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问题,有一种观点认为:外因也可以规定运动的内容、性质和方向,它和内因同样可作为变化的根据,而且外因有时可以转化为内因。我们认为:从因果关系的基本概念出发来讨论这一问题,不能得出这样  相似文献   

2.
本刊1979年第9期发表刘长林同志《论外因的重要作用》一文并组织了讨论之后,陆续收到一些来稿,对外因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发表了意见。一些来稿指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还是在于事物外部的影响,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3.
内因和外因     
什么是内因,什么是外因,它们的关系如何,是世界观和方法论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唯物辩证法对这个问题早已做出了科学的回答。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也对此做了十分明确的解释。然而,对唯物辩证法关于内因和外因的学说表示反对和怀疑者从来没有绝迹。我们有些同志,对这个问题也做了些探讨,发表了一些有益的见解,但也发生了这样或那样的误解、混乱和错误。本文也就这个问题发表一点意见,以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4.
第一,在对人的实在的最初的一瞥之下,我们就可以知道,对人的实在说来,存在归结为“作为”。19世纪的心理学家阐明了冲动、注意、知觉等等作为动机的诸结构,他们是合理的。不过,运动的本身乃是行为。因此,气质、性格、激情以及理性的各种原理,不管是先天的也好,是后天的也好,都是以事物的方式现存着的事实——从这个意义说来,我们在人的实在里面看不到任何现成的东西。只有对人的实在从经验上加以考察,才证明人的实在是种种行为或种种行动的一种有组织的统一。所谓野心的也好,卑  相似文献   

5.
外因内化而起作用的普遍性及其意义陶富源外因作为条件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是对外因作用的通常表述。在这里作为条件的外因对特定的过程起着催化剂或助产婆的作用,即加速或延缓作用,并使事物发展显示出特定的外貌。但是能否由此认为,这是对外因作用的全面的真理性的认识呢?不能。人类实践和现代科学的发展已经在这一方面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新的素材,启发我们去进行新的概括和总结,去丰富和发展既有的关于外因作用的真理性认识。正是基于这种思考,笔者认为,外因不仅可以作为条件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外因可以转化为内因而起作用。外因通过内化而起作用。这是一种普遍性存在。在教育学理论中,学生的内在构成要素是其成长的内因,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外因,这是没有争议的。但是在如何看待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问题上,就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而,学生如果不好好学,那么再好的老师也不起作用。另一种观点认为,名师出高徒,再差的学生,只要有好老师教,也会有进步。不难断定,第一种观点无疑有其真理性,但同样,第二种观点也并非虚言,它确实是对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成功经验的总结。比如爱尔维修就说过。"  相似文献   

6.
内因和外因对事物发展的作用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需要继续探讨的问题。过去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国内普遍流行一种过分夸大内因,轻视外因的观点,在理论上造成了混乱,在实际上带来了危害。现将我的一点很不成熟的看法陈述于后。  相似文献   

7.
论条件     
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整个宇宙绝对对的、无条件的,构成宇宙的各个组成部分——一切的事物或现象——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规律是普遍的、无条件的,规律的起作用又是有条件的。否认一切事物都是有条件的,规律起作用是有条件的,就会导致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否认整个宇宙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否认规律的普遍性、无条件性,那么就会走上相对主义。我们必须坚持条件性和无条件性相结合的原理。根据这条原理必然逻辑地得出普遍真理与具体条件相结合的原则。我们分析条件的目的,就是要根据普遍真理从现存的具体条件出发,利用条件、创设条件,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客观世界。  相似文献   

8.
佛教认为整个宇宙人生都是因缘结合的缘起现象,宇宙人生和缘起现象的真实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要了解宇宙人生的真实就要从缘起的现象上作出判断。因此,佛教十分重视事物间因果关系的研究,进而形成了缘起理论。  相似文献   

9.
“诸行无常”的宇宙●王恩洋上下四旁为宇,往古来今为宙,这是宇宙的本义,相当于今时所说的空间与时间。但此处所说的宇宙,不是指的空洞形式的宇和宙,而是指的在整个时空中无量的具体事物,总略言之曰宇宙;在佛法里所说的有情世间和器世间即其内容。这样的宇宙其性能...  相似文献   

10.
混沌:一种普遍的运动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沌是决定论系统在有限相空间中高度不稳定的一种运动。根据牛顿力学,拉普拉斯曾经夸口:如果已知宇宙中每一粒子的位置及速度,他就能预知宇宙在整个未来中的状态。混沌的发现表明,在牛顿力学中即使对于一个有限自由度的系统,这样的期望在大多数情况下也是不能实现的,更不用说整个宇宙了。在混沌运动中,初始非常接近的两条轨道,随着时间的发展会指数地分离,其分离率λ称为李雅普诺夫指数,对于混沌  相似文献   

11.
德国生物学家,达尔文主义者海克尔(1834—1919)在其名著《宇宙之谜》中从人类学、心理学、宇宙学、科学诸方面全面阐述了进化论学说,因而“这本书的每一页对于整个教授哲学和神学的教义说来,都是一记耳光”。(列宁语)本文仅就  相似文献   

12.
王志清 《心理学报》1965,10(3):77-82
問題 謝切諾夫曾提出,感受器官的运动在感知觉的产生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他把知觉过程看作是主体对外界事物相互作用的积极过程。巴甫洛夫的反射学說,特别是关于探究反射的理論对这一問題作了进一步的科学闡明。有人以“比拟”假說論述过感性反映的机制,孰为感受器官以自己的运动重复被感知客体的特性,在对客体的这一重复、比拟  相似文献   

13.
决定事物发展和变化的根本原因,不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毛泽东同志说:“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工农兵群众和革命干部,在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过程中,自觉地用这一辩证法思想来武装自己,把它当作促进思想革命化和工作革命化的有力的武器。例如,王杰同志通过学习认识到,一个人要很快地成长为革命者,主要是靠本人在实际斗争中自觉地锻炼。他努力学习毛主席著作,加强思想改造,真正做到一心一意为革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14.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逻辑的分析和综合,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方法。同一切唯心主义相反,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而不是像唯心主义那样把方法理解为人类理智可以随意创造的某种规则的总和。任何认识方法,只有在其反映事物自身中的客观规律时,才能是正确的、科学的方法。任何科学的逻辑规律,只能是客观世界在人的意识中的反映。这对于分析和综合的辩证方法来说,就因为对立统一是宇宙间的根本规律,因为矛盾即是运动,  相似文献   

15.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清除帝国主义文化的思想影响以及当时对知识分子思想再教育运动”,曾被认为就是对“某些西方资产阶级哲学倾向”的批判。真正说来,这是一种打“政治烙印”,几乎与纯粹哲学问題无关。只是到了六十年代初期,中国的哲学家们才开始加深他们关于现代外国  相似文献   

16.
可能世界是什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莱布尼茨的可能世界理论莱布尼茨最先提出了“可能世界”这个概念。他说 :“世界是可能的事物组合 ,现实世界就是由所有存在的可能事物所形成的组合 (一个最丰富的组合 )。可能事物有不同的组合 ,有的组合比别的组合更加完美。因此 ,有许多的可能世界 ,每一由可能事物所形成的组合就是一个可能世界。”“我们的整个世界可以成为不同的样子 ,时间、空间与物质可以具有完全不同的运动和形状。上帝在无穷的可能中选取了他认为最合适的可能。”[1 ] 莱布尼茨还从充足理由律论证了可能世界。他说 :“既然在上帝的观念中有无穷个可能的宇宙 ,…  相似文献   

17.
关于颜色在运动中的作用,一直存在着争议.一种观点认为颜色对运动系统作用很小,颜色和运动是由两条独立的平行路径加工的;另一种观点认为颜色对运动系统有作用,许多研究者从不同的方面证实了这种作用.但在颜色的作用形式上又存在不同意见,由此也产生了各种不同的运动模型。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唯灵论的托马斯主义的特征,乃是一种根本的上帝中心论,即认为一切来自上帝,一切依存于上帝,以及一切皈依于上帝。这就是《神学大全》的方案中最突出的一点:“圣托马斯依据……柏拉图的出发与复归的命题:既然神学是关于上帝的学问,那末人们对一切事物就要根据它们与上帝的关系去研究,即或者研究它们的产生,或者研究它们的终局——发生与归结”。道德的意义只在于有理性的创造物如何皈依于上帝的那种运动;问题在于人如何依靠这种运动,通过他的自由的种种个人行动而在自己身上实现他本性上已经就是的那个上帝的形象。一旦关心具体问题的哲学家发现历史上只  相似文献   

19.
影响药物治疗反应(主要指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因素包括内因(如患者的生理因素、体质因素、病理因素和人文因素等)和外因(如疾病的病因和诱因、药物治疗方案及其执行以及社会环境因素等)。内因是基础,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内因和外因是相对的,并非一成不变。在制定药物治疗方案时,治疗方向和目标既要针对外因,又不能忽视内因。在实施药物治疗方案时,既要重视医务人员的规范,又要关注患者的教育和指导;既要监测疾病的改善,也要观察患者抵抗力的变化。在分析和处理药学问题时,既要从外因如治疗方案的设计和实施上去找原因,也要重视内因的变化对治疗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阐述有限和无限的关系时,许多哲学教科书都有类似的观点:具体事物是有限的,而整个宇宙是无限的,尽管在原则上大家都承认有限和无限是对立的统一,但是,这种叙述问题的方式,实际上是把有限和无限割裂开了。因为按照上边的叙述方式,有限仅适用于具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