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跨栏定律     
一位名叫阿费烈德的外科医生在解剖尸体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些惠病器官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糟,相反在与疾病的抗争中,为了抵御病变它们往往要比正常的器官功能强。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哲学的研究中,相对于“道”来说,“德”是一个被忽视了的重要范畴。被忽视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人们往往视“德”为一个伦理范畴,对于“德”所具有的哲学义蕴则关注不够;二是认为“德”是一个在抽象层次上低于“道”、在产生时间上晚于“道”的概念。但事实并非如此。一方面,从现有的文献来看,“德”字的出现要早于“道”字。迄今为止,在甲骨文中还没有发现“道”字,但“德”在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了多种不同的写法。《甲骨文字集释》收录了“德”的15种写法,《甲骨文编》收录了20种写法。而我们现在见到的最早的“道”字,是在西周早期的…  相似文献   

3.
健美的欢悦     
“没有一种财富,能胜过身体的健康;也没有一种快乐,能超过内心的喜悦”(德30:16)近些年来,健康问题受到广泛关注,生活中、报刊上,都在议论这个问题。归纳议论现代人生病的起因,大致有两方面,一个是饮食,一个是心理。饮食导致的病因,一般好理解,即所谓“富贵病”,就是喜食肥甘,摄取无度,嗜好烟酒,缠绵情懒。另一个心理导致的病因,恐怕知之者甚少。其实现下成年人疾病的一大半起因,来自于心理,医学术语称为情志。圣经说:“不要使你的心灵深陷在忧愁里,也不要因无谓的思虑,而自寻苦恼……因为忧愁害死了许多人,忧愁对…  相似文献   

4.
携雨的云     
携雨的云潞安忘不了印度仁爱会德肋撒修女的音容笑貌,也忘不了与老人作过的短短交谈,更忘不了她身上溢出的、一看就令人感动的基督爱的精神。于是,种种无法忘怀的东西,凝聚成这首小诗,以此谨献给已奔赴主怀的德肋撒修女。没有艳丽,没有骄矜;只有一身素洁,两脚风尘...  相似文献   

5.
<正>《没有上帝的宗教》是当代自由主义旗手德沃金生前最后出版的一本书籍。在这本充满临终告白的书中,德沃金思索"何为永生"的话题。德沃金提出当人们拥有了某种价值标准,并依此生活,就是永生。没有人可以永远活着,但价值标准以及依此获得的成就确可告慰人的一生。由此,伦理的信仰履行了宗教的功能,一种没有上帝的宗教也是宗教。德沃金的这一观点代表了当代自由主义者理解宗教的新倾向。哈佛大学比较宗教史教  相似文献   

6.
汽车驾驶员的距离估计能力与安全行车的关系问题,国外曾有过一些研究。但结果并不一致。捷克人米茨策、艾莫德和符列特切尔等都曾对在自己工作中发生过事故和未发生过事故的两组司机加以研究,结果发现他们在距离估计能力上或则没有显著意义的差别(米茨策、艾莫德),或则虽有显著意义的差别,但相差不大(符列特切尔)。国内对这个问题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汽车驾驶员的行车事故主要是由于违章高速行车引起,距离估  相似文献   

7.
在先秦文化中“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观念。他不仅仅是简单的道德概念,周朝时期“德”成为了重要的文化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德”的范畴在不断演变,在各个方面都能体现出“德”。本文就是从《国语》一书为出发,对书中记载的尚德文化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许多人都在谈论中华民族精神,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优秀思想。我以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也是不断融合创新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对于这个问题,还需要从史料开始,重新作一些考察、分析,与同仁共同探究,力求达到某种共识。一、中华民族思想的集大成者中华民族的远古时代有没有一个黄帝?这是汉代就有人怀疑过的。史学家司马迁写《史记》时,卷一《五帝本纪》首列黄帝。为此,司马迁在卷后作一说明。他从几个角度证明黄帝其人确实存在;一是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和《帝系姓》都讲到黄帝…  相似文献   

9.
对每个人来说,聪明的见解和愚蠢的看法之间,并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关键是我们如何使用正确的思维方式来判断问题。最近,英国剑桥大学的心理学家爱德华·德博诺博士,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一种卓有成效的新型思维方式——七步曲。  相似文献   

10.
笛卡儿的“我思故我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笛卡儿在哲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因为他引入了“思 (考 )”这一概念 ,并使它成为哲学的核心问题 ,从而开创并形成了认识论的研究。他的思想的集中体现就是他的名言“Cogito ,ergosum”。这句话的英译是“Ithink ,thereforeIam” ,德译是“Ichdenke ,deshalbichbin” ,而汉译一般是“我思故我在”。按照我的理解 ,笛卡儿的这句话 ,英译和德译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汉译却有问题。它的正确翻译应该是 :“我思故我是”。在本文中 ,我想就这个问题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看法。①一笛卡儿从怀…  相似文献   

11.
论周人“德”观念的繁复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人重德,其“德”观念主要运用于政治领域,功能是要维护周的天下能够永久延续下去,因此,“德”观念在周人心目中体现出一种繁复性,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天德、王德、臣德、民德。周人的“德”观念可以视为一个结构系统,而“一个结构可以定义为成分间或基本过程间的一个关系网”(布洛克曼:《结构主义》,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18页)。在这个网络中,各种成分互相制约,而四种“德”又以“王德”为中心,因为“王”(君主)有德就可以得到上天的护佑和臣民的拥戴,周朝就会延续下去,所以天子之德是最重要的。“臣”处于“王”…  相似文献   

12.
对每个人来说,聪明的见解和愚蠢的看法之间,并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关键是我们如何使用正确的思维方式来判断问题。最近,英国剑桥大学的心理学家爱德华·德博诺博士,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一种卓有成效的新型思维方法一七步曲。 第一步:扩大视野 这是正确思维方法的第一步。比如您走进一间屋子,先看一下周围的红颜色东西,然后闭上眼,问一下自己屋内有多少绿色东西。很显然您回答不出,因为当您走进房间时,注意力只集中在红颜色的东西上,自然就忽视了其他颜色的东西。这方法要求我们在不限制眼界的情况下观察事物。既要…  相似文献   

13.
康德论人性根本恶及人的改恶向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实践理性的批判中,康德把至善作为伦理生活的最高境界。至善包含着幸福,但人为了得享幸福,必须首先使自己配享幸福,配享幸福的唯一条件就是道德。德与福的结合要靠神赐,但修德却是人必须自己做出的努力。然而,修德的必要性恰恰就在于人还不具备德,或者说,现实世界的经验揭示了人在道德上普遍的恶。因此,为了确保人追求幸福的希望不致落空,康德就必须首先解决~个问题:道德上恶的人能否改恶向善?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前提又是:人的本性是怎么样的?实践理性批判并没有提出这~问题。1793年,康德发表了《单纯理性限度内的宗教》一…  相似文献   

14.
问题解决中人工问题的设计邵志芳(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1引言无论在国外还是在国内,问题解决都是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领域,有关研究文献不可胜数、但是,这些研究的一个最大弱点是普遍性太差。其关键原因在于没有找到一种通用的、对其变量可以系统地加以控制或操纵的...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语境中,公德概念是宏观国家之德和微观公民之德的有机统一,立足于实践以国家之德"引渡"公众之德是实现两者统一的逻辑路径。宏观公德体现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微观公德体现出社会的文明程度,两者的关系经历了"混沌一体""分化发展""有机统一"三个发展阶段,公德的内容由强调"齐一性"向注重"层次性"转变。真正落实公德两层面内容的有机统一是未来中国语境中公德研究的重点问题,也是中国公德建设方案形成的关键之笔。  相似文献   

16.
历史哲学看来是那些教小说的人的事。──弗兰克·科莫德要是在1950年,科莫德的观点一定会被当作奇谈怪论,在1968年时,它仍属前卫的观点,到1975年,在英语国家的历史哲学界,这种观点引起的问题已成了争论的最前沿问题。我将努力说明这种现象是怎样发生的,是在什么制度框架内发生的。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相当程度上甚至直到今天,历史哲学几乎在任何地方都是一个学术孤儿。习惯上,它被视为是“柔弱的”,仅仅是一块可要可不要的研究领域。(软绵绵的恰恰是伦理学和美学,但很少有哲学系没有伦理学家和艺术哲学家,相反,确实没有…  相似文献   

17.
正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重积德则无不克》。为什么"重积德"就会"无不克"呢?"重积德"从广义上说就是利益众生,从狭义上说凡是有利于人类社会稳定健康发展的举动都是"重积德"。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尤其要重视这个"德",没有"德"是不行的。在这里就要谈到大自然。道和德没有国界之分,没有尊卑之别,也没有门户之见。当代社会,生态恶化,环境污染,灾难频发,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些灾难既是天灾,也是人祸,如何解决这个  相似文献   

18.
隐喻在传统的理论中被视为一种修辞现象,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尤其是在莱柯夫和约翰逊(1980)出版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之后》一书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接受了他们的观点,将隐喻正式视为一种认知方式,一股德喻的热潮也迅速在西方兴起,并慢慢传入中国。  相似文献   

19.
有关精神疾病共病研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的 2 0年中 ,许多研究已证实 ,精神障碍中存在大量共病[1] ,并且共病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 ] 。但由于种种原因 ,很难找到可比较的有关共病研究的资料。本文就影响共病研究的几个问题作一阐述。1 样本问题1 1 患病率具有很高患病率的两种障碍 ,许多人只是偶然地患上了两种障碍。这种偶然共患的障碍可能影响人群中这些障碍共病的基础发生率。1 2 样本临床样本的共病率很可能比普通人群高。因为患多个障碍的患者比患单个障碍的患者具有较高的寻求治疗的可能性 ,并且一个人由于一种特定的障碍寻求治疗的概率可能会因一种继发的共…  相似文献   

20.
在国际政治研究中,将现实主义与人们对道德规范的挚爱在一切领域都协调一致是一道难题。作者在探究现实主义学派的两位开创者修昔底德和马基雅维里的思想后发现,他们对涉及国际现实主义与道德怀疑主义、特别是与国内政治之间关系的见解极为关切。通过考察他们关于国际现实主义、社会体制的起源以及公正与非道德必然性之间联系的所有研究成果,作者得出如下结论:马基雅维里认为,国际现实主义仅是更普通的道德怀疑主义的一部分;而修昔底德则试图解决国际现实主义的要求与国内道义之间是否存在悲剧性的紧张状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