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退休遐思     
《天风》2019,(12)
<正>再扶年轻人一程,让侍奉之棒代代传承……教会恢复聚会已有三十多年,到退休年龄的教牧人员越来越多。我是福建省晋江市复会后第一位达到退休年龄的教牧,从1983年福建神学院专修科毕业来到教会,至今己近35年,服侍的感想、体会很多,有几点愿与大家分享。1.要注重讲台信息这是我三十多年来都十分重视的。我曾每周一天为主日讲道禁食祷告,也习惯每星期一就开始思考主日信息,并一般在周五  相似文献   

2.
《天风》2020,(3)
正由于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需要,各地教会堂点以对信徒身体健康负责任的态度暂停了场所内的聚会活动,减少了因人员聚集而造成的潜在病毒传播风险。线下教会暂停聚会之时,信徒应该怎样做好敬拜?牧者又该如何有效做好牧养?笔者的一些读经和灵修心得,愿与诸位分享。牧养之一:教会牧者多种形式讲道牧养有人把防疫在家的信徒看做是流离无牧的,事实并非如此。教会牧者,应当对受托照管的群羊生  相似文献   

3.
李华 《天风》2014,(2):11-12
"功夫"好的牧师,教会需要,但是教会更需要的是能够进入信徒生活,并真心实意关心他们的行动和能力的牧师。基督教活动场所的合理布局,是我们在新形势下做好教会工作的重要保障。如果缺乏基本的活动场所,或者堂、点布局不合理,就无法真正地团结引导信教,大量信徒流失也就不奇怪了。三、提升教会的牧养能力基督教非常注重讲道,因为"信道是从听道而来"。一个教会是否有凝聚力,能不能吸引人,讲台的牧养能力起着很关键的作用,今天信徒的结构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信徒思想也越来越活跃。  相似文献   

4.
李华 《天风》2014,(2):11-12
"功夫"好的牧师,教会需要,但是教会更需要的是能够进入信徒生活,并真心实意关心他们的行动和能力的牧师。基督教活动场所的合理布局,是我们在新形势下做好教会工作的重要保障。如果缺乏基本的活动场所,或者堂、点布局不合理,就无法真正地团结引导信教,大量信徒流失也就不奇怪了。三、提升教会的牧养能力基督教非常注重讲道,因为"信道是从听道而来"。一个教会是否有凝聚力,能不能吸引人,讲台的牧养能力起着很关键的作用,今天信徒的结构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信徒思想也越来越活跃。  相似文献   

5.
近三十年来,不管信徒增加多少,不少教会基本上采取比较传统的以"讲台为主、探望为辅"牧养模式,对这种方式有人戏称为"圈养"。探望固然重要,但众多信徒仅靠一两个教牧同工岂不是"蜻蜒点水"?故目下一些信徒抱怨教会没有"家"之温暖感,教会的凝聚力随之下降。不时发现有信徒走失或离开,少数的甚至被异端邪教所引诱而误入歧途。为此,我们有必要反思和改进教会的牧养模式。本期我们讨论的话题是"丰富教会牧养事工",相信会对有负担的同工同道带来启发。  相似文献   

6.
吴志福 《天风》2020,(1):35-35
南方某城市,一个强台风即将登陆,各大媒体都发出公告,要广大市民做好防台工作,尽量减少外出。而这天正好是某教会查经班聚会的时间,为了安全起见,查经班负责人通知大家晚上的聚会暂停。她的决定得到了多数信徒的支持,但也有少部分信徒觉得她太软弱了,太缺乏信心了,难道不知道上主是平静风浪的神吗?而且"不可停止聚会"乃是圣经的教导,岂可因为外部环境恶劣而放弃呢?  相似文献   

7.
张复民 《天风》2014,(5):16-17
如何建造教会弟兄姊妹的灵命成长是一个很大也很难的课题,但却是每一位侍奉主、牧养教会、服侍人的同工不能不认真面对的课题。笔者愿有些反省,盼能提供读者一些思想,分以下五个方面来反省和探讨。一、借着主日建造灵命主日是大多数弟兄姊妹参与聚会的日子,若是能对他们的灵命有所造就是再好不过了。而且原则上主日还是一般教会聚会人数最多的时间,要好好建立主日,尤其是主日的崇拜和主日的讲道是非常优先的,传道人要优先把崇拜带好,把主日的信息讲好。主日起来了,教会的成长就不难了。相反。  相似文献   

8.
董国范 《天风》1994,(1):17-18
教会事工中,讲台供应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今日教会中,神给做传道的人们的托付是重大的,一切神的工人都不能轻忽这一托付。但是我们也要指出,有些教会对聚会敬拜及讲道并没有足够的重视。临时应付,仓促上台的情形很多,这是对信徒极大的亏欠。今天,事务多是免不了的,但传道人应该分清主次,抓作中心,致力于牧养及传道的圣工,让教会能正常复兴。以下发表的两篇文章在这方面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9.
我是爸爸     
耿卫忠 《天风》2009,(7):10-11
作为一名教牧同工,在生活中扮演着多种角色。在教会是牧师、长老、传道或是堂会的负责人,在家是儿女、父母、兄弟或姐妹。在教会要牧养好信徒,在家同样也要牧养好自己的家人。教会圣工重要,家庭责任也不能忽视。其实我们家庭生活的点点滴滴也是圣工的一部分,是另一种形式的证道。在一次讲道之后,与几位同工和信徒交流了我的育女心经。他们很感兴趣,愿意我能有更多的分享。以下是我身为人父的心路历程,与大家一起分享,共沐主恩。  相似文献   

10.
《天风》2011,(11):F0003-F0003
今天,越来越多的教会书店敞开大门,用琳琅满目的属灵书籍服侍信徒。随着教会福音和牧养事工的深入,书籍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从个人的每日灵修和生命成长,到用圣经指导信徒的生活;从传道人的装备,到教会的管理经验;从传递福音的信息,到牧养用的课程——都离不开好书。这就需要有更多的教会书店在信徒的身边。  相似文献   

11.
利未 《天风》2016,(7):38-39
正教会是永生神的家,也是众圣徒的心灵之家,可总是有人要离家而去。教会信徒流失也是牧会实践中的棘手之事。有人说,我要去别处聚会,那里有圣灵,那里有爱心;有人说,我要在家里独自仰望神,上教堂只是形式,形式不重要;有人说,我参加网络教会,可以听到很棒的讲道,可以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人互动,我还能在网络教会里担纲主礼、讲道、献唱呢。可是,我想对你们说:"别走,教会需要你!"不完美的有形教会教会分为有形教会与无形教  相似文献   

12.
洪天凑 《天风》2017,(2):18-19
教会讲台是真理的喂养,探访则是爱心的牧养探访是教会事工中的重要环节,通常由教会指派专人(牧者、义工或信徒骨干)对罹患重病,常年躺卧在床,家庭婚姻遭受挫折,灵性麻木后退甚至有离开教会念头等的主内肢体,结合圣经真理和信仰实际,用劝勉、帮扶、教导等方式,引导他们重新回到神的面前(参彼前3:1 8),  相似文献   

13.
魏悌香 《天风》2010,(4):10-13
近三十年来,不管信徒增加多少,不少教会基本上采取比较传统的以“讲台为主、探望为辅”牧养模式,对这种方式有人戏称为“图养”。探望固然重要,但众多信徒仅靠一两个教牧同工岂不是“蜻蜒点水”?故目下一些信徒抱怨教会没有“家”之温暖感,教会的凝聚力随之下降。不时发现有信徒走失或离开,少数的甚至被异端邪教所引诱而误入歧途。为此,我们有必要反思和改进教会的牧养模式。本期我们讨论的话题是“丰富教会牧养事工”,相信会对有负担的同工同道带来启发。  相似文献   

14.
吴志福 《天风》2016,(10):18-19
正教会所提供的信息绝对不可能比网络上的更丰富,这就要求教会合理利用现有资源,提供纯正有用的属灵信息。在当前教会里,有这么一群信徒,他们越来越少参加团契、查经班,有的甚至连主日崇拜也很少去了。问其原因,常会听到"教会的讲道太贫乏"、"这种‘大锅饭'的牧养吃不饱"、"现在网上信息那么丰富,在网上听  相似文献   

15.
岳清华 《天风》2016,(10):14-15
正教会的牧养工作可以善用网络资源,力求做到多元化的牧养、有效性的牧养。信徒多、工人少是目前中国教会极其普遍的情况,"牧养不力"、"教会供应不足"是大多数教会存在的问题。网络的普及本是好事一桩,却因为被滥用或误用而偏离它本应有的实质和功用。如何善用网络资源以丰富教会供应,笔者认为有三条途径可行。一、通过网络培养义工要改变牧养不力和讲台的供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奉贤区基督教两会于2012年5月16日至17日,在南桥耶稣堂举行讲道操练分享会,提高和加强教牧同工的讲台侍奉。上海市基督教教务委员会主席谢炳国牧师、上海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秘书长陈志民长老应邀指导。针对当今教会信徒层次、结构多元化及传道人的讲道实际需要,举行讲道操练推进教牧同工的讲台侍奉。26位同工围绕圣灵降临节和耶稣升天节的内容展开讲道操练,每位讲15分钟。大家精心准备、各有亮光;条理清楚、内容丰富,参加的人获益匪浅。  相似文献   

17.
谷期 《天风》1996,(12):24-26
探访工作历来就是教会牧养工作的重点。 事实上,牧养工作乃由真理和爱心两者组成。讲道是真理的牧养。探访是爱心的牧养,缺一不可。 针对各地教会今天普遍缺乏传道人的特点,探访工作除了传道人重视之外,还应发动组织信徒,有条不紊地开展。  相似文献   

18.
知然 《天风》2022,(6):64-64
[问]前不久,我们教会的负责同工邀请我参加探访事工服侍,我很愿意参与,但不太清楚教会为什么需要探访事工?请给予解答为盼. 梁晓玉姊妹 [答]梁姊妹,你好!作为信徒,在被教会牧养关怀的同时,也愿意力所能及地关怀他人,这是值得鼓励的.探访关怀事工是教会的基础性事工之一,有时也被称为探望事工;集体聚会礼拜是信徒来到教会接受真道的装备,而探访关怀则是教会进到信徒实际生活中的供应.如此双向的聚散过程,可使得"各房靠他联络得合式,渐渐成为主的圣殿.  相似文献   

19.
事实证明,一个兴旺的教会,必定有一个(或几个)好的牧养人。好的教牧同工一定能办好教会。一个建得很好的教堂,若是没有好的牧养人,没有讲台的供应,往往是一个荒凉的教会。用信徒自己的话说:“到那干什么,得不到一点啥”。 牧养工作不仅仅是讲台工作,讲台工作也可以说是集体布道,如主耶稣在山上给众人讲八福,彼得传道使几千人归主等。他们还有更多的个人谈道,如主耶稣与尼哥底母谈道。一个好的教牧同工  相似文献   

20.
<正>奥古斯丁曾说,离开了教会,人就无法相信。奥古斯丁这样说的目的,是强调基督徒与教会之间紧密的联属关系。在他看来,信仰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更是在教会中发生的,与教会密切相关。离开了教会的教导和牧养,人就无法真正相信。为了强调教会与信徒割不断的生命关系,加尔文坚称教会是信徒的"母亲"。"母亲"的类比,不仅说明教会对信徒的重要性,也暗示基督的教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