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日本哲学考察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隔四年,我又一次走访日本哲学界,这次访日三个月(1986年9月至12月),主要课题是考察战后日本哲学与一般文化思潮。在接待教授竹内良知、中村雄二郎、铃木正、吉田杰俊和西田秀穗的精心安排下,我得以访问东京大学、明治大学、关西大学、东北大学、法政大学、名古屋经济大学等,拜会很多学者,参加了日本全国唯物论研究协会第九次大会、东京大学哲学会第25次研究发表大会,还同大阪唯物论研究会的主要成员进行了座谈。  相似文献   

2.
本书是由中日两国五位哲学工作者合作编著,用中日二种文字同时出版的一部研究日本近代哲学的著作。书中所选的十位日本哲学家都是日本近代哲学史的重要代表。他们的哲学思想,可以说反映了日本近代哲学的基本面貌。西周、津田真道、福泽渝吉三位是明治初期日本启蒙哲学的代表,他们主要是介绍和引进西方近代哲学,总结了以儒教、佛教和神道教为核心的日本传统哲学,形成了与其时代相适合的日本近代启蒙哲学。进入明治时代则形成了以中江兆民为代表的唯物论哲学,中江兆民是唯物论哲学的开拓者和真正代表,有“东洋卢梭”之誉。  相似文献   

3.
由辽宁大学日本所召开的“战后日本40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85年8月15日至18日在沈阳举行。与会者共70多人,其中有四位日本学者和一位香港学者。这次会议的显著特点,其一是国际性。召开日本问题研究的国际性学术会议在我国这是第一次.会上海内外学者围绕战后日本政治、经济、文学,历史、哲学等问题,各抒己见,相互切磋,加深了对日本同题的认识,促进了学术发展,增进了相互闻的了解和友谊。其二是综合性,在我国,  相似文献   

4.
由中华日本哲学学会主办的日本哲学学术研讨会于今年8月23日至25日在北京召开。该会的主要议题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和“纪念日本著名唯物主义哲学家户坂润逝世五十周年”。现将会议的讨论简述如下。 会议首先就战后日本,特别是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歪曲历史事实,试图为侵略战争翻案,以及产生这些谬论的原因、条件和历史教训等展开了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追溯日本历史和战后情况,可以看出,日本军国主义的形成在历史上有着根深蒂固的传统,特别与日本近代以来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结束,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革命理论和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在日本便取得了合法地位。由于广大群众亲眼看到天皇制法西斯主义的失败,又目睹了战前唯物论研究会(1932—1938)的哲学家们与之进行坚决斗争的实际业绩,从而提高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关心和期待。与战前被压抑甚至被取缔相比较,战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获得  相似文献   

6.
来自全国各地研究日本哲学和日本哲学史的代表,四月一日在北京举行“中国日本哲学研究会”成立大会。会议根据会章,选举了研究会的领导机构,我国著名日本哲学研究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及辰当选为会长、朱洪成、丘成、华国学、刘士勤分别当选为正副理事长。  相似文献   

7.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日本的相关研究不论在研究方法,还是在研究成果上都有新的突破,值得我们密切关注。其中吉田杰俊为代表的日本学者对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研究取得了新成果。吉田杰俊(1940~)是日本政法大学教授,知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30多年来,吉田在执教与研究生涯中,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日本思想史、战后日本哲学和伦理学等诸多领域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他的研究业绩中最具特色的是其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问题的研究。一、研究的出发点和路径20世纪80年代末以前的20年中,吉田以黑格尔和马克思作为研究重点,其时已经触及到市民社…  相似文献   

8.
据1963年12月1日出版的日本《唯物论研究》第16期报道,日本唯物论研究会定在1963年12月7日在东京明治大学大学院举行第二次研究大会,讨论“和平共处和意识形态”问题。“日本唯物论研究会”的研究大会,是由“东京唯物论研究会”的研究大会发展来的。“东京唯物论研究会”的研究大会举行过两次。第一次在  相似文献   

9.
中日"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宏伟 《哲学动态》2005,(12):61-62
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日本东京唯物论研究会、中共中央党校联合举办的中日"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8月23~24日在首都钢铁公司召开.与会学者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李存山 《哲学动态》2007,1(6):41-45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时间是对一个哲学家思想的真正考验。在纪念张岱年先生逝世三周年之际,当我们缅怀张先生在哲学理论、中国哲学史和文化研究三个方面做出的学术贡献时,有许多内容可以述说。本文谨略述张先生在哲学理论上的两个重要贡献,在我看来,这是经受了实践检验和时间考验的两个重要贡献。一道德之“变”与“常”1933年4月27日,张岱年先生在《大公报·世界思潮》发表《关于新唯物论》。他在此文中提出:“新唯物论或辩证的唯物论,实为现代最可注意之哲学。”“唯以新唯物论与现代他派哲学对较,然后乃可见新唯物论之为现代最可信…  相似文献   

11.
以日本临济宗相国寺派宗务总长铃木净云为团长、相国寺派文化部长有马永赖为副团长的日本相国会纳经代表团一行十九人,应中国佛教协会邀请自一九八三年十一月四日至十五日对我国进行了十二天的参观访问。赵朴初会长于十一月五日下午在北京广济寺会见了代表团的领导成员,同他们进行了友好的谈话,感谢日本临济宗的朋友为资助修复正定  相似文献   

12.
日本著名的进步哲学家,关西大学教授竹内良知在赴沈阳参加“战后日本40年”国际学术讨论会途中,于1985年8月13日下午应邀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座谈,邢贲思、刘及辰、虞愚等同志与竹内先生交流了中日双方对当代日本哲学的研究情况。在谈到当代日本哲学主潮流时,竹内认为,实存主义在日本开始衰落,无论从广度还是从深度上看,其影响都不及战后初期;实用主义也有变化,鹤见俊辅等人的实用主义虽然取自美国,但是它已不是美国意义上的实用主义,而是被改造成为同日本日常生  相似文献   

13.
四年多以前,在日本大阪出版的《季报·唯物论研究》上开设了“日中哲学杂志讨论”专栏。热心于日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学术交流的山口勇先生说:以往日中间的交流主要体现为国家间的经济交流,民间学术文化的交流是极其零散、少有的,日中哲学思想交流也存在着这种状况。有鉴于此,为促进口中间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交流,该刊编辑部邀请中国学者在这份哲学杂志上展开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改革等问题的讨论。在开放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讨论走出了国门,与日本马克思主义学者进行开放式讨论,这是值得注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本来是没有…  相似文献   

14.
论坛荟萃     
谢永康 :从人类学范式看马克思哲学的定位(1 )马克思哲学是现代哲学 ,因为就整个哲学史即哲学思维范式的演进过程来看 ,它属于现代的人类学范式 ,这不仅表现为马克思与近代哲学的决裂 ,更表现为其与现代哲学诸流派处于共同的存在论境域因而具有对话的可能性。 (2 )马克思哲学是唯物论 ,它与以往各种形态的唯物论一样以“物”的原则解决存在论问题。人类学范式下的马克思哲学的唯物论表现为其肯定物质性的人类生产活动的优先性和基础性并由此通达原始的人类活动。以上对马克思哲学的定位问题的解决 ,也是对马克思哲学的最基本诠释。在马克思…  相似文献   

15.
铃木成高是京都学派哲学中以创造新的世界史理论为己任的历史学家。他深受西田哲学的影响和刺激,在继承和批判德国历史学家兰克和梅尼克思想的基础上主张超越"欧洲中心主义的世界史"创造以日本为中心的"东洋的世界史",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这两种历史观之战。在客观的历史认识与主体的创造意欲之间他最终倾向于后者,从而使得其在历史观上的现代性探讨变成了一种虚幻的主观臆断。  相似文献   

16.
2005年12月18日,在长安大学召开了陕西省中国哲学史学会2005年代表会议暨“新世纪中国哲学走向”学术研讨会。陕西十几所高校的50余名学者出席了会议,数十名研究生列席了会议。与会学者围绕"新世纪中国哲学走向"这一主题进行了学术发言和研讨。林乐吕在发言中,对“20世纪后50年国内张载哲学研究的主要趋向”做了深刻的反思。他把这一时期的研究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50年代初至70年代末的30年间。该阶段的基本状况是:以“唯物论”为张载哲学定性的观点居主流地位,以“二元论”为其定性的则居其次。当时研究成果的政治色彩要远浓重于其…  相似文献   

17.
一如果有人让我举出一木对战后日本唯物主义哲学影响最大的书来,我会毫不迟疑地提名斯大林的《辯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战后日本的唯物主义哲学,无論在研究活动方面或者普及活动方面,都是从这本书开始的。这可以想到种种的理由。首先是这样的客观理由:这本书是本小册子,在战后印刷出版条件非常不好的社会状况下,最便于普及。实际上,无論工人們的讲习会或者学生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与中国伦理学会联合举办的第五届中日实践伦理学讨论会,于1991年10月17日至19日在北京进行。应邀参加会议的日本学者是以社团法人伦理研究所常务理事北奥三郎为团长的日本伦理学者访华团一行七人,其中包括著名的高桥进教授(前筑波大学副校长,现任目白女子大学副校长、日本家庭教育研究会会长)、铃木博教授(日本东海大学经济管理主任教授)等人。我国方面参加会议的,除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一些学者外,还有来自其他省市和其他部  相似文献   

19.
中华日本哲学会召开1993年学术交流会该会于8月12~13日在北京召开。会上,学会理事长邱成宣读了多卷本《日本哲学史》编撰可行性研究报告,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发言的学者认为,编撰这样一套书很有必要,不仅可以满足我国学术界的需求,而且可以促进我国学者对日本哲学史的研究。与会者还就撰写方法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讨论。会上宣读的论文还有李宗耀的《试论现代日本企业的经营哲学》、许能殊的《论日本实学的先行者贝原益轩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与张载、罗钦顺比较》、赵乃章的《试论柳田谦十郎从唯心论转移到唯物论及其原因与意义》、贾纯的《关于森有礼思想“转向”的探讨》和朱丽颖、徐玉华的《宫原将平的科学哲学思想评介》等。明年是日本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永田广志诞辰90周年。学会理事会决定征集论文,明年举行纪念永田广志的学术讨论会。(赖乔)中华日本哲学会召开1993年学术交流会@赖乔  相似文献   

20.
全国日本哲学和日本哲学史研究工作者,4月1日在北京举行了会议。来自东北、中南、西南、华北、西北地区和北京市的代表,听取了日本哲学研究会筹备小组的汇报,讨论了研究会章程草案。大家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