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风》2015,(12)
<正>[中国经济网]近日,重庆一名小学生的"心酸作文"《爸爸看手机》在网上热传:"我的爸爸很爱看手机,每次有空他都会拿出手机来看。有一次,我叫爸爸进来跟我一起看书、玩、画画,可我叫完后,爸爸没听见,还是没有进来,害我叫了很久很久,终于把爸爸叫进来了,爸爸进来的时候还拿着手机……"孩子对"看手机家长"的真实刻画,戳中了很多爸爸妈妈的心。有教师就此做课堂调查,超过1/3的孩子举手表示,家长常常玩手机忽视他们,让人  相似文献   

2.
正如果手机上能够安装一项功能,自动计数一个人一天刷多少次手机屏,这样得出的结果,会把人吓一跳:呀,怎么竟达几十次、上百次?时下有一句流行语:时间都去了哪里。以我的拙见,很多时间去了手机。从手机智能化那一天起,它就开始占有并且支配人们的时间,人们在手机面前,心甘情愿地低下头,手指一次次轻柔地触摸它,其细致与耐心胜过抚慰自己的孩子和恋人,即使滴水成冰的寒冬,站在冰天雪地里,手机的一次轻微震动,也会让人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大学生的手机成瘾和睡眠质量的情况,探讨大学生手机成瘾与睡眠质量的关系,为高校开展提高大学生睡眠质量和身心健康水平的干预项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手机问题使用量表、手机成瘾鉴定访谈提纲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调查唐山市553名大学生手机成瘾及睡眠质量问题的发生率,并综合运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考察变量间的关系。结果 1大学生手机成瘾检出率为8.86%;睡眠问题检出率为22.60%;2在主观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的得分方面,存在性别差异,男生优于女生;在催眠药物得分方面,也存在性别差异,女生优于男生;3入睡时间存在显著年级差异(一年级被试入睡时间得分显著低于二、三、四年级,三年级被试入睡时间得分显著高于五年级学生;4手机成瘾与非手机成瘾大学生在PSQI总分、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障碍5个因子的得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5手机问题使用总分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总分及7个因子: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的得分均呈正相关。结论大学生睡眠质量情况不容乐观,手机成瘾、年级是影响大学生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手机成瘾者睡眠质量低于非手机成瘾者;一年级学生比二、三、四年级学生都更容易入睡;三年级学生比五年级学生需要更长的入睡时间。  相似文献   

4.
正山东小伙儿曹继鹏是一名80后。当众多年轻人拿着手机、指尖滑着屏幕,一页页地刷着微信的时候,他却从中看到了潜在的商机,顺势而为,在微信平台上大做文章,竟然折腾出了千万财富。出生在农村的曹继鹏,从小就爱"折腾",爸爸给他买的电动玩具,没玩多久就被他一一拆开,弄得面目全非。读初中时沉迷于上网、玩手机;高中时背着爸妈开起了网店,专做数码配件批发,没想到毕业时就挣了8万元!爸妈愕然,老师惊讶,高中  相似文献   

5.
《天风》2016,(3)
正[网易新闻]近日,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咨询中心接到一位家长的来电,放寒假以来,尤其是春节期间,高一的孩子小冬几乎拒绝了一切外出访友活动,在家抓住一切机会在手机上抢红包。经过反复的练习,小冬摸索出一套实用的战术,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抢到了一千多元。"我以后不上学了,光靠抢红包就能养活自己。"小冬信誓旦旦的宣言让家长哭笑不得,只得找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寻求帮助。  相似文献   

6.
一、给家长的建议 关心孩子的钢琴学习,关注孩子练琴的效果,这是许多家长都十分重视的一件事情.可以说,在孩子整个学琴的过程中,随着家长的参与,家长所发挥的作用已经越来越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7.
采用中国版10项目大五人格量表、问题性手机使用量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和自我控制量表调查1200名青少年尽责性对问题性手机使用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尽责性能够通过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影响问题性手机使用,但这一路径效应较低;尽责性能够通过时间监控观和自我控制的链式中介作用反向预测问题性手机使用行为的产生。这说明尽责性主要通过时间监控观和自我控制影响问题性手机使用行为。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手机成瘾对其拖延行为的作用机制,本研究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重点考察了注意控制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意志控制的调节作用。以1212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对其手机成瘾、注意控制、意志控制及拖延行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在控制性别、年龄、年级后,手机成瘾对拖延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注意控制能够在手机成瘾与拖延行为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3)手机成瘾对拖延行为的直接预测作用及注意控制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均会受到意志控制的调节。研究结果不仅有利于从注意控制理论及自我调节失败理论的视角理解手机成瘾与拖延行为的关系,而且对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手机为其心理社会适应服务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心理剧《孩子的烦恼》让隔代教育这一话题再次升温,很多家长在肯定这部剧的同时,也思考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老人带孩子确实给家长省了不少事,但由此而激发的家庭矛盾接踵而来,"家和万事兴"一时难以实现,稍不小心火就烧到了孩子身上。专家指出:隔代教育中的问题对孩子未来发展带来的影响不容小觑,年轻家长绝不能撇清自己教育孩子的责任。1.家里学校祖父母出镜频率高最近,校园心理剧《孩子的烦恼》受到家长们  相似文献   

10.
<正>主日礼拜是基督临在的场合,我们岂不是更应该恭恭敬敬、丝毫不敢怠慢吗有一张漫画,描绘的是耶稣复活走出坟墓时,一群人拿着手机拍照。漫画影射了当代人遇到事情忍不住要拍照、发朋友圈,以证明自己的存在的现象。类似的情况在教会生活中也存在。在主日礼拜、圣诞晚会等敬拜的时候,总有不少弟兄姊妹举起手机拍照、录像,并将教会活动的照片、视频发到朋  相似文献   

11.
《天风》2020,(6)
正疫情期间,我没有正常地开展工作,全身心在家陪伴两个小学二年级的孩子接受网课学习。我成了一名没有经过训练就上岗执教的"在家班主任",这是一个突如其来的挑战,我想绝大多数家长都面临这个巨大挑战,会有很多的不适应,甚至完全不在状态。先问大家一个问题:这段时间你有打骂过孩子吗?你有因为教育孩子的事情而气得吃不下饭吗?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回答说"我没有,我们相处得非常愉快"!  相似文献   

12.
家长来信浩浩妈妈来信说,自己的儿子浩浩上二年级了,在家里说话一切都正常,就是见到陌生人或不太熟悉的家长不说话。对他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哄也哄了,什么办法都用过,但他就是不开口。浩浩的爸爸是工程师,妈妈是一名医师,父母性格都偏内向。浩浩小时候白天由外公、外婆带,晚上一直跟父母同住。为了锻炼孩子的胆量,孩子2岁被送到托班,分离哭闹与其他儿童无异,家长没有感觉特别困难,幼儿园4年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浩浩特别粘妈妈,从小不敢一个人去厕所,需要大人陪同;到现在都二年级了,还是不能独立睡觉,需要妈妈陪着才能入睡。  相似文献   

13.
<正>在当代家庭中,你可能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对话,妈妈说:“把手机放下,快去写作业。”孩子说:“不要,让我再玩一会。”父母便会陷入两难的境地,究竟是放任孩子继续玩,还是冒着争吵的风险夺走孩子手里的手机?在各式各样电子设备层出不穷的当下,我们随处可见青少年沉浸在网络世界中的现象。这些设备为他们提供了高效的学习、交流、获取信息的途径,却也在另一方面凭借其高度的娱乐性和成瘾性,成为了家长眼中的洪水猛兽。在他们看来,青少年玩手机会占用大量学习、  相似文献   

14.
<正>有些家长反映孩子进入初中后,不愿与家长交流了;总觉得家长在管制他,抱怨家长不理解自己;开始和家长顶嘴;经常自作主张;为一点小事,情绪起伏很大;嫌家长烦,不希望家长干涉自己的处事自由和交友自由等等。其实,这是孩子进入了青春逆反期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一般在初中阶段,生理和心理发展很快,独立意识增强,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增加,就出现父母不让做的他偏做,跟父母和老师对着干。那么什么是逆反心理呢?  相似文献   

15.
当前,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很多家长从小就宠爱子女,社会环境所处不同也就带来社会风气不同,虽然手机方便了家长与学生的联系,但却严重地影响了学校的管理和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16.
<正>家长来信:我有一女儿今年刚上初一,开学只上了一个月就因为手机被老师没收而不愿去上学了。家人同学老师劝说都无效。她自己说手机没收不是辍学的原因,那只是个导火索,早就有不上的想法。孩子学习还是不错的,学习没有压力,但她认为自己胖,同学们都很苗条,自己心里接受不了,所以每天放学回来就阴个脸,还经常偷偷地哭。她身高160厘米体重60公斤,按常理不是很胖,但是她就是总在心里想着这事,现在都没有办法  相似文献   

17.
范书恺,1999年12月出生,5岁上四年级,7岁上初中,未满14岁进入清华大学,是年龄最小的清华新生。父亲说:“孩子其实也没什么特别,主要就是不迷恋电视、手机、电脑,而学习上从没松懈过。”有资料显示,现在的孩子每天看电视、玩电脑游戏的时间平均每天4小时,这样书恺每天就比别的孩子多学习4小时。  相似文献   

18.
康先生信箱     
康先生: 我是一个10岁孩子的父亲,特地向您请教如何管教孩子的问题。 我的孩子从小就很聪明,我想一定要让他成大器。可是自从他上学后越来越让我失望了。现在已经三年级了,成绩逐年下降。孩子也变得越来越贪玩,每天都得让我和他母亲逼着他写作业,而且大多数时间都是应付了事。看着孩子如此“无药可救”,我也痛苦不堪。您说,我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9.
每个家长都会深切体会到培养孩子成长的艰辛,但是,如果家长能够了解孩子在成长发育过程中有哪些阶段是关键的转折点,在这一时期要重视哪些问题,进行哪些科学的训练和培养,那么,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心理门诊或咨询电话中,我们发现某些年龄段的孩子特别容易出问题,例如,3岁以前的孩子多见任性、发脾气、不愿上幼儿园、胆小、多动等问题;六七岁的孩子常见不适应学校生活,上课坐不住,爱做小动作等,但学习成绩还能凑合;八九岁(三年级)是咨询学习障碍问题最多的年龄段,那些在早期仅发现是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到了这个阶段则开始出现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20.
杜睿 《美与时代》2005,(3):91-92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很多家庭拥有了一架钢琴,为的是陶冶孩子的性情,培养孩子基本的艺术修养,使其具有杰出的才能和高尚的情操,这也是天下父母们共同的、热切的期望.为了使孩子的艺术天分得到正确的引导,培养孩子在音乐的道路上成才,家长每周要接送孩子上老师家学琴,回家后提醒孩子练琴.但如果父母没有参与到音乐教育中,那音乐教学不可能完成,更不可能成功.因为学生一周不过上一次课,其余时间都在家长的指导下练习,所以家长应积极参与教育活动,他们也应做"家庭教师",这是孩子学习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现仅就家长在孩子上课、练琴中的作用略谈一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