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间知觉的注意调节:一项ERP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双任务实验范式探讨时间知觉注意调节的动态过程。通过指导语使被试按照比例将注意分配到声音刺激的时间属性与音调属性上,形成对时间因素不同注意程度的五种注意条件,同时记录反应时、错误率和事件相关电位数据。对峰值分析发现,P2注意条件主效应不显著,但多重比较时T(只注意时间)与P(只注意音调)条件差异显著;对CNV平均波幅分析,发现注意条件主效应显著,随着分配在时间属性上的注意的减少,其波幅逐渐降低;对T与P条件的差异波地形图分析发现,波幅最大的区域位于额叶、中央区和顶叶;该差异波的偶极子定位于辅助运动区(额上回、额中回)和顶下小叶。以上结果表明,P2阶段存在时间信息加工;CNV反映时间知觉的注意调节,时间知觉中存在控制加工应该以CNV的出现为指标;辅助运动区可能为时间知觉的核心成分,具有跨通道效应;顶下小叶也与对时间的注意有关,但并不是特异性的。本研究不支持Lewis提出的 “自动”与“认知控制”计时系统理论中 “秒”为两系统分界点以及辅助运动区只属于“自动计时系统”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时间心理学的新探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时间是心理过程的存在方式,也是人格特征的存在方式。本文在综述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时间心理学研究的最新领域和热点问题进行了探索,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时间知觉与意识,主要研究时间知觉和意识过程的关系,特别是探讨意识过程的时限和时间整合问题;(2)时间认知的脑机制,主要利用事件相关电位和脑成像技术探索时间信息加工的时程和功能定位问题;(3)时间人格研究,主要探讨时间洞察力的内涵和时间管理倾向的理论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3.
音乐知觉期待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知觉期待是音乐时间知觉过程中重要的心理现象,它直接影响音乐作为时间艺术的本质特性。文章主要探讨了和音乐知觉期待相关的以下几方面问题:音乐知觉期待存在的范畴,音乐知觉期待依靠音乐元素的四种期待率,音乐知觉期待存在的两种类别和采用的五种研究范式,音乐知觉期待研究的主要领域(神经生理机制、记忆和启动效应等方面),以及音乐知觉期待通过音乐时间知觉和时间估计对音乐时间操作的影响。展望该领域今后研究的方向,可以认为,对音乐知觉期待的心理特征和存在条件在音乐时间操作中作用的进一步研究,将在很大程度上揭示音乐时间操作中的普遍现象——计时偏差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4.
标量计时模型为人类时间知觉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框架和研究范式, 它采用信息加工的观点, 包含时钟、记忆和决策三个阶段。时间二分任务是在标量计时模型的框架下研究时间知觉和加工的理想范式。它要求被试对时距进行与标量计时模型相对应的多阶段操作, 包含了时间知觉所涉及的各个过程, 能有效测量主观时距和时间敏感性的变化。通过这个范式, 研究者发现, 除了任务参数, 年龄和疾病都会影响人的主观时距和/或时间敏感性。这些时间二分任务的实验结果促进了标量计时模型的发展, 最近提出的两阶段决策模型和差别模型分别以不同的方式对标量计时模型进行了修正, 并解释了参数设置的影响和计时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5.
扫视是一种在两个注视点之间快速移动的眼部运动,它有助于将任务相关信息移动至中央凹进一步加工。然而扫视也会导致视觉时间知觉扭曲,从而出现空时距压缩、时序倒置及实时距膨胀。扫视导致的空时距压缩和时序倒置可能源于潜伏期缩短、时间关系错误编码及预测性重新映射;实时距膨胀则可能由于扫视提前了目标位置视觉刺激的开始时间。探究扫视对时间知觉的影响有利于了解大脑加工不同类型时间信息的差异并厘清时间扭曲的发生阶段。  相似文献   

6.
时间知觉和关联负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联负变化(contingent negative variation, CNV)被认为是与时间知觉过程有关的ERP成份。有关研究发现,CNV波幅会随着时间知觉到的长度和时间知觉的准确性而发生变化;CNV波幅的潜伏期与时间比较的判断决策过程有关;时间知觉中所诱发的CNV的脑内源存在历时性激活的特点且存在半球效应。为了进一步揭示时间知觉的神经机制,还需要结合具有高空间分辨率的脑成像技术和神经心理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老年人的跨期选择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时间知觉是影响跨期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目前从时间知觉的角度来探讨老年人跨期选择的研究比较有限。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之上,试图分析时间知觉的随龄变化如何影响老年人的跨期选择。具体而言,本文从时间长度知觉、时间成本知觉以及时间知觉相关心理动机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并指出了时间知觉视角的局限性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影响时间知觉差异性的一些因素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探讨了影响时间知觉差异性的因素,结果表明:1.7岁儿童的长、短时距再现的准确性明显低于中、青年及老年人;中、青年与老年人的时间知觉差异不明显;2.中青年和老年人能有效地运用时间标尺,7岁儿童大多数还不会使用时间标尺;3.对短时距的再现偏于高估多,而对长时距再现则偏于低估多;4.儿童和中、青年女性的时距再现优于男性,但老年男女的结果差别不大;5.不同感觉通道、不同呈现方式对时间知觉未见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情绪对时间知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情绪唤醒度和愉悦度对时间知觉的影响及其机制.以53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中国情绪图片系统为情绪诱发材料,使用时间两分法和泛化法考察唤醒和注意机制对时间知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短时距下,(1)唤醒度和愉悦度对时间知觉的影响可能是独立的,两个实验中交互作用都不显著;(2)情绪主要通过唤醒机制影响时间知觉,被试在高唤醒情绪下知觉到的时间显著长于在低唤醒情绪下知觉到的时间.  相似文献   

10.
将10 Hz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施加于右背外侧前额叶皮质(r DLPFC),探讨该区域在时间加工模型中的作用。实验一采用时间复制任务,通过比较基线和后测条件下时间估计行为的差异,探究高频r TMS离线施加于r DLPFC之后对时间知觉的影响。实验二采用毫秒和秒两种范围的时距,探究r DLPFC在不同范围的时间知觉中的作用。结果发现r TMS施加于r DLPFC导致对1.5 s高估,对600 ms的估计无显著影响,提示r DLPFC在涉及工作记忆加工过程的秒范围的时间知觉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已有研究发现高权力感会使个体更耐心,更偏好延迟的大奖励。本研究假设高权力感导致耐心也会体现在时间知觉上,并且时间知觉是高权力导致耐心的心理机制。研究通过考察权力感对时间知觉与跨期决策的影响,以及时间知觉的中介作用对此假设进行了检验。实验1通过回忆法启动权力感,检验权力感对时间知觉的影响;实验2采用角色扮演法启动权力感,考察权力感对跨期决策的影响,并检验时间知觉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相比低权力感,高权力感个体感觉时间过得更快,进而使个体在跨期决策中更偏好延迟的大奖励,权力感并不直接影响跨期决策。研究揭示了权力感对时间知觉的影响,为权力感影响耐心行为的解释提供了时间知觉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2.
初步探讨毫秒范围内,客体信息保持对时间知觉的影响。实验一发现,知觉到的时间不受记忆负荷的影响,但当保持时间短时,低负荷的反应时低于高负荷的反应时;实验二仅要求被试完成时间知觉任务,发现知觉负荷异于记忆负荷对时间知觉的影响。结果说明,客体工作记忆保持对时间知觉的影响受到工作记忆资源的调节。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从动机角度探讨两种特定的威胁性情绪(愤怒、恐惧)对时间知觉的影响。分别采用情绪面孔图片(实验1)和身体图片(实验2),通过时间比较任务(实验1、实验2)和时间估计任务(实验3),均发现了时间知觉在愤怒和恐惧这两种威胁性情绪影响下的差异:与中性情绪相比,愤怒引起主观时间变短,恐惧引起主观时间变长。研究揭示了情绪动机对时间知觉的影响,趋近动机下主观时间变短,回避动机下主观时间变长。  相似文献   

14.
陈海贤  何贵兵 《心理科学》2012,35(4):862-867
通过直接测量近期和远期选择中备选项激活的情绪、间隔的时间知觉及对备选项金额差异和时间间隔的重视程度,以探究跨期选择中偏好反转产生的心理机制。结果表明:(1)近期选择中,备选项激活的情绪强度差异显著,而远期选择中两者的差异不显著;(2)近期和远期选择中,情绪强度差异和时间知觉差异能够预测偏好反转的发生。研究结果支持了偏好反转的情绪激活差异假说和时间知觉差异假说。  相似文献   

15.
视觉运动信息加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研究者们用不同的方法,分别从各自的角度来研究这一过程,同时也建立了一系列模型。其中早期模型通过研究昆虫和兔子等动物的视觉特征,从神经生理学的角度来描述视觉运动信息加工过程(Reichardt和Barlow等的模型);在早期模型基础上,近期模型则采用较为复杂的数学计算,把运动信息量化,以便能够在计算机上实现。这些模型包括时间协变模型、空间-时间梯度模型、线性运动感受器模型和空间-时间能量模型等。  相似文献   

16.
时间知觉理论和实验范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凤四海  黄希庭 《心理科学》2004,27(5):1157-1160
回顾了时间知觉界定上的纷争.在分段综合的框架下考察了时间知觉的内涵.并基于生物模型、认知模型和综合模型对时间知觉的理论解释进行了讨论,还分析了时间知觉的实验范型.进一步指出分段综合取向对时间知觉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1引言与颜色视觉一样,运动视觉也是视觉系统的一个基本维度,为了适应环境,所有动物都有这样的机制。运动视觉可以提供运动物体某些方面(如形状、质地等)的信息;也可以提供一些线索来帮助观察者搜索或进行准确地深度与距离判断。因此,知觉运动的能力影响着人对视觉经验的解释。运动信息加工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2视觉运动信息加工2.1加工机制在较高等动物的视觉系统中,视网膜及外侧膝状体(l。GN)内没有特定的运动党察细胞。运动党察发生在网膜和LGN对视觉信息加工之后。但,在视网膜和l。GN内存在两类与运动觉察有关…  相似文献   

18.
探讨面孔整体性加工方式下结构信息和特征信息加工之间的关系。通过聚焦窗口技术在结构信息和特征信息的权变过程中考察二者对面孔整体性加工的影响, 从而进一步确定两类信息的加工关系模式。结果表明: 面孔以整体的方式进行加工; 结构信息加工系统和特征信息加工系统两者并行存在, 在当前实验任务中两类信息加工之间为竞争关系; 面孔以结构信息加工为主还是以特征信息加工为主取决于两类信息在当前任务中提取和加工难度。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数量加工对时间知觉的单方向干扰效应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关于该效应的认知和神经机制的研究却缺乏深度的文献梳理和理论分析。本文从抽象数量、数字符号等认知加工如何干扰时间知觉的角度,系统总结了近期数量加工单方向影响时间知觉的研究进展;并在对相关文献加以梳理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该效应可能的认知和神经机制,并提出若干未来研究的设想。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佤族大学生的跨期决策偏好,本研究采用多领域的跨期决策任务,通过对比佤族和汉族大学生跨期决策和时间知觉特点,探讨了民族文化对不同领域延迟折扣的影响,以及时间知觉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金钱领域中,佤族与汉族之间的延迟折扣率无明显差异;而在健康和环境领域中,佤族延迟折扣率显著低于汉族,更偏好将来更大的收益;佤族的时间知觉显著小于汉族,并且时间知觉在民族和各领域延迟折扣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