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精妙别致的著名古塔古心塔,梵文为Stupa,巴利语为thupa,音译作都婆、数斗波、率都婆等;略译作塔婆、浮图、佛塔等;意译作高显处、功德聚、方坟、圆冢、塔庙、灵庙,是“顶”、“堆土”之义。可见,塔的本义是埋藏佛陀舍利的纪念性的建筑物。舍利,乃为梵...  相似文献   

2.
话说佛塔     
佛塔,简称塔,起源于印度.梵语音译“车堵波”(StuPa)或浮图、浮屠、佛图,意译为方坟、圆家、灵庙、高显处等。早期主要用于收藏舍利.后亦用于收藏经卷、佛像、法器.庄严佛寺。中国原本无塔,故汉语中的“塔”字,是魏晋译经时,按既象形又表意近音的规则新造的。传说佛祖释迎牟尼的弟子曾问佛陀,怎样做才能表示弟子们对他的忠心和虔诚。佛陀听后,将身上披的方袍平铺于地,再将化缘钵倒扣在袍上,然后把锡杖竖立在覆钵上——这便是塔的雏形。释迎牟尼圆寂后.弟子们按照他的暗示,建了八座塔供养其舍利,并作礼拜之用,以表示自己…  相似文献   

3.
“舍利”一辞源自梵语,为“遗骨”之义。从严谨的角度来看,舍利为佛陀或高僧大德之遗骨;但是引申而论,则为其大智慧、大慈悲的延续。换言之,举凡佛陀所说之法、庄严殊胜之道场,皆可谓之为舍利。因此佛指这次跨海来台,整个过程便堪称为一种无形的舍利。  相似文献   

4.
普化寺的塔     
塔,梵语stpa,音译作(宀八卒)都婆、数斗波;略译作塔婆、浮图、佛塔;意译为高显处、功德聚、方坟、冢、塔庙,是“顶”、“堆土”之义,本谓安置佛陀舍利的建筑物,后来逐渐演变成了安置诸佛菩萨像、佛陀足迹、祖师高僧遗骨等土、砖、木、石等构成的供养礼拜的建筑物。早期的佛塔多数建在寺院内的前边,如始建于北魏时期的五台山清凉寺下寺——灵丘县觉山寺的觉山塔。唐代之后就逐渐移到了寺院内的后边,重建于八  相似文献   

5.
略论佛骨舍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法门寺佛骨舍利的出土,为我们从新的角度研究佛教的信仰提供了新材料。尽管佛陀在世说法时,反对任何神灵崇拜,然在其涅槃后还是兴起了规模宏大、影响久远的佛舍利崇拜。目前,我们对这一崇拜形式还缺乏足够的注意。本文仅对佛舍利崇拜的流行情况作一简要考察。一舍利,本来指尸骨、遗骨之意。佛陀涅槃后,弟子取其遗骨建塔供养,舍利便成为佛家所专用。起初,舍利还是严格意义上的佛身骨。随着佛教的传播,舍利的含义逐渐呈开放势态。不光可以建塔供奉佛祖舍利,  相似文献   

6.
郑石岩  慧木 《法音》2002,(4):18-19
一般人礼拜佛指舍利,总是看舍利长得什么样子,或是看这个舍利是不是真的。我个人以为,迎请佛舍利或瞻仰佛舍利,重点应放在认识佛的真身,而不是舍利的形象,如此才是正确的态度。我觉得佛指舍利“怎么看怎么真”,即使是影骨,我也觉得那是真的,更何况是真身佛指舍利。佛陀教导我们:“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所以我们当下所瞻仰的,即是佛陀真身的化现。佛陀的教法,就是教导每个人成为未来的“如来”。如来,就是把事情看得清楚,没有虚妄错误,把事情做得很好,也清清楚楚知道生命的究竟意义是什么。换…  相似文献   

7.
五台山为文殊道场,位于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也为世界佛教五大圣地之一。它蕴藏着极其丰富的佛教文化,其中艳丽多彩的塔文化,就是一株光彩耀目的灿烂奇葩。 塔,本来不是我国古代固有的建筑,而是随着印度佛教的传播,于公元一世纪时传入我国,后逐渐成了我国古代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唐代译经沙门玄应的《一切经音义》卷六曰: 《妙法莲华经》第一卷云:“‘宝塔,正言(宀八卒)都波。此译云庙,或云方坟;此义翻也,或云大聚相, 谓垒石等高以为相也。案,塔字,诸书所无,唯葛洪《字苑》云:‘塔,佛堂也,音他合切。’” 塔,梵文为Stupa,巴利语为thupa,音译作(宀八卒)都婆、数斗波、率都婆等;略译作塔婆、浮图、佛塔等。意译作高显处、功德聚、方坟、圆冢、塔庙、灵庙,是“顶”、“堆土”之义。据《杂心论》云:“有舍利名塔,无舍利名支提。”。可见,塔的本义是埋藏佛陀舍利的纪念性的建筑物。舍利,亦为梵语,译云骨身,  相似文献   

8.
刘东 《法音》2012,(5):62-70,91,97
应香港佛教联合会和澳门恭迎佛陀舍利瞻礼祈福大会组委会的请求,经中央政府批准同意,2010年在南京栖霞寺盛世重光的佛门圣物——佛顶骨舍利,于2012年4月25日至5月4日先后赴香港、澳门两地供奉。这是佛顶骨舍利盛世重光后  相似文献   

9.
白塔寺位于北京阜成门内大街路北,始建于辽寿昌年间(1095—1100),原名永安寺。元至元八年(1271)重建,改名大圣寿万安寺。明天顺元年(1457)重修,改名妙应寺。因寺内有一座元代修建的覆钵式大白塔,所以人们习惯称为白塔寺。白塔寺是北京历史上一座著名的佛教寺庙,历朝历代都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辽代时是当时燕京重要的密宗传播道场,著名的辽代显密圆通法师道殿曾驻锡于此举扬宗风,并亲自主持修建了一座“释迦舍利之塔”。元代时是藏传佛教传入内地后兴建的第一座佛寺,寺庙规模宏大,“一如内廷之制”,寺的中心又有尼泊尔著名工程师阿尼哥…  相似文献   

10.
1999年5月,北京西山八大处佛牙舍利到香港展出,轰动了整个香港;2002年2月,陕西法门寺佛指舍利又 被迎请到台湾,激起台湾民众极大的信仰热情。那么,佛牙舍利与佛指舍利是怎样来的,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什么是舍利 舍利是梵文的音译,意译为体、身、身骨、遗身。通常是指佛陀之遗骨,称为  相似文献   

11.
《法音》1989,(9)
佛牙舍利塔是中国佛教界修建的一座新塔,塔址在北京西山著名胜地八大处的第二处,即灵光寺原址。塔内供奉着一颗释迦牟尼佛的灵牙舍利。这颗灵牙舍利在我国已经供奉了一千五六百年。根据佛教史籍记载,佛陀入灭荼毗后,有两颗灵牙留在人间。一颗传到斯里兰卡,一颗传到当时的乌苌国(今巴基斯坦境内),后由乌苌国传到于阗(今我国新疆和阗县)。五世纪中,南朝高僧法献(424~498)西游于阗,从而把这颗佛牙请回南齐首都,即现  相似文献   

12.
南山寺宝塔     
南山寺宝塔方明塔,梵语为stupa,音译作都婆、塔婆、浮图等,意译作功德聚、方坟、灵庙等,为顶、堆土之义,原为埋藏佛陀舍利的地方,故有佛塔、高僧墓塔之别。因此,它就成了寺庙的一个组成部分。南山寺自元代始建以来,即有真觉国师灵塔、弘教祖师灵骨塔、舍利...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4月19日上午,在四川彭州市天彭镇北门外龙兴塔前,隆重举行龙兴塔重建奠基仪式。典礼由四川省重建彭州市龙兴会利宝塔委员会主办,海山法师主持了典礼,正乘法师介绍了建塔筹备。作情况,清定法师在仪式上作了重要讲话,并为塔基破土洒净。出席四川省佛教协会常务理事会的全体理事和专程赶来的海内外善信、各界友人万余人参加了奠基仪式。龙兴舍利宝塔座落在四川彭州市天彭镇北门外原龙兴寺内,相传其为阿育王所造八万四千塔之一,供奉佛陀舍利。考诸史籍,此塔初建于晋代,梁武帝大同二年又经志公禅师重建。塔体方型,青砖垒砌,高4…  相似文献   

14.
王丽心 《法音》2007,(11):50-52
佛塔起源于印度。在公元一世纪佛教传入我国以前,我国没有"塔",也没有"塔"字。当梵文stupa与巴利文Thupo传入我国时,曾被音译为"塔婆"、"佛图"、"浮图"、"浮屠"、"窣堵波"等,由于古印度的Stupa是用于珍藏佛陀和高僧的舍利,供信徒供奉纪念的,亦  相似文献   

15.
李小艳 《法音》2023,(6):43-51
<正>佛寺是佛教徒供奉舍利、佛像、佛经,举行法事活动和生活修行的场所。佛陀传法初期并没有佛寺,佛寺随着佛教僧团的壮大而产生,精舍就是最初的佛寺。精舍与现在的佛寺大不同,无殿堂无佛像无经卷,只有集体说法堂和僧舍等建筑。塔是一种纪念性建筑,起源于古印度,佛教创立后,这种建筑形式被移植到佛教中来,并成为佛教的象征和佛陀的化身,礼塔成了佛教最重要的宗教仪式,遂产生了以佛塔为中心的塔庙。随着礼佛方式的变化,礼塔之外还增加了礼佛像和供养佛经等,  相似文献   

16.
《法音》1991,(3)
“世界佛陀日”离我们很近了,本期刊登的净因法师从斯里兰卡寄来的《南传佛诞节——维莎节》一文,为我们展示了南传佛教国家里欢度佛诞的生动场面,文章感情真挚,引人遐思。今年5月月圆日,我国汉传佛教各寺庙将隆重举行“佛吉祥日”法会,先行刊登此文,或能有所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辽代涿州一带"圆寂道场",于佛涅槃日,模拟佛陀涅槃及荼毗得舍利之场景,焚化画佛或纸佛而得舍利。它是在辽代舍利崇拜兴盛背景下,沿着舍利崇拜与佛像崇拜相结合的脉络,在舍利泛化趋势中,受密教重仪轨之逻辑的影响,而出现的舍利崇拜新形式。它借助有组织之佛社"螺钹邑"的推动,将一些辽代特盛的民俗,如螺钹乐、火葬、纸扎、烧饭、牲祭等,皆整合了进去,是佛教与民俗互动的典型一例。  相似文献   

18.
正佛塔起源于印度,最初建塔主要用于埋藏、供奉佛陀和高僧的舍利,形制也比较单一。后随佛教的发展、东传,为中国建筑所采用,经过古代匠师的不断创造和印度佛教文化的持续传播和影响,发展成为包括楼阁式塔、密檐式塔、喇嘛塔、金刚宝座塔、亭阁式塔、花塔、过街塔、经幢式塔等在内的十几种形式[1]。金刚宝座塔也是随印度佛教文化的传  相似文献   

19.
法门寺佛指舍利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11月11日凌晨1时,在韩国佛教徒的翘首企盼中,珍藏在陕西省法门寺的佛指舍利启程赴韩国首都首尔和釜山进行为期40天的供奉。佛指舍利再度成为人们瞩目的焦点。舍利,梵语SARIRA,意即遗体、遗骨。通常指佛陀释迦牟尼的遗骨,称为佛骨,佛舍利。后亦把高僧大德荼毗(火化)后所得  相似文献   

20.
游祥洲 《法音》2002,(4):15-17
一切佛法不出二谛。世俗谛是接引凡夫入门的方便,第一义谛则是圣者内证的境界。没有世俗谛的接引,就没有上达第一义谛的可能。佛指舍利到台湾,无论是从世俗谛看,或是从第一义谛看,都有无比殊胜的意义。先从世俗谛看,“舍利崇拜”原是佛教重要的传统之一。“舍利”(1arīra)在梵文中的原意,乃是人类死后遗骨的通称。法藏部的《四分律》明言:“学菩萨道,能供养爪发者,必成无上道。”爪发是舍利中的一种。供养佛陀爪发,可以助成“无上道”,此所以“舍利崇拜”,自古迄今未曾改易。而史籍之中有关舍利崇拜的感应之事,也颇多记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