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34) 10 5 6页 :“《永初郡国》又领临涂、晋、宋立。”按 :“晋、宋立”文义不通 ,依志例 ,当作“晋末立”。“宋”、“末”盖形近致讹。(35 ) 10 5 7页 :“怀德令 ,孝武大明五年立。又以历阳之乌江 ,并此为二县 ,立临江郡。”按 :《宋书·孝武帝纪》 :大明七年二月 ,“割历阳  相似文献   

2.
(64 ) 1 0 85页 :“汝阳令 ,汉旧县 ,属汝南。何故属汝阴 ,晋武改属汝南。按晋武分汝南为汝阴 ,何所言非也。”按 :何所言不非 ,魏时本有汝阴郡。详下第 (65)条。(65) 1 0 85页 :“汝阴太守 ,晋武帝分汝南立。”按 :《晋志》豫州汝阴郡 :“魏置郡 ,后废 ,泰始二年复置” ;又本志豫州刺史汝阳太守汝阳令 :“何故属汝阴 ,晋武改属汝南” ;又《元和郡县图志》河南道三颍州 :“在汉则汝南郡之汝阴县也 ,魏、晋于此置汝阴郡 ,司马宣王使邓艾于此置屯田。……汝阴县 ,本汉旧县 ,属汝南郡。魏文帝黄初三年属汝阴郡。”然则魏时有汝阴郡明矣 ,后废 ,…  相似文献   

3.
(132)1147页:“上庸太守,魏明帝太和二年,分新城之上庸、武陵、北巫为上庸郡。景初元年,又分魏兴之魏阳,锡郡之安富、上庸为郡。疑是太和后省,景初又立也。魏属荆州,江左还本。《永初郡国》有上庸、广昌。何有广昌。”按:此段志文问题有三。其一,《三国志·魏书·明帝纪》:太和  相似文献   

4.
(14 ) 10 36页:“丰安令,汉献帝兴平二年,孙氏分诸暨立。”又10 6 5页校勘记:“丰安令汉献帝兴平二年孙氏分诸暨立 《续汉书·郡国志》刘昭注:‘太末,建安四年,孙氏分立丰安县。’按孙策以兴平二年渡江,建安五年死。疑作建安四年是。”按:《宋志》云丰安分诸暨立,《续汉志》刘  相似文献   

5.
胡阿祥 《学海》2005,(5):31
(88)1106页:“安陆公相,汉旧县,属江夏。江夏又有曲陵县。”又1114-1115页校勘记:“江夏又有曲陵县杨守敬云:‘安陆、江夏二县平列,误也。江夏立县始于隋,故《齐志》无江夏县。不知何人遂以江夏为县而提行书之。’孙《宋书考论》云:‘案江夏与安陆实一条,后人误分之以足领县二之数。’按杨、孙二家说是。今订正为一条。”按:杨守敬《〈宋州郡志校勘记〉校补》“江夏又有曲陵县”条又云:“当接上为一条。此江夏无令、公、侯、子、相字样,观下文泰始并安陆,知安陆只领一县,并无江夏县。上文领县二者,系后人据误本改。”又谭其骧师《〈宋州郡…  相似文献   

6.
胡阿祥 《学海》2005,(3):65
(76)1098页:“中水令,前汉属涿,后汉、《晋太康地志》属河间。孝武大明七年,自河间割度。”按:此前、后汉及西晋所属,为中水旧县(治今河北献县西北)情况;大明七年云云,则东晋、刘宋中水新县(确址无考,当在今山东邹平、桓台等县一带)情况。《宋志》合旧县、新县于一处而并叙之,易致误解。《宋志》冀州述郡县沿革类此者甚多,下不一一论及。(77)1099页:“平原太守,……平昌令,汉旧县。后汉无。《晋太康地志》曰西平昌。”又1113页校勘记:“后汉无各本并脱‘无’字。成孺《宋书州郡志校勘记》云:‘《续汉志》无西平昌,后汉下当是脱‘无’字。’…  相似文献   

7.
胡阿祥 《学海》2005,(4):80
(83)1104页:“河内寄治河南,领温、野王、轵、河阳、沁水、山阳、怀、平皋、并汉旧名。朝歌二汉属河内,《晋太康地志》属汲郡。晋武太康元年始立。凡十县。”又1114页校勘记:“领温野王轵河阳沁水山阳怀平皋朝歌凡十县《廿二史考异》云:‘今数之只九县。’”按:“晋武太康元年始立”者,指汲郡,《水经·清水注》“又东过汲县北”云:“县故汲郡治,晋太康中立。”而《晋志》司州汲郡注“泰始二年立”,与此异。又河内郡侨治河南,即侨治今河南洛阳市一带,所领十县,数之只九县,当有脱漏,对照《晋志》司州河内郡,疑脱“州”一县。(84)1105页:“孝武…  相似文献   

8.
胡阿祥 《学海》2005,(4):100
(87)1105-1106页:“安陆太守,……领县二。……安陆公相。”又1114页校勘记:“领县二按此云领县二而下实安陆一县,疑脱去应城县。《南齐书·州郡志》有应城县。《元和志》、《寰宇记》并云分安陆立。本书《孔季恭传》言‘大明中安陆应城县民张江陵’云云,则宋世安陆郡有应城县至确,今《宋志》无之,盖脱去。”按:杨守敬《补校宋书州郡志札记》云:“‘领县二’当作‘领县一’,下文安陆、江夏二县平列误也。江夏立县始于隋,故《齐志》亦无江夏县。《隋志》江夏县但云‘旧置江夏郡’,不云何代置县。《寰宇记》,隋平陈后,以江夏郡为县,居旧汝南县…  相似文献   

9.
(124)1142页:“河阳令。别见。”又1164页校勘记以为“河阳”当作“阿阳”。按:校勘记以为当作“阿阳”者是。《宋志》秦州刺史天水太守正作“阿阳”:“阿阳令,汉旧名,《晋太康地志》无。”所谓“别见”,正指此也。(125)1143页:“华山太守,胡人流寓,孝武大明元年立。”按:东晋本置华山郡,及刘宋永初中侨置,宋孝武大明元年成为实土。考华山郡,汉、西晋无;《晋书·姚兴载记》:“兴率众寇湖城,晋弘农太守陶仲山、华山太守董迈皆降于兴。”则东晋时有华山郡。又《梁书·康绚传》:“华山蓝田人也。……宋永初中,(绚)祖穆举乡族三千余家,入襄阳之…  相似文献   

10.
(18 ) 10 39页7行:“武进令,晋武帝太康二年,分丹徒、曲阿立。”又8行:“毗陵令,宋孝武大明末,度属此。”又10 6 5页校勘记:“毗陵令 杨守敬云:‘毗陵令下,脱“汉旧县属晋陵”六字。’”按:杨守敬《补校宋书州郡志札记》云:“毗陵令下,脱‘汉旧县属晋陵’六字。”又成孺《宋州  相似文献   

11.
胡阿祥 《学海》2006,(5):142
(108)1134页:“临庆内史,吴分苍梧立为临贺郡,属广州,晋成帝度荆州。”按:临贺郡始置时当属荆州(时无广州),及晋平吴,乃属广州。《晋书·地理志》下广州:“及太康中,吴平,遂以荆州始安、始兴、临贺三郡来属”;本志前广兴公相条亦云:“吴孙晧甘露元年,分桂阳南部都尉,立为始兴郡  相似文献   

12.
(129)1145页:“郧乡令,本锡县,二汉旧县,属汉中,后属魏兴,魏、晋世为郡,后省。武帝太康五年,改为郧乡。何志晋惠帝立,非也。锡县令,前汉长利县,属汉中,后汉省。晋武帝太康四年复立,属魏兴。五年,改长利为锡。”按:西汉置锡县,治今陕西白河县东南汉江南岸、白石河西,西魏废;郧乡县,西晋太康五年置,治今湖北郧县,元初废;又长利县,西汉置,治今湖北郧西县西南,东汉废,西晋太康四年复置,次年又废。本志以上郧乡令、锡县令两条述沿革疑有误。又《三国志·魏书·明帝纪》太和二年(228年)二月,“锡县为锡郡”,景初元年(237年)六月,“省锡郡,以锡县属…  相似文献   

13.
胡阿祥 《学海》2006,(5):59
(103)1132页:“阴山令,阴山乃是汉旧县,而属桂阳。吴湘东郡有此阴山县,疑是吴所立。”按:《汉书·地理志》上桂阳郡、《续汉书·郡国志》四荆州桂阳郡并有阴山,而《晋书·地理志》下阴山属湘东郡,桂阳郡领县无阴山,当是吴立湘东郡时度属;又汉晋阴山并治今湖南攸县西南。是则两汉、孙吴、晋、宋阴山为一地,《宋志》此处误,依志例,作“阴山令,汉旧县,属桂阳,吴度湘东”可矣。(104)1132页:“邵陵太守,吴孙晧宝鼎元年,分零陵北部都尉立。”按:《三国志·吴书·孙晧传》:宝鼎元年,“以零陵北部为邵陵郡”。按本作昭陵,晋武帝时避其父司马昭名讳改…  相似文献   

14.
胡阿祥 《学海》2005,(5):109
(89)1106页:“改江夏石阳曰曲陵。”又1115页校勘记:“改江夏石阳曰曲陵‘曲陵’各本并作‘曲阳’。成孺《宋书州郡志校勘记》云:‘阳当作陵,盖涉石阳而讹,据上文订正。’按成校是,今改正。”按:成孺所谓“据上文订正”,“上文”盖指此安陆公相条“江夏又有曲陵县,本名石阳”。而检《宋志》郢州刺史江夏太守条“又有安陆、曲陵”云云,则各本并作之“曲阳”确为“曲陵”之误。(90)1117页:“南郡太守,秦立。汉高帝元年,为临江国,景帝中二年复故。”又1159-1160页校勘记:“‘汉高帝’各本作‘汉文帝’,‘中二年’各本作‘中元年’,并据《汉书·…  相似文献   

15.
16.
51) 10 77页 :“临汝令 ,汉旧名。”按 :临汝 ,《续汉志》扬州豫章郡领县 ,“永元八年置” ,与此泰始失淮北后侨置的汝南郡所领者别。所注“汉旧名”不确 ,当是“新立”。本志司州刺史南汝南太守 :“临汝令 ,新立。”(5 2 ) 10 78页 :“陈郡太守 ,别见。《永初郡国》无苌平、谷阳而有扶沟 ,别见。何无阳夏、扶沟 ,徐无阳夏。”按 :此陈郡系宋明帝泰始年间失淮北后始置于淮南的侨郡 ,注“别见”可矣 ,而历述《永初郡国》、何、徐领县云云 ,则似宋武帝永初时已有此侨郡县 ,非是。《宋志》乃误将豫州刺史陈郡太守领县沿革情况在此重述 ,实当移…  相似文献   

17.
(89)1106页:“改江夏石阳曰曲陵。”又1115页校勘记:“改江夏石阳曰曲陵‘曲陵’各本并作‘曲阳’。成孺《宋书州郡志校勘记》云:‘阳当作陵,盖涉石阳而讹,据上文订正。’按成校是,今改正。”按:成孺所谓“据上文订正”,“上文”盖指此安陆公相条“江夏又有曲陵县,本名石阳”。  相似文献   

18.
胡阿祥 《学海》2006,(5):203
(119)1140页:“南上洛太守,……此上洛盖是何志以后侨立耳。今治臼。何、徐志雍州南上洛,晋武帝立,北上洛云晋孝武立,非也。”按:“今治臼。何、徐志”当作“今治臼口。徐志”,说详孙虨《宋书考论》。“臼口”,见《水经·丹水注》及《宋书·柳元景传》。又志文“北上洛云晋孝武立”之“北”字,细审文义,疑为“此”字之误,以与“此上洛盖是何志以后侨立耳”相应。考徐志亦有北上洛郡,见本志雍州刺史条:“徐志雍州有北上洛、北京兆、义阳三郡。北上洛,晋孝武立。……今并无此三郡。”又志文“晋武帝立”,盖指侨立前之本郡,《晋书·地理志》上…  相似文献   

19.
胡阿祥 《学海》2005,(3):191
(78)1100页:“乐陵太守,晋武帝分平原立。旧属青州,今来属。”按:《晋志》序云魏武置郡十二,其中有乐陵;又《晋志》冀州乐陵国:“汉置”。如此,则乐陵郡当置于东汉建安年间。吴增仅《三国郡县表附考证》推测乐陵郡或置于建安十八年五月魏国初建时。又《宋志》有关乐陵郡的叙述,本身就存在着矛盾,此既云“乐陵太守,晋武帝分平原立”,南徐州刺史南平昌太守新乐令条又云:“魏分平原为乐陵郡,属冀州。”当以南徐州刺史南平昌太守新乐令条为是,且魏、西晋乐陵当属冀州。(79)1100页:“沃令,前汉属千乘,后汉无。何云魏立,当是魏复立也。《晋太康…  相似文献   

20.
(4 8 ) 10 75页 :“睢阳令 ,……前废帝永光有义宁、宁昌二县并睢阳。”按 :南梁太守领县九 ,有义宁而无宁昌。义宁于永光年间 (46 5年 )并入睢阳县后 ,“宋末又立” ;“宁昌”则疑为“义昌”之误。盖据本志南梁太守条 ,“何、徐……又有义昌而并无宁陵县” ,宁陵县列为南梁太守所领九县之一 ,乃“徐志后所立” ,惟义昌县没有着落 ,以此 ,前废帝永光年间并入睢阳县之“宁昌” ,当为“义昌”之误 ,如此志文方合。(49) 10 76页 :“弋阳太守 ,……领县六。”又 110 8页校勘记 :“领县六 按下只五县 ,疑有讹夺。”按 :“领县六”而“下只五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