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未来定向是指人们如何看待自己的未来,目标,希望以及期望,未来定向往往与青少年的积极的结果联系在一起。未来定向的研究领域涉及对个人有重要影响的生活领域,个人的学习,工作,娱乐,分析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社会地位的个体其未来定向存在的差异;讨论了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差异;探讨了个体的同一性发展,自我探索,自我承诺水平,自我效能感,内在控制感等与未来定向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未来定向是指人们如何看待自己的未来,目标,希望以及期望,未来定向往往与青少年的积极的结果联系在一起。未来定向的研究领域涉及对个人有重要影响的生活领域,个人的学习,工作,娱乐,分析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社会地位的个体其未来定向存在的差异;讨论了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差异;探讨了个体的同一性发展,自我探索,自我承诺水平,自我效能感,内在控制感等与未来定向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文化取向是个体对宏观文化观念的内化,包括垂直和水平维度的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取向,其中垂直维度强调等级关系和竞争,水平维度强调平等。自我客体化是指相较于自我的其他方面个体更看重自身外部特征。研究旨在探讨文化取向与自我客体化的关系以及显性自恋在其间的中介机制。采用问卷法对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垂直个人主义与自我客体化正相关,垂直集体主义、水平个人主义和水平集体主义与自我客体化负相关;(2)垂直个人主义和垂直集体主义通过显性自恋的部分中介效应对自我客体化产生影响。这些结果表明,除外部环境外,个人层面的特点也会影响自我客体化水平。  相似文献   

4.
研究小额信贷女性受众自我感知到的由信贷带来的社会地位的提升特点以及不同教育程度、户籍、年龄的差异。编制并使用《妇女自我感知社会地位提升问卷》,对天津市18个区县162名获得小额信贷的女性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小额信贷女性受众自我感知社会地位提升主要体现在家庭成员关系以及个人社会效能感方面;高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女性在自我感知社会地位各维度的得分较高;非农业户籍女性社会地位提升感知没有显著的年龄差异,而农业户籍女性年龄差异显著,体现在社会地位总分及个人社会效能感方面。以上结果表明,小额信贷后女性受众自我感知到社会地位有明显提升,但不同教育程度、户籍、年龄的女性有一定的差别。  相似文献   

5.
社会阻抑是指长期的、蓄意地妨碍个体积极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持,影响个体在工作上的成功及良好名誉的行为.文章在介绍社会阻抑概念和测量的基础上,综述了社会阻抑在心理健康、自我效能感等个人层面和组织氛围层面的消极影响;接着阐明了个体对社会阻抑行为的实施和反应一方面受到人格、认知等内在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到社会情境、社会支持等外在因素的影响.未来研究需进一步加强对社会阻抑概念、测量、研究方法、影响因素等方面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6.
工作旺盛感是个体在工作中同时体验到活力和学习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衡量个体成长与进步的标尺。旺盛感的社会嵌入模型和个人成长整合模型为旺盛感研究提供了理论框架,反映出个体的自我决定和自我适应机制,并揭示出旺盛感的重要前因和结果。影响工作旺盛感的前因变量包括情境特征和工作资源,而旺盛感结果变量则包括员工绩效、满意度、组织公民行为、健康、创新和适应行为等。开展工作旺盛感的研究有利于组织和个人的可持续发展,但由于该领域较新,其理论和实证研究亟待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工作场所中员工创新的内驱力:员工创造力自我效能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我效能感在创新领域具体运用后,发展为创造力自我效能感, 是指个体对创造成功的信念。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教育领域。随着员工创新在组织创新中地位提升, 研究者发现, 对创新成功所抱有的信念是支撑员工将创新行为实施到底的重要内在力量, 创造力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开始向组织领域拓展。文章对创造力自我效能感在组织领域的最新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了影响员工创造力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因素:领导支持、工作的复杂度等;提炼了员工创造力自我效能感与员工创新的关系, 说明员工创造力自我效能感无论是作为员工创新心理的一个维度, 还是作为一个独立变量在个体创新机制中起中介或者调节作用, 均与员工创新紧密相关; 最后, 提出下一步的研究需要对员工创造力自我效能感的测量以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 为管理实践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罗文豪  王尧 《心理科学进展》2022,30(10):2177-2193
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新经济背景下, 自我领导对组织和个人都有更为积极的价值。然而, 已有的自我领导概念与研究局限于控制理论, 实证考察多限于单一层次, 且未能充分揭示自我领导的驱动机制。首先拓展自我领导的概念内涵, 并开发新的测量工具。在此基础上, 分别构建个体自我领导的跨层次驱动机制和多层次垂滴模型, 并尝试探究个体特征、领导因素、组织情境因素和工作特征等对于个体自我领导的影响。由此, 有望为自我领导提供更为丰富、准确、更新的内涵与测量, 深化个体自我领导形成的驱动机制及边界条件, 也有助于组织实践中有效激发自我领导。  相似文献   

9.
自我监控是与人际互动密切相关的人格特质。在群体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中,自我监控不仅影响个体的人际交往质量,同时也作用于群体内部的互动;并且,自我监控的作用可能随着群体的发展而发生动态变化。为探究上述设想,本研究针对32个大学新生寝室进行了一学期的跟踪调查。结果表明,在个体层面,个体自我监控水平促进群体成员对该个体的积极情感,并进而间接促进其在群体中的地位获取(个体地位和友谊网络中心度);在群体层面,群体自我监控水平促进群体成员间的凝聚力,并进而间接促进群体在合作中的绩效表现。此外,个体自我监控水平对他人积极情感的影响存在时间效应,具体而言,其正向效应随着群体发展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强。本研究揭示了自我监控对于个体和群体发生影响的机理,对于自我监控理论以及地位等相关领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王重鸣  徐小军 《应用心理学》2007,13(2):115-118,124
本论文以国家公务员为对象,从背景、核心自我评价和组织文化的层面来探讨公务员绩效评估公平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公务员个人属性变量上,性别、职级、收入、工龄和年终绩效等级对绩效评估公平性上存在显著影响;单位组织文化各因子特别是诚信公正因子对公务员绩效评估公平性的影响最大,核心自我评价各因子对公平性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师范学生自我价值感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顾海根 《心理科学》2002,25(2):217-218
自我价值感(feeling of self-esteem)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认知和评价作为客体的自我(me)对社会主体(包括群体和他人)以及作为主体的自我(I)的一种正向的自我情感体验.它是一种稳定的人格倾向,对个人的认知、情绪和行为产生一种弥散性影响,与健康人格有密切关系。国外对自我价值感有不少研究,如Roseaberg(1965)编制了自我价值感量表,Pelham等人(1989)提出自我价值感是由个人在某些特殊领域或重要领域的自我评价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
与现实自我相对,网络自我是个体在网络世界中的自我。在网络生活日益普及的今天,探讨网络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自我身份、外形及人格等方面的研究,可以得知网络自我在一定程度上是现实自我的虚拟投射,但对于一些容易受到社会评价的特征,个体会对网络自我进行适度的理想化。同时,网络平台属性以及用户个人特征都会影响网络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关系。未来研究可以结合不同平台与场景、多种研究方法、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对网络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关系进行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3.
初中生同伴群体交往与自我同一性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秋玲 《心理科学》2008,31(6):1524-1526,1498
使用社会认知地图(SCM)与自我同一性状态客观测量的标准化同卷(EOM-EIS-II),对初中生群体交往与自我同-性发展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初中生普遍存在群体归属需要,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从属于一个或多个群体.(2)群体类型不影响自我同-性发展,班级内不同群体类型间,个体的自我同-性状态不存在显著差异.(3)群体内的个体地位影响自我同-性发展,处于群体中不同地位的个体.其自我同-性状态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自发社会比较中的威胁效应及自我平衡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晓燕  迟毓凯 《心理学报》2012,44(12):1628-1640
个体通常利用社会比较进行自我评价, 而比较对象的选择及其对个体自我的影响是一个内隐的过程, 研究基于选择通达理论, 通过三个实验考察了个体自发比较时威胁效应的来源及其消解, 结果表明:(1)威胁效应来源于自主条件下比较对象的选择。个体在比较后的自我评价过程中激活了周围优秀人物的信息, 比较后自我评价水平降低, 引发社会比较的威胁; (2)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个体在比较后存在威胁“泛化”现象, 不论操作任务是否与自我相关, 均会出现社会比较的威胁效应; (3)与周围优秀人物进行比较所导致的威胁效应, 可以通过自我肯定策略得以缓解, 使个体的整体自我系统重新恢复平衡。  相似文献   

15.
凌斌  段锦云  朱月龙 《心理科学进展》2010,18(10):1580-1589
工作场所中的心理安全感是一个多层面(个体层、团体层、组织层)的认知型构念,它指的是个体在如实表现自我时,相信其自我形象、地位和职业生涯等不会受到负面评价的感知,也是个体在群体、组织和人际交互中能够感受到安全的共享信念。个体特征、人际关系质量、群体活动与结构、领导特征等对员工心理安全感具有预测作用。而心理安全感对员工的学习行为、进谏行为、创新、工作敬业度和工作绩效等有着积极影响。未来关于心理安全感的研究需加强对结构测量等方面的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地位的等级差别是所有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与地位有关的适应性问题并进化出了相应的“地位追求”模块。进化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社会地位的提升极大地促进了男性的繁殖成功,即地位较高的男性往往能得到更多更年轻美貌的女子。社会地位也影响了个体的认知推理,并引发了多种不同的情绪。另外,有研究发现,人体内的睾丸激素和5一-羟色胺与社会地位存在着某种相关。  相似文献   

17.
权力,作为一种不对等的资源掌控,受到个体当前目标的影响,既可能促进个体的亲社会行为发生,也可能抑制亲社会行为的产生;其中,选择性注意与社会距离在该过程中起到了中介作用。实际中,可以从个人、制度及文化三个层面提升高权力个体的亲社会导向目标以增加其亲社会行为。未来研究应探讨不同权力类型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重视区分权力与地位的不同作用,加强对文化等因素的关注与研究,并进一步从群际角度探讨权力与亲社会行为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任曦  王妍  胡翔  杨娟 《心理学报》2019,51(4):497-506
高互依自我构念个体以社会角色来定义自己, 更看重自己的社会关系; 社会评价威胁是诱发个体社会心理应激反应的重要情境因素, 然而高互依自我构念个体在心理性应激情境中是否会表现出更高的应激反应, 以及社会支持是否会缓解高互依自我构念个体的急性心理应激反应还不可知。本研究以特里尔社会应激测试为范式, 以主观应激报告、心率和唾液皮质醇作为应激指标, 使用自我构念问卷测量个体互依自我构念水平, 将健康大学生被试随机分配到自我支持启动组和社会支持启动组。结果发现, 互依自我构念水平正向预测个体在应激情境中的皮质醇水平增加量; 同时, 相比于自我支持启动, 高互依自我构念的个体在经历社会支持后有更低的唾液皮质醇变化量。研究结果提示, 社会支持对高互依自我构念个体的急性心理应激反应起到了良好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9.
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是依据社会和个体的关系作出的一种道德分类。社会道德也称群体道德 ,指社会实际的道德状况。个体道德也称个人道德 ,指个人实际所具有的道德或品行。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既相互区别 ,又相互联系 ;既相互对立 ,又相互统一 ;同时还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社会道德是由每个人的个体道德有机结合的统一体 ,没有不包含个人、与个人道德不相关联的社会道德。个体道德是社会道德有机体中的一分子 ,没有脱离社会、与社会道德毫不相关的个体道德。现实生活中 ,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的许多问题 ,既有历史留给我们需要进一步解读的问题 ,…  相似文献   

20.
社会阶层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的前沿领域,是指由于经济、政治等多种原因而形成的,在社会层次结构中处于不同地位的群体,这些群体之间存在着客观的社会资源(收入、教育和职业)的差异,以及感知到由此造成的社会地位的差异。基于社会认知视角的社会阶层理论认为,处于同一阶层中的个体,由于共享的经历,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认知倾向,低阶层者是情境主义的,高阶层是唯我主义的。大量的实证研究进一步证实,环境所导致的认知倾向差异,使得高低阶层这在感知自我、他人和社会的方式存在显著的不同。而阶层的流动性对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影响以及本土化的社会阶层心理学研究是需要未来深入探索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