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问卷调查法以339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基于社会计量器理论探讨异性拒绝经历和择偶价值感对大学生择偶行为的长期影响。研究发现:(1)女大学生的择偶标准显著高于男大学生,男大学生的择偶行为倾向略高于女大学生;(2)异性拒绝经历与择偶价值感、择偶标准、择偶行为倾向呈负相关,择偶价值感与择偶标准、择偶行为倾向呈显著正相关;(3)异性拒绝经历可以显著负向预测大学生的择偶行为,择偶价值感在异性拒绝经历对大学生择偶行为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但其发挥作用的方式存在性别差异。这一结果表明,择偶价值感是一种重要的缓冲因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异性拒绝给大学生择偶行为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庄锦英  徐璟  张森  余菲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10):1672-1678
择偶复制是一种择偶策略.在阐明择偶复制概念及研究范式的基础上,以阐述择偶复制影响因素的形式,介绍了择偶复制的研究成果、发展脉络.例如,性别影响择偶复制:相对于男性,女性被试更容易产生择偶复制;身体吸引力、性策略、年龄及性经验等影响择偶复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择偶复制的一般化是导致择偶偏好群体内一致性和群体间差异性的原因之一.最后,点明择偶复制的性质:基于社会学习的、适应性的性选择策略.  相似文献   

3.
考察择偶动机启动下男女的择偶复制发生情况,及目标面孔吸引力对男性择偶复制的调节作用。结果:(1)女性易发生择偶复制;(2)男性的择偶复制会受择偶动机启动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仅限于目标面孔吸引力处于中、低水平时。结论:男性在特定情景中可发生择偶复制,这是更为复杂的、经多种信息评估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通过一个实验,考查自我相似面孔这一亲缘线索对择偶复制的影响,结果,面孔自我相似水平与被试性别交互作用显著。对交互作用进行简单效应检验,结果,对男性被试而言,面孔自我相似水平差异显著,男性被试在自我相似面孔条件下表现出更多的择偶复制。对女性被试而言,面孔自我相似水平差异不显著。对上述性别差异进行了讨论,并对"性印刻"理论所解释的现象提出了另外的解释视角。  相似文献   

5.
汪佳瑛  陈斌斌 《心理学报》2016,48(7):857-866
本实验从生命史理论出发, 研究童年期环境压力如何与当前环境中的压力线索相互作用并影响个体对异性的择偶要求。被试为70名大学本科生, 其中一部分被试被分配到死亡威胁启动组, 他们阅读一篇描述近期国内暴力犯罪及死亡率上升的新闻报道, 另一部分被试被分配到控制组, 他们阅读一篇描述一个人花了很长时间寻找遗失钱包的文章。被试自我报告对异性的理想择偶要求及其童年压力。控制了性别及恋爱状态后, 多元回归分析表明:童年压力与启动条件仅在身体吸引力的理想标准上有显著交互作用。其中, 低童年压力组在死亡威胁启动下对异性身体吸引力的理想标准显著高于控制条件, 而高童年压力组在死亡威胁启动下对异性身体吸引力的理想要求则显著低于控制条件。此外, 启动条件在异性做“好父母”的择偶标准上有显著主效应, 死亡威胁启动下的被试对异性做好父母的择偶标准高于控制组被试。而在对资源的择偶标准上既不存在童年压力和死亡威胁启动的主效应, 也不存在交互作用。研究说明童年压力与当前环境压力会影响个体对异性的择偶要求, 但对不同择偶要求的影响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6.
进化心理学旨在以进化的观点,如适应、自然选择,来解释人类的心理和行为,是当前时兴的一门科学。择偶对于人类生存繁衍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为目前进化心理学的研究热点。本文集中探讨择偶的相关影响因素,包括择偶标准在异性、不等收入人群中的差异,时间、早期经验及择偶自感价值、文化等对择偶策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的恋爱、婚姻问题,是大学生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工作的重点研究课题,从大学生生理发育的年龄阶段来看,生理发育已经成熟,不可避免的要产生对异性的欲求,面对恋爱对象的选择,大学生的恋爱、婚姻观不仅受个体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制约,也受其生活环境、社会发展水平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为了探讨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及其影响因素,笔者采用自编的“大学生择偶心理调查问卷”,对内蒙古师范大学512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蒙古族和汉族大学生在恋爱观的倾向性上,既存在着差异,又有共同点。大学生的择偶心理在总体上是健康的,但也有一些不健康的倾向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征婚启事、婚姻统计资料等的分析发现相貌、身材对于男性择偶重要, 能力、资源和个性等对于女性择偶重要。本研究运用实验法进一步探讨了面孔吸引力、人格标签及其交互对于大学生理想择偶偏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对于漂亮异性, 男性与其成为情侣的意愿显著高于女性; 而对于不漂亮的异性, 男性与其成为情侣的意愿明显低于女性。(2)对于积极词汇标签下的异性, 女性与其成为情侣的意愿显著高于男性; 而对于消极词汇标签下的异性, 女性与其成为情侣的意愿显著低于男性。(3)与消极词汇标签比较, 积极词汇标签使被试更愿意与其成为情侣, 但这种意愿的提高在相对漂亮的面孔上表现得更加明显。(4)大五人格的五个维度对择偶意愿都有影响, 影响力依次为尽责性、随和性、开放性、情绪稳定性和外倾性。女性更喜欢外向的男性, 但女性是否外向对男性择偶无影响。研究结果为理解择偶行为的性别差异提供了实验性证据。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分配择偶币的范式考察资源多寡对大学生择偶线索偏好的影响。结果发现:1)择偶资源多寡影响大学生的择偶线索偏好,低资源条件下人们更看重忠贞、健康等“必需品”(necessities),高资源条件下则会增加对创造力等“奢侈品”(luxuries)的考虑。2)择偶线索偏好存在性别差异,当自身资源较少时,女性比男性更看重长期伴侣的社会经济地位,而男性比女性更看重伴侣的忠贞;当自身具备高资源时,性别差异不显著。本研究发现择偶线索中的“奢侈品”和国外研究结果类似,而“必需品”和国外研究差异较大。研究结果表明,择偶线索偏好可能受到进化和社会文化因素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杨婷  任孝鹏 《心理科学》2016,39(5):1190-1196
对个体的第一印象经常是从名字开始的。研究表明名字的效价会影响他人对个体的评价以及在线约会等行为。本研究用实验方法探索了择偶早期进行初步接触之前,不同性别定向的名字对女性择偶偏好的影响。研究一和研究二的结果表明, 名字的性别定向会影响择偶机会。对男性来说, 女性化名字获得的择偶机会更少。名字引起的吸引力评价正向预测不同性别定向名字的择偶机会。本研究为名字的心理效应拓宽了适用领域。  相似文献   

11.
择偶是婚姻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女性择偶是近年来研究的热门话题。从进化心理学的择偶理论出发,研究女性在经济压力之下的择偶偏好。使用自由回忆法对女性择偶偏好进行测量,结果表明:(1)女性在经济压力之下,更青睐具有“好资源”的男性;(2)无论哪一组的女性都更重视男性的社会经济地位。研究结果表明,女性择偶时普遍更重视资源线索,在经济压力之下,这种择偶偏好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2.
择偶是一种重要的心理、社会和文化现象,婚恋择偶除了会受当下社会文化习俗等人文因素的影响,也受到个体生理机制的影响。本文聚焦热点,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阐述性激素对人类择偶偏好的影响。女性的择偶偏好受生理周期激素变化的影响,男性的择偶则会因为体内睾酮含量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性激素不仅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还会影响人类择偶决策的神经机制。未来的相关研究应关注生理周期的测定方法、被试的文化背景和个体间的差异等。  相似文献   

13.
伴随“晚婚与不婚”“低生育率危机”的热议,女性择偶偏好问题受到关注。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和实验法,考察父亲在位对女儿择偶偏好的影响及母亲态度的调节作用。结果:(1)父亲在位会影响女儿择偶偏好,父亲在位水平越高,女儿越偏好与其父亲长相相似个体;(2)母亲态度在父亲在位对女儿择偶偏好影响中起调节作用。母亲态度越积极,父亲在位对女儿择偶偏好影响的正向预测作用越显著。该研究对指导女性择偶偏好、提高婚育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68名20~33岁之间的未婚女性为被试, 探讨了她们在信息板上做出择偶决策时的线索偏好及信息加工方式。结果显示:(1)候选人的性格、健康状况、责任心是女性择偶时优先考虑的线索; (2)被试在完成信息板任务时间接表现出来的线索偏好不完全等同于主观评估给出的线索偏好; (3)择偶决策是一个有限理性的启发式搜索过程, 且时间紧迫性和候选人数量影响被试对择偶线索的信息加工方式; (4)候选人数量与择偶满意度之间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增加候选人数量并不一定能够提高决策后的满意度。依据有关的理论和发现对这些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张卫东 《心理科学》2005,28(3):681-687
摘 要 择偶是婚姻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女性择偶是近年来研究的热门话题。本研究从进化心理学的择偶理论出发,研究女性在经济压力之下的择偶偏好。研究用实验的方法,结果表明(1)女性在经济压力之下,更青睐具有“好资源”的男性(2)对照组女性在外显测量的情况下往往表示更喜欢男性的“好爸爸”特质,而在阈下测量时,无论哪一组的女性都更重视男性的社会经济地位。研究结果表明,女性择偶时普遍更重视资源线索,在经济压力之下,这种择偶偏好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6.
基于进化领域的生命史理论,采用两种实验启动的途径探讨性别比、童年经济状况和女性长短期择偶偏好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女性在长期择偶中更为重视男性的“好爸爸”和“好资源”,在短期择偶中更为重视男性的“好基因”;性别比在女性长期择偶的“好爸爸”偏好上具有显著主效应,在“女多男少”情境下女性对“好爸爸”的偏好水平会较“男多女少”时明显提高;性别比和童年经济状况在女性长期择偶“好爸爸”偏好上的交互效应显著:童年贫穷女性在“女多”情境下会明显提高对长期择偶“好爸爸”的偏好水平,童年富裕女性在性别失衡情境下对长期“好爸爸”的偏好保持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7.
田芊  张雷  孙时进 《心理科学》2019,(3):681-687
摘 要 择偶是婚姻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女性择偶是近年来研究的热门话题。本研究从进化心理学的择偶理论出发,研究女性在经济压力之下的择偶偏好。研究用实验的方法,结果表明(1)女性在经济压力之下,更青睐具有“好资源”的男性(2)对照组女性在外显测量的情况下往往表示更喜欢男性的“好爸爸”特质,而在阈下测量时,无论哪一组的女性都更重视男性的社会经济地位。研究结果表明,女性择偶时普遍更重视资源线索,在经济压力之下,这种择偶偏好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8.
当代都市女性择偶心理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殷雷 《心理科学》2004,27(2):468-470
本研究以问卷凋查和描述统计的方法,对当代都市女性的择偶心理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从不同女性对择偶标准的排序中.显示出当代都市女性在择偶心理上的共同倾向.以及出现的某种变化。  相似文献   

19.
西方有关择偶启事的研究和论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梳理了自20世纪70年代至本世纪初,西方以择偶启事为研究蓝本的择偶标准与择偶策略研究,展示了西方研究者运用进化心理学理论、社会学习理论与社会交换理论,对一般异性恋择偶,择偶启事回复率、初婚和再婚人士择偶,同性恋、异性恋、双性恋择偶间比较,以及网络启事择偶几方面的研究历程;预测了未来择偶启事研究的趋势应是几种理论间观点的相互借鉴与整合  相似文献   

20.
傅鑫媛  文佳佳  寇彧 《心理科学》2014,37(4):950-956
本研究以大城市职场未婚女性为例,探讨女性安全感对其择偶中物质倾向的影响。研究1采用问卷调查法(有效问卷357份),发现了女性安全感与其择偶中的物质倾向具有负相关的关系;研究2采用实验范式,通过死亡提醒操纵安全感,进一步验证女性安全感对其择偶中物质倾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城市职场未婚女性的安全感越低,其择偶中的物质倾向就越明显。本研究结果对部分女性择偶中表现的物质倾向提供了心理学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