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8 毫秒
1.
我就是我     
躲开白日的喧器,独自坐在教室的一隅,用冷静的思维扫描自己,审视自己,我平生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我就是我。我出生时,由于上帝吝啬,造物主把我造成了一幅精瘦的模样;由于成长于黄色的土地上,热情的太阳又烤就了我一张黑黝黝的脸,黑而瘦,这就是我的轮廓,它注定了我在人生的道路上有一段与众不同的独特的感受。  相似文献   

2.
我依然爱你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蓦然回首,已到而立之年的我,仍然孤身一人。由于长年疾病缠身,已微微有些“驼峰”了。 我又一次住进了医院,已不知是第几次了。在医院的日子里,陪伴我的只有母亲,只要你没有结婚,无论多大年岁,在母亲眼里,仍然是一个未长大的孩子。坐在床  相似文献   

3.
我看南山     
过去海南在我心目中是遥远而不可及的,单凭“天涯海角”这四个字就使我神往而又敬畏。那个年代旅行由不得自己,即使被贬抑也轮不到我这号小人物,所以海南在我脑海里是淡淡的,飘忽而无形象的。改革开放后不少朋友到了海南,回来后听他们一说,我大吃一惊!海南似乎已经不是天蓝蓝、海蓝蓝、椰林、木棉、四季葱绿、海浪、沙滩、仙人掌……而是“冒险家的乐园”,尤其是三亚市,在某些人口中不是“遍地是圣人”,而是“遍地是妓女”。我很懊丧,我觉得当自己旅行可以做点主时,那曾令我神往的海南已经“被污染”了!我万没想到我和海南竟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4.
“我”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似乎不大好,“我”说多了,便难免有唯我论之嫌。而且,毫无疑问的是,无论在哪一个领域,唯我论的名声都不会很好,甚至很糟。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唯我论对“我”的极端化理解,就否认“我”的哲学意义。因为,无论  相似文献   

5.
假如我早生一百年姚民权常有人写文章叹息自己生不逢时,说“余生已晚”。我1930年生于一基督徒家庭。假使我早生一百年,我才真惨哩。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起,中国成了帝国主义的俎上肉,单以英国论,先割我香港,20年后再占九龙,后来又夺去比香港大十几倍的“新界”...  相似文献   

6.
真诚     
田晓 《天风》2001,(11):45
九月一个秋高气爽的午后,又一次的采访任务让我乘上了从上海开往石家庄的列车。 我躺在铺位上闲暇悠然地看着圣经,忽然听到一个男子的声音:“喂,小伙子!”侧过脸,我看见对面铺位上的那位陌生的男子,五、六十岁的样子,一脸的慈祥,手里拿着一个大苹果,微笑着对我说:“喜欢吃苹果吗?”我摇摇头,笑着说:“谢谢。”那男子硬  相似文献   

7.
让我心疼你     
正1妈妈的头痛病又犯了。她蜷缩在床上,一脸蜡黄,她最得意的飘逸长发此时像海藻一样纠缠在一起,使她整个人看起来特别憔悴。如果爸爸在,妈妈肯定不让我进她的房间。我知道她特别爱美,这样的状态和病容她绝对不想让我看见。但没办法,爸爸出差了,暂时还回不来,妈妈只能由我来照顾。一直以来,我和妈妈水火不容。她自己爱漂亮,就整天要求我  相似文献   

8.
跟朋友去唱歌,有几个也不是很熟,简单地互相介绍之后,大家开唱。无论会不会唱歌,都上台吼两嗓子,露个脸,助个兴。轮番出场以后,自然到了“麦霸”时间,有几个觉得自己唱得不错的,一首又一首地唱。  相似文献   

9.
大概自有人类以来,即皆以身为“我”。在今天人类行将进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几乎还有许多人(也包括我自己),仍然在承袭旧的传统观点,坚持以身为“我”。在佛学的启发下,我认为身不是“我”,身与“我”是有联系而实又有区别的,“我”这一概念是属于精神范畴的。  相似文献   

10.
在人际交往中,一些人的请求、关怀、非你所愿。怎么办?断然拒绝,拂人家的好意,冷人家的心,自然有些不尽人情;如果违心地顺同,又让自己受窘,肿了自己的脸,也似不划算。所以在你真的陷入此境地时,便要学会委婉。当亚历山大大帝对犬儒派哲学家斯多葛欲施加恩惠,问斯多葛有何要求尽管提出来时,斯多葛不乏幽默且委婉的说:“请不要挡住我的阳光。”当时斯多葛正在晒太阳,他并不期求能得到亚历山大的恩惠。故而,他用智慧拒绝了大帝。有一人行将去世,一个贵人在他弥留之际喋喋不休,以表现他的关爱。当他问濒临死亡者还有什么要求时,走到生命尽头的人说:“希望能让我安安静静地离开人世。”这  相似文献   

11.
我很想和那些在班上占主导地位的女生一样,但我又做不到。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像一个想跻身“上流社会”的小丑,什么都想做,可又什么都做不到。  相似文献   

12.
高考发榜的那天,晓静哭了整整一个晚上。 第二天,她站在了班主任李老师面前,襞脸问:“老师,我是不是没有考大学的命?”她的话冷冷的,弥漫着绝望之后的悲凉。  相似文献   

13.
元旦。我收到父亲寄来的380元汇款,“汇款人简短附言”栏里歪歪扭扭地写下了:“这个冬天你要回家。”父亲一辈子认不了几个字,写起来肯定不如他儿子写诗那样轻松自然。但这简单的字里又包含了多少他对儿子殷殷的期待啊!那天,我对自己说:“这个冬天我一定回家。”  相似文献   

14.
老师:您好!我是一名重点大学的大一学生,这段时间来,我因失落而痛苦:我不再是出类拔萃的“尖子生”,不再是干部,不再受到老师的宠爱和同学们相比,在各方面甚至表现平平,这与我的中学时代截然不同。我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对未来也不再满怀希望,变得既不服气别人,又不满意自己。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5.
这个世界,有一类人的确嘴损,阴一句阳一句,就说得你脸上搁不住了,你还不好意思翻脸。一翻脸显得自己小气,却又还不上嘴,哑口无言,急在那里。若与这类人急赤白脸动真格的,不管赢了输了,最后都是你输了。因为,就这么一个陷阱,你“扑通”一声跳了进去,无论多宽广的你,一下子便显得窄憋。更遑论,你一认真,还会生一肚子气。也就是说,人家好好的,你却自己重创了自己。  相似文献   

16.
近来,我发现自己8岁的女儿充满了逆反心理,大人说什么她都有自己的理由来反对,经常对我的苦口婆心无动于衷。于是,我和孩子之间就时不时地爆发“战争”,当然最后的胜利者总是体力占优势的我。而面对战败者的泪眼,胜者又免不了同情、安慰和给予补偿。一次次,生活就在弥漫着的火药味中渐渐地失去了它诱人的魅力。有一次,我给女儿辅导作业,一道数学题我讲了半天,可她却心不在焉。我火冒三丈,桌子一拍,让她到房间去闭门思过。女儿知道自己理亏,默默地走进房间,可我依旧火气难消,真想跟以前一样冲过去狠狠地抽她一顿。好半天,我才克制住自己的冲…  相似文献   

17.
应奇 《学海》2013,(1):154-159
本文以一个中文政治哲学从业者的身份和在场感,回顾了自己的学术翻译和写作与伯林思想的关联,除了以写实的方式记录自从中文政治哲学重新出发以来中国大陆思想和观念之争的某些环节和片段,更希望以某种“六经注我”的方式阐发作者本人对于伯林思想之潜力的理解;作者不但希望通过这种阐释重建当代政治哲学的谱系,而且希望在某种程度上恢复伯林思想之于中文政治哲学思考的相关性,并进而在这个新的视界上对无论在中西政治哲学中都最具分裂性的“古今之争”问题作出自己的回应.  相似文献   

18.
“你的表哥无论大考还是小考都是第一,总是得到老师的夸奖,总是……”妈妈看到我的成绩不如表哥,又开始重复那句永不变更的话了。我想哭,但是已经没有了眼泪,只能默默无声地听完妈妈的唠叨。带着几分沉重、几分自责、几分自卑,拖着疲惫的双腿走进自己的小屋,看着让人烦恼的成绩,我又回到了从前。  相似文献   

19.
1995年秋天,我如同打了败仗的残兵,跟在父亲的后面,心情沮丧地走进了本地的一所三流学院的大门。校园里绿草茵茵,高楼座座,父亲一个劲儿地夸赞:“你看房子多新,环境多好。”我漠然地看着他欣喜兴奋的脸,他怎么会懂得我爱的、  相似文献   

20.
我看高考     
编者语: 我们的新栏目“升学与求职”今天第一次与大家见面了,本栏目文章的作者都是去年高考中的佼佼者──清华大学等名校的学生,他们以“过来人”的身份,谈了他们的经验、体会。相信定会对今年高考的朋友有所启示和帮助。 第一次背着沉重的行囊站在清华大学的校门口,正是 1999年8月29日的中午,北京的大阳火热火热,我的心也是滚烫滚烫的。想到自己终于成为高考中的胜利者,看着眼前可爱的清华园,个中滋味难以形容。时光飞逝,又一届考生将开始最后的冲刺,回首自己曾经走过的路,于是我把自己的一点经验与建议写出来,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