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人为什么会喜爱宠物?或者说,我们和宠物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恋情”你想知道吗?心理1:物欲的沉重让我们向往自然的轻松曾几何时,物质的丰富带来了享乐的繁华,消费的增长也带来了物欲的沉重。人生活在由消费构筑的欲望里,一旦消费超过人的需要,超额的需要失去了需要的动因、人也自然从主动的生活堕入了被动的享乐。而当代人的悲剧正是从生活跌入了享乐的迷失,也是从主动跌入被动的失落。而人对宠物的钟爱也许正印证了我们心底的苍白和空虚,特别当你把宠物拥入怀抱时,与其说你抱的是对宠物的喜爱,不如说你抱的是自己的孤独,与其说你放的是宠物…  相似文献   

2.
我们生活的时代日新月异,社会的进步让物质生活变得极为丰富,但随之而来的许多问题也引人深思。"消费主义"引起的物欲膨胀,"快文化"导致的精神匮乏,快节奏生活带来的焦虑和不安等,使得整个社会蔓延着一种不良的情绪。面对这种种的失衡与非理性,人们有必要放慢脚步停下来思考生活的意义,在追求速度和效率的快节奏中,我们的生活状态和思维方式是否也被不自觉影响了?  相似文献   

3.
"现在我好忙、现在我好累",这两句话成了当下许多中国人的常用语言,"忙"和"累"似乎成了许多中国人的生活常态,"忙"和"累"后面我们更看到世人对金钱、名利、物欲的狂热追求和执著,进而我们看到的是一张张疲惫不堪、患得患失、焦虑不安、心浮气躁的面孔。人们在追求幸福快乐生活的同时,生活却过得越来越沉重。滚滚红尘,生命的意义何在?《庄子·  相似文献   

4.
提醒幸福     
人生总是有灾难。其实大多数人早已练就了对灾难的从容,我们只是还没有学会灾难间隙的快活。我们太注重了自己警觉苦难,我们太忽视提醒幸福。请从此注意幸福!幸福也需要提醒吗?提醒注意跌倒……提醒注意路滑……提醒受骗上当……提醒荣辱不惊……先哲们提醒了我们一万零一次,却不提醒我们幸福。享受幸福是需要学习的,当幸福即将来临的时刻需要提醒。人可以自然而然地学会感官的享乐,人却无法天生地掌握幸福的韵律。灵魂的快意同器官的舒适,像一对孪生兄弟,时而相傍相依,时而南辕北辙。  相似文献   

5.
人与自然是我们人类所潜心探索的永恒主题。然而由于现代社会的高度发展急功近利与物欲心态极端的膨胀,使得人类对这一主题的认识似乎变得越来越模糊起来。如何使人们重新正确认识这一主题,是我们每一个生存在地球上的人所必须面临与思考的问题。 人生成于自然的事实决定了人必然从属于自然。人类中心主义,人对自然的过  相似文献   

6.
谈享受     
正某部电影里有句对白:"什么是幸福呢?就是在二十五岁以前,赚够了一百万美元!"大概是说趁着青春年少便拥有了巨富,从此就可以锦衣玉食、金屋美人,样样都齐备,天天放纵享乐,便是幸福了。事实上,这只是简单的幻想,现实却极其复杂,赚了一百万美元的人很多,能天天享乐的人却没有见过。主要的原因是:生活的享乐,来自乐观的人生观,而不来自丰沛的物质。所谓享受,乃是一种  相似文献   

7.
日常消费文化以人的生活领域为背景,由人的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取向、消费内容、消费行为、消费结果所构成。它伴随着人类技术革命的进程经历了由自在到自觉、由自发到理性的阶段,以及由日常消费世界与非日常消费世界之间的模糊混沌状态发展到与非日常消费世界的分离。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极大地影响着生活领域,不仅冲击了传统的日常消费文化,而且给形成于工业经济环境下的日常消费文化带来了新的生机。对这一问题进行哲学思考,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哲学发展的历史责任。一、依附于日常消费世界的消费文化传统消费文化…  相似文献   

8.
王继瑛  李明 《心理学探新》2012,32(3):282-286
先前研究对游戏动机在网游与心理健康关系中的作用缺乏明确的认识,相关领域的研究也存在争议。通过实证研究发现:(1)成就和归属动机对网游-健康关系均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但方向相反;成就动机具有类似防御的积极作用,归属动机的调节作用显示了以网游满足归属需要带来的消极后果;(2)享乐动机不完全中介了网游-健康关系(系数为负),以享乐动机的满足作为网游目的的人,较少沉迷于网络游戏,心理健康问题也较少。  相似文献   

9.
当文明以物质化的绝对优势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精神世界时,宋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及晋朝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乐趣,连同曾经盛极—时的“知足者常乐”的追求距离我们是那么遥远,快乐的高地覆满了物欲的红尘,快乐已经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了。可是,快乐是人生的一剂良药,是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尽管“我们一直忙着赶路,忘了看一眼路上的风景”,但我们一直希望找到生活的快乐,希望紧握一张引导我们走向愉悦、健康和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0.
当今我们的社会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都有了很大的变化。除却物质富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种种喜悦,也存在诸如“拜金潮”享乐至上,理想和信念缺如,道骨坡等令人悲忧的状况。相比以往,我们现处的生存空间中的人们的精神压力增大,精神现象更复杂。与神经症,精神疾病发生率的急剧上升和享乐主义大量增加相对应的是:非法毒品已悄然位临社会并不断蔓延。  相似文献   

11.
肖永明 《法音》2009,(1):7-11
肇始于西方文化的科学理性乃至技术理性,在以其科技发明、财富创造及其物质享乐征服世界、大行其道的同时,也让当今人类在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气候异常中感受到了一种深层的生存危机。与这种外在的生存危机相映照的是,物质主义盛行的当代生活,让人性领受到了物质的奴役和压迫,人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及其消费主宰了人的生活,甚至异化为人的对立物,沦为杀人的手段,积累了可以毁灭人类上百次的核武器,让人类处于一种核恐怖之中。  相似文献   

12.
人类自从进入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了物质层面的普遍繁荣和社会的极大进步,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它理所当然地被视为人类现代文明的组成要素和内在原动力。然而,科技并非只是意味着幸福、享乐和希望,它也给人们带来了忧愁、痛苦和危机。由于科学技术的极端功利主义,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原则,导致技术理性膨胀,人的价值理性的失落,偏离了人的根本目  相似文献   

13.
非常喜欢一句歌词: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这句话平实、美丽而深刻!清清楚楚地说明了人与人之间最显而易见的关系和人生在世最自然最根本的需要。生活在生命与生命相互维系的氛围里,别人需要我们或我们需要别人,就象维持生命的水对整个人类是必不可少的一样至关重要。如果身边的人都弃我们而去,我们的生命将何以为继?有些人在生活不如意时,会轻率地结束自己的生命,自以为他对自己的生命掌握着生杀大权,其实这是极端自私和残忍的表现。天主用爱救赎了人类,为了我们的重生,他把自己的独生子打发到世界上来,使我们藉着他的痛苦和死亡得到生命…  相似文献   

14.
消费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金凤 《哲学动态》2002,2(11):29-32
消费问题是人类社会最古老、最长久、最普遍存在并且与人类社会相始终的问题,没有一种问题能像消费问题一样与人类生活直接相关。也许正是这种日常性和熟识性使消费问题长期游离于人们的理论视野之外,直到当代,消费问题的重要性才凸显出来,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消费在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消费过程中的矛盾不断暴露出来,这些矛盾突出地表现在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关系等方面,需要我们从理论上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吴波  李东进  王财玉 《心理学报》2016,(12):1574-1588
以往对于环保问题的研究主要关注如何促进人们更多从事环保行为,较少有研究涉及参与环保行为后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而且这方面的研究也没有一个一致的结论。通过3个实验发现当绿色消费和享乐消费是竞争关系时,对于认为环境价值观重要的个体来说,无论参与环保活动是出于内在动机还是外在动机都会增强消费者的环保自我担当,促进绿色消费,而对于认为环境价值观不重要的个体来说,只有参与环保活动是出于内在动机的时候才会增加消费者环保目标进展的感知,促进享乐消费,出于外在动机参与环保活动并不会促进享乐消费。  相似文献   

16.
心灵美是人的精神世界的美,是人本质力量的彰显.作为一种永恒价值,它已不再仅以高尚的道德情操为衡量标准的传统心灵美,它更是一种生命的情怀,是一种自由的境界,是一种饱含情感的人性美.在我们物质生活愈加富足的今天,我们更加需要反观自己,反省自己,反思人性,而不应在物欲中迷失自己,迷失本心,要让心灵之美引导我们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如果上帝存在该如何?如果有善恶,我们该如何?我们如何知道什么是真的?我们能使宇宙和我们的生活有意义吗?这本书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其话题包括自由意志,宇宙的性质,生命的意义,指出,没有上帝,人们一样能够使生活充满爱、充满意义、充满乐趣。这本书也是对其时代的挑战:不论是否同意他的观点,每个人都需要独立思考宇宙人生等一些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文学是照进单调贫乏生活中的一束光,是对平淡生活的救赎。"作家蒋勋如是说。我们需要救赎的,不仅仅是苦难和痛苦的生活,平淡的生活也需要救赎。人们常说,平平淡淡才是真,但很多人所谓的平淡生活,不过是一成不变的刻板生活。这样的生活,僵化枯燥,死水一样,人在这样的生活中麻木着,一天天重复着毫无新意和价值的日子,生命几乎成了静态的。这种生活,带来的不是宁静的心态,而是更容易生出的怨气和戾气。我们身  相似文献   

19.
当今时代,我们生活的社会明显丰富化与工商业化,引起了我们生活脚步的加快和生活环境的竞争,这使我们每个人要调整好自己的生活节律,去适应各种变化。与此同时,人的压力感也就产生,这些有形无形的压力,能促使我们去表现自我、发挥潜能和抒发情感;但也可能导致自身体力消耗、精神恍惚和心灵冲击,甚至带来意外事故与疾病。因此,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无论压力带来的是愉快舒畅,还是愁闷烦恼,只要能学好疏通生活压力的方法,我们就更能够享受压力带来的好  相似文献   

20.
正生活仿佛是由心情着色的。好的心情总能让生活充满亮色,让不顺心的事情变得微不足道,让繁忙的工作也不那么让人烦扰,所以别再让坏心情影响我们了,换个好心情去迎接每天新的生活。学会平静。在我们跌入人生谷底的时候,身旁所有的人都会告诉我们:要坚强,而且要快乐。坚强是绝对需要的,但是快乐?在这种情形下,恐怕是太为难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