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是一本“需要有些理论勇气和眼光”(张岱年(序》的著作,对这点我有同感。学术无禁区。能够超越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的结论,找出第四个“学脉渊承”——中国传统哲学,确乎“需要有些理论勇气和眼光的”。当然,“研究起来难度很大”。(同上)因为这个问题在张允烟博士的论文《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学脉渊承),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8年第1期)和著作出版之前,还很少被触及到。正因如此,我才仔细阅读了本书。读后,受到不少启发,但也产生了一些疑惑。该书需要…  相似文献   

2.
由张岱年先生作“序”,张允熠博士撰写的忡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9月出版,国家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一书,从中西文化交往与会通的历史背景上考察了以儒学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以翔实的资料、严谨的论证、文笔流畅的可读性,在贯通中西之学的历史画卷上展示了近现代东西方两大思想体系之间的内在关联,给读者以一种历史感和文化感的双重震撼。这本身就是一种独创,一种立新。以下我们可以从三点来分析该书这一独到而新颖的创意。一、从中西文化会通和超越的历史机制和规律上探讨中国文化与马克思…  相似文献   

3.
基督教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一直是西方哲学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许多左派学者试图开创两者的对话渠道,并做过许多有价值的理论探索.英国学者克莱尔(Andrew Collier)继承了这一理论传统,在其新著<基督教和马克思主义>[1]中,从基督教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出发,对这一问题做出了开创性的探索.他详细论证了基督教和马克思主义展开对话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以及对话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并全面阐述了二者联合的目的和基本任务以及要注意的问题.克莱尔的理论观点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4.
由深圳大学国学研究所主编的《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东方出版社出版),收录了海内外30多位学者精心撰写的专题论文,论述的范围涉及包括儒、释、道在内的各家各派;时间跨度从中国文明的起源一直到对未来21世纪的展望,既有宏观的探索,又有微观的剖析,是目前方兴未艾的“文化热”中出现的一部较高水平的大型论文集。展读这部论文集,兴味盎然,引  相似文献   

5.
2003年11 月,汉城大学哲学系宋荣培教授《中国社会思想史———儒家思想、儒家式社会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以下简称“宋著”)中文版终于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拜读之余,不禁为这部著作思想之深邃、视野之广阔、观点之新颖、史料之翔实而叹服。宋著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写作的。那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欧洲,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许多严重问题,诸如人的异化、环境污染、核威慑等等,都已经暴露出来。因此,在一些对资本主义持批评态度的知识分子看来,十六、十七世纪启蒙主义运动以来逐渐膨胀的“工具理性”已不再是解放人类的动力,反…  相似文献   

6.
南宋朱熹(1130-1200)以儒学为本位,融合三教,创“朱子学”思想体系,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对中国中古以来社会的发展及东亚文化影响极大,是值得深入、全面研究的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蔡方鹿先生最近出版了《朱熹与中国文化》(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年年10月版)一书,把朱熹放在中国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多层次、多方面深入研究了朱熹与中国文化的关系,集中反映了朱熹思想中所体现的传统文化精神;并且纵贯古今,综合创新,坚持以现代化为价值评判标准,在批判朱熹思想流弊的同时,提出继承创新“朱子学”中所体现的民…  相似文献   

7.
山水近相联正迎来,八方圣贤,国教罗天。漱瀚霞光照万里,香烟欲入云端。观一眼,千千戒子。虔诚默求情欲绝,又漫步,灯火伴仙乐。听韵起,留步歇。大师身手步“仙界”,仰神州,千古教义,激浪飞越。卓著鸿韬多谋略,点点滴滴心血。喜更有,论文奇绝。道教自古系社稷,道如今,苦修攀千叠。仙家路,有新辙。贺新郎──读《中国道教》@白高靖  相似文献   

8.
姚颖 《学海》2006,(5):193-195
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语境中,考察全球化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性视野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批判资本全球化的"现代社会"中出场,深刻阐述了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嬗变,具有"世界历史"意蕴的前瞻视野.在全球化时代,整个世界逐渐凝铸以知识资本为主导的多元的现代文明.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与思想文化》(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一书,是张恒寿先生从几十年来撰写的研究论文中精选编辑的。全书由十七篇正文和四篇附录组成。十七篇正文,大体可分为社会史和思想文化史两大部分。四篇附录,据张先生“自序”所言,是他在三十年代于清华大学研究院攻读研究生时选修著名  相似文献   

10.
徐崇温近作《西方马克思主义》不久将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国內第一部全面系统地评介“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专著。全书共四十余万言,分为十二章。第一章概述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般情况,以下各章,作者从哲学、社会政治理论、革命战略思想各个不同角度,全面评介了从卢卡奇到马勒等一系列人物。书中使用了大量国内不易见到的材料,其中有多种“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要想全面评介这部著作,需要大量篇幅,本文仅想介绍此书的几个特点,希望借此使读者对它的内容有一概括了解。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学”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学术舶来品,“马克思学”在中国并非新物:上世纪80年代初便伴随“青年马克思”的有关讨论而得到介绍;到了90年代中期,更是借由“恩格斯问题”而引起人们关注,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着力批判的错误倾向之一。今天,“马克思学”却好像不仅成了马克思文本研究的标尺,更俨然大有取代马克思主义研究之势。为了正确对待这种特殊的学术潮流,特别是它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们需要回到现实的社会历史和思想语境之中,梳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发展历程和“马克思学”在中国的历史命运,并在此基础上做…  相似文献   

12.
13.
最近,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部由胡福明教授领衔编成并作序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论与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它是为纪念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马克思恩格斯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写作150周年而召开的学术讨论会的论文集。该文集汇集了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  相似文献   

14.
《“市民社会”辨析》的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越同志的《“市民社会”辨析》(载《哲学研究》1990年第1期。以下简称《辨析》)是他就同一问题写的第三篇文章。在此之前,他曾写过一篇《马克思市民经济思想初探》(载《经济研究》1988年第2期),笔者曾写过一篇题为《评〈马克思市民经济思想初探〉》的文章加以评论(载《经济研究》1989年第1期)。最近还了解到,他还写过一篇文章《“资产阶级权利”应译为“市民  相似文献   

15.
关于「文化人类」和「人类文化」的哲学反思读《塑造论哲学导引》邹广文(山东大学哲学系250100临近世纪之交和千年之交,人类文化的变迁和思想的跃动变得异常活跃。尤其是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下,人文学术的研究与思考也在逐渐走向深化。张全新教授的新著...  相似文献   

16.
实践的发展常常根据迫切需要把人类思想宝库中的某些鲜为人知的财富提起特别注意,以致使人们仿佛有着一种“发现新大陆”的感觉。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道路问题的深入讨论,人们探视的目光逐渐转向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尤其是东方社会理论;而对这些理论的研究,又自然牵涉到马克思的一个重要思想,即“世界历史”的思想。但是,虽然许多学者都对“世界历史”思想表示极大兴趣并予以开掘,  相似文献   

17.
世纪之交的文化抉择──读《和合学概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一书闻名于世,历经半个多世纪而不衰,书中对传统社会的结构和人际关系进行了深层次的认识和解读。抠和土是乡下人的特点;固定与封闭可以说是安土重迁的价值观念熏陶下的乡村生活的基本常态;传统的血缘与宗族文化是维护农村社会结构稳定的轴心,在乡村文化中占主导地位。只有破除城乡之间的种种限制,使城乡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不断交流和融合,才能使乡村社会逐渐摆脱血缘模式的羁绊。基层农村社会结构的变迁将对整个社会关系的变革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重视农村社会的建构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读李鹏程博士力作《当代文化哲学沉思》(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以下简称《沉思》),细细品味,觉得颇有新意。本文就其整体性的文化观念及关于文化研究的新思路,略陈管见。一、《沉思》一书向读者展示了一种整体性意义上的文化观念。正如作者自己在此书序言中所说,《沉思》无意给什么是“文化“、什么是“哲学”这两大问题作学术“立法”,而是希冀与读者朋友进行互相“对话”和“追问”。作者认为:“哲学不应只研究认识,也不应只研究以已被抽象了的本体论为前提的‘历史’,而应研究人类的全部‘文化’;哲学作为‘观念’,它应是…  相似文献   

20.
1988年10月金秋,与庄福龄教授同赴贵阳参加学术会议,他将其主编的新著《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以下简称《传播史》)送与了我一本。拜读这都近50万字的巨著,既感到了这部力作的份量,也萌发了几点随想。庄福龄教授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30多年,在50年代初期就有志于把五四运动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