传统、保护丝路上的伊斯兰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穆罕默德的一句箴言:"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极大地鼓舞和鞭策了历史上的阿拉伯穆斯林,也给古老的丝绸之路带来了新的繁荣和昌盛。从此,丝绸之路上多了一支由中亚阿拉伯穆斯林组成的使者和商人的大军,他们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增进友谊、交流科技、互鉴文明,掀起了  相似文献   

4.
正伊斯兰教于公元651年传入中国,伊斯兰建筑也随之传入。初期,仅在阿拉伯、波斯穆斯林商人聚居的"蕃坊"内建有清真寺。元代之后,遍及全国各地。中国伊斯兰建筑主要为清真寺、拱北、麻扎、道堂和教经堂,最早为阿拉伯式建筑风格,随着时间的推移,受华夏文化的影响,出现中阿结合式。这些建筑反映出不同历史时期各族穆斯林的经济状况和政治地位,同时也是各族穆斯林智慧的结晶。中国  相似文献   

5.
敬读《中国穆斯林》今年第一期发表李英华师兄的大作-《回回历史重要"里程碑"的失而复得》一文,阅后深感贵刊对我回族历史文化古迹的高度重视。受此启发,执笔回应:广州近日也新发现一块元初时期的阿拉伯文古碑。——作者  相似文献   

6.
公元628年阿拉伯的最初使节由麦地那的揚布埠乘商船越海到广州,他們自称为穆圣所派遣,其致唐太宗之书翰大概与同年致拜占庭皇帝的相同。太宗待之以礼,并助其建一清真寺于广州,以备阿拉伯商人之用。相传这里所指的清真寺即現在的怀圣寺,俗称光塔寺,以寺內建有庄严宏偉的光塔而得名,寺的所在地也因之而取名光塔路。广州为伊斯兰教传入中国最早的地方,現在全市虽仅有穆斯林3,000余人,但在中国伊斯兰教历史上占  相似文献   

7.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印尼全国人口已达1.8亿人,其中穆斯林人口占90%,约为1.6亿人。据印尼历史学家考证:伊斯兰教最早传入印尼的时间约在7—8世纪之间。据传674年,阿拉伯商人曾经到达苏门答腊北部沿海地区,这里曾是当时阿拉伯商人前往中国的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推进以及"2015丝绸之路旅游年"~(1)的启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旅游客源市场开发或将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新热点。"一带一路"沿线的65个国家和地区中,有45%的是以穆斯林人口为主,如何开发穆斯林旅游客源市场对未来我国旅游业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正>飞机在美国落地,刚坐上一辆出租车,就发现司机是个大胡子,车前还挂有阿拉伯文的小饰品。一问之下,原来是一位阿富汗穆斯林。此后我们一路留意,打的之时,出租车司机十有八九都是来自伊斯兰世界的穆斯林。这是一个意外的惊喜,因为这些美国穆斯林"的哥"为人生地疏的我们充当了寻找清真寺和清真饭馆的  相似文献   

10.
正在"一带一路"文明交流、互鉴的过程中,文明对话的作用不言而喻。新疆作为"一带一路"的核心区,在国际经济文化交流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其独特的伊斯兰文化可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穆斯林群体进行宗教对话和文明交流。在这一过程中,新疆伊斯兰教必须坚持中国化方向,树立起中国伊斯兰教文化的自信,保持中国  相似文献   

11.
正研讨会以服务中国文化出海,助推"一带一路"建设为主题。研讨会立足于海幢寺海外文献素材的研究,深入挖掘广州佛教历史和对外交流历史精彩内涵,讲好中国佛教故事,促进中西文化交流互鉴,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一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到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止,在这85年的时间里,当时的清帝国仅仅保留了粤海关对外通商,史称"一口通商"。在这个时期,清政府将广州南城的一个区域划作来华外商进行贸易活动  相似文献   

12.
<正>一、导言海上丝绸之路是历史上中国与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陆、北非交通往来的重要通道,它以海路商贸为纽带把世界各地的文明与中国紧密连接在一起。它形成于秦汉、发展于晋隋、繁荣于唐宋,式微于明清。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启,它又一度成为了世人的焦点。笔者在对海南穆斯林研究过程中注意到,穆斯林作为一个信仰集合,是海上丝绸之路除汉民族外的另一个重要群体。它以古波斯、阿拉伯等西亚地区的伊斯兰教信  相似文献   

13.
正阿拉伯文书法传入中国以来,深受中国穆斯林的喜爱,历史上涌现出很多阿拉伯文书法家、艺术家,他们对阿拉伯文书法与中国传统书法的融合做出了重大贡献。当代的中国穆斯林书法家继往开来,传承着这一精美的书法艺术形式。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的兴起和向外传播,促进了阿拉伯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发展。伊斯兰教自唐代传入中国以来,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4.
<正>一、韩国早期的穆斯林穆斯林与韩国人最早接触的时间至今仍无法确定。依照各种资料,早在9世纪中叶,阿拉伯穆斯林就尝试同朝鲜半岛发生联系。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兴起以来,阿拉伯和波斯穆斯林就不断与中国发生联系。  相似文献   

15.
<正>一、回族穆斯林起经名的宗教渊源回族穆斯林的经名也称教名,指用圣贤、圣妻、具有吉祥寓意的阿拉伯语词汇起的名字。在回族穆斯林中把为孩子取经名叫"起经名""安经名"。起名字在伊斯兰教是非常严肃的事情。据《艾卜·达伍德圣训》记述,穆圣曾说:"复活日,将以你们的名字和你们祖辈的名字被称呼。你们使自己的名字优美些吧!真主最喜欢的名字有:阿卜杜拉、阿卜杜·拉赫曼,等。"(穆斯林辑录)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中国穆斯林延续了这一传统和习惯。早期随着阿拉伯及其他地区穆斯林来华定居,他们之间的称呼  相似文献   

16.
据史料记载,明代之前,伊斯兰就进入澳门,尽管在具体时期和进入方式上还存在不同的见解,不过从历史遗留来推断,伊斯兰在澳门的进入,还是通过阿拉伯和波斯商人。他们从中东及波斯湾远道而来,在澳门落地生根。二战期间,有大量回族躲避战乱来到澳门。另外还有香港的华人穆斯林,印巴穆斯林以及其他族群的穆斯林。  相似文献   

17.
顾颉刚早期认为伊斯兰教已经融入中国文化中,在参与修订、标点和编辑陈垣的《元西域人华化考》后,加深了对西域人(包括穆斯林和基督教徒)华化的认识;在前往泉州、广州考察后,对穆斯林民间关于伊斯兰教入华的历史叙事提出质疑;在与穆斯林的交往中,他发现该群体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主要力量之一;在倡导伊斯兰教研究的同时,呼吁设立伊斯兰教研究机构或在国立大学设立伊斯兰教或阿拉伯语的课程,被政治高层采纳并付诸实施。在推动现代伊斯兰教学术研究及研究机构的设置方面,顾颉刚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8.
"清真"一词是阿拉伯语"伊斯兰"的汉译。广义的"清真"与"伊斯兰"的概念完全一致,泛指伊斯兰教的信仰体系、伦理道德、宗教功修和生活方式;而狭义的"清真",指符合伊斯兰教律法的生活资料和饮食文化。穆斯林素以擅长经商闻名于世,商业不仅是穆斯林的传统谋生行业,也是体现人生价值、实现个人理想的途径。穆斯林无论走到哪里,就将商业的气息带  相似文献   

19.
正"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文化交流是国与国关系中极为重要的桥梁,对于推动民众相识相知,促进双边关系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阿拉伯国家是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天然合作伙伴,中阿文化的交流互鉴对于推动中阿战略合作关系深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历史上,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文化与在阿拉伯国家占主导地位的伊斯兰文化之间的交流源远流长。两大拥有悠久历史的文化互  相似文献   

20.
中国穆斯林的文化艺术是丰富多彩的。以回、 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柯尔克孜、塔吉克、塔塔尔、东乡、撒拉、保安等10个少数民族组成的穆斯林群体,在中华民族文化历史的创造中,与全国人民一道,为祖国文化的昌盛,为民族艺术的繁荣,谱写了一篇篇、一曲曲美丽的乐章。中国穆斯林的阿拉伯书法艺术就是这万紫千红、百花盛开的艺苑中一朵艳丽的奇葩。 早在一千多年前,伴随着阿拉伯语言文字的逐步统一,阿拉伯书法也随之开始形成。伊斯兰教的兴起与传播,促使阿拉伯书法迅速发展。据记载,在一次战役之后,穆罕默德曾命令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