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行中小学心理适应性研究与实验的过程,也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修养的过程,只要教师从学生心理角度去研究问题,找出适合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方法,遵循教育规律,持之以恒,就会提高教育效果。通过实践表明,只要让学生在一种“和谐、竞争”的氛围中学习,就会激发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同时,教师给予科学的教育方法,就会使学生克服依赖性,增强毅力,提高独立性。  相似文献   

2.
对中学生的人格建构与学校适应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会昌  张红梅 《心理学报》2007,39(1):129-134
以乔治·凯利(George Kelley)的个人建构理论为基础,采用他发明的角色建构库测验,辅以学生学习适应性测验、压力应对测验并收集学生学习成绩,考察中学生人格建构复杂性与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对象为从初一到高三的512名中学生。结果发现:(1) 中学生人格建构复杂性与学习成绩、学习适应性和压力应对存在显著相关。人格建构复杂性高的学生,学业成绩较好,适应学校生活的能力比较强;人格建构复杂性低的学生易采取“幻想”、“逃避”等消极压力应对方式。(2) 多元分析证明,在同时考虑到年级、性别、学习适应性和人格建构复杂性等因素时,人格建构复杂性对学习成绩的贡献大约为2.8%。(3) 中学生人格建构复杂性通过三种途径对学习成绩产生影响:其一,人格建构复杂性直接影响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其二,以学习适应性为中介间接影响学习成绩;其三,以消极压力应对、学习适应性为中介变量,间接影响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是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学业,提高和发展多方面能力,形成健康人格,成为高素质人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学校教育工作者、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本研究就是要调查了解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现状,探讨男女学生学习适应性有无差异,学习成绩优良与不良学生学习适应性有何区别,以便寻求影响学生学业不良的主要因素,为培养提高学生学习适应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科学深入地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心理学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是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学业,提高和发展多方面能力,形成健康人格,成为高素质人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学校教育工作者、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本研究就是要调查了解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现状,探讨男女学生学习适应性有无差异,学习成绩优良与不良学生学习适应性有何区别,以便寻求影响学生学业不良的主要因素,为培养提高学生学习适应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科学深入地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心理学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小学生学习适应性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本研究主要通过运用测验法考察了330名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发展,结果表明,二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显地好于三、四年级的学生;男、女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差异显.不同成绩的学生学习适应性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进行中小学心理适应性研究与实验的过程,也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修养的过程,只要教师从学生心理角度去研究问题,找出适合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方法,遵循教育规律,持之以恒,就会提高教育效果。通过实践表明,只要让学生在一种“和谐、竞争”的氛围中学习,就会激发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同时,教师给予科学的教育方法,就会使学生克服依赖性,增强毅力,提高独立性。  相似文献   

7.
农村初中生学习适应性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研究运用测量的方法考察了 3 86名农村初中生学习适应性的发展。结果表明 ,初一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显著地好于初二、初三、初四的学生 ;男女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差异显著 ;在“学习态度”、“学习技术”、“学习环境”、“身心健康”四个分测验中 ,年级差异非常显著 ;优等生和差生在学习适应性上也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师生关系与中小学生学校适应性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师生关系作为儿童人际关系的一部分,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对儿童的学校适应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运用问卷法、访谈法等对6个年级867名中小学生进行测查,以了解中小学生师生关系对学生学校适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中小学生学校适应性与师生关系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2)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学校适应性的重要因素。其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亲密性、主动性、合作性;年龄也影响学生的学校适应性,但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9.
一、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兴趣是每一个人自身的倾向,教学家曾说过“成功的教育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对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产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能产生直接的影响。学生一旦对本学科的知识产生兴趣,他就会愿意而且更深入的去学习、去探究、去创新。遇到困难时他会去钻研,或者通过各种途径去解决。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了解,  相似文献   

10.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种种否定的情绪体验。如,愤怒、恐惧、焦虑、抑郁、嫉妒等,他们对学生的学习以及人格发展会产生重要影响。其中考试焦虑是一种常见的情绪反应。考试焦虑是学生对考试情境的一种紧张的、类似担忧的反应。产生考试焦虑的原因,从客观上说,是学生面临的考试相当重要,考试难度过高;从主观上说,是学生自认为应付考试把握不大,预感个人自尊心会受到威胁。  相似文献   

11.
学科教学策略对高中生学习适应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自然教育实验法,探讨学科教学策略对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学科教学策略的运用,有效地提高了优秀生和普通生的学习适应性的整体水平;(2)学科教学策略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其中学习独立性、学习计划性、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最为明显;(3)学习适应性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科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12.
该研究采用“适应性学习模型问卷”调查了北京一所高中52名超常学生和84名普通学生,研究结果表明:1)从总体情况看,学生中存在两种动机模型,一种是适应性动机模型,另一种是非适应性动机模型;2)与普通班学生相比,超常班学生的动机模型更倾向于适应性动机模型,同时,学校和家庭对超常班学生更为民主,更强调掌握目标;3)在高一到高二阶段,超常班学生的动机模型发生了负面变化,超常班高二学生与高一学生相比更倾向于非适应性的动机。这种超常班学生的消极变化与学校在高二阶段对超常班学生强调表现目标有关。本研究认为超常班学生比普通班学生更倾向于采用掌握目标,具有适应性动机模型,但是如果学校强调表现目标,超常学生易于向非适应性的动机模型转化。  相似文献   

13.
对于母语为非汉语的学习者来说,学习汉语时语音学习是最为重要、最为关键的一部分。罗马尼亚语在历史上曾受到古斯拉夫语、土耳其语、希腊语、意大利语、法语、俄语等的影响,汉语中的语音一些是罗马尼亚语没有的,汉语的送气音、汉语的声调也是罗马尼亚语所没有的,这就造成了罗马尼亚学生在学习汉语语音方面会遇到一些困难。声调的发声训练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发音器官肌肉运动的训练。发声时,声带肌肉越紧张,声调越高;声带肌肉越松弛,声调越低。所以在教授声调时,用浅显的语言告诉学生掌握声带的松紧来发出相应的调值会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相似文献   

14.
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学生获得知识、能力、情感、意志都是围绕学生心理变化的、思维流程不断递进的发展过程,而一步步进行的。通过激发兴趣、指导自主学习、培养创新意识,加强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初一学生人格特征、学习适应性与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中学生个性测验量表》和《学习适应性测验量表》为研究工具,以320名初一学生为被试,探讨初一学生个性因素、学习适应性与学习成绩的关系。结果发现,初一学生的个性特征、学习适应性与学习成绩都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初一学生的个性因素中自控及情绪性因素和智力性因素对其学习成绩具有更好的预测作用,学习适应性因素中学习期望和家庭环境对其学习成绩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研究同时认为,个性特征与学习适应性对初一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可能是非常有限的。  相似文献   

16.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利用原有的认知结构与从环境中接受的感觉信息相互作用、并主动建构新的信息的过程。而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知识受日常生活经验的影响较大,加之年龄较小,生理、心理还不够成熟,往往会凭借自己的感性认识、经验得出结论;再加上初中学生知识面相对较窄,经验较少,思维简单,又经常把事物的非本质属性当作本质属性。在这样情况下,初中生就会经常出现一些不太科学的前概念,这些前概念在课堂的教学和平时的作业练习中常常会暴露出来。下面我就介绍一下我对平常教学中碰到的学生的不科学前概念的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17.
应用冯廷勇等人2006年编制的大学生学习适应性量表,对地方本科师范院校楚雄师范学院300名大学新生进行学习适应性状况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学新生的学习适应性状态总体水平偏好;在各人口学变量的对比中,学习态度和教学策略的适应性农村学生优于城镇学生;在性别上对比上,学习态度和环境因素适应女生略优于男生,但差异没达到显著水平;在不同专业对比上,教学模式、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文科优于理科,在不同民族比较上没发现显著差异。在这些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日常性学业弹性是指学生积极适应并成功应对日常学习中典型学业挫折、挑战和困难的能力,其"弹性"体现为学生的学习投入、适应性应对方式和学习坚持性三个方面的动态作用过程。测量方式主要包括Martin等人从能力角度的测量和Skinner等人从过程角度的测量。对日常性学业弹性具有重要催化作用的因素主要包含积极的学习动机,适应性的情绪和人格特征,以及良好的师生和同伴关系。日常性学业弹性对学生的学业表现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讨日常性学业弹性的概念内涵、作用机制和神经生理基础,关注其促进因素和抑制因素的共同作用,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与提升措施。  相似文献   

19.
学生适应性动机模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适应性学习模型问卷”调查了北京市三所中学和一所大学431名被试,结果表明:(1)在学生的成就动机系统中存在着两组目标,其一是掌握目标;第二组包括业绩目标、成人赞扬目标和消极同伴赞扬目标。前者与适应性行为(如深度加工策略、对学校的积极情感、对学校和班级的归属感等)有非常显着的相关,后者与非适应性行为(如学业焦虑、回避努力和自我价值保护等)有非常显着的相关;(2)学校的文化环境比学校的类型、性质在学生的目标定向中有更大的影响;若学校强调任务目标,学生则采用掌握目标定向,表现出适应性行为;若环境(学校、家庭)过于强调业绩表现、能力比较,学生的目标定向则会追求赞许,表现出非适应性行为;(3)本研究初步提出了青少年适应性学习模型的构思并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20.
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适应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学生获得知识、能力、情感、意志都是围绕学生心理变化的、思维流程不断递进的发展过程,而一步步进行的。通过激发兴趣、指导自主学习、培养创新意识,加强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