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雅各的中国经典翻译、著述、讲座和教学,基本上以儒家经典为核心。本文就理雅各《中国经典》的翻译体例、翻译及出版过程以及从1876年起理雅各出任牛津大学中文教授之后所公开举行的讲座及教学内容诸方面,对理雅各长达30多年的汉学生涯,尤其是儒家经典翻译研究教学生涯进行了介绍说明,并对理雅各《中国经典》的翻译体例的学术意义和价值给予了肯定评价。  相似文献   

2.
神真在这里     
严锡禹 《天风》2002,(9):16-17
《创世记》28章的这段经文,记载了以色列的祖先雅各在旷野梦见天梯的故事。雅各梦见天梯的地方,后来建成了一个重要城市——伯特利。圣经告诉我们,雅各独自一人行走在从别是巴到  相似文献   

3.
拉结     
思恩 《天风》2007,(18):23
每当读到旧约圣经的雅各时,我们都能看到一位幸福的女子——拉结(拉班的次女,雅各的妻子,约瑟和便雅悯的母亲),因为雅各为了她而为自己的舅舅拉班(拉结的父亲)服事了十四年。从雅各为拉结的付出,我们可以看到拉结将是多么幸福的一位女子。但就是这样一位本应幸福的女子,却在一  相似文献   

4.
金微 《天风》2004,(5):17-17
雅各与以扫是孪生弟兄,以扫为兄雅各为弟,然而他们还没有出生,上帝说“将来大的要服侍小的”。从圣经中看,以扫一生从未做过雅各的仆人,倒是雅各从他舅舅拉班家逃回来见以扫的时候,“一连七次俯伏在地”,自称”仆人”。那么“将来大的要服侍小的”是指什么呢?上帝曾应许亚伯拉罕,他的后裔要像天上的星,海边  相似文献   

5.
相对于其对儒家经典的翻译和诠释,理雅各的道教研究则较少为人所重视.他在早期对于道教持强烈的贬斥态度,对于道家思想家如老子、庄子等也很少涉猎.在牛津大学任教期间,理雅各应马克斯·缪勒的邀请负责编撰翻译《东方圣书》之中国部份,从而开始对道教的系统研究.从理雅各在不同时期的言论和作品来看,随着资料的增加和研究的深入,理雅各对道教的看法在很多方面都有所转变.而本文最后所讨论的手稿本,则展现了理雅各在看待道教思想时的模糊和矛盾之处.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经由入华传教士的传译而进入欧洲和西方世界,实现了"中学西传"。晚清入华的英华书院院长理雅各作为牛津大学的首位汉学教授,英译了包括"四书"、"五经"在内的《中国经典》。本文以理雅各英译《周易》为例,探讨理雅各透过传教士的视阈,在汉籍传译过程中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同情的理解",剖析了这种"同情的理解"所具有的多重命意及其体现出的"汉学"特征,肯定了理雅各汉籍传译的价值与贡献。  相似文献   

7.
晓望 《天风》2017,(11):63-63
以色列国(The State of Israel)简称以色列,希伯来文意为"与神角力者"。以色列国名来源于圣经,犹太人的祖先雅各与神(天使)角力并取胜,神(天使)将雅各的名字改为以色列。  相似文献   

8.
理雅各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重要的人物,在对中国经典,特别是儒家经典进行全面翻译与研究的基础上,理雅各对中国儒家逐渐形成了一种不充分的宗教比较主义的宗教观。但是,囿于时代与传教士立场的局限,理雅各在阚释儒家时带有浓厚的神学色彩,并试图按照基督教的信仰体系构建理雅各式儒家信仰体系。  相似文献   

9.
董娟 《孔子研究》2015,(2):145-152
理雅各英译《诗经》与朱熹《诗》学有着密切的关系。理雅各不仅赞同朱熹"自然的"批评风格,而且在废《序》言《诗》、比兴标定等具体问题上亦与朱熹保持了高度的一致。这使得英文世界第一部全译本《诗经》自面世以来就带着浓厚的宋学色彩。当然,理雅各对朱熹的推崇并不是毫无判断的盲从,而是批判性的欣赏。  相似文献   

10.
经文:创28:10—22;罗13:11—14 “他使我的灵魂苏醒,为自己的名引导我走义路。”(诗23:3)这是大卫一生经验的总结。如果我们放在雅各身上,这一点就更为突出。雅各一生有许多毛病,但上帝却把这样的一个人改变成得胜的以色列。亚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最终也是雅各的神。  相似文献   

11.
方平 《天风》2003,(6):10-11
经文:创32:22-32 圣经在这里记述了雅各从舅舅拉班家逃出来以后,即将回到父亲的家里,并要面对自己的哥哥以扫。此时,以扫带着四百人正迎着他而来。对一般人来说,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时刻,因为雅各在舅舅家寄居了20年,这时要见到自己的亲哥哥,可谓是久别逢亲人,格外亲切!然而雅各却不然,因为他不知道临到自己的是福还是祸,因此他甚是惧怕,心中忧愁。  相似文献   

12.
魏悌香 《天风》2011,(7):48-48
雅各提醒信徒两件事: 一、彼此认罪 认罪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勇气,因为向神认罪易,向人认罪难,但是雅各却提醒我们要彼此认罪,藉以弥平人与人之间的伤口。认罪不是软弱的记号,反而是得胜的记号。  相似文献   

13.
雅各的遗憾     
王峰 《天风》2001,(10):12-13
经文:创25:33 雅各在约瑟的引见下,拜见法老。法老问雅各:“你平生的年日是多少?”雅各谦谦卑卑地说“寄居在世的年日是130岁,我平生的年日又少又苦,不及我列祖在世寄居的年日。”他所说的其实是他品尝了自己人生苦果之后所发出的无奈的慨叹,话语中充满着悔恨和遗憾,那么究竟有哪些值得他遗憾的呢?  相似文献   

14.
理雅各与韦利《论语》译文体现的义理系统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英国的理雅各(James Legge,1815—1897)、韦利(Arthur Waley,1889—1966)均是国际上有影响的汉学家,他们的《论语》译本是英语世界中最流行的译本。本文以“君子、小人”、“克己复礼为仁”、“一贯忠恕”等关键范畴为例,对理雅各与韦利翻译《论语》的义理系统作了比较分析。其结论是:理雅各基本上以《四书集注》的义理为依据,而韦利则以清儒的义理为旨归。本文还尝试指出,义理上自成系统,有各自的特色,是理雅各与韦利的译本能够长久行世、又不能完全取代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以扫与雅各     
陈志华 《天风》2009,(11):29-29
以扫和雅各是圣经中记载的第一对孪生兄弟,但他们有着很大的不同。就其外形而言,以扫“身体发红,浑身有毛,如同皮衣”(创25:25),虽然经文中未提及雅各的外形,想必和以扫定有明显的不同。从个性上看,以扫“善于打猎,常在田野”,而雅各“为人安静,常住在帐棚里”(创25:27),他们的差异都不足为奇,双胞胎未必就“你是我的镜像,我是你的拷贝”。  相似文献   

16.
约瑟     
《天风》2006,(16):25-26
愿神加添My God add得帮助Helped增多Increase 1、约瑟是雅各的第十一个儿子,是妻拉结所生,但名分上却是雅各的长子(创30:24,代上5:1),他是玛拿西和以法莲的父亲。他的子孙包括有以法莲和玛拿西两个支派,两个支派常通称为约瑟家。约瑟是他父亲年老时所生的,所以得到雅各特别的宠爱,还给约瑟做了一件彩衣。他常  相似文献   

17.
陈美麟 《天风》2004,(4):4-5
经文:雅各书2:14—26 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让所有信靠他的人坚定了信心,同时明白了一个真理,基督徒要活出信仰必须信心与行为相一致。 雅各书2章14—26节是我们比较熟悉的经文。它主要论述基督徒如何处理信心和行为的关系。这段经  相似文献   

18.
徐春林 《天风》2005,(2):10-11
旧约圣经早有预言说:"有星要出于雅各,有杖要兴于以色列。"(民24:17)当希律王的时候,有几位东方博士看见了出于雅各的那星,于是骑着骆驼,带着礼物,千里迢迢,跋山涉水,踏上了寻找圣婴的艰难之路,终于在伯利垣城找到了人类的救主耶稣基督。耶稣基督的降生就是一颗出于雅各的新星,也是升于伯利恒城的新星,这颗星给人类带来了希望和光明,更吸引了世人,他为何有那么大的引力,究竟与人类有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19.
弘道 《天风》2024,(3):46-48
<正>《创世记》25章19节至34节记载,以撒四十岁的时候娶了利百加为妻,可是他们结婚以后将近二十年都没有生孩子。以撒因他妻子不生育,就为她祈求耶和华,耶和华应允他的祈求,利百加就怀了双胞胎,生了以扫和雅各。这两个儿子长大以后性格完全不同,以扫善于打猎,常在田野;雅各为人安静,常在帐篷里。以撒爱以扫,因为常吃他的野味;而利百加却爱雅各。  相似文献   

20.
严锡禹 《天风》2022,(6):24-24
陈金镛将《雅各书》分为七个部分,分别是论信、论行、论富、论舌、论智、论贪和结论(信行合一).本篇先讲论信.这部分包括《雅各书》1章1节到18节. 雅各在这一段话中,反复提到信."因为知道你们的信心经过试验,就生忍耐."(雅1∶3)"只要凭着信心求,一点不疑惑……心怀二意的人,在他一切所行的路上都没有定见."(参雅1∶6、8)陈金镛指出,雅各写此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生发人的信心,还是为了巩固人的信心,所谓"不第欲起人之信,尤在坚人之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