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少年自杀已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以青少年自杀行为和保护性因素为线索,回顾了国内外对青少年自杀行为的保护性因素研究概况,并对其进行总结概括。青少年自杀行为的保护性因素主要体现在积极的应对方式、心理韧性、社会支持、朋辈心理辅导、宗教信仰及活着的理由等方面,并且对青少年自杀行为的预防和干预措施进行简要论述,进一步探讨青少年自杀的防护体系,以期为预防和干预青少年自杀行为的发生提供帮助,降低青少年自杀风险。  相似文献   

2.
自杀是一种有意识地、自愿地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人类的自杀行为自古就有,但现代社会自杀率尤其是青少年自杀现象有增无减。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自杀者多数是由于生活中遭遇挫折,从而产生激烈的心理冲突,陷人危机状态不能自拔,难以承受,或心理异常而产生自毁行为。可见,自杀与挫折有密切关系,自杀已成为心理卫生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研究自杀规律的根本目的在于预防自杀,对处于危机状态的人提供及时有效的干预。  相似文献   

3.
自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古今中外各种形态的社会中都可能出现。但是,自杀在现代社会中成了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尤其是青少年自杀人数的增加,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一般来说,“自杀是弱者的表现”,但青少年自杀者并非都属这种情况,他们中不乏日后可望成为天才者。 德国社会学家赫塞指出:青春期自杀者中间不乏艰苦卓绝、孜孜  相似文献   

4.
《天风》2001,(4)
最近,台湾媒体连续报道多起自杀事件,引起岛内外广泛关注。伊甸基金会等为此发起“珍惜生命,向自杀说不”行动。著名牧师周联华劝勉有自杀倾向的人应该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同时也呼吁人们发扬爱心,适时给予关爱和援手,以降低自杀的比例。  相似文献   

5.
研究表明,我国每年自杀的近30万人群中,15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35岁以下的中青年人占据首位,中青年自杀,尤其是未成年人自杀,不仅给无数个原本幸福的家庭带来难以弥合的阴影,而且也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直接影响了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之所以出现自杀的恶劣现象,主要还是由于当前一部分青少年的颓废心理和精神空虚所促成的。  相似文献   

6.
心理解剖是一种综合性、回顾性的研究方法, 指的是通过访谈死者的知情人或信息代理人, 收集死者生前和死后的相关信息, 重新构建死者的社会、生理、心理状况, 以推定其自杀的危险因素。研究表明, 心理解剖对自杀研究有着重要贡献, 是自杀研究中最有价值的工具之一。本文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主要论述了心理解剖的研究过程, 为该方法在自杀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另一部分论述了通过心理解剖研究得到的自杀的危险因素, 帮助更加详细地了解心理解剖在自杀研究中的研究进展。未来应该进一步加强心理解剖的本土化研究和跨文化研究; 同时有必要应用心理解剖进一步探索自杀的多个危险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综合考虑了阶段-环境匹配理论、自杀逃避理论以及自杀的人际关系理论,通过追踪调查的方式,探讨校园氛围和负性情绪对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影响。采用青少年感知校园氛围问卷、正性负性情绪量表以及自杀意念问卷,对271名中学生进行了为期一年、共三次的追踪调查。结果表明:(1)校园氛围、负性情绪和青少年自杀意念都表现出较高程度的稳定性;(2)校园氛围和负性情绪分别可以延时预测负性情绪和青少年自杀意念;(3)负性情绪对校园氛围和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关系存在完全跨时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自杀是我国青少年死亡的首位原因,青少年自杀具有突发、难预测的特征,同时青少年处于自我发展的关键期,既脆弱又有潜力,青少年期是家庭、学校等支持、帮助其塑造完善人格的最佳时机。文章通过一例自杀未遂青少年的心理治疗报告,从精神动力学角度展开分析,理解青少年自杀的背景和动机,为提供及时有效的青少年自杀预防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日本对自杀的心理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世纪 50年代以来 ,日本青少年自杀率急剧上升 ,为了更好地实施危机干预 ,日本学者对自杀行为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研究呈现出由关注宏观的社会因素转向更加关注个体的心理和个性特征的趋势 ,取得了一些很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本文综述了日本学者对自杀的内涵、分类、年龄特征、性别特征、动机、手段、自杀前的心理特征和自杀预防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当一个人用双手将自己的生命之树折断的时候,自杀的悲剧便发生了。自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存在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国度。当一个人感到绝望的时候,就采用自杀这种手段来结束自己的生命,否定自己的存在。由于这种举动有悖社会常理,人们往往感到难以理解。本文试图对自杀的社会原因以及自杀的预防作初步探讨。 一、自杀的社会原因 对自杀的原因历来众说纷纭。心理学家认为自杀是个医学问题,自杀的原因是心理作用的结果;生物学家把自杀归结为纯粹的化学问题,认为自杀是由于大脑化学物质失去平衡造成的;伦理学家则  相似文献   

11.
为考察父母忽视对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父母忽视量表、自尊量表、希望量表和自杀意念量表,对全国七个省份八所中学共845名初二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父母忽视、自尊、希望和自杀意念两两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且父母忽视对自杀意念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自尊和希望在父母忽视与自杀意念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具体而言,父母忽视通过三条路径影响自杀意念:一是自尊的单独中介作用;二是希望的单独中介作用;三是自尊-希望的链式中介作用。本研究揭示了父母忽视与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对预防以及减少青少年自杀行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如何降低自杀意念是研究者共同面临的问题,其中家庭因素近些年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采用元分析的方法考察中国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杀意念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纳入了符合标准的文献22篇,包括158个效应量,总样本量为16980人。结果发现,父母积极教养方式与自杀意念呈显著负相关,父母消极教养方式与自杀意念呈显著正相关。年龄阶段、自杀意念测量工具能够显著调节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杀意念的关系,独生子女比例能够调节父母消极教养方式与自杀意念的关系。上述结果表明,父母教养方式能够显著影响自杀意念,家长应采用情感温暖、理解等积极教养方式,而非拒绝、过度干涉等消极教养方式。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青少年网络被欺负、自尊、情绪应对方式和自杀意念的关系,采用网络被欺负量表、自尊量表、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和自杀意念量表对来自湖北、河南、安徽三省六所高中的802名高一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网络被欺负直接影响自杀意念,且存在三条间接路径:通过自尊的单独中介作用影响自杀意念;通过情绪应对方式的单独中介作用影响自杀意念;通过自尊和情绪应对方式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自杀意念。研究有助于了解青少年网络被欺负对自杀意念的影响机制,对预防以及减少青少年自杀行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重度抑郁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ial self-injury,NSSI)行为发生的风险因素,采用贝克自杀意念量表、焦虑自评量表、Barratt冲动量表、认知情绪调节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量表对160例抑郁障碍青少年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青少年重度抑郁发作患者中NSSI行为发生率较高,性别差异不显著。伴NSSI组患者的冲动性、自杀危险、焦虑、自我责难、灾难化及人际关系得分显著高于不伴NSSI组(P0.05);计划、积极重新评价,家庭实际适应性得分显著低于不伴NSSI组(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自杀危险得分、冲动性总分、人际关系、自我责难是NSSI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大学生自杀行为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SCL-90、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应对方式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自编的外显行为量表对云南省3313名大学生进行了测查,并探讨了包括自杀意念及自杀企图在内的自杀行为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427(13.2%)名大学生有自杀意念,卡方检验显示女生人数显著多于男生;154(4.7%)名大学生有过自杀企图,男女生人数没有显著差异;(2)自杀意念和自杀企图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有显著差异:在自杀意念上,女生、独生子女、文科生、来自城市的学生和不完整家庭的学生、月支出少于100元的学生得分显著高于与之对应的大学生;而在自杀企图上,只有来自城市的学生和不完整家庭的学生、月支出少于100元的学生得分显著高于与之对应的大学生;(3)大学生自杀意念和自杀企图与心理症状、生活事件、情感中心应对呈显著的正相关,与问题中心应对、社会支持呈显著的负相关;(4)在结构模型中,社会支持在心理症状和自杀行为中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情感中心应对在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对心理症状的调节作用中起显著的中介作用,而问题中心应对在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对事件的调节作用中起显著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自杀越来越趋于低龄化,青少年吸毒、暴力等恶性事件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开始关注以生命为主题的教育,让儿童青少年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是教育工作者刻不容缓的义务。也有不少学者开始关注儿童青少年的生命认知、生命意识、生命价值观等问题,研究显示青少年生命认知的水平存在差异,而这些差异源于个体内外多种因素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7.
尽管相当一部分青少年自杀发生于学校背景中,但目前较少有研究考察校园氛围是否会影响以及怎样影响青少年的自杀意念/企图。本研究旨在检验校园氛围的不同方面(教师支持、同学支持、自主机会)与青少年自杀意念/企图的关系,以及自尊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广东省10所学校2758名初中生作为被试,匿名填写家庭功能问卷、社区问题问卷、校园氛围问卷、Rosenberg自尊量表、自杀意念与企图问卷。回归分析表明:(1)在控制了性别、年龄、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功能和社区问题后,教师支持和同学支持均能显著负向预测自杀意念/企图,自主机会对自杀意念/企图的预测作用不显著;(2)自尊在教师支持和同学支持与自杀意念/企图之间起着中介作用。因此,实践工作中应重视教师支持和同学支持对青少年自尊的塑造作用,进而减少自杀意念/企图。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高中生的绝望感、自杀意念状况,分析中学生自杀意念的保护性因素的作用机制,为自杀的心理干预提供必要的支持。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在校高中生300人,利用应对效能量表、贝克绝望量表和自杀意念量表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自杀意念者的检出率为15%,数量分布无性别、年级和独生子女上的差异;应对效能、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和乐观主义与自杀意念呈显著负相关,对自杀意念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乐观主义在应对效能、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对自杀意念的影响种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应对效能、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和乐观主义是自杀意念的重要保护性因素;应对效能、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通过乐观主义对自杀意念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社会榜样与青少年吸烟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对北京市1042名初一至高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考察最要好同伴、父母、学校和大众媒体对青少年吸烟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各种社会因素与青少年吸烟行为有显著的关系;女生更多地受到最要好同伴吸烟行为、母亲吸烟行为和态度以及户外广告的影响;最要好同伴吸烟、学校对吸烟的态度对初中生的影响更大,而高中生更多地受到父亲吸烟行为和户外广告的影响;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最要好同伴吸烟、父亲吸烟行为、学校周围广告、母亲和学校对吸烟的态度。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贫困家庭儿童在青少年早期的亲社会行为发展轨迹以及父母教养方式的异质性及其性别效应,对815名贫困家庭儿童(M=11.75±1.55岁;男生351人)的父母教养方式进行评估,并对其亲社会行为进行了2年共4次的追踪调查,数据分别采用潜在剖面分析和多组潜变量增长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贫困家庭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水平在青少年早期呈显著的线性下降趋势;(2)贫困家庭父母教养方式的异质性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初始水平和发展轨迹均有显著的效应,积极关爱型贫困家庭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初始水平得分显著高于其它类型,但在发展轨迹上却呈线性下降的趋势;消极控制型贫困家庭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在初始水平上显著低于其它类型,其发展轨迹无显著变化;(3)在性别效应上,适度关爱型组别中女生亲社会行为的初始水平显著的高于男生,且该组女生的亲社会行为下降速度比男生缓慢。结论:贫困家庭父母教养方式的异质性对青少年早期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轨迹存在显著效应,适度关爱型父母教养方式可以缓冲贫困家庭中女孩亲社会行为的下降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