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投壶活动在我国历史非常久远,至迟在周朝时期已成为大型宴饮礼仪上的一项重要活动内容,由于它可能是承袭射礼而来,有着许多繁琐的礼节;后经秦汉时期的民间化、民间宗教和道家求仙思想的影响,约在魏晋时期被纳人道家视野,并成为道教仙境的文化象征.下面从史籍、图像和出土文献等几个方面试述这一嬗变轨迹.  相似文献   

2.
道教不但影响了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思想,同时也影响了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道教绘画始于汉魏两晋时期,兴盛于唐宋,到了明清时期,无论是文入画还是道教壁画,都带有浓厚的道教内容与道家思想.因此,明清时期的道家绘画也是我们不能忽视的部分.  相似文献   

3.
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思想之一。中国山水画是以自然中的山水风景作为主题的绘画形式。自魏晋时期开始萌芽,隋唐时期终于成为独立的画种,而在宋朝时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宋代山水画美学思想受道家思想影响很大,通过对道家思想和宋代山水画的研究,写明道家思想在宋代山水画中的审美意蕴体现。  相似文献   

4.
周村大街     
张越  刘统爱 《管子学刊》2006,(4):F0004-F0004
周村位于山东省淄博市西部,是历史悠久的商业文化古城,唐宋时期市场布局随宗教庙会文化的进一步规范,古商城初县雏形。明清时期达到繁荣鼎盛,发展成为闻名全国的商业重镇,  相似文献   

5.
围棋作为一项古老的智力运动,蕴涵着阴阳哲学、象数系统、平等观念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道教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宗教,更积极参与围棋活动,孕育出独特的围棋文化特质。一、道家棋缘在道教形成之前,秦汉的道家学派已开始涉猎围棋。而道教围棋文化正式诞生的时期当在两晋之际。此时王质观棋柯烂的仙弈故事已悄然传世,并被后世道士和好道者大力宣扬。东晋道教学者葛洪在《抱朴子外篇》中谦称"不知棋局上有几道",亦从侧面说明了道门中围棋活动的流行。  相似文献   

6.
张倩 《中国宗教》2021,(3):80-81
佛教传入中国,并逐步与儒道两家会通,实现中国化的转变,这是中华文化与外来异质文化的一次大规模相遇与互融,也是世界范围内异质文化之间和平融会的成功范例。梳理佛教与儒家、道家道教之间求同存异、互摄互荣的历史过程与经验,对于当今正确处理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现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互动,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本文以汉魏时期佛教的早期传播为例,对此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7.
正道家思想对中国两千多年以来的社会发展和法治建设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认真借鉴道家思想中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等理念,对推进我国法治建设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道家思想的精髓要义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各种学派相继产生,尤其是儒家和道家成为几千来中华传统文化的引领者。道家思想的创始人为老  相似文献   

8.
略论齐鲁文化在秦汉时期的发展与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鲁文化是先秦时期形成的具有时代特点、内容丰富的地域文化。秦汉大一统政权建立后,齐鲁文化得以广泛传播,既影响了政治统治的意识形态,为统治集团决策行政提供了理论依据,又在社会各个领域流传,成为社会教化的基本内容,同时也是学术研究的重要对象,并逐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受到以后各个时代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太白庙今昔     
陕西省眉县是镶嵌在祖国大地上的一颗璀灿夺目的明珠。早在旧石器时代,眉县境内就有人类活动,马家镇杨家村多次出土的铜鼎、编钟、陶瓷酒器,说明先民在此繁衍生息的历史悠久,遍及全县的32处原始社会的韶和龙山文化遗址,证实远古人类在此活动的足迹。而眉县太白山的神秘性,从历代书志的记载和民间传说中,都可以看到,清乾隆年间,毕秋帆作序,张商言主修的《眉县志》专列《太白山灵感录》一卷,成为元志中的创体。据郦道元的《水经注》中说,汉成帝的时代,太白山已有太白山神祠;其神名谷春,是《列仙传》中的人。道家本有三十六洞天之说。《一统志…  相似文献   

10.
人无论是在面对自己的即将死亡还是他人的死亡时,都会产生复杂的心理活动和情感表达,从而形成各自不同的死亡态度.先秦时期以儒、道、墨、法为代表的诸子各家在对待死亡上也都表现出了各自不同的情感态度,儒家是哀伤和理性,道家是顺化与旷达,墨家是轻生重死,法家是冷酷刻薄,他们的死亡态度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试论齐鲁文化中的教育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是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在学术思想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地域文化发展形成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教育思想,尤其是齐鲁文化中的教育思想,对尔后的社会及教育界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试以《管子》、《论语》、《荀子》为据,以管子、孔子及荀子的教育思想为典例,试就齐鲁文化中的教育思想作一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2.
北宋以来,一直被视为儒家人物的司空图,其思想、行为其实有浓重的道家道教倾向。首先,其家学渊源、家世信仰及兼容儒释的思想基础均源于道家道教;其次,其雅号、着装颇具道教作派;再次,其平昔生活与道家道教药物、吉祥物、信物及各种法事活动相伴;并且其哲学思想属于道家、道教范畴。另外,同代人虚中和尚等亦视其为道家道教人物。特别是到了晚年的司空图基本成为了一位名副其实的不拘形迹的道家、道教人物。  相似文献   

13.
"食气"是中国古人由来久远的呼吸操练活动。由此活动衍生出道家著名的"养生"主题,这构成了道家哲学重要的思想基础。"养生"主题不但一直影响道家思想的发展进程和面貌,并且,又最终成为道教内修方术的思想资源,从而实现"道家"与"道教"的思想"对接"。  相似文献   

14.
"食气"是中国古人由来久远的呼吸操练活动.由此活动衍生出道家著名的"养生"主题,这构成了道家哲学重要的思想基础."养生"主题不但一直影响道家思想的发展进程和面貌,并且,又最终成为道教内修方术的思想资源,从而实现"道家"与"道教"的思想"对接".  相似文献   

15.
李建伟 《管子学刊》2013,(2):77-79,119
道家文化倡导人的生命“不为物役”,强调自然关怀,“天人合一”,这种生命本位的价值观和重视系统、强调和谐的整体思维模式,契合了当今社会的心理需求。今天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都已经严重失衡,越来越多现代广告的价值诉求,已经以道家文化为载体或在广告中融人道家文化的元素,文化附加值的广告致效作用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共识。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人的文化传统和习惯用语中,道家、道教和道学一直都没有明确的定义和清晰的界限。学界长期以来也没有将道家和道教统一起来的总括性概念,这一历史难题是通过对道家、道教分期发展的梳理和“道学”概念的重新界定和使用而逐渐解决的。  相似文献   

17.
儒学发展到隋唐时期,受到了佛教和道家思想的强烈冲击,尤其是李唐统治者的重佛崇道政策,更加剧了儒学的衰微。两宋时期,这一态势亦没有减弱迹象。如何复兴儒学成为儒家知识分子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把意识形态的发展走向推到了十字路口。一、三教合流与两宋禅风的弥漫先秦儒学经过两汉经学的发展阶段,原有的理论特质受到销蚀,尤其是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新道家———玄学的洗涤,开始呈现衰微之态。到隋唐时期,这一趋势仍未得到遏制,这便引起了儒家思想卫道者的警觉。改造传统儒学、重新焕发儒学之精神,成为儒家知识分子的使命。鉴于传统儒学思辨…  相似文献   

18.
以道教神仙信仰为主题的汉代画像石、砖,题材十分丰富,描绘了一幅幅鲜活的仙界生活景象,展示了神仙世界的方方面面。透过这些粗犷朴实、线条优美生动的绘画和它所处的墓室建筑特征,从画像内表现出的修炼成仙、长生术、辟邪和神仙思想中,深切地感受到了两汉时期与我国古老的民间信仰有着密切联系的道家文化的广奥和真实存在,从而透出了汉代人们对神仙的信仰和对仙界的追求与向往。  相似文献   

19.
范蠡是早期道家的重要人物,他在很多方面传承了老子的思想,并在长期的政治、军事活动中予以发挥和应用,开创了道家思想成功指导社会实践的新局面,为道家学说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领域和新的方向。范蠡对老子学说的继承和发展主要表现在推天道以明人事等思维方式上,特别是他提出的“因”论更是对老子思想的重要推进,对战国时期的黄老道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黄老道家最重要的哲学方法论。范蠡上承老子,下开战国黄老道家,他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与《史记·太史公自序》所述道家要旨相契合。  相似文献   

20.
道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全新的视角对道家文化的特质予以全新诠释,认为道家文化有崇尚自然、重视个体、贵柔尚弱、擅长理论思辨、富于反省批判精神等五个方面特质,揭示了道家文化对中国人的社会心理积淀以及对中华民族的人格心理结构产生的深远影响和永恒价值。基于此,本文探讨了道家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关系,认为道家文化对拓展中国文化的宽度和高度,助推中华文化的创新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