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爱国主义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它对于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着极大地鼓舞和推动作用。幼儿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后备军。从小培养他们关心祖国、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激励幼儿逐步树立起长大为振兴中华多做贡献的远大理想。这是幼教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如何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呢? 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情感”。这种情感,必然表现出对自己祖国人民的热爱,对自己出生长大的家乡的热爱,对自己祖国山川河流、自然风光的热爱,以及对自己祖国前途命运的极大关注,等等。但是,对幼儿的教育毕竟不能等同于成年人,不能用一般理论性的宣传,而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渗透性、诱导性的启发式教育。  相似文献   

2.
近日,我国宗教院校统一使用的爱国主义教育教材《爱国主义教程》(通用本)由宗教文化出版社正式出版。它弥补了我国宗教界长期以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缺乏系统材料的不足,对于加强宗教院校学生和宗教界的爱国主义教育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一、对包括宗教院校学生在内的宗教界人士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历史形成的热爱和忠诚自己祖国的感情、思想和行为。无论一个人的国别、民族和信仰如何,都有爱国的要求。在我国,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各族各界人民团结奋斗的光辉旗帜,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结合各宗教的特点,指导爱国宗教团体加强对宗教…  相似文献   

3.
季剑虹 《天风》2007,(19):18-19
同工们,爱国主义是历史形成的热爱和忠诚自己祖国的高尚感情、思想和自觉行为.在我国,爱国主义是激励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斗、勇往直前的精神动力,是中国文化、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本质要求.爱国主义也是基督教圣经、教义的一贯要求,是中国基督徒应继承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4.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历史研究工作的一项根本任务许辉(历史所所长、副研究员)中共中央颁布的《(爱国主义实施纲要》指出:“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革命导师列宁也指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回顾中...  相似文献   

5.
同工们,爱国主义是历史形成的热爱和忠诚自己祖国的高尚感情、思想和自觉行为。在我国,爱国主义是激励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斗、勇往直前的精神动力,是中国文化、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本质要求。爱国主义也是基督教圣经、教义的一贯要求,是中国基督徒应继承的优良传统。今天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中心课题,就是建设一个什  相似文献   

6.
正2019年11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纲要》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维系着中华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自强不息、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九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是爱国主义的伟大实践,写下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辉煌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固本培元、凝心铸魂,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取得显著成效。当前,中国特色社  相似文献   

7.
试论爱国主义沈嘉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培育的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是为祖国的尊严、独立、统一、繁荣和昌盛而奋斗的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崇高的奉献精神。因此,这一高尚情操,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再创辉煌的精神支柱,是奋起抗击外来入侵...  相似文献   

8.
浅析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凝聚力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卜鼎焕1“民族的精神”不同于“民族精神”。“民族的精神”是一个涵义广泛的种概念,它包括民族文化、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情绪等等一切民族精神方面的特性,包含了一个民族正反两方面的特性,它反映了每个民族别具一格的民族风貌。而民族精神则是一种民族的精华和灵魂的东西,是一种稳定的、作为精神支柱的东西,它能够激发民族自豪感与自觉性,特别是能够诱发民族的凝聚力,因此,民族精神的全部思想呈现出积极风采。我们所讲的民族精神就是指作为精神支柱的民族精神,因为弘扬了这种民族精神,就能诱发民族的凝聚力。民族精神具有如下特征:(一)全民性,民族精神是由民族成员在共同的社会环境中形成雏形,又由全民族的共同行为日趋丰富,并由全民族共同保持、完善,它的生命来自民族成员的社会行为,它的历史是由民族成员创造的。(二)独立性。民族精神有其相对独立性,有自己产生、发展、变化的历史,具有很强的自我调控能力,是一个有机的集合体。民族精神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有诸多要素对它产生影响,而最主要是与政治、经济、文化等要素相联系的,而且从政治、经济、文化要素中建构自己的独立体系,成为民族的旗帜,它的发展始  相似文献   

9.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重要源头。以热爱共同体为标示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古希腊时期有所展现。古希腊公民热爱自己的城邦,在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及实施"爱国主义教育"上,注重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并强调将热爱共同体当作精神信仰和价值追求。古希腊时期"爱国主义"精神发展的历史表明,"爱国主义"精神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不仅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正>我们相聚一堂,共同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以下简称《爱国主义教育法》),交流学习体会,谋划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举措,正当其时,意义深远。我结合我国伊斯兰教界实际,分享几点认识。一、充分认识《爱国主义教育法》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同心同德、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2023年10月,  相似文献   

11.
了解中国音乐史、了解祖国优秀的音乐作品,增强民族自豪感,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音乐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2.
爱国主义是鼓舞中华民族团结一致的奋斗旗帜,是推动中华民族历史前进的强大力量;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民族感情,也是中华文化的基本价值。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源远流长,其历史形成过程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先秦为第一阶段,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初步形成。汉至唐为第二阶段,这个时期,"爱国"的观念开始大量出现,标志着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确定形成。宋至清为第三阶段,这一时期的民族冲突大大激发了人们反抗民族压迫的爱国情感和意识,是爱国主义精神的成熟和发展期。晚清近代为第四阶段,近代以来爱国主义的精神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以独立自强、民族复兴为主题,迎来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发扬、升华的新的历史时代。  相似文献   

13.
甘葆露、张民耕在《红旗》1983年第11期发表文章说,爱国主义道德情感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具体来说,爱国主义道德情感是对人们的需要同祖国的依存关系的反映。人的需要是通过生产劳动来满足的,而人们的生产劳动总是在祖所国提供的自然和社会条件中进行的。人们心理上对于祖国能够满足自己物质生活需要的体验,积以时日和岁月,逐步稳定化和深刻化,就形成为对祖国的感激和热爱的情感,即爱国主义的道德  相似文献   

14.
<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繁荣发展而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对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2024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以下简称《爱国主义教育法》)正式实施,为在全国范围广泛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法治保障,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15.
国籍意识是指公民对自己所属的民族国家的一种意识自觉。在当前国际政治多极化趋势下 ,不能因为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加剧而淡化国籍意识。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的本位精神的意义不能削弱 ,强化国籍意识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6.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是当代我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文献。《纲要》精辟地阐述了当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原则、内容和措施。在继续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前提下,突出了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这一主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纲要》以近代仁人志士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和激励全国人民,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促进中华民族的团结、祖国的统一和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丰富和发展。符合全国人民的利益,也是中华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相似文献   

17.
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情感系于斯、认同归于斯的民族心、民族魂。2020年9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和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先后在首都北京隆重举行。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是这两次重要会议传达的最重要的思想指引和价值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这两次会议上强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伟大胜利。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同心同德、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  相似文献   

18.
尽管"中华民族""爱国主义"这些专有准确的概念是近现代以来才形成的,但在几千年悠久的中国历史上,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观和多民族的融合、发展,爱社稷、疆土、文化等的爱国实践却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同时,也不可否认,"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概念明确形成、意识得以强化确实是近百年来的事,是中国有识之士面对民族危机、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挽救民族于危亡的产物。民族共同体意识和爱国主义意识的形成与强化不仅鼓舞着中华民族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捍卫祖国的统一与领土完整,亦激励着中华儿女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不断奋斗。在当前研究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过程中对这组概念的形成,意识的强化过程进行严肃细致的研究分析,不仅能够促使爱国主义理论研究的深化,也对人们的爱国主义实践有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9.
关于爱国主义的内涵与会者认为,列宁关于爱国主义的定义,即“爱国主义是由于千百年来各自的祖国彼此分离而形成的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需要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充实新的内容。有的同志认为,爱国主义是对祖国的深厚情感、坚定立场和奉献行为的统一。爱国主义的情感,是爱...  相似文献   

20.
<正>今天我们相聚一堂,共同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以下简称《爱国主义教育法》),交流学习体会,谋划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举措,正当其时,意义深远。下面,我结合我国伊斯兰教界实际,分享几点认识。一、充分认识《爱国主义教育法》重要意义。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同心同德、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2023年10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爱国主义教育法》,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对于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