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案例是一例典型的由于失恋而导致低自我认同的个案,由于来访者性格和成长因素,与其建立自我统一性的过程比较漫长,采用叙事疗法能够有效避免来访者对问题的恐惧,提高来访者战胜问题的信心。  相似文献   

2.
来访者是一名重点大学大二学生,自从升入大学开始,由于极度的以自我为中心、行为以及认知上存在偏差,导致严重的人际交往障碍,加上现实与自我期望的落差太大,从而产生严重心理问题,抑郁、失眠、自我封闭,甚至流露过轻生的念头。咨询师根据来访者的具体情况,主要采用了理性情绪疗法和行为矫正相结合,帮助来访者改变不合理信念和不良的行为方式,积极构建合理的认知方式和行为方式,使其人格得到了完善,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来访者是一名大一的学生,自从升入大学开始,由于极度的以自我为中心、行为以及认知上存在偏差,导致严重的人际交往障碍,从而产生严重心理问题,抑郁、失眠、自我封闭。咨询师根据来访者的具体情况,主要采用了理性情绪疗法,帮助来访者改变不合理信念和不良的行为模式,积极构建合理的认知方式和行为模式,使其人格得到了完善,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11岁选择性缄默症女孩的箱庭治疗个案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徐洁  张日昇 《心理科学》2008,31(1):126-132
采用箱庭疗法对11岁选择性缄默症女孩进行心理治疗的小M研究.经过18次个体箱庭和4次家庭箱庭治疗,来访者的箱庭作品由贫瘠、单调逐渐向丰富、多样转化,由孤立、静止走向开放、动态,自我力量逐步增强.来访者的学校适应、亲子关系也发生了积极改变.箱庭治疗使来访者的内心世界由创伤走向治愈.  相似文献   

5.
杨明 《社会心理科学》2005,20(5):213-216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问题是阻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从帮助一个大学生摆脱心理痛苦的案例出发,介绍了心理咨询的一些方法、过程和技巧。特别强调了心理咨询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既要分析来访者所遭遇的负性事件,又要把握来访者的个性特征、成长经历以及父母教养方式等诸多因素。在治疗方面,既强调发挥来访者自我潜力的重要性,又要重视来访者家庭支持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报告针对一例大学生人际交往适应不良案例,首先用系统脱敏疗法缓解来访者对人际交往的焦虑、恐惧情绪,并帮助其尝试接受现状。接着采用焦点解决短期咨询,改变来访者对自身状况的负性看法,寻找其正向资源,并找到改变的突破口。通过六次咨询,来访者对人际交往的焦虑情绪有改善,对人际交往开始有信心并敢于尝试,自我评价比咨询前积极,达到了干预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阐述了应用金洪源教授研发的一项新的较规范化的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对一位学生干部的学习分心问题进行临床干预的过程。通过补充新知识并且纠正来访者头脑中的非理性知识,用新的条件性情绪反应代替旧的条件性情绪反应,同时教会来访者运用元认知进行自我干预,在短期内解决了来访者的学习分心问题。事实表明,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快速且高效。  相似文献   

8.
回归内在疗法是一种源于心理动力学的心理治疗技术,以提升来访者自尊与自我价值感、减少自怨自恨、增强自爱与自我抚慰的能力为工作目标,强调自我关爱是心理成长与康复的重要机制.很适合在中国应用.  相似文献   

9.
回归内在疗法是一种源于心理动力学的心理治疗技术,以提升来访者自尊与自我价值感、减少自怨自恨、增强自爱与自我抚慰的能力为工作目标,强调自我关爱是心理成长与康复的重要机制。很适合在中国应用。  相似文献   

10.
来访者是一名大三女生,因爷爷去世受到心理创伤,出现闯入、回避和高警觉等创伤后的症状。首先通过摄入性会谈和心理测量,诊断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然后采用存在—人本主义和认知行为治疗的方法,对来访者进行干预,减轻并逐步消除其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促进自我认识、自我接纳。咨询后,来访者的创伤后症状基本消除,情绪正常,恢复正常生活和学习。  相似文献   

11.
来访者动机: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与实践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来访者动机是影响行为改变和治疗结果的重要因素,是贯穿心理咨询与治疗过程的关键问题。自我决定理论(SDT)是关于动机行为的一种宽泛理论,将动机看成一个随自主水平变化的连续体,认为来访者自主水平越高,治疗效果越好,并强调治疗师的自主支持对来访者参与和坚持改变的重要性;动机访谈(MI)则是在成瘾行为治疗中发展起来的一种临床技术和策略,遵循来访者中心的原则激发和增强来访者动机。在健康行为领域两种治疗模型有不同的起点、焦点和发展路径,研究者却发现两者可以系统而有机地整合,促进了有实证支持的实践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这是心理咨询师对一名即将满刑的服刑男犯的心理咨询过程,以焦虑情绪引起的问题为线索,深入探讨来访者焦虑情绪背后的人格、社会适应问题和人际关系冲突问题,采用阿伦.贝克的认知疗法,帮助来访者识别固有的不良认知过程,纠正错误观念,积极进行自我探索和认知重构,建立新的认知模式和行为模式,以适应改造环境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3.
<正>来访者是一个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毕业生,是一个边缘性人格障碍者。对她的咨询是一个长程个案,这是第五次咨询结束后的督导。督导为一对一的个别督导。咨询师报告了咨询中主要发生的事情:来访者本来一直为自己找工作的事情焦虑不安、自我怀疑,但这次咨询中说自己拿到了四个单位的录用通知,她苦恼的是不知该去哪个单位,在考虑去哪个单位时对自己有深刻的反思。督导老师说:"听上去来访者是一个注重自省的人。如果这是真的,  相似文献   

14.
一名重点大学大三学生因身体原因引起抑郁症状,并出现明显自杀倾向。在配合医院药物的治疗下,通过积极心理暗示强大来访者的自我,并采用意向对话和催眠的治疗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采用眼动法,探究来访者阅读去信与回信时认知信息的变化,以及新手型咨询师与来访者在阅读角色书信时认知信息的差异。结果表明,来访者阅读回信时,对去信中诱发不良情绪的部分认知因素予以回应;新手型咨询师的注视时间显著短于来访者,注视次数多于来访者,热点区域不同于来访者。结果说明,往复的角色书信可以促进来访者转变不良认知;新手型咨询师对角色书信的理解与来访者存在不同。  相似文献   

16.
李玫 《社会心理科学》2007,22(5):230-235
这是心理咨询师对一名女性服刑人员的心理咨询的一个完整过程,以一个适应不良引起的情绪问题为例,深入探讨来访者焦虑抑郁情绪背后的人格、适应问题,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来访者学习用新的方式来体验生活,让自己与周围的环境及人们建立良好的互动。最后,通过来访者自己负责任的自我探索,使自己的心理状况及行为模式取得许多积极的改变。该案例报告分为八大部分:一、一般资料;二、主诉和个人陈述;三、观察和他人反映;四、评估与诊断;五、咨询目标的确立;六、咨询方案的制定;七、咨询过程;八、咨询效果评估。  相似文献   

17.
自我觉知的适应、不适应性及其在心理疗法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我觉知是当注意力指向个体自身时对自己所产生的内部主观状态,根据其指向及程度可以有多种分类方法。自我觉知在心理过程中既有适应性,如促进自我了解、对他人的理解、提高自尊等;但过度的自我觉知会对心理产生不良影响,诸多研究对其与抑郁和焦虑的关系进行了论证。很多心理疗法中都涉及到自我觉知对心理状况的影响,包括格式塔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森田疗法等等。如何保持适度的自我觉知以促进心理健康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  相似文献   

18.
来访者为大四男生,因休息就有内疚感而来咨询。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根据来访者的情况,采用心理动力学理论与意象对话技术帮助来访者洞察心理的创伤与内心的潜意识,无条件的接纳来访者,经过7次咨询,来访者接纳自己和他人,学习和生活状态良好。  相似文献   

19.
来访者-治疗方法匹配认为不同的来访者应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受循证心理治疗思潮影响,匹配有三种思路:根据来访者问题选择治疗方法,根据来访者社会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心理特征、文化、偏好等选择治疗方法,依据来访者心理特征选择治疗风格。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梳理来访者特征变量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评价指标,转换研究范式,将研究和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帮助来访者实现个别化治疗。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沙盘游戏疗法对网络游戏成瘾的干预效果,对一名网络游戏成瘾者采用个案法进行沙盘游戏治疗。通过沙盘游戏所营造出的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使来访者全身心的投入到游戏中,发现现实生活中他自己的内在需求、价值与沉迷网络游戏之间的矛盾性,找到一个内在的改变途径以整合自我,达到自我治愈潜能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