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冯淑仙 《天风》2022,(4):50-51
<正>最近一段时间,个别城市新冠肺炎疫情又开始新一波的暴发,很多学校课程转为线上课程,一些公共场所也禁止出入,到处在排队做核酸检测,人们又仿佛回到疫情初期最紧张的时期,忧虑情绪和烦躁不安又再次被引发出来。王牧师的教会所处城市刚好有疫情暴发,  相似文献   

2.
<正>众所周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给学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许多国家暂时关闭了学校。在全球范围内,不仅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受到威胁,正常儿童的心理问题也比疫情暴发前更加严重。一、疫情下儿童的情绪和行为问题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发生率比以前更高了。在美国有85.7%的家长报告在学校停课期间,孩子的情绪状态发生了变化,常见的症状是注意不集中、  相似文献   

3.
《天风》2020,(5)
正疫情让人担忧,隔离在家的日子也不好过。平常的生活轨迹被打乱,活动空间受限制,大部分人在疫情期间不得自由外出,因而引起不同程度的心理负担,容易激发出焦虑和抑郁情绪。现在国内控制疫情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但还不是放松的时候,笔者在此回顾疫情之初的受助案例,总结经验,为今后可能再次爆发的疫情打好坚实的基础。一名55岁的成功企业家,平常在公司里忙碌,管理过百员工;经营千万的生意,每周都排满应酬的  相似文献   

4.
为考察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居家学习学生的心理应激反应对攻击性行为的影响机制,采用心理应激反应筛查问卷(SRQ-20)、简易应对方式问卷、情绪管理能力量表通过网络对1955名学生进行调查,考察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居家学习的学生的心理应激反应对攻击性行为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1)在控制了性别、学段、地区后,心理应激反应对攻击性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消极应对方式在心理应激反应与攻击性行为之间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且这种间接效应受到情绪管理能力的调节。  相似文献   

5.
辩证情绪是指个体对同一刺激同时体验到积极和消极情绪的一种心理状态.为探索辩证思维和辩证情绪的因果关系,在研究1中首先收集和筛选了诱发辩证情绪的视频;在研究2中,选取219个被试,先通过思维启动改变被试的辩证思维程度,然后考察辩证思维程度的改变对随后诱发辩证情绪强度的影响.结果发现,思维启动(辩证思维和线性思维)引起的辩证思维程度的差异显著,辩证情绪诱发效果显著,辩证思维在启动类型和辩证情绪之间的中介作用显著.这揭示了辩证思维程度的改变确实引起随后诱发的辩证情绪强度的变化,即辩证思维和辩证情绪存在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6.
<正>“网络视频情绪”为何重要情绪信息的有效传播与应对是解决突发事件心理应急管理的重要方面。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互联网也显示出强大的传播力量,对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起到关键作用。视频信息的高速交换传播导致了信息的爆炸式增长,  相似文献   

7.
黄成利  胡超 《心理学报》2023,55(2):318-335
基于悲伤情绪的功能及效应,提出死亡意识的“悲伤管理假设”。实验1采用电生理、微表情、主观报告等方法探索死亡意识伴随的情绪变化;实验2和实验3对比死亡意识的“悲伤管理”和“恐惧管理”,并探索情绪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死亡意识诱发悲伤和恐惧(尤其是悲伤),且死亡反思诱发更多的悲伤;恐惧在死亡意识与外在人生目标间起中介作用;悲伤(而非恐惧)背景音乐下,死亡意识使个体更重视内在人生目标。上述结果为死亡意识的“悲伤管理”提供了实证依据,表明在悲伤的情绪中加工死亡意识可能促进个体的内在成长,这对疫情等社会灾难时期的心理救援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结合体验采样法和问卷法,分别考察了从252名上海高校大学生中甄别出的100名高、中、低心理弹性者在日常情绪状态和情绪复杂性、情绪调节方式上的差异态势。结果发现,不同心理弹性大学生:(1)在日常情绪状态上存在差异。高心理弹性组积极情绪的总分、强度和频率都显著高于低弹性组;高心理弹性组的积极情绪在日常情绪构成中所占的比重显著大于中、低弹性组。(2)在情绪复杂性的4个维度有不一致的表现。高心理弹性组拥有更高的积极情绪细腻度,3组在其他维度上没有发现差异。(3)积极情绪调节中,高心理弹性组多采用宣泄而少用抑制策略;消极情绪调节中,低心理弹性组多采用认知重视调节。这提示,积极情绪是与个体适应发展密切相关的内部因素,也是促进心理弹性发展的重要资源,个体对积极情绪的体验和觉察对心理弹性有重要影响。针对情绪觉察与调节的指导训练有望提升个体心理弹性。  相似文献   

9.
儿童心理理论能力中的情绪理解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情绪理解是儿童心理理论能力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人们的社会交往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按Tager-Flusber和Sullivan提出的心理理论两成分模型,它属于心理理论的社会知觉成分,先于社会认知成分出现;但是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社会知觉成分与社会认知成分越来越难以分离。情绪理解可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简单情绪的理解;和愿望、信念有关的情绪理解;复杂情绪的理解;情绪调节。该文综述了近20年来心理理论中有关儿童情绪理解的研究,对该领域的研究在方法上和内容上提出了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2009年4月,墨西哥暴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并迅速蔓延至全球。2009年6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进入流感大流行,直到2010年8月10日世卫组织宣布世界步入流感大流行后期。自流感暴发已经2年过去了,回顾整个过程我们从中可以学到许多经验和教训,并随时准备应对将来可能发生的新的流感疫情。  相似文献   

11.
2019年底,我国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多地"封城、封路"或"封村",全国进入响应疫情的紧急状态。在疫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各类人群产生了焦虑、抑郁、哀伤、恐惧等不同的负面情绪。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加强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尤其是要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病亡者家属等的心理疏导工作"的指示精神.  相似文献   

12.
情绪劳动:表层动作与深层动作,哪一种效果更好?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马淑蕾  黄敏儿 《心理学报》2006,38(2):262-270
情绪劳动(表层动作和深层动作),哪一种情绪劳动的效果更积极?该项研究结合“情绪调节”和“双任务”的实验范式,以指导语引起不同的情绪劳动,以电影片段诱发负情绪(以悲伤为主),同时测量情绪劳动过程情绪的变化,并通过数学成绩和自我真实感检测情绪劳动对后续工作和心理上的作用。结果表明:(1)操作表层动作与深层动作都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且深层动作引起更多的精力集中;(2)表层动作和深层动作都可以减弱已被诱发的悲伤情绪,深层动作引起了更大的生理激活(R-R间期增加较小);(3)表层动作导致后续工作成绩降低,自我真实感减弱。结论:如果需要在负情绪(悲伤)状态下展现正情绪(微笑),深层动作是更积极的情绪劳动方式  相似文献   

13.
一、什么叫逆反心理目前心理学界对逆反心理持有不同说法:①逆反心理是对一种主张、观点持相反的对立的论调和看法;②逆反心理是对某一人物和事件的宣传持有戒心、对立和反感情绪;③逆反心理是对方产生同当事人的意志愿望相对立的一种心理状态,或者说是与人的愿望相反的一种心理状态;④逆反心理是一种与一般人对立或相反的情绪体验和行为倾向;⑤逆反心理是对某一事件的处理(批评或惩处)引起周围人们对被处理者的同情、支持,而对处理者的抵触、反感、对立情绪,有的表示同情,有的不服,有的公开为之辩护,等等。  相似文献   

14.
<正>新冠疫情来势汹汹,2022年初在永康暴发,让原本祥和的元旦佳节蒙上了阴影。中小学生作为身心发展还不成熟的特殊群体,是危机事件中产生心理应激反应的易感人群。中小学普遍居家线上教学,线下各种教学和课后培训暂停。线下交往,社会休闲活动基本停止,中小学生几乎每天宅在家里。为了更好地应对此次疫情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和影响,大司巷小学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安排“停课不停学”线上教育教学工作,尝试开展了三到六年级学生疫情下的心理辅导和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5.
赵凯 《心理科学》2002,25(1):21-21
全国第二届心理技术应用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1年 9月 2 5日 - 2 8日在上海隆重召开 ,89名代表出席会议。开幕式上 ,会议主席杨鑫辉致开幕词并宣布全国心理技术应用研究会正式成立 ,随后杨鑫辉教授作了题为“与时俱进 ,开展心理技术研究”的主题报告。中国四达上海分公司梁孟权总经理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词 ,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杨治良教授、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燕国材教授到会并讲话 ,江苏省心理学会秘书长顾雪英博士宣读了江苏省心理学会的贺信。大会报告中 ,南京师范大学余嘉元教授 ,清华大学郑晓明博士 ,空军司令部傅双喜研究员 ,中国四达…  相似文献   

16.
情绪是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心理活动,也是心理学家研究地较多的心理领域。情绪的生理取向探讨了个体生理机制与情绪活动变化的关系;认知取向强调了认知在情绪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行为取向通过研究情绪的外显行为反应以确定情绪。本文从情绪的这三个取向来介绍了其相关的理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通过网络调查的方式 ,采用POMS SF和EPQ RSC问卷以及针对SARS流行的自编题目 ,对 1 85名上网民众进行了调查 ,以了解SARS危机下民众的情绪状况 ,探讨形成不同情绪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有大约一半(50 .8% )的被试POMS SF总分在 3 0分以下 ;在SARS危机下 ,人格类型、教育程度、经济收入及其评价、婚姻、地区 (疫区与非疫区 )、年龄等方面的差异影响着人们的情绪状况。研究认为我国大多数网民在SARS威胁下情绪状况基本保持良好 ;对SARS压力的心理控制感、人格类型、社会支持上的差异可能是导致人们出现不同情绪状况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正>依然记得隔离在家的那段日子,学生需要每天待在家中面对电脑屏幕学习;师生之间隔着屏幕交流,总是感觉沟通没有那么顺畅;亲子之间每天朝夕相处,更容易放大彼此的缺点;长期的封闭生活,远离的人际交往,必然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引起认知、情绪及行为的一系列变化。从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至今,学校的教育工作都在有序地开展,已然做好了线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准备。面对学生们“突然”回到家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多维并进,帮助学生、家长和教师调整状态,做好系统化、常态化的线上心育活动,师、生、家长共同营造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9.
温芳芳  马书瀚  叶含雪  齐玥  佐斌 《心理学报》2020,52(9):1087-1104
在因防控COVID-19疫情武汉“封城”后的一个半月内, 对全国34个省(区市)4833名民众的风险认知与焦虑进行了当事人视角和旁观者视角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1)基于当事人视角时, 不同程度疫情地区民众的风险认知和焦虑存在类似“涟漪效应”的趋势, 疫情严重地区大于其他地区; (2)基于旁观者视角, 民众对武汉居民的焦虑和对所需心理咨询工作者和医生数量的评估存在“心理台风眼效应”; (3)基于旁观者视角, 在风险认知上, 低风险地区民众对武汉居民的评估显著低于高、中高及中风险地区的评估, 部分支持“涟漪效应”; 研究还发现了“边缘带效应”和“心理可控阈限”的存在。本研究一方面为“心理台风眼效应”研究的“当事人与旁观者”视角知觉差异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直接证据, 另一方面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提供了有针对性的心理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人的心理世界中,情绪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像是染色剂,使人的生活染上各种各样的色彩;情绪又恰似加速器,使人的活动加速或减速地进行。人们需要积极的、快乐的情绪,它是获得幸福与成功的动力,使人充满生机;但是,人也会体验到焦虑、烦恼和痛苦等消极的情绪,它使人心灰意冷,沮丧消沉,若不妥善处理,及时调节,长久下去会严重地危害人的身心健康,引起“身心反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