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们所有人此刻都正面对环境退化的问题,这种问题造成人与自然和社会之间相互依存关系中的不和谐.每个国家有其特定的环境问题,但是我们大家又有共同的关切:森林消失,还有环境污染.在这篇文章里,我想谈谈柬埔寨佛教团体的森林再造活动和由他们促成的环保体制.  相似文献   

2.
忧郁的森林     
我不知道她为什么要用“忧郁的森林”做网名,但她是我的网友。已经一年多了,我们时常探讨生活或写作的问题,有时还会给对方发几篇得意之作,然后相互品头论足或彼此吹捧一番;除了没有告诉对方真实姓名外,我们是非常投入的朋友。  相似文献   

3.
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它应引起我们整个民族深刻的反思。这次特大森林火灾绝非偶然,它说明,除了加强法律、用法律手段保护森林及生态环境之外,我们整个民族还需要一种上升为伦理道德高度的生态意识和生态道德。 生态意识的核心问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是环境的一员,人应该和大自然建立一种犹如手足之情的亲密关系,与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的集体。人必须有这样的生态意识,即承认人类以外自然界的价值,把正义、道德、平等和权利这些伦理准则扩大到大自然。今天,“人是万物的主宰”这一天经  相似文献   

4.
我们知道,当今世界面临着许多问题,在刚刚过去的几年当中,世界很不平静。事实再一次告诉我们,人类的各种活动或多或少,直接或间接地正在改变着地球上各种生物的生存条件,从而导致了当今人类又面临着许许多多问题。诸如地球变暖引起海平面的上升,气候规律的失调,以及农业发展方面的不平衡,森林、草场、牧场的资源恶化和失去,土地沙化的加剧,大量森林及野生动植物的递减等一系列恶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系三十年代金陵大学美籍教授罗德民(Lowder-miLk)所撰。作者以大量史料阐明了五台山土地利用的历史,指出了破坏森林植被和不合理利用土地的严重恶果。从而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植树造林,栽花种草,保护森林植被,合理开发利用国土资源的问题。本文在作者归国后,曾得到英国皇家亚洲学会的赞助,由北方出版社以单行本出版。作者还以此论文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学院博士学位。我们约赵淑娟和翟旺同志对此翻译审校,于此发表,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6.
从全球热带森林旅游的开展及热带森林旅游的优势及现状的角度,分析了海南省的热带森林旅游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将海南热带雨林度假景区以及热带森林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策划包装出独具特色的热带森林旅游产品,在国内和欧美旅游市场进行中国热带森林旅游产品的推介和系统营销。  相似文献   

7.
智慧语丝     
正少年时我们追求激情,成熟后却迷恋平庸,在我们寻找、伤害、背离之后,还能一如既往地相信爱情,这是一种勇气。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  相似文献   

8.
森林里有一群猴子,每天太阳升起的时候,它们外出觅食,太阳落山的时候回去休息,日子过得平淡而幸福。 有一次,一名游客穿越森林,把手表落在了树下的岩石上,被猴子伶俐拾到了。聪明的伶俐很快就搞清了手表的用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激性生活事件对森林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对160名森林公安民警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和生活事件量表进行心理状态评定和生活事件调查分析,并分析应激性生活事件对森林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共发放问卷160份,收回有效问卷124份。森林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除强迫因子和精神病性因子外,差异不显著;应激性生活事件中家庭有关问题强度频度偏重,工作学习中的问题强度频度次之,社交及其它问题强度频度最轻;森林公安民警的应激性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水平成正相关,应激性生活事件能有效预测森林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状况。结论:森林公安民警的心理问题比较突出,应激性生活事件能有效预测森林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0.
解脱者之境界[台湾]印顺一、解脱即是自由解脱,是学佛所仰求到达的,是最高理想的实现。我们是初学,没有体验得,至少我没有到达这一境地,所以不会说,不容易说,说来也不容易听。如没有到过庐山,说庐山多少高,山上有什么建筑,有怎样的森林、云海,那都是说得空洞...  相似文献   

11.
闵珀  逸人 《思维与智慧》2008,(10):10-11
在很多年前,有一群熊欢乐地生活在一片树木茂密、食物充足的森林里,它们在这里繁衍子孙,同其他动物友好相处。后来有一天,地球上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片森林被雷电焚烧,动物四散奔逃,熊的生命也受到威胁。其中有几只熊提议说:“我们北上吧,在那里没有天敌,可以使我们发展得更强大。”另几只则反对:“那里太冷了,如果到了那里,只怕我们大家都要被冻死,饿死。  相似文献   

12.
心中的地图     
我们的生活是一幅巨大的地图。 地图上有我们的家,家在不同的地方就会有不同的想象。乡村里的孩子,看惯了日沉山梁的图像和炊烟升起的景致,总免不了有身长双翅、飞越山岭的想象。城市里的孩子,看惯了车水马龙的喧嚣和钢筋水泥的“森林”,也会向往乡村里的宁静。  相似文献   

13.
佳木斯市地处中国东北边陲,位于三江平原腹地,是极具民族特色的赫哲族鱼皮文化和鱼皮艺术的发源地,有艺术高校作为艺术支撑,又有北国特色的大森林、大农业、大冰雪、大岛屿等自然风光,更是为美术工作者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素材。但是由于近年来一些美术创作人才的流失却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如何引进和保留美术创作人才成为当前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很多年前,有一群熊欢乐地生活在一片树木茂密、食物充足的森林里,它们在这里繁衍子孙,同其他动物友好相处。后来有一天,地球上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片森林被雷电焚烧,动物四散奔逃,熊的生命也受到威胁。其中有几只熊提议说:"我们北上吧,在  相似文献   

15.
要想成就一番事业,要想辉煌我们的人生,离不开“好心态”这个原动力。我们说鸟儿比森林更美妙, 因为鸟儿能将森林的抑扬婉转集  相似文献   

16.
水的本质     
有一条河流从遥远的高山上流下来,经过很多村应与森林.最后来到了一片沙漠。  相似文献   

17.
当我们尽情享受工业革命和科技进步所带来的种种便利的同时,也逐步认识到破坏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给地球造成的巨大伤害:森林锐减、物种濒危、资源匮乏、空气污染、沙漠化步步紧逼……灾难在全球蔓延,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 从“因”可预知其果,亦可由“果”推知其因,这就是佛教的“因果” 思想。在佛教看来,今日地球环境的恶化,正是人类的种种恶因所致。佛教徒把花草树木、虫蚁鸟兽视为“平等众生”。佛教的慈悲思想,和我们今天所倡导的环保意识有着异曲同工之效。 佛教又有“肉眼” 与“慧眼”之说。“肉眼”观物,…  相似文献   

18.
动物园里有一只黑猩猩很聪明,它偷了管理员的钥匙,自己打开了笼子,逃到了野外的大森林里。  相似文献   

19.
休谟对于因果律的分析所触发的认识论问题反映了近现代认识论以至于整个近现代哲学的基本特征。几乎可以说,这个领域中每一重大进展,都与这个弥久而常新的问题有着某种关系。因此,翻开这段历史篇章,总能让人“开卷有益”。毫无疑问的是,在这段历史中,最深刻而耐人思索者,当推休谟对问题的提出和康德对问题的回答。一休谟是这样具体地提出关于因果律的问题的:第一,我们有什么理由说,每一个有开始的存在的东西也都有一个原因这件事是必然的呢?第二,我们为什么断言,那样一些的特定原因必然要有那样一些的特定结果呢?我们的因果互…  相似文献   

20.
在非洲的一个大森林里,住着各种各样的动物。非洲的犀牛波波算是庞大的动物了,它也住在这个大森林里。波波四肢庞大,皮肤坚硬,头上长了两个大角,和其他的动物打起架来,好多的猛兽都不是它的对手。大森林里的好多动物见了它就跑,都怕它那两个锋利的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