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格亚斯意为类比,是以逻辑推理的理性方式来演绎教法判断的一种方法,是伊斯兰教四大教法学派之首的哈乃斐教法学派创始人艾布·哈尼法惯用的教法判断方法。这种逻辑推理之法使艾布·哈尼法在启示与理性之间得以行使中正之道,也使得哈乃斐学派成为穆斯林世界流行最广的教法学派。本文从格亚斯原则出发来探析艾布·哈尼法及其学派的法学思想,并从具体的案例判断中管窥哈乃斐教法学派的适应性及其实践性,揭示中国穆斯林将艾布·哈尼法的理性类比、中道和灵活变通的思想与中国社会相结合的中国化道路尝试。  相似文献   

2.
艾布·哈尼法是伊斯兰教逊尼派哈乃斐教法学派的创始人,教义学家。他创制的教法学说灵活、宽容、公正,是伊斯兰教影响最大的第一位教法学家,他在伊斯兰教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8世纪以来教法研究的开山鼻祖,被后人尊称为“大伊玛目”。正是有了这位先导者对教法的独到见解,才使得后来更多的学者热衷于教法的研究,并使这一学术活动经久不衰。一、艾布·哈尼法的生平及时代背景艾布·哈尼法全名艾布·哈尼法·努尔曼·本·萨比特·本·麦尔祖巴,祖籍波斯,公元699年生于伊拉克库法,大半生在库法度过,是后期教法学的奠基者之一…  相似文献   

3.
正多少年来清真寺的先辈们谈起教法话题会时常提起世界著名的教法学者艾布·哈尼法,认为他是我们穆斯林处理日常宗教生活事务的导师、活字典。《艾布·哈尼法传》是由埃及艾因·舍姆斯大学文学系主任、埃及宗教基金部伊斯兰事务委员会主任编辑,北京大学阿拉伯语教授马金鹏先生翻译成中文的。马先生翻译这本《艾布·哈尼法传》,是如今我们能够获得介绍伊玛目艾布·哈尼法最完整、最具权威的传记。  相似文献   

4.
艾布·哈尼法及其教法学派贾保平艾布·哈尼法(700—767)是逊尼派著名教法学家,哈乃斐教法学派的奠基者,位于四大正统教法学派创始者之首,被尊称为大伊玛目。其教法学说在伊斯兰教法史上占居重要地位。其教法律例以灵活、宽容、适度著称。故迄今为止,全世界有...  相似文献   

5.
<正>一、《教典诠释》与艾什尔里教义《教典诠释》是艾什尔里(全名艾卜·哈桑·艾什尔里)教义思想的代表作,是流行最广的伊斯兰教义学(认主学)著作。《教典诠释》(??????????????),亦译《教义学大纲》,原著音译为《阿嘎伊德·奈赛斐》。作者是奈智门丁·艾卜·哈福赛·奈赛斐(1067—1142),全名欧麦尔·本·穆罕默德·本·艾哈迈德·本·易司玛仪·鲁格曼·哈乃斐·奈赛斐,号称欧麦尔·奈赛斐、奈智门丁、艾卜·哈福赛。欧麦尔·奈赛斐勤  相似文献   

6.
人们传统上认为穆尔泰齐赖派的兴起是伊斯兰教义学的开端,伊斯兰教历史上的第一批教义学家出自穆尔泰齐赖派。作者认为,正式拉开伊斯兰教义学探讨帷幕的是哈瓦利吉派,最早的伊斯兰教义学家也来自哈瓦利吉派,其对伊斯兰教义学的发展贡献甚巨,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7.
喜迎中国伊协成立60周年之际,余崇仁阿訇翻译的《艾布·达乌德圣训集》《奈萨仪圣训集》《提尔米兹圣训集》和《伊本·马哲圣训集》于2013年4月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加之该社2009年出版余崇仁阿訇翻译的《穆斯林圣训实录全集》和2008年出版祁学义阿訇翻译的《布哈里圣训实录全集》,标志着伊斯兰教六大部圣训集中译本全部出版发行,这也弥补了中国伊斯兰教的历史空白。  相似文献   

8.
余崇仁阿訇经过十多年的勤奋耕耘,其翻译的《艾布·达乌德圣训集》、《奈萨仪圣训集》、《提尔米兹圣训集》和《伊本·马哲圣训集》等四部圣训集,日前已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加之此前出版的《布哈里圣训实录》和《穆斯林圣训实录》,标志着伊斯兰教逊尼派六大权威圣训集的中文译本已在我国全部出版发行。这是载入中国伊斯兰教史册的  相似文献   

9.
公元651年,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577~656)首次派遣使节来华,与大唐帝国通好,从此使节来往不断,建立了外交关系。《旧唐书·大食传》记载:“永徽二年(公元651年),大食氏始遣使朝献,自言有国三十四年,历三主(穆罕默德、艾布·伯克尔、欧麦尔)矣。”中外史学家大都以永徽二年为伊斯兰教正式传入中国之始。《古兰经》作为伊斯兰教立法的首要依据,无疑也随同伊斯兰教一道传入中国,至今已1350余年。《古兰经》传入中国后,最初仅在“番商胡贾”中流传,后来始在回族等少数民族中传布。“番坊”外人士只知穆斯林“持斋诵经、字皆番书。”所见都是手抄…  相似文献   

10.
正汉语系中国伊斯兰教义学内容宏博、玄奥而精深,其集大成者刘智的《天方性理》文辞典雅、义理幽远。为了说明中国伊斯兰教义学如何认识世界的本原、天地人物的由来、天人物我的关系、人与世界的关系、人的终极归宿、修身养性的方法等基本问题,勉以《天方性理》为据初浅阐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塔夫塔扎尼是14世纪中亚伊斯兰著名学者,于阿拉伯伊斯兰多学科研究中成果颇丰,特别是他诠释的马图里迪教义学家纳萨菲的《纳萨菲信仰》(《教典诠释》)一书,自传入中国以来受到历代穆斯林学者的高度重视,成为经堂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至今仍有广泛的影响力。本文分三部分论述了塔夫塔扎尼的生平、著述、学术经历、学术贡献和《教典诠释》与经堂教育的密切关系,以及塔夫塔扎尼的教义学思想对中国伊斯兰教义学的影响。笔者认为,《教典诠释》能于中国社会长期存在,在于它所阐发的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始终没有发生任何矛盾,这无疑说伊斯兰教在中国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对域外文本及其阐发思想的选择是值得我们重视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伊斯兰教义学源自"凯拉姆"一词,是穆斯林在以理性思辨的方式阐释信仰的过程中形成的一门伊斯兰教传统学科。伊斯兰教义学一直为中国穆斯林所重视,是明清以来经堂教育和汉文译著的主要内容。当代中国学者对于伊斯兰教义学的研究直至20世纪80年代才逐渐恢复,其研究方法局限在于"哲学研究"的框架内。自2000年进入"发展-转型"期以来,伊斯兰教义学研究出现了新的变化,不仅出现了一批新成果,而且逐渐正视伊斯兰教义学的宗教特质,而不再单纯局限在哲学研究范围内,其中一些研究体现出教内人士教义学研究特有的宗旨与关怀。其他传统伊斯兰教以及现代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都对当代伊斯兰教义学及教义学研究提出了重大挑战,但这些挑战蕴含着两者自我超越与自我转化的契机。  相似文献   

13.
世界上没有版权的经典──关于《古兰经》的一些数据陈玉龙伊斯兰教义学经典上讲,《古兰经》是安拉的言语,是安拉以阿拉伯文降示给先知穆罕默德的一部最神圣、最完美的经典。它是伊斯兰教义、教法和伦理道德的渊源,是穆斯林思想、行为的最高准则。它有《克塔布》(天经...  相似文献   

14.
欧麦尔传略     
先知穆罕默德归真后,在伊斯兰教旗帜下联合起来的阿拉伯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第一任哈里发艾布·伯克的功绩在于重新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并开拓了疆土。但艾布·伯克执政两年就归真了,继承这一伟大事业并使伊斯兰教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宗教的,是第二任哈里发欧麦尔。他为哈里发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伊斯兰基兴     
伊斯兰基兴(IslamicResurgence)用来表示一种伊斯兰教改革派别的术语。其思想们认为《古兰经》和圣训是伊斯兰教唯一的源泉,拥护那种能使默罕默德时代伊斯兰教基本原则付诸实施的社会秩序变革。18世纪,瓦哈比派的创始人默罕默德·伊本·阿卜杜勒·...  相似文献   

16.
正《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根本经典,其语言凝练,辞藻优美;内容包括申述基本信仰,规定宗教功修,提供教法依据,指明处事原则等,这些内容至今影响着全世界穆斯林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古兰经》文中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关怀思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提出人本思想《古兰经》中有大量涉及人类的经文,反映了其人本思想,体现在以下方面:(一)人类是最为尊贵的生命。伊斯兰教认为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存在均为真主所造,而人类是所有  相似文献   

17.
以维护伊斯兰教义学基本思想为使命的艾什尔里派和马图里迪派在伊斯兰教教义学派中占据着特殊地位,两派所倡导的教义学思想曾一度成为伊斯兰教的主流思想。两派根据伊斯兰教的精神性、灵活性,建构起了一个旨在论证和阐述伊斯兰教教义的学科体系,为多元的伊斯兰社会奠定了和谐的理论基础。本文通过对比研究,以深化对两派思想体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伊斯兰教的理想人格是“阿布杜拉”(真主的仆人),它建立在“认主独一”的信仰基础之上,这一理想人格是以崇拜真主的超绝性和效法先知穆圣的现实性,来完美地实现理想人生与现实人生的统一,成为宗教理想人格模式的一个典范。 有这样一则“圣训”:据艾布·沃布海卜的传述:“穆圣说:你们应取先知的名字,而真主最爱者为阿布杜拉(真主的仆人)阿布顿赖罕曼(慈主之仆人)”。这段“圣训”既表明了穆圣对穆斯林新生儿取名方面的要求,也体现了穆圣对信士们殷切的希望。同样,这则“圣训”也一语道出了伊斯兰教在塑造理想人格上的主张——即做“真主的仆人”。  相似文献   

19.
现代西方哲学思想当中,"身体"逐渐成为一个关键词,并对中世纪基督教神学贬损身体、崇尚精神的倾向提出批评。本文从《古兰经》与伊斯兰教义学理论出发,提出了伊斯兰教当中思考"人"的五个维度,以及其中作为显白维度的"身体"是如何被定义的,其与其他四个隐微维度的关系应如何理解。本文认为,与中世纪欧洲基督教的"灵肉二元论"相比,伊斯兰教的身体观是一种"灵肉统一论"的身体观。  相似文献   

20.
<正>明末清初是我国内地伊斯兰教经堂教育和汉文著译活动兴起和活跃之际。15世纪波斯著名的苏非哲学家、古典诗人贾米(1414—1492)的两篇波斯文著作《勒瓦一合》1和《阿施阿特·拉玛阿特》2正是在这一时期分别被翻译为中文,而刘智翻译的《真境昭微》(即《勒瓦一合》)和舍起灵翻译的《昭元秘诀》(即《阿施阿特·拉玛阿特》)是我国流传最广的贾米作品中文译本,被选为伊斯兰教经堂教育的教材。经典翻译是文明交流互鉴的前提,明清之际中国穆斯林知识分子用汉语翻译伊斯兰教经典著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