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佛洛伊德关于无意识的假说,虽然广泛地为人们所公认,但是很多科学家仍然对之持怀疑态度,认为佛洛伊德引用的关于早期记忆、被抑制的愿望和冲突的动机等理论都缺乏严格的、可靠的实验证据。然而,现在我们已得到了一些客观的证据。这来自最近关于脑对于阈下的各种不同的潜意识信息的电反应(诱发电位)的测定。实验表明:人脑的无意识的思想和情绪相当活跃。用精神分析的术语来说,它们形成了我们注意的中心,我们一般是会加以压抑的。  相似文献   

2.
心理学家George·A·Kelly的《个性结构心理》一书,1955年2月在英国出版,创立了他的个性结构理论体系。他用不同于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等其它各理论流派的方式,对个性理论进行解释,并从另一角度,独创性地阐明个性结构的形成和发展,从而奠定了个性结构心理学形成的基础。这种理论曾一度存国际上发生影响,但  相似文献   

3.
一、新的综合对个性问题争论的焦点之一是人的个性如何形成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由于人们所持南理论观点不同,便作出了不同的回答,因而形成许多理论体系。行为主义理论家认为,人的个性是通过S—R(旧行为主义)或R—S(新行为主义)这一模式形成的,而且他们认为仅研究人的可以观察到的外部行为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与行为主义理论相反,六十年代兴起的认知理论则从相反的侧面论述了人的行为,认为人的行为的产生完  相似文献   

4.
一本有深刻而独特见解的心理学理论著作——《心理学简札》不久前已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以札记形式(这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作者的健康条件下只得采取的形式)探讨心理学基本理论的专著。作者潘菽教授是我国著名的老一辈心理学家,现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心理学会名誉理事长。他从二十年代起开始致力于心理学的教学和研究,迄今已六十载。后半期在学术上主要从事心理学基本理论研究。本书可以说是他的代表作。全书共六十来万字,分上下两册。作者以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观点,对传统心理学各主要流派的理论和古今中外一百多位心理学家、思想家的思想进行了或详或略地  相似文献   

5.
鲁迅深刻独到,意义深远的翻译思想是中国现代翻译史上的宝贵遗产,他的翻译成就之高、影响之大、个性之突出,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翻译研究。文章对鲁迅翻译观形成的时代背景,鲁迅翻译策略的内涵以及其对重译和复译的看法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6.
(一) A·H·列昂节夫是苏联也是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他毕生从事心理学的研究和理论工作,在苏联心理学界形成了以他为中心、人数众多、影响深广的学派。一九七五年正式出版、一九七七年再版的《活动、意识、个性》一书是他的晚年著作。书中表述的  相似文献   

7.
在本文中,霍耐特概述了多元正义的理论.在论述的过程中,他没有从如何消除不平等的角度论述,而是从回避羞辱或蔑视的角度来讨论.他深信承认理论的正义构想所显示的社会不公的体验总是与公认的合理的承认没有得到认可有关.在文章中,霍耐特对南希·弗雷泽的研究方法持保留意见,即承认和再分配被分离成为两个概念总体,实现参与式平等的目标.相反,他觉得应该有一个关于认同形成的更细致的概念,这样,参与公共领域的活动意味着能够毫无羞愧地去参与,能够以一种自愿的形式来展示他或她个性的潜能,从而才能形成个体认同.从这个角度,霍耐特指出如果想获得个体认同,则人们必须获得的三种承认领域是:爱,法律承认和社会尊重.  相似文献   

8.
在自然科学研究和社会科学研究中,研究者形成了一种具有假说性质的理论之后,总是期待着该种假说理论能被进一步证实,并被人们所接受。那么,在何种情况下,人们才会接受一种理论呢? 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的理论。他指出,地球和其他行星围绕太阳运动;地球本身也有自转运动;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并绕地球运动。他在提出日心说理论时,运用了关于日食、月食、  相似文献   

9.
(一) 个性是心理现象的一个重要方面:个性发展的动力是个性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个性及其形成发展作怎样的理解、或者说对个性发展动力作怎样的理解,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本文拟从个性理论的两个相反命题试谈对个性发展动力的理解,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对于有关这个问题的论述,在理解上如果不拘泥于名词,也不是曲解其原意,把内因、内部矛盾、内部东西(主体)、内部条件等,看作可以通用的名词,那末,关于个性发展动力的理论,可以说有两个相反的命题:一个是谢·列·鲁宾斯坦提出的。一个是阿·尼·列昂捷夫提出的。  相似文献   

10.
医学教育中的动机:理论如何指导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教育研究者和心理学家认为,满足需要、强化行为、体现个性、减少不适,以及获得个人的发展和实现是学习和行为改变的动因。基于回报的价值和对回报期望值的不同,人们对动机作了种种解释。Bandura把动机形成与刺激联系在一起。他断言,所有的人天生便能选择他认为有价...  相似文献   

11.
自我控制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控制是个体适应社会的一项重要功能,是自我心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人良好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文从自我控制的概念的界定,自我控制的理论基础和进展及其自我控制的测量三个方面对自我控制的研究进行系统的回顾和梳理,并且对其理论发展进行一定的总结与展望,希望为自我控制理论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潘菽教授是我国著名的老一辈心理学家之一。解放后,他长期担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是我国心理学界德高望重的主要领导人。从1927年他正式在大学任教起,至今已从事心理学工作整整六十年。如果从他开始走上心理学道路算起则已有六十六个春秋。六十多年来,他为提高整个心理学的科学性作了矢志不渝、坚持不懈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同时对我国心理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  相似文献   

13.
苏联哲学家认为,社会的变化和科学知识的积累使得哲学需要建立完整的人的理论。这种理论目的是通过人的生命活动来认识人、解释人;研究的方法应是社会学方法和生物学方法的结合。苏联哲学家对人的本质、个人、个性、个性的形成、社会主义个性及其形成条件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郁欣 《哲学研究》2015,(2):77-83,128
"他心知"问题在二十世纪初就已成为哲学心理学研究的焦点,在当时围绕这一问题形成了"有关异己意识之把握的发生理论"。在这些发生理论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三种,即模仿理论、类比推论理论和联想同感理论。但在现象学家们看来,这些发生理论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现象学所要做的恰恰是试图以一种"同感现象学"来取代这些发生理论。当代神经科学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他心知"问题的研究,在此新的视域下,现象学进路之得失需要得到反省。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道教史上,陈抟是具有相当影响的人物。他被列入“高道”一类,成为继老子,张陵以后的又一道教至尊,称之为“陈抟老祖”。(1) 从宋代理学的形成和发展来看,陈抟对于理学的奠基人周敦颐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于理学具有不可忽视的开源之功。他创立的先天易学,开创了宋明以来易学研究的规模与传统。其内丹修炼的理论,又为宋元道教内丹派的形成奠定了初步的理论基础。他精深广博的学说,开拓了两宋学术之渊源,一个宏大的陈抟学派形成绵延于宋元时期。诚如蒙文通教授所评价的那样:“则图南不徒为高隐,而实博学多能;不徒为书  相似文献   

16.
为纪念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六十周年,于1977年10月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马克思城召开了社会主义国家第三次国际伦理学会议,大会的议题是“社会主义和个人的道德发展”。参加会议的有保加利亚、匈牙利、越南、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蒙古、波兰、罗马尼亚、苏联、捷克等国的学者和高等院校教师近百人。会上讨论了三个问题,这些问题涉及了有关新人形成规律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基本领域:一、社会主义的个人道德发展;二、经济和道德;三、伦理学的方法论问题。Э.哈恩(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致开幕词。他在  相似文献   

17.
个性是个体心理的基本特征,反映了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个性的形成与发展始于婴幼儿期,家庭的教育与影响在其中起着决定的作用,这在中外心理学界已有诸多研究。但是家庭结构形态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不同结构的家庭对幼儿个性的发展是否有不同的影响?发展水平是否有所差异?这在国外还很少研究,在我国则是一个空白。弄清它,更好地发挥家庭的作用,使处于个性形成与发展关键期的幼儿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个性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心理学对个性的研究却最不令人满意。这有多方面原因,而心理学往往不能从自己的学科视野去观察个性,可能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这里涉及到心理学中的个性理论和方法论问题,本文试就这些问题谈几点看法。人本身成为人们的研究对象已有很长的历史了,对人研究的历史已显示出许多丰硕的科学成果。例如,对人体解剖、生理的研究,使我们认识了人这个复杂的生命机体;  相似文献   

19.
一、目的跨文化的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来说是比较新的。虽然在本世纪初就有人从事过这方面的研究,但只是到六十年代从跨文化观点系统地论证心理学的争论才真正为人们所接受。在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中,首先接触到的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即遗传与环境的关系。关于这个问题,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从跨文化的观点加以研究。尽管辩证唯物主义已经指出遗传为心理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但是,环境特别是文化教育在儿童认知发展中如何起作用?民族差异对儿童认知的发展又有什么影响?这些问题都需要作具体的调查和研究。本文从云南实际出发开始对上述问题作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个性结构问题是个性心理学中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科学地阐明个性结构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系统性理论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理论武器,从新的视野和方位来透视和剖析个性结构。按照系统性观点,它要体现出结构的多层次,多水平、多维度、多联系、动态发展等特点。我们的分析就是从上面几方面出发对个性结构的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