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故意传播艾滋病行为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源于对云南省某市131名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的实地调查。调查发现:在131名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中,有6.1%的人存在故意传播艾滋病病毒的行为。着重考察了这部分人群的故意传播行为,包括其故意传播的行为动机、对象指向、主要途径等问题,进而展开理论阐释和法律探讨,以补充目前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研究的缺失。  相似文献   

2.
《法音》2012,(9):56-59
早在1999年,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佛教协会就组织西双版纳僧人参与艾滋病防治培训,积极探索宗教界关怀和帮助艾滋(AIDS)病人和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公益新模式。近10年来,西双版纳州佛教协会以"佛光之家"[1]为平台,通过僧人讲授"五戒"[2]来规范信众行为以预防艾滋,讲授"四无量心"[3]让社会了解并接受AIDS病人和HIV感染者,讲授"四圣谛"[4]、"八正道"[5]、"十二因缘"[6]等佛法让其接受现实并消除对社会的报复心理,讲授禅修"四念处"来稳定其情绪,通过临终关怀让其远离死的恐惧。与此同时,  相似文献   

3.
以HIV感染者家属知情权和生命健康权的保护为出发点,从法律角度,对HIV感染者家属的知情权及生命健康权易受侵害的原因进行分析,从尊重人权、法律公平、平等、道德正当、禁止权利滥用、社会契约论角度,论证保护HIV感染者家属权利的正当性。提出合理保护HIV感染者家属的知情权和生命健康权,应完善我国婚检制度和告知制度,同时对HIV感染者不告知家属的行为进行定性,以保护HIV感染者家属的权利,有效防控艾滋病的流行与发生。  相似文献   

4.
运用民族学学科“田野调查”的方法,展开对甘肃省LX州的一个西北少数民族聚居镇——A镇,艾滋病传播的实证研究。论文首先探讨了A镇艾滋病传播的背景与途径;试图从这些访谈实例中,探讨这些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IV和艾滋病病人AIDS及其家属面对艾滋病传播的不同文化适应,总结与概括A镇艾滋病传播与社会、文化、经济等因素之间的内在关联与影响。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政府职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艾滋病是世界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近年来,我国艾滋病的流行呈现快速上升趋势,流行范围广,局部地区疫情相当严重,疫情正在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政府的组织领导是做好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根本保证,各级政府要强化政府的公共卫生职责,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动员足够的防治资源和力量,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广泛参与,打一场防治艾滋病的“人民战争”,我们一定能够控制艾滋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分析国内外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防治情况,了解HIV母婴传播防治中现存的一些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为今后HIV母婴传播防治工作中相关政策的制定以及我国如何建立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模式提供参考,以利于HIV母婴传播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7.
艾滋病防治之伦理原则的几点再认识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艾滋病 (AIDS)是一种威胁全社会的严重传染病 ,它侵蚀着人类的健康 ,阻碍着经济的发展 ,给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对于我国 ,甚至全世界 ,艾滋病的传播都带来极大的害处。有效阻断艾滋病的传播 ,必然要管理艾滋病患者和高危人群 ,限制他们的某些权利 ,这就产生一些社会伦理问题。艾滋病的防治 ,虽然可以使用有利 (无伤 )、尊重 (宽容 )、公正、互助等伦理原则[1] ,卫生部下发的《关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管理意见》(以下简称《管理意见》)也考虑了这些伦理理念 ,但是这些原则和理念高度抽象和概括 ,缺乏可操作性 ,实践中 ,往往遇…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分析国内外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防治情况,了解HIV母婴传播防治中现存的一些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为今后HIV母婴传播防治工作中相关政策的制定以及我国如何建立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模式提供参考,以利于HIV母婴传播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9.
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MDGs)与全面小康目标的一致性使其从独特角度审视当代中国小康进程。中国MDGs实施状况表明,艾滋病病毒/艾滋病(HIV/AIDS)防治是发展薄弱环节,这将对中国小康进程带来诸如贫困等问题。歧视和羞辱是艾滋病病毒/艾滋病防治目标的最大社会障碍,而现存法律因素更无意识强化了这种歧视。建立有效的沟通策略与法律支持、“让艾滋病人群更大地参入到目标中来”(GIPA)可能是当前的出路。关注艾滋病病毒/艾滋病防治,实现中国MDGs ,是中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0.
有偿献血HIV感染者的情绪障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考察有偿献血HIV感染者的情绪状况,探讨他们面临的艾滋病压力和对感染HIV的认知评价对其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Beck抑郁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艾滋病压力量表、认知评价量表作为测查工具,测查了185名有偿献血HIV感染者,并收集了人口学资料、症状资料和其它信息。结果:(1)92%的有偿献血HIV感染者有中、重度抑郁障碍,他们的焦虑程度高于神经衰弱者和焦虑症者;(2)艾滋病压力不仅通过认知评价而且会直接对情绪障碍产生影响;(3)认知评价在艾滋病压力和情绪障碍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有偿献血HIV感染者抑郁、焦虑情绪障碍严重,艾滋病压力和认知评价对情绪障碍的产生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