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劳里 《佛教文化》1995,(3):12-14
(续上期) 抽象与具象 在美术家面前谈这个题目,有点班门弄斧之感。不过我想说的只是个人通过学佛后对艺术的一点认识,也就不揣浅薄了。 我觉得就画来说都是“抽象”的。因为落到纸上的型象无论如何,也只是用线条。  相似文献   

2.
儿子9岁。明年上四年级。我想,我有责任告诉他一些事情。其实我早已这样做了。儿子爱画。于是有朋友送来各种纸。儿子若自认为画得不好,哪怕仅仅画一笔,一张纸便作废了。这使我想起童年时的许多往事。有一天我命他坐在对面,郑重地严肃地告诉他:  相似文献   

3.
参禅、悟禅、行禅都不能与生活脱节。离开了生活,禅无土壤;离开了生活,禅便成了画在纸上的烧饼,只能看看,不能充饥。  相似文献   

4.
粉笔画亦称色粉画,它以色粉的颜色纯净、鲜艳并在纸上直接表现而受到不少画家的喜爱.特别是19世纪80年代,色粉画在法国较为流行,如印象派大师莫奈、雷诺阿等都热衷于色粉画,尤其是德加、夏尔丹,而德加和他的学生卡萨特在技法的多样性上,将色粉画提高到一个辉煌的高度.  相似文献   

5.
附加值     
正东西从来不值钱,值钱的是附加上的东西。大家都知道的,当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用的那双筷子,现在值多少钱了?十万不止。但也不是所有的附加上的东西都值钱,一张宣纸,齐白石在上面涂了几笔,这张纸就值大钱了。同样一张宣纸,隔壁张三抹了几笔,这张纸就废了。同样是几笔,差距咋就这样大呢?在于附加值。附加值有正数,也有负数。附加值虽然有高低,有正负,却看不到。比如你画了一棵白菜,比齐白  相似文献   

6.
<正>疫情期间严文华老师带领我们进行了表达性艺术治疗的活动,让我能在这有些压抑的时日里,以艺术为出口,表达自我;而创造出的作品,也总能为我带来治愈的感觉,它们像镜一般,如实地反映着我内心的样貌,能让我保留被日常生活所覆盖掉的情绪和想法。石头的秘密这个活动装置的名字叫《石头的秘密》,描述了我在隔离初期的一个感受。隔离给我一个近乎理想的独处空间,让我从平日里不可避免的社交中回到自己的居所,  相似文献   

7.
我敢说,陌生人与朋友其实只有一纸之隔,而且这张“纸“本来就不存在。我与太太去电影院看电影,电影演完了,大家都往外走,我的胳膊被人搀上,我手插在裤兜儿  相似文献   

8.
梅进胜 《佛教文化》2011,(1):102-104
记者:<通往众冥的自由之路>这个题目,是一开始就有的吗? 刘亚明:画画就跟生孩子一样,名字都是后取的.这幅画我画了两年多,名字也想了两年多.其实我对这个名字也不太满意,但是一直找不到一个非常贴切的题目.  相似文献   

9.
版画是一种间接性绘画,版与画是相互依存的两个部分,不像油画和国画,可以拿笔直接在画布和纸上直接进行创作;而版画则分成了两部分,通过对版的制作,然后印出画来。版画的创作就好像是一个电影的完成一样,对版的制作就好像是电影的前期拍摄部分,会出现种种困难和意外,而印画的过程和印出来的画就像是电影的播出总会给观众不一样的惊喜和结果。但无论是版还是画都围绕着同一个主题,那就是创作者的创作思想。  相似文献   

10.
法国杰出的雕塑家罗丹在他写的《回忆录》里这样描述他的不朽作品《流浪的犹太人》的诞生过程:有一天我整天都在工作,到傍晚时正写完一章书,猛然间发现纸上画了这么一个犹太人,我自己也不知道是怎样画成的,或者为什么要去画他.这就是说,罗丹是在无意之中,信手画下这幅传世名作.这种“无意识”的信手行为是他不自觉地运用了灵感思维,在灵感的驱动下完成的.心理学认为:创造性行为是指个体运用所获得的知识发现新问题,对问题寻求答案,以及在某种情况下,用独特的知识体系来改组和创新的一种有选择性转换的整合的心理活动的外显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解决问题的活动,它通常以灵感思维为中介来实现.人的创造性行为往往需要经过一个曲折的过程,其中既有长时期的准备和积累,又有短时间的攻关和突破;既有经久的沉思,又有一时的顿悟.  相似文献   

11.
画余随想     
<正>戏里画理我爱听戏,常在豫剧的旋律中作画,也常在戏与画间相互参悟:一出戏有主角也要有配角,有低缓处也会有高潮处。一张画也应有主角与配角,有低缓处与高潮处。可我们作画时,常常想把每个地方都画得很精彩,缺少画糊和画虚的地方。有时戏台上面会有很多的演员,你细观察,边唱边走动的只有那一两个演员,其余的演员都是一动不动的站着,让观众的视线一直随着主角活动。于此可以感悟很多画理,如主次、虚实、动静等。戏剧服装中加长的水袖,在刻画角色内心情感以及表  相似文献   

12.
我画佛像     
看过我作品的许多朋友,都曾问过一个同样的问题:“你是信佛的吧?!”“你是不是佛教徒?”“你肯定因为是佛教徒,才画这么多的观音像?!”我觉得,这些年来我画佛、画观音,不是因为“信”或“不信”才去画的,而是一种“随缘”——这也正是我与佛、与观音、与佛教文化自然磨合和缘份的结晶。十多年前,我就已开始在研习画观音、画佛像了。那时,我画得并不在意,无心的,甚至多半都是在描摹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对佛像的深入刻划一偷私等怫村寸仆们年她来越近了。同时,我买了许多有关佛教文化及宗教常识方面的书,包括有王志远先生…  相似文献   

13.
走出不完美     
有这样一则寓言:一位青年画家想画一幅人人见了都喜欢的画。为了使这幅画能尽善尽美,画完后他把这幅作品拿到市场上展出,旁边放了支笔,附上说明,要求观众指出画的毛病。晚上画家发现画面涂满了批评意见,让他很失望。然而,细细琢磨,他又悟出了某种东西。他决定换一种方法试试。他将那幅画重新临摹了一幅,又拿到市场展出,这次,他要求观众在画的妙笔生花处作上记号。当他再次取画时,发现画上充满了赞美的言词。一幅画无论你画的多么好,也不可能完美。太阳很美,但它暗藏“黑子”;大海很美,但它暗藏“礁石和鲨鱼”。同样,人生也…  相似文献   

14.
咖啡人生     
我接触咖啡,过去只是在纸上。尤其是一些时尚杂志上新新人类的文字,似乎无咖啡则无生活。看得多了,也就引发了我不着边际的思考,之所以说不着边际,是由于我所生活的圈子和所在的小城,咖啡还属于稀罕货,难得耳闻目睹一回.不可避免地,我总把咖啡和茶混为一谈,都是饮品,一中一外而已;都有着由苦而甜的过程和沁人肺腑的清香,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相似文献   

15.
正这些年,我喜欢画画或写书法,为的是在纸上把心中想说的话说出来。可现在,我发现自己有更多的时间专注于看水滴在砚石上渗开的过程。我经常用的砚有两块,一块是紫红色的圆形端砚,一块是用浊水溪的黑石雕琢而成的螺溪砚。这两方砚都很普通,一点也不名贵,但是它们都有石头的质朴,当水滴在砚上时,纹理和质  相似文献   

16.
彩色火车站     
正伦敦火车站是世界上最繁忙的火车站之一,每天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旅客多达几百万人。但由于火车站工作人员与旅客之间的语言障碍,以及通往各地的火车班次错综复杂,每天都有很多旅客因为赶不上车或坐错车而要求退票或改签。针对这一乱状,站长麦缇斯和员工们想出了多种解决方案,但效果都不是很理想。一天下班后,麦缇斯回到家看到女儿正在画画,在一张画纸上,女儿画了很多小羊,但每只小羊都涂着不同的颜色,有白色、红色、绿色、  相似文献   

17.
<正>在老师带领的表达性艺术治疗活动中,我会和大家一起用非言语的方式探索、捕捉那些内心深处难以言表的情思。由于疫情原因,最近都是线上活动,每一次活动都带给我不同的感触。春日的礼物第一次活动的主题是春天,媒材是水彩笔和油画棒。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共画了两幅画,一是春天中的自己,二是春日礼物。我将着重阐释第二幅。我想象中的礼物不会是一辆大卡车都装载不完的巨物,那样太浮夸。  相似文献   

18.
靠主得胜     
李小琴 《天风》2001,(5):27
当我上小学刚认识“癌”字的时候,觉得它每一画都那么难看、凶恶。后来除对它有一种厌恶之外,还对它无比愤恨,因为在我年幼时,癌症这个恶魔夺去了我父亲的生命。愤恨之余,天真的我感到它离自己又是那么遥远,久而久之对“癌”的认识也就渐渐淡漠了。  相似文献   

19.
<正>4.竖撇。竖撇似竖,起笔常用露锋,这也是智永楷书的一大特点。其整体以竖为主,斜度不大,只是在中下段开始渐渐向左下撇出,略有弧度。如“雁”“成”等字左撇。5.斜撇。撇画长而斜,劲健锋利。斜撇的写法是,先露锋或逆锋落笔,触纸后顿笔调锋,从右上向左下行笔,出锋收笔,力送撇尖,略取曲势,且撇尖要有仰意,以便顺势带出下一笔画,前呼后应。如“及”“在”等字。  相似文献   

20.
正起居室的墙上,挂了一幅画家朋友陆咏送的画。画面上是一只丑丑的毛虫,爬在几株野草上,旁边有陆咏朴素的题字:今日踽踽独行,他日化蝶飞去。我很喜欢这幅画,那是因为美丽的蝴蝶在画上已经看得多了,美丽的花也不少,却很少人注意到蝴蝶的"前身"是毛虫,也很少人思考到花朵的"幼年时代"就是草,自然很少有画家以之入画,并给予赞美。当我们看到毛虫的时候,可以说我们的内心有一种期许,期许它不要一辈子都那样子踽踽独行,而有化蝶飞去的一天。当我们看到毛虫的时候,内心里也多少有一些自况,梦想着能有美丽飞翔的一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