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本以其强大的创造力不断丰富现代休闲的物质基础,拓展新的休闲方式和休闲空间,促进了休闲的空前发展。然而,资本逻辑在本质上却是反休闲的:资本的"效用原则"排斥休闲的超验价值与精神关照;资本的"合理性原则"导致休闲时间被"深度利用"而趋向匆忙化;资本逻辑的消费强制催生消费主义休闲;资本逻辑对自由时间的隐形侵占则带来新的"无闲"等等。扬弃资本逻辑是克服休闲异化的最终出路,但在与资本共生的当下,需要权衡资本与休闲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通过对资本设置横向边界,尽可能使休闲复归其本然样态。  相似文献   

2.
万华 《大众心理学》2022,(10):21-22
<正>《人工智能体验》是华东师大版初中信息科技课本第四单元《新技术学习》中的必修内容。近年来,人工智能的研究正在全世界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它也越来越多地融入到了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人工智能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新热点。教育部在2014年提出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2017年8月发布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后者明确要求:“从严格落实德育课程、发挥其他课程德育功能、用好地方和学校课程等方面,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作用。”初中学段,“要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3.
《抱朴子》的“生”“命”其实是平实的,在许多地方并没有我们现代人赋予的神秘,如在《抱朴子》中,“我命在我不在天”的命题,“命”就不是指的命运之义,也不是后世“性”与“命”对举的“命”。仙,也不是指存在于另一个世界的“仙界”,是指人通过以包括服食金丹为主要手段的各  相似文献   

4.
《中国民众宗教意识》一丁梁漱溟在其《中国文化要义》中指出:"几乎没有宗教的人生,为中国文化一大特征。"钱穆的《现代中国学术论衡》也说:"中国自身文化传统之大体系中无宗教。"由此看来,中国似乎没有经过童年梦幻期和英雄史诗期的文明,它一出现在历史舞台上便...  相似文献   

5.
徐俊 《美与时代》2014,(8):100-101
“孤独”是人类的基本处境之一,工业革命的发展使得现代人的孤独感越来越强烈。早在19世纪,美国作家爱伦·坡就在短篇小说《人群中的人》中就形象的表现了身处孤独的现代人,如何在困境中挣扎。爱伦·坡极具洞见的预言了现代人的精神危机。而弗洛姆提出的现代人“逃避自由”的倾向,则是对这种孤独的一种解释。  相似文献   

6.
淳法 《佛教文化》2007,(5):93-94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速、竞争剧烈、工作繁忙紧张、人际关系复杂、困难挫折等,使人的精神负荷加重,心理压力增强。因此现代人要使自己生活得优游稳健、轻松自在、成功幸福,就必须培养“禅定”的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7.
<正> 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新编·自序》(以下简称《自序》)中开头说:在解放以后,我时常想:在世界上中国是文明古国之一。其它古国,现在大部分都衰微了,中国还继续存在,而且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中国是古而又新的国家。《诗经》上有句诗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旧邦新命,是现代中国的特点。我要把这个特点发扬起来。我所希望的,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重写一部《中国哲学史》。冯先生这段话可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冯先生于新中国的胜利看到了祖国的新生和希望,他感叹世界上其他文明古国大部分已经衰微,而中国却继续存在,而且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中国成为古而又新的国家,他称之为“旧邦新命”。这表明冯先生欢迎中  相似文献   

8.
中国哲学关于理性的学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性”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名词。但是,理性一词,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却属罕见,理性是一个来自西方的翻译名词。中国哲学中有没有与现在所谓理性相当的观念呢?回答是肯定的。我认为,《中庸》所谓“德性”,《易传》和《大学》所谓“明德”,就是指理性而言。而宋儒所谓“义理之性”就更与理性相似了。理性的意义、性质与作用,是哲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  相似文献   

9.
《老子》简、帛本与传世本关系的几个“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第一部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著作 ,即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 ,使用“扼要的手段” ,“截断众流 ,从老子、孔子讲起” ,老子遂成为中国哲学史上的第一位哲学家。但老子其人其书 ,却也成为以后中国学术界争论最多的一个问题。此问题在《老子》竹简本、帛书本出土之后 ,仍未得到完全的解决 ,尤其是在竹简本出土之后 ,争论又有了新的局面。2 0世纪二三十年代关于老子其人其书的争论 ,在《古史辨》第四、六册中留下的文字有“三十五六万言” ,其中各种不同的见解 ,罗根泽在第六册的“自序”中列出了二十九种 (包括由宋至清的十种 ) ,归纳…  相似文献   

10.
《哲学动态》对此作了报导。在近年来的《周易》研究中,对于《周易》思维方式的特点,有的学者曾用现代概念,加以概括,认为“动态平衡”乃是《周易》思维方式特点之一。①我们在这里用“分而变的循环”概括《周易》的这种特点,比起“动态平衡”的概括,也许更贴近《周易》,更容易理解。事实上,“动态平衡”之动,在《周易》那里就是具体的“分而变”;没有“分而变”,也就没有动。而“动态平衡”之平衡,就是“循环”,平衡体现在“循环”之中;没有“循环”,也就没有平衡。一、关于《周易》之“分而变”如果承认《周易》为象、数、…  相似文献   

11.
法门寺佛教文化的美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目青山》专栏,大家知道是专登汉地寺院游记一类文章的。游记非得实地去游一通不可吗?自然未见得,中国古人是很讲究神游、卧游的。这中间不仅仅是增加一番高雅情趣,更重要的意义恐怕还在于有可能真正地深入去领会其精神骨髓——这一点对于现代人尤有必要,因为随着闲暇时间的增多、交通条件的改善,实地游历自然也越来越多,但是这种游历往往容易变成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式的“旅游”,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心态节奏很难为之提供真正了解其精神实质、领略其美学价值的空间,这种游历只是“佛教旅游”而已。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阅读来作一番深入其内部的“神游”,也就很有意义了。比如陕西扶风法门寺,近年以“佛骨经济”名世,其佛教本色、美学特征反而不显,本期特意选发了一篇文章申明之。今后在保持以往外在“佛教旅游”报道的同时,拟注意加强对于佛教文化内核的关注,换句话说,关于实地游记与“神游”游记的稿件都欢迎,不知读者朋友以为如何?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中国传统哲学现代意义的发问王树人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意义,决非明确,而有待发问。这里首先碰到的问题,就是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问题,或者说,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意义取决于什么?我认为,传统哲学,只有不经现代人研究,那才是地道的传统哲学;但也只能是一种死的哲学,与现代无关。相反,如果经过现代人研究,那么,传统哲学就会被改变,就不可能是地道的传统哲学,但却可能是一种具有活力的和具有现代意义的哲学。这一点,对于“六经注我”者,自不待言。就是对于标榜回到“本文”的“我注六经”者,也不能例外。只要看看当今问世的一些古代经典今注今译本,就对此不难明了。因此,中国传统哲学现代意义的问题,实质上就归结为有无现代人研究以及现代人如何研究的问题。其次,强调只有现代人对之研究,传统哲学才具有现代意义。这里也发生问题,即所谓现代意义是传统哲学本身所具有,还是现代人的引申?或者是一者兼而有之?我认为,这也是很难说得清楚的。最近在香港《二十一世纪》杂志上看到何炳棣先生对于杜维明先生的批评,以及连带对于整个新儒家的批评。何先生的文章抓住的要点是对《论语》中的“克己”如何理解的问题。何先生认为“克己”就是限制自己。在他看来,杜维明先生把“克己”  相似文献   

13.
1987年是中国现代哲学史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的一年,它标志着中国现代哲学史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一年,是中国现代哲学史研究中专著问世最多的一年。李振霞主编、红旗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哲学史丛书”,包括《中国现代哲学史纲要》(上、下册)、《中国现代哲学史资料选辑》(1—4)、《中国现代哲学史论文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哲学的研究中,相对于“道”来说,“德”是一个被忽视了的重要范畴。被忽视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人们往往视“德”为一个伦理范畴,对于“德”所具有的哲学义蕴则关注不够;二是认为“德”是一个在抽象层次上低于“道”、在产生时间上晚于“道”的概念。但事实并非如此。一方面,从现有的文献来看,“德”字的出现要早于“道”字。迄今为止,在甲骨文中还没有发现“道”字,但“德”在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了多种不同的写法。《甲骨文字集释》收录了“德”的15种写法,《甲骨文编》收录了20种写法。而我们现在见到的最早的“道”字,是在西周早期的…  相似文献   

15.
“功不唐捐”句源于佛教《法华经》,意思是说:世界上没有一点功德是白做的,没有一点努力是白费的;一个人的努力,在我们看不见想不到的时候,它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也契合西方谚语“Pain past is pleasure”,其实就是中国古语中“苦尽甘来”的意思。  相似文献   

16.
《乐记》受到了《荀子》和《易传》的影响,由此形成了两种根本不同的美学观。其中源于《荀子》一系的美学思想以现成性的世界为哲学基础,认为音乐的源泉在于心与物相感,而源于《易传》一系的奖学思想则以生生性的生活世界为哲学基础,认为音乐以生活世界的本体为源泉。在以西方主客二元文化为主导的现代语境中,现代人对源于《荀子》的美学思想有明确的理解,但对源于《易传》的美学思想却发生了十分严重的文化“误读”,以致于多数现代学者将其全盘否定。其实,只有来自《易传》的美学思想才是《乐记》理论的精华,它真正代表了中国美学的精神,是西方传统文化难以解读的中国学术思想,是中国人对世界文明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的古代,并没有“和谐”这个词,但我们时不时地看到“和”与“谐”同时出现在一个句子中,而且大都与音乐有关,例如我们在《左传》读到:“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在《尚书&#183;尧典》又可读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哲学研究的新创获──《中国现代文化哲学》评介李翔海从一定的意义上说,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人文化成”的历史。文化一方面是人类的创造物,另一方面又构成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随着人类对自身认识的不断加深,“文化哲学”也日益成为现代哲...  相似文献   

19.
关于“笑着说”“扛着锄头下地”一类的结构如何进行句法分析,目前还存在不同看法。胡裕树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本)认为是连动词组,举例有:“大家扛着锄头跑来了。”(见该书363页)张静先生主编的《新编现代汉语》则认为是状中词组,举例有:“剑波微笑着启发大家多提意见。”(见该书上册146页)黄伯荣、廖序东二位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对这种现象没有明确表态,但在“连谓式”句型中没有举这种例  相似文献   

20.
冯友兰先生在《新理学》开头就说 :此书“是‘接着’宋明以来底理学讲底 ,而不是‘照着’宋明以来底理学讲底”。冯先生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中又说 :“新的现代化的中国哲学 ,只能是用近代逻辑学的成就 ,分析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概念 ,使那些似乎是含混不清的概念明确起来 ,这就是‘接着讲’与‘照着讲’的分别。” (冯友兰 :《中国现代哲学史》 ,广东人民出版社 1 999年版 ,第 2 0 0页 )张立文教授也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 0 0 0年第 2期上发表了题为《中国哲学 :从“照着讲”、“接着讲”、到“自己讲”》的文章。笔者受冯、张两先生的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