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选择性任务范式,用2个实验考察价值-项目间隔和项目呈现时长对价值导向元记忆的影响。实验1考察不同价值-项目间隔(无, 1s, 2s)时被试的选择性记忆指标SI和记忆成绩。结果发现,随价值-项目间隔增加,被试的记忆选择性逐渐下降,间隔1s时对高价值项目的选择性仍存在,但间隔2s时消失;实验2选取实验1的两种价值-项目间隔(无, 1s)条件,延长其项目呈现时间至4.5s,考察项目呈现时间对价值导向元记忆的影响。结果发现,两种价值-项目间隔条件下记忆选择性水平(SI)均显著降低,但对高价值项目的选择性加工优势并没消失。结论:价值导向元记忆受价值-项目间隔和项目呈现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1177名农村留守青少年为被试(包括394名双亲外出青少年和783名父亲外出青少年),考察其歧视知觉和孤独感之间的关系,并检验亲子分离年龄和分离时长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双亲外出青少年的歧视知觉水平显著高于父亲外出青少年,留守男生的孤独感显著高于女生;(2)歧视知觉能够显著正向预测留守青少年的孤独感,且对双亲外出青少年孤独感的预测作用强于父亲外出青少年;(3)与亲子分离年龄较大相比,在亲子分离年龄较小的情况下,歧视知觉对双亲外出青少年孤独感的预测作用更强;与亲子分离时间较长的青少年相比,在亲子分离时间较短的情况下,歧视知觉对两类留守青少年孤独感的预测作用更高;(4)亲子分离时长对歧视知觉与父亲外出青少年孤独感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因亲子分离年龄不同而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3.
毕翠华  黄希庭 《心理科学》2016,39(4):801-806
本研究操作记忆信息与计时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ISI)和目标时距,探讨工作记忆影响时间判断的灵活性。被试首先记忆一个客体,然后在每个trial的最后判断测试刺激是否与记忆项相同;在延迟阶段,被试完成时间判断任务,即判断相继出现的两个刺激的时距哪个更长(或更短)。时间任务中的一个刺激与记忆内容完全相同,相应的另一个刺激与记忆内容在形状和颜色上都不同。重复条件下,被试忽略第一个刺激,仅完成时间判断任务。结果发现,时间间隔(ISI)短时,记忆匹配条件下的准确率更高,匹配刺激延长了知觉的时间;但随着时间间隔的增加,工作记忆匹配对时间判断的影响降低甚至消失。并且,长或短ISI,记忆任务或重复条件下,目标时距长时,记忆匹配反而缩短了知觉的时间。研究说明工作记忆对时间判断的影响是灵活的,受到注意或工作记忆等高级认知系统的调控。  相似文献   

4.
采用启动范式,在三个实验中通过操纵启动音和目标音的频谱相似度和时间间隔,考察了汉语听者元音范畴知觉中特征分析和整合的时间进程。结果发现随着启动音(从纯音、复合音到目标元音本身)和目标元音频谱相似度的增加,启动效应延续的时间越来越长。实验结果支持语音范畴知觉存在早期的声学特征分析和整合到后期的范畴知觉阶段,并为这些加工阶段的时间进程提供了初步的证据。  相似文献   

5.
张锋  刘金平索涛 《心理科学》2014,37(6):1341-1345
研究采用包含两种判断框架(判断刺激出现的先后次序)的时序判断任务探讨了决策偏向对时序知觉位置启动效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时序知觉中存在着位置启动效应,而且在两个靶刺激出现时间间隔不同时,被试在“哪个靶刺激先出现”和“哪个靶刺激后出现”两种判断框架下的正确率存在显著差异,但在两个靶刺激同时出现时并没有出现显著的判断框架效应。因此,本研究推测时序知觉位置启动效应的作用机制不仅包括知觉增强加工过程,而且也与认知决策有关,这为反应偏向理论提供了新的支持证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经典的移动窗口技术,以Eyelink2000型眼动仪为工具,探讨了自然阅读和校对阅读两种不同的任务对中文阅读知觉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校对阅读条件相比,自然阅读条件下的阅读速度更快、眼跳幅度更大。(2)自然阅读条件下被试的知觉广度为注视点右侧2-3个字;校对阅读条件下被试的知觉广度仅为注视点1个字的空间。结果说明,读者在校对阅读和自然阅读条件下采用了不同的阅读策略,阅读知觉广度的大小受任务要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无论从文化背景、思维方式还是历史环境上看,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都存在较大差异,西方音乐的演奏风格往往是豪放不羁的多,婉约含蓄的少,而中国音乐则恰恰相反,这使得西方音乐的情感模型对中国传统音乐并不适用。为了能更加深入的了解中国音乐和传统文化,本文针对中国文化精神偏内的特点,从中国传统文化背景、时代特征和社会环境入手,对遗留至今的主要古琴曲的情感进行剖析,最终做出了符合中国音乐特点的琴曲情感分类,并从音乐作曲的角度出发,围绕古琴音乐情感展开研究,分别从调式、音色、音程、节奏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古琴音乐的情感表现力。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面孔知觉时表情或性别信息加工优先性的问题,要求被试对不同时长窗口中呈现的一系列面孔刺激的性别或者表情做出判断。两类任务的排列设置分为完全随机(实验一、二)和随机区组(实验三)。结果一致发现在面孔刺激呈现时间为12ms和50ms时,面孔表情信息识别比面孔性别信息识别更准确。由此推论,面孔知觉中面孔表情信息加工优先于面孔性别信息加工。  相似文献   

9.
时距知觉指对数百毫秒到数个小时时长的知觉, 是日常生活中许多活动的基础。时距知觉受到相当多因素的影响, 如唤醒、注意、动机等。疼痛是一种多维度的心理及生理现象, 包含有感觉分辨、情绪动机、认知评价三个成分。近期研究证明时距知觉会在疼痛背景下发生改变。疼痛背景下时距知觉的相关研究主要涉及三个方面:(1)健康被试对疼痛面孔的时距知觉; (2)实验室诱发疼痛对健康被试时距知觉的影响; (3)临床疼痛患者的时距知觉变化。探索疼痛背景下时距知觉的变化, 可以为理解疼痛的发生发展机制以及时间知觉的机制提供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0.
采用移动窗口技术,探讨了不同掩蔽材料对中文阅读知觉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对于“※”掩蔽,文字掩蔽条件下的阅读效率更低、平均注视时间更长、眼跳幅度更小。(2)“※”掩蔽下被试的知觉广度为注视字左侧1个字,右侧2-3个字;文字掩蔽下被试的知觉广度为注视字左侧1个字,右侧3-4个字。综合上述结果,文字掩蔽材料可以比“※”掩蔽材料获得更大的知觉广度,但阅读效率更低。在中文阅读中,文字掩蔽材料更适合探讨阅读知觉广度  相似文献   

11.
仲晓波  杨玉芳 《心理学报》2003,35(2):143-149
研究包括2部分。在第一部分,通过对由10个发音人发音的148条句子中的4个词时长方面的声学特征的分析发现:(1)当句子重音强调词时,时长的增加主要集中在这个词的重读音节上;(2)当句子重音强调词的某个音节时,时长的延长主要集中在这个音节上。在第二部分,通过使用上述语句的知觉实验发现,句子重音强调词的语句和句子重音强调这个词的重读音节的语句相对于它们的语境是可以相互替换的, 这种相互可替换性起因于这两种语句声学表现方面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2.
知觉经验与人们对汉字结构知觉的整体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觉经验与人们对汉字结构知觉的整体性沈烈敏(上海教育学院)1前言汉字识别被现代认知心理学作为研究人们的知觉过程中信息加工的一个重要内容。汉字除了其音、义属性之外,字形结构的属性研究已早被人们重视。在有关字形结构属性对汉字识别影响的研究中,有的强调字形...  相似文献   

13.
个体对声音节奏的感知具有明显的偏好,强度上表现为扬抑组块偏好,时长上表现为抑扬组块偏好,这被称作抑扬-扬抑规律,但这一感知规律是否具有跨语言的普遍性却存在争议。本研究以汉语普通话母语者为被试,考察他们对非语音音调序列的节奏组块感知情况,结果发现强度和时长参数下被试对扬抑形式的判断比例均显著高于随机水平,说明汉语普通话母语者在两个参数上的节奏感知中均表现出明显的扬抑偏好,在强度上支持节奏感知偏好具有跨语言普遍性的观点,在时长上不支持节奏感知偏好受到母语短语韵律特征影响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严璘璘  王哲  张智君  宋赛尉  孙宇浩 《心理学报》2016,48(10):1199-1209
基于经验的整体加工理论认为, 随着知觉经验的增多, 人们加工面孔的专家化能力逐渐增强。其中一种表现形式为, 在知觉面孔时更倾向于整体加工。该理论已经得到了一些实验证据的支持, 但未能解释另外一些研究的发现, 即对他族人群没有长期知觉经验的被试在加工他族面孔时也有强烈的整体加工。本研究旨在考察知觉经验对面孔整体加工的影响, 包括两个实验。实验1a通过组合面孔范式测量了中国被试在辨别本族面孔、他族面孔和种族融合面孔时的组合面孔效应(即面孔整体加工强度)。结果发现, 被试在知觉种族融合面孔时没有表现出组合面孔效应, 在知觉本族面孔和他族面孔时都表现出强烈的组合面孔效应。实验1b以灰阶图重复了实验1a。结果发现, 被试在知觉种族融合面孔时仍然没有表现出组合面孔效应, 在知觉本族面孔和他族面孔时表现出强烈的组合面孔效应。实验2通过操纵种族融合面孔的有或无, 测量5 s的知觉经验对融合面孔的组合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 在经过短时的知觉经验后, 被试在知觉融合面孔时也表现出强烈的组合面孔效应。上述实验结果表明, 中国被试在加工本族面孔、他族面孔和种族融合面孔时所诱发组合面孔效应有显著的、量的差别, 且这种整体加工的差异不会受到面孔肤色信息的影响。在经过短时的知觉经验后, 中国被试在加工种族融合面孔时表现出强烈的整体加工。该研究的发现提示, 不论是短时知觉经验还是长期知觉经验, 知觉经验的增加是面孔整体加工的一个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联结再认范式考察联结记忆中感知觉水平和概念加工程度对图片优势效应的影响。实验1通过呈现清晰或模糊的词语或图片对操纵了感知觉水平,结果发现只有在清晰条件下图片优势效应才会出现;实验2则在模糊条件下通过要求被试想象两个项目之间的关系操纵了概念加工程度,结果发现在有概念加工条件下,出现了图片优势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降低的感知觉水平会导致联结记忆中的图片优势效应消失;(2)对模糊项目对进行概念加工会使联结记忆中出现图片优势效应。  相似文献   

16.
采用类别知觉情绪识别范式,考察高、低羞怯儿童对快乐-愤怒和快乐-悲伤模糊情绪面孔的知觉偏差和知觉敏感性。结果发现:(1)相对于低羞怯儿童,高羞怯儿童倾向于将快乐-愤怒模糊情绪面孔知觉为愤怒,将快乐-悲伤模糊情绪面孔知觉为悲伤;(2)两组儿童在快乐-愤怒、快乐-悲伤模糊情绪面孔类别界线处的斜率差异均不显著。研究表明高羞怯儿童具有敌意归因偏向和更高的悲伤共情反应,而对快乐-愤怒和快乐-悲伤表情的类别转变不敏感。  相似文献   

17.
采用类别知觉情绪识别范式,考察高、低羞怯儿童对快乐-愤怒和快乐-悲伤模糊情绪面孔的知觉偏差和知觉敏感性。结果发现:(1)相对于低羞怯儿童,高羞怯儿童倾向于将快乐-愤怒模糊情绪面孔知觉为愤怒,将快乐-悲伤模糊情绪面孔知觉为悲伤;(2)两组儿童在快乐-愤怒、快乐-悲伤模糊情绪面孔类别界线处的斜率差异均不显著。研究表明高羞怯儿童具有敌意归因偏向和更高的悲伤共情反应,而对快乐-愤怒和快乐-悲伤表情的类别转变不敏感。  相似文献   

18.
组织政治知觉对组织认同的影响及工作投入的中介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00余名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的员工为被试,运用问卷调查方法和分层回归分析对组织政治知觉、组织认同和工作投入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1)组织政治知觉对工作投入和组织认同有直接的消极影响;(2)组织政治知觉通过组织认同的中介对工作投入有间接的消极影响;(3)在组织政治知觉的三个子维度中,只有薪酬与晋升子维度对工作投入和组织认同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363名初中阶段流动儿童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学业自我妨碍在流动儿童个体和群体歧视知觉与学业倦怠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认同整合的调节作用。结果如下:(1)个体和群体歧视知觉正向预测流动儿童学业倦怠;(2)学业自我妨碍在流动儿童个体和群体歧视知觉与学业倦怠关系中起中介作用;(3)认同整合会调节个体歧视知觉、学业自我妨碍对学业倦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王爱平  张厚粲 《心理科学》2002,25(6):645-648
本研究采用RSVP任务考察了在汉字信息加工中间隔效应对重复知盲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1)间隔效应是影响重复知盲效应的主要因素之一。当间隔数较小(或间隔时间较短)时,有较强的重复知盲效应;随着间隔数的增加(或间隔时间的延长),重复知盲效应逐渐减弱;(2)在同一系列位置,第一个重复项R1的正确率远大于第二个重复项R2,这可能反映出注意在重复知盲效应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