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德灿著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全书分为4编12章。第1编“精神分析学派的创立”依次为:精神分析心理学概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形成历史,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评价;第2编“精神分析学派的分裂”依次为: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与评价,  相似文献   

2.
精神分析是最早研究焦虑的心理学流派,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对焦虑有深刻而系统的论述。但受其时代背景和独特的研究视角影响,其焦虑理论仍然存在可修正之处。  相似文献   

3.
欲望探究     
一“欲望”这个心理现象迄今仍是个谜。什么是欲望?我国古代思想家常常把欲望和情感并提。荀况认为“欲者,情之应也。”①欲望乃是情感对于外物的感应所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刘昼也认为“情之所安者,欲也。”②欲望是情感处于静态时的一种表现。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S·Freud)把欲  相似文献   

4.
弗洛伊德(1856-1939)出生于今捷克摩拉维亚一个犹太人家庭,是一精神病医生,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尽管对弗洛伊德学说存有争论,无疑他对心理学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不愧为人类思想史上一位极其伟大的人物。无意识理论是弗洛伊德学说的核心内容。然而人们往往囿于表面现象,只注意它的性欲理论的外壳而忽略了其中的合理内核。如果我们能够透过这一表层,就会发现,由于弗洛伊德提出了无意识理论,他的学说就不仅仅是一种精神病诊疗学或一种性学理论,而是在更深层次即在哲学意义上对人的生存状态进行探讨。正因为这一点,他的学说的影响面大大超过了狭…  相似文献   

5.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也是西方著名心理学家。普汶在他的《人格心理学》一书中,把弗洛伊德称为“盖世无双的天才”。埃汶在他的《个性心理学导论》一书中,认为弗洛伊德“为全人类开拓了心理的新希望”。波林在他的《实验心理学史》一书中,把弗洛伊德看成是“最伟大的创设者,时代精冲的代言人”。他甚至认为三百年之后写心理学史时,如果不提到弗洛伊德的名子,就写不出一本好书。可见弗洛伊德的声誉之高,影响之大。本文主要介绍一点弗洛伊德的个性心理学思想,供读者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
将研究人类大脑的神经科学与研究人类心智的精神分析相结合的设想,源于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中一直隐含和贯穿着一种神经学或神经生理学的模式。弗洛伊德提出的这个神经学模式包括神经元和能量或数量两个元素,其工作原理是神经元的惯性原理。  相似文献   

7.
卢毅 《伦理学研究》2023,(1):102-108
作为弗洛伊德晚年最重要的文本之一,《(自)我与它》(Das Ich und das Es)既是弗洛伊德对其理论发展的深化与总结,也是对精神分析理论创立以来所面对的临床难题的反思与回应。然而,由于从英译本转译且尤其是对弗洛伊德思想缺乏确切把握等原因,汉语学界长期以来都以“本我—自我—超我”的所谓“三我”结构来概括弗洛伊德在文本中构建的精神装置模型,因而错失了弗洛伊德在文本中所呈现的(自)我与作为构成(自)我之基础的“非我”即“它”之间的内在张力及其效应,进而也错失了洞见弗洛伊德式主体的发生、结构与伦理地位的重要契机。结合拉康对弗洛伊德“它曾在处,我应生成”(Wo Es war,soll Ich werden)的解读,有理由认为弗洛伊德已经揭示了在布伯式的“我—你”关系或列维纳斯式的“我—他”关系之先,对作为主体的“(自)我”具有更加原本的存在奠基作用以及伦理意谓的“我—它”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创造性重构对于精神分析治疗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将研究人类大脑的神经科学与研究人类心智的精神分析相结合的设想,源于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中一直隐含和贯穿着一种神经学或神经生理学的模式.弗洛伊德提出的这个神经学模式包括神经元和能量或数量两个元素,其工作原理是神经元的惯性原理.  相似文献   

9.
游戏治疗起源于精神分析,对儿童潜意识的探索一直伴随着游戏治疗的发展.儿童精神分析是对经典精神分析的现代发展,其中游戏治疗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克莱因、安娜·弗洛伊德和温尼科特,他们各自创立并系统整理了游戏治疗的理论与技术.他们独特的游戏治疗理念与应用对我国游戏治疗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丛中 《心理学通讯》2019,(4):291-294
自从弗洛伊德发现"潜意识"心理现象、首创精神分析理论与疗法以来,"潜意识"已经成为了精神分析理论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概念。一百多年来,精神分析学派的众多学者在弗洛伊德学说基础上,不断扩充和发展精神分析理论,极大地丰富了精神分析"潜意识"概念。本文对"潜意识"概念的历史变迁、精神动力学特征进行回顾总结,分析其含义,探讨"潜...  相似文献   

11.
弗洛伊德主义伦理学是现代西方伦理学中的一种心理伦理学派别。弗洛伊德主义又称精神分析或心理分析,因其创始人,奥地利的著名精神病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65—1939),而得名。它产生于十九世纪末。精神分析开始只是一种探讨精神病因和治疗神经病的理论和方法,到廿世纪20年代之后,这种理论才成为现代西方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派别,并扩展到社会科学各领域,其中包括道德理论方面,从而形成了弗洛伊德主义伦理学理论。  相似文献   

12.
<正>(一)介绍卡尔·古斯塔·荣格(Carl Gustav Jung,1875-1961)是瑞士杰出的心理医生和精神病理学家,也是分析心理学的奠基人。在1899年阅读了艾宾的《精神病学教科书》后,荣格决定通过精神治疗追求内心梦想。他于1900年成为苏黎世大学伯格尔斯立精神病医院的助理医生,进行了备受瞩目的“字词联想”研究,提出了“情结”理论;后来深入研究弗洛伊德的理论,创建了“国际精神分析学会”,但在1914年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镳。  相似文献   

13.
亚伯拉罕和费伦茨都是弗洛伊德的早期弟子,他们在精神分析早期理论以及治疗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中都有着重要的贡献。亚伯拉罕重新划分了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并探讨了前俄狄浦斯期的母子关系,这都深深影响了后来的客体关系学派;费伦茨发展了弗洛伊德的性诱惑理论并在治疗技术上做出了许多革新,这为精神分析后来的发展开辟出了更广阔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游戏治疗起源于精神分析,对儿童潜意识的探索一直伴随着游戏治疗的发展。儿童精神分析是对经典精神分析的现代发展,其中游戏治疗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克莱因、安娜.弗洛伊德和温尼科特,他们各自创立并系统整理了游戏治疗的理论与技术。他们独特的游戏治疗理念与应用对我国游戏治疗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弗洛伊德(1856—1939)的释梦理论,是他创立精神分析学派的基础理论,正象他在晚年所说:“这个论理所必然提出的种种主张的奇特性,具有试金石的功能,运用它就能确定谁可以成为精神分析的拥护者,谁将永远不能理解精神分析。”①可见他本人对释梦理论的重视。关于释梦理论的著作,在他的24卷全集中占有大量的篇幅。③但主要集中在下列三部专著中,首先是1900出版的  相似文献   

16.
许波 《心理学探新》2005,25(2):79-80
弗洛伊德是20世纪奥地利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有史以来因提出划时代思想使人类自我形象受到重大冲击的人物之一。西方著名心理学家弗洛姆曾经认为,爱因斯坦、马克思和弗洛伊德是现时代的三位最伟大的设计师。这三位思想家均是犹太人,爱因斯坦是试图为自然界立法,马克思是试图为人类社会立法,而弗洛伊德则是试图为个体心理世界立法。在西方心理学发展史上,弗洛伊德是个毁誉参半和最有争议的人物。他的精神分析学说流传之广,影响之大,争议之多,心理学家均无人可与之匹敌。弗洛伊德学说的遭遇曾经历过戏剧性的转折。学说创立之始,颇受学界和世人的冷遇,进而招来各种批评和敌视。  相似文献   

17.
人性观是对人的本性的基本看法和观点。人性观不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理论和实践也不相同。从心理治疗的理论和实践来看,精神分析、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三大心理学派的人性观是有很大差异的,因而他们的心理治疗理论模式有所不同、各具特色也就在所难免。本文试图从这三个心理学派的人性观出发对它们的治疗模式进行理论分析,以使人们对这三种治疗理论和方法有更深层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科学正确地在实践中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1 三大学派的人性观与治疗模式11 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性观与治疗模式精神分析的人性观是性恶论。弗洛伊德认…  相似文献   

18.
无意识理论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内容。追溯了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的思想渊源,着重阐发了弗洛伊德无意识创造力理论的基本内容,并揭示其现象学方法论蕴涵。进而指出弗洛伊德无意识创造力理论在现象学创造力研究中的地位与价值。  相似文献   

19.
结构主义精神分析的治疗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构主义精神分析是法国哲学家、精神分析学家拉康(JacquesLacan,1901~1981)于本世纪60年代创立的一个精神分析派别。其方法论基础是结构主义哲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拉康打着“回归弗洛伊德”的旗号,以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术语和结构分析的方法对...  相似文献   

20.
梦的奥妙     
梦与感情梦是一种生理现象,也是一种心理现象。伟大的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愿望的达成”,即一个人生理和心理愿望的体现,它暗示了一个人最强烈的需求。尽管对于梦在治疗精神病方面的作用存在着争论,但是精神病专家对于梦的正确理解可以帮助人们解决感情方面的问题。科学家们说,三分之二的梦是非幸福的。对于一万例梦的研究表明每三个梦中有二个是关于愤怒、恐惧和和悲伤的,而每五个梦中只有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