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澳洲东部的珊瑚礁海域里,有一种神奇的小鱼叫做清洁鱼。“各种鱼都在不停地寻找食物,直到有朝一日自己变成食物”。在这样一个弱肉强食充满竞争的海底世界,清洁鱼没有鲨鱼一般强壮凶猛的身躯,也没有墨鱼一样巧妙灵活的伪装,亦不似海蜗牛那般巨毒无比。然而,正是这小小的清洁鱼,从来不会受到其他鱼类的攻击和伤害。清洁鱼到底有何防身高招?  相似文献   

2.
正在澳大利亚东部的珊瑚礁海域里,生活着一种神奇的小鱼,叫霓虹刺鳍鱼。它们非常灵活,专门用针状的嘴为各种各样的鱼"治病",故又名清洁鱼。一天之内,一条清洁鱼可用尖尖的长嘴"诊治"300多个"患者"。清洁鱼在"工作"的同时,从"患者"身上找到细菌、寄生虫和烂肉等作为食物,来维持自己的生存。每条清洁鱼都有自己的地盘,而且总都是那  相似文献   

3.
同心的力量     
马婷婷 《天风》2009,(4):53-53
从前,有两个人在荒凉的旷野行走,他们一点食物都没有了。这时候,有一个好心人送给他们两样东西:一篓鱼和一根鱼竿。  相似文献   

4.
伊斯兰教经典对食物有严格明确的规定。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民大众,都恪守教规,在饮食上形成了自有的习俗。真主晓谕:“众人哪,你们可以吃大地上所有合法而且佳美的食物。”(《古兰经》2:168)有的古兰经注家解释,食物是指肉类食品而言。合法的食物,是指用正常手段获取的,或者是依教法规定而屠宰的;佳美的,就是清洁可口,有益健康的食物。蒙昧时代的阿拉伯人,在食物选择上,没有明确规定。有的以死物、蛇、鼠、蝎及刺猬为  相似文献   

5.
虾米不是米     
儿子在城外的河滩玩耍,竟然从水坑捞到几条一寸多长的小草鱼。儿子兴高采烈地将鱼带回家,还用压岁钱买了鱼缸喂养。小草鱼虽然没有艳丽的色彩,但流线型的身体,闪闪发光的鳞片,朴素而不失美丽。鱼缸产生的魔力,深深吸引着儿子,每天吃饭时,总会投喂些米粒看小鱼争抢食物。  相似文献   

6.
在早期的渔猎活动,鱼作为可靠稳定的食物来源被原始人所神话。鱼脱离物质生产需求后,进而融入造园设计中,成为园林的审美媒介。文章基于对儒道佛审美观念的分析,通过溯源其文化根源,探寻园林造景的表现形式,感受鱼元素在苏州园林中的造景运用和表现。  相似文献   

7.
印鱼     
正印鱼是一种海洋鱼类,它的头上长有椭圆形的吸盘,形状极像一枚印章,能牢牢地吸在其他物体上,因而得名印鱼。它利用自己的特长,吸附在海龟的底部,随着海龟周游世界。到了食物丰盛的地方,它离开海龟,去尽情享受。饱餐之后,再随着另一只海龟去旅行。印鱼轻松旅游世界,可海龟却烦恼至极。一个东西突然吸在自己身上,能舒服吗?海龟想摆脱它,但几经尝试,总是无济于事。时间一长,海龟觉得吸在身上的这个小玩意儿也没有什么妨碍,便不  相似文献   

8.
伊朗人的饮食习俗明显受宗教信仰的影响,带有强烈民族色彩,吃食物很注重吉祥之意。如喜吃苹果蜜饯,表示生活甜甜蜜蜜;吃石榴,表示像石榴粒一样多福;吃鱼,像鱼一样活跃。更有趣的是,他们将糕点制作成各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人的饮食活动,包括消化吸收、饮食心理及行为。采取某些措施,以增进食物的消化吸收,从而有利于身心健康,是关于饮食卫生问题,可区分为饮食生理卫生和饮食心理卫生。注意食物的新鲜清洁、饮食的定时定量、进食时细嚼慢咽、饭后不立即从事剧烈的运动等问题,从生理  相似文献   

10.
正芳是我多年的好闺密,最近她突发奇想,准备辞掉工作,到农村老家的宅基地建一所房子。芳说,接下来的生活,她要在老家种一片庄稼,养几只鸡和一水塘的鱼,完全不用在城里打拼,依靠这些,她就可以过上惬意的生活。听了芳天真的想法,我忍不住笑话她。笑完之后,我却陷入了思考,她这个想法真的不可行吗?芳解释说,自己回到农村老家自食其力,食物来于自然,生活回归自然,没有城市的喧闹,闲了可以看看书、写写字、弹弹琴。这样的生活,没有压力,  相似文献   

11.
禅道三则     
正鲨鱼与塘鱼从前,一条鲨鱼被一个渔民放在一个山塘里喂养。鲨鱼每天都要吃很多的塘鱼。不久,鲨鱼就将山塘里所有的塘鱼都吃掉了,鲨鱼由于缺少食物最终也死掉了。鲨鱼临死时悲叹道:"我是鱼类世界的强者,我将这山塘里所有比我弱小的鱼都吃掉了;没有弱小的鱼,我也将步入毁灭的境地。"世界是强者的世界,也是弱者的世界;世界是强者与弱者共生共荣的世界,没有弱者,强者也会毁灭。  相似文献   

12.
任公子用很大的绳子做成钓具,又用50头阉割过的雄牛做成钓饵,自己蹲在会稽山上想钓东海之鱼。等了1年没有钓到半个鳞片。他没有灰心,继续垂钓,终于有鱼上钩了。大鱼带鳍扬须,翻江倒海,声如鬼神,千里惊骇。任公子好不容易钓得这一条大鱼。他把鱼晾干以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国人也开始逐渐重视起食物设计来。从食物到它物,也可从从它物到食物,怎么设计是设计方法的问题,但食物设计的核心是研究食物与人、食物与社会的关系,并没有一成不变的设计方法,完全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需求来定。未来食物设计的方向应更多地偏向于这两个方面:一是以市场为主导的食物消费设计,这类的食物设计偏向于商业的行为,主要目的是愉悦大众、制造感觉、诱导消费;一是对于食物关系的深入研究,主要以高校实验性设计研究为主。当今中国的食物设计方兴未艾,在北京、上海都举办过相关的展览,食物设计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4.
光明与喜乐     
光明与宁静,是我们都渴慕而想要追求的生活,追求幸福是我们的生活本质。当爱化成为确实可见的光明,充满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喜乐就自然而然地被我们所拥有。 没有什么比以下的行为更容易产生一个光明宁静的生活,那就是,当我们远离罪污、清洁纯净、没有瑕疵时,这不仅仅是从行为上远离罪污,更是在心思意念上清洁纯净、没有瑕疵、不生  相似文献   

15.
肖安平 《天风》2018,(1):17-18
为了全面提升信徒素质,教会首先必须要有更多综合能力高、服侍能力强、有灵性和人格魅力的教会领袖和牧者信徒'吃饼得饱'本来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理解,但不可只是追求看得见的物质上的饼和鱼,耶稣告诫人,还有比这更重要的、更好的,即'存到永生的食物'(参约6∶27)。这是灵性生命的粮食、宝贵的精神食物,会有力地促进信徒信仰灵命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正1小鲜,小而鲜也!江南人对"小"对"鲜"的理解,尤有一番风味,不论是寻常百姓,还是巨商富贾。小鲜如小鲫鱼、"白闪鬼",自己动手,足食无忧。一是钓,到河里钓。一支钓鱼竿,白米饭粒作诱饵,半天时辰就会有十来条。也有性急如邻家阿钢弟:冒泡了没有?上鱼了没有?咬钩了没有?又是喊,又是挪。庆叔说:你在岸上钓鱼,鱼在水里钓你。能不能钓上鱼,还得看人是否耐得住寂寞,鱼是否耐得住诱惑。  相似文献   

17.
信心与信任     
梁林天慧 《天风》2010,(3):45-46
<正>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很微妙,据精神分析学家艾瑞克森(ErikErikson)提出的理论,人在成长的每一阶段都要建立对人的信任,0至6个月大的婴孩若定时获得食物供应、清洁、与人交流,便会对周围的环境存着信任,这有助于他们日后的成长。  相似文献   

18.
食物是人类存在的基本根据,人类从来没有也不可能回避人与物、人与自我、人与他人关系中的食物伦理问题。在人与物的关系中,食物伦理规则追求运用食物保持生命的自然目的,此为自然之善。自我在追求善(或好)的生活的生命历程中,把食物的自然之善提升为维系人性尊严的自我之善,此为人与自我关系中的食物伦理规则。自我之善与自我之恶的矛盾蕴含着超越主观的自我善恶的客观伦理法则——食物权及其相应责任所共同构成的人类之善,即人与他人关系中的食物伦理规则。食物伦理规则本质上是人类扬弃自然的实践活动所彰显的自由精神。  相似文献   

19.
陈志华 《天风》2014,(3):37-37
<正>小时候随母亲在教堂聚会,印象最为深刻的圣经故事莫过于耶稣行五饼二鱼的神迹。后来才知,除了耶稣复活的神迹外,五饼二鱼是唯一在四本福音书中皆有记载的神迹,或许这就是传道者乐于引用此段经文的原因吧!但现在想来,主因还是小时候对美食的喜爱,所以对有关吃的故事总是记忆犹新。其实,神迹的意义,不止在处境的现实性,更在属灵的指导性。就五饼二鱼的神迹而言,现实性在于主变少为多,让饿者得饱足;指导性则是耶稣是生命的粮,是主的晚餐的预示,也可以说是弥赛亚筵席的预尝。饼和鱼是加利利海附近平民百姓的日常食物,也是最为普通的食品。《约翰福音》说到孩童带  相似文献   

20.
主动求变     
一百多年前,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曾做过一项有趣的实验,他把一群蚂蚁放在一个圆盘的周围,使它们头尾相接,绕圆盘排成一个圆形。于是这群蚂蚁开始前进了,它们一个紧跟着一个,像一个长长的游行队伍,没有头,也没有尾。法布尔在蚂蚁队伍旁边放置了一些食物,这些蚂蚁要想得到食物其实很简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