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泉 《哲学动态》2023,(4):23-32
马克思对历史事件常运用悲剧或喜剧的“隐喻”方式加以论述,并以此戏剧化的“隐喻”方式揭示历史现实中悲喜剧转换的历史辩证法。马克思认为,不同于戏剧中的悲剧与喜剧,现实中发生的悲剧与喜剧可以从阶级斗争中找到现实性根源。基于这种现实性理解,马克思以“滑稽剧”“讽刺剧”“笑剧”等“隐喻”的叙事方式揭示了现实中不断上演的悲剧与喜剧斗争转换及其内蕴的历史辩证法。悲剧或喜剧冲突本质上根源于现实性与必然性的矛盾斗争。悲剧冲突源于尚未获得现实性的必然性与已经丧失必然性的现实性之间的矛盾斗争,喜剧冲突源于已经丧失必然性的现实性与尚未获得现实性的必然性之间的矛盾冲突。从历史现实性与必然性的冲突中揭示悲剧与喜剧转换深蕴的历史辩证法,既凸显了审美艺术与理性主义相统一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同时也在阐明悲喜剧冲突现实动因的基础上深化了对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理解,为确立批判与发展的历史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喜剧的美学品质在于:喜剧与悲剧是异体同源的艺术体裁,它们的精神是人类生命的内省意识,喜剧的“笑”与悲剧的“泪”相反相成,互相融会,喜剧的笑隐含着伟大的悲剧精神。喜剧产生于社会的民主意识,这种意识是人类生命追求平等、自由和爱的精神,放弃这一点,就等于放弃了喜剧的灵魂。  相似文献   

3.
<正>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一部主要论述古希腊悲剧创作的诗学理论著作。在具体的论述过程中,亚里士多德遵循古希腊道德主义的传统,主要从道德标准的角度来论述悲剧情节、悲剧人物性格和悲剧的情感效果。但是,亚里士多德已经洞察到了悲剧创作中的一些重要艺术手法,意识到并且提出了艺术标准中的许多关键问题,其中包括悲剧情节的普遍性和整一性、悲剧人物的典型性格刻画、悲剧的特有情感艺术效果。总体而言,在论述创制悲剧的技艺时,亚里士多德遵循了道德标  相似文献   

4.
以赵本山喜剧为镜,能照见中国国民生活的某些本真状态,这是他艺术作品受到普遍欢迎的根本原因.同样,以赵本山的喜剧为镜,也能照见他艺术道路上的难题. 赵本山喜剧是照见中国国民生存状态的一面镜子. 20世纪80年代,赵本山以一个农民的身份登上艺术舞台,从此星运不堕.广泛而稳定的观众基础使他足以傲视其他喜剧演员.  相似文献   

5.
《人生》是悲剧,而《乡村爱情Ⅰ-Ⅱ》是喜剧。悲剧与喜剧的不同表达模式,融入了影视的人物对话、场景拍摄与故事结局之中,表征出时代风貌的时代裂变。  相似文献   

6.
现代传媒的普及对悲剧艺术独有的现场感染力的侵蚀、悲剧艺术政治化的泛滥以及现代特别是后现代悲剧对于悲剧艺术价值的消解使得悲剧的生存成为了一个问题.重新研读黑格尔悲剧理论在悲剧艺术遭遇到生存危机的今天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喜剧是一门充满诗性智慧的艺术,它不仅有奇幻奥妙的语言和情节,而且有深刻的社会内容和人生意义.喜剧同时是一门充满辨证色彩的艺术,真与诞、庄与谐、美与丑、是与非、善与恶、笑与悲、藏与露、抑与扬等等都可以在里面找到合适的位置.喜剧艺术中的辩证元素都处于艺术辩证法的总体构架下,认识和运用这些宝贵的艺术法则,对于提高喜剧艺术的表现力和鉴赏力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8.
作为电影艺术家,郑君里的电影艺术是伴随着战争的开始而开始的,战争生活的经历以及对人民困难的深切同情与关怀使他自觉地走上了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在其经典影片如《一江春水向东流》《乌鸦与麻雀》《聂耳》中,郑君里塑造了革命英雄、革命中的堕落者以及底层小市民等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形象。从艺术特点来看,其电影多采取戏剧性的叙事结构,在细节之处显真实,一些作品还具有讽刺艺术和喜剧精神。这些体现了郑君里影片中的现实主义特质。  相似文献   

9.
尤金·奥尼尔在20世纪20年代创作了不少与清教有关的戏剧。在这些戏剧中他批判了清教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同时也把清教中固有的一些宿命因素融入自己的悲剧创作中,使之构成其戏剧艺术的一个要素。以往的评论只涉及到奥尼尔对清教的批判,尚未揭示其批判动因,更未曾关注清教与奥尼尔戏剧创作之间的联系,但这对人们认识奥尼尔的戏剧创作至关重要。本文试图从思想和艺术两个方面对奥尼尔的清教戏剧进行分析,从中寻绎美国清教对奥尼尔戏剧创作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位后现代艺术家,里希特无论是在创作形式还是有关绘画的思辨性理解在当今艺术领域都有着一定的独到之处。然而他的艺术价值并不在于他创作了哪些作品,创作了怎样的作品,而在于他的创作动机,他是以何种意识观念介入艺术创作的,以及在具体的艺术实践中又是用何种方式来置换自身观念的。在当代,对于他的艺术核心  相似文献   

11.
一代水彩大师王肇民先生将中国水彩画艺术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他对人生、艺术、美学等的思考浓缩在诗词创作与画论中.在表述自己的艺术观、美学观时,知前人之所未知,言前人之所未言,涉及绘画创作与教学的所有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王艳艳 《美与时代》2007,(7):110-111
简·奥斯丁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历来被作为喜剧作品来研究,然而它在某种程度上也符合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理论的阐释.  相似文献   

13.
薛媛 《美与时代》2004,(6):17-19
喜剧是美学的重要范畴之一,它作为人类社会生产实践的必然产物,有着悠久的历史.东西方剧作家们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作出了大批精彩纷呈的优秀喜剧作品,使欣赏者在笑声中不但得到了很高的艺术享受,还得到了精神的升华和人生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汉魏六朝诗文中的感伤情调俯拾皆是,表现为悲美与悲怨两种审美意识.两者虽都以悲为底蕴,但前者是一种审美心理,是艺术接受中的审悲快感;后者则是一种创作心理,是主体在现实生活中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15.
喜剧小品作为一门喜闻乐见的喜剧艺术样式,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发展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时间。虽然在20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期迎来了短暂的发展高峰期,但很快便进入了发展的瓶颈期。在当今"主旋律"的引领下,喜剧创作者如何把握时代的脉搏、推动喜剧小品的新一个阶段的发展,成为了当今小品艺术亟待解决的问题。正确捕捉人民对喜剧的诉求,深入对喜剧小品"艺"与"道"的辩证思考,将两者充分融进喜剧小品的表现内容当中,才能真正意义上让喜剧小品唱响时代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6.
达·芬奇的<抱银鼠的女子>与<额饰美女>是以同一原型创作的两幅不同作品.这位艺术巨匠在不同时期面对同一原型时所表现的艺术现象及其涵义是截然不同的,展现出了他坚定的艺术主张.这给当代艺术家以警示,创作不能流于现实表面,要深入生活,获得感悟.  相似文献   

17.
“荒诞”是现代西方历史语境中一个独特的现象,它既是20世纪西方现代派文学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一个现代审美范畴。它突破了传统悲剧、喜剧的界定,以喜剧或闹剧的形式反映了西方现代人陷于普遍生存困境的悲剧性内容。  相似文献   

18.
汪志杰是中国第三代油画家的代表人物,著名美术教育家,华东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系(美术学院前身)创办人。他在艺术上卓有成就,在画坛享有崇高的声望,为我国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二十多年的冤狱生活并未将画家击垮,在长时期与绘画隔绝后,他重拾起画笔,创作出一大批风格鲜明、技法精湛、具有艺术感染力和广泛社会影响力的画作。文章阐述画家的艺术经历、艺术理想和艺术审美品格,并对他代表性的绘画创作进行艺术构思、表现手法及精祌内涵的研究。通过总结画家的艺术成就,探讨创作成果对于中国油画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司徒乔(1902-1958),广东开平县赤坎塘边村人,是前期岭南画家的优秀代表,被人们称作"有血性的画家"、"人民画家"等.他的艺术生涯分为三大阶段:艺术的探索期、艺术的高潮期、艺术的成熟期.司徒乔以毕生精力,关注着现实社会:对旧时代的控诉和对新社会欢乐的歌颂.他虽从未受到过正规的艺术训练,但他靠着他的坚强意志,更靠着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人民深深的爱,走出了独具特色的绘画创作之路.  相似文献   

20.
在西方,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位系统论述悲剧艺术的哲学家、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他的众多悲剧观点至今依然对相关学科的学者和艺术家具有启发性。其中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的审美情感生成机制的论述是一个需要今人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美学命题。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审美情感即怜悯和恐惧发生的理解与其他的悲剧美学家有一致性的一面,即强调因果性的悲剧审美情感生成机制。他还认为,仅仅具有因果性的悲剧审美情感生成机制并非是最佳的悲剧审美情感生成机制,只有具有或然性的因果性的先后性的悲剧审美情感生成机制才是悲剧中怜悯和恐惧的理想发生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